《搖籃曲》小班教案

來源:才華庫 8.21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搖籃曲》小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搖籃曲》小班教案

《搖籃曲》小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搖籃曲》柔和寧靜的音樂氛圍。

2、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3、體驗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濃濃愛意。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搖籃曲磁帶、娃娃(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音樂匯入:

欣賞《搖籃曲》

1)(教師手抱娃娃,輕輕地拍)娃娃想睡覺了,怎麼才能讓娃娃安安靜靜地快快睡覺?

2)(教師邊抱娃娃邊哼唱《搖籃曲》,哄娃娃睡覺)

3)你們看娃娃睡著了嗎?他聽到媽媽唱歌給他聽就安靜下來了;

4)我們小朋友來做我的寶寶,閉上眼睛,聽聽搖籃曲,說說你聽了有什麼感覺?

5)告訴小朋友:你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唱給他們聽的,搖 啊搖小朋友就慢慢長大了;

2、哄娃娃睡覺

1)引導幼兒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覺了,我們一起來唱《搖籃曲》,哄他們入睡吧!

2)放錄音,幼兒一起鬨自己的寶寶入睡;

3)你的娃娃睡著了嗎?輕輕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輕輕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活動反思

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展的內容之一。

《搖籃曲》小班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搖籃曲的性質以及特點,知道搖籃曲的作用。

2、能在輕柔的搖籃曲中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

3、讓幼兒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並從音樂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

二、活動準備

1、表現靜謐夜景的圖片

2、歌曲《搖籃曲》

3、布娃娃每人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精密夜景的圖片,播放歌曲《搖籃曲》,引導幼兒在音樂聲中靜靜地感受夜晚的到來。

2、一到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

聽完這首歌曲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3、教師啟發有而思考文題,並簡單介紹搖籃曲的基本含義。

(1)晚上睡覺前,爸爸媽媽會為你做什麼?

(2)誰給你講睡前故事?誰給你唱歌呢?

(3)睡覺前,爸爸媽媽小聲給你哼唱的歌曲,就是搖籃曲的一種。

4、教師分發布娃娃,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

(1)請幼兒思考和討論是不娃娃安靜入睡的方法。

(2)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布娃娃安安靜靜的入睡呢?

(3)教師將布娃娃抱在懷裡,做哄娃娃睡覺的動作,注意動作輕柔、緩慢。

5、教師播放歌曲《搖籃曲》,請幼兒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寶寶入睡的場景。

噓,保持安靜,我們的小寶寶就要睡著了。

6、教師組織幼兒有序的將布娃娃放在休息室的小床上,自然結束活動。

我們把小寶寶放到小床上,讓他們安靜的睡覺吧,注意腳步輕,不要把寶寶們吵醒了。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角色扮演區扮演爸爸媽媽,繼續遊戲,體會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

六、活動總結

搖籃曲又被稱為催眠曲,它通常很簡短,旋律輕柔,甜美,伴奏的節奏型有近似要爛的動盪感,是一種為小孩子催眠而唱的歌曲。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播放歌曲《搖籃曲》,請幼兒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寶寶入睡的場景。

《搖籃曲》小班教案3

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從各自的家庭來到了我們的集體中,他們在橫在體驗成長的快樂,在感受到自己愉快成長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父母、長輩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認識:瞭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長輩的呵護、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媽媽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親一親等等。

因此在主題活動《小小的我》中,我預設了“搖籃曲”這個活動,運用幼兒已有的哄娃娃經驗創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輕柔、優美的搖籃曲對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覆欣賞搖籃曲的過程中,再創編出抱娃娃的不同動作;同時也使幼兒在哄娃娃、抱娃娃的過程中,體驗關愛他人的責任感,學會將關愛他人的情感遷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動結束又將焦點轉到了幼兒身上,充分肯定了幼兒的成長――不要媽媽抱,我們已經長大了!將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加以提升!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感受搖籃曲的安靜、優美,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和習慣。

2、學習表演歌曲,鼓勵幼兒創編抱娃娃的簡單動作。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娃娃人手一個、小床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抱娃娃進活動室。

1、師:天黑了,星星眨著眼睛出來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寶寶,你們有什麼辦法哄娃娃睡覺呀?

2、幼兒討論交流,請出個別幼兒來回答。

二、欣賞“搖籃曲”。

1、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好呀,可是除了這些辦法以外,我們還可以給娃娃聽音樂哄她睡覺呢,你們聽。。…。

2、播放“搖籃曲”(第一遍),幼兒欣賞、感受。

3、師:我的娃娃聽著音樂睡著了,你們的娃娃睡著了嗎?(睡著了)那我們一起把娃娃放到搖籃裡好嗎?

4、師小結:娃娃睡覺的時候聽的音樂輕輕的,柔柔的,很好聽,這樣娃娃很快就能睡著了,這種音樂我們叫它“搖籃曲”。

5、再次欣賞(第二遍),我們來聽聽搖籃曲裡唱了些什麼?

6、師提問:你們聽到搖籃曲裡唱了些什麼?鼓勵幼兒跟著一起哼唱。幼兒學習完整演唱“搖籃曲”,引導幼兒用輕柔、優美的歌聲演唱,表現“搖籃曲”的安靜、優美。

三、表演“搖籃曲”。

1、師播放“娃娃哭聲”: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來,我們一起哼著“搖籃曲”,搖著娃娃睡覺吧。

2、師:xxx的娃娃不哭了,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抱娃娃睡覺的。請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勢的幼兒來表演一下,鼓勵其他幼兒模仿他們的抱娃娃動作。

3、集體完整地表演“搖籃曲”,娃娃睡著後(即歌曲結束後)提示幼兒把娃娃輕輕地放到小床上,蓋好小被子,讓娃娃安睡!

四、複習歌曲“不要媽媽抱”。

師:你們的娃娃還小,需要別人抱。我們小班的朋友們已經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對嗎?

1、複習演唱歌曲。老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自己創編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

2、師:哦,我們小班的朋友們真的長大嘍!(活動結束。)

活動自評:

活動的選材來自於幼兒的生活,並且能夠在主題背景下開展,對於剛入園2個月、剛擺脫對父母家人依戀的幼兒來說,已經是蠻不錯的了。活動一開始我為幼兒創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能夠讓幼兒置身在這個環境和情景中,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地交流討論,但是一開始由於幼兒和我都有點拘束,因此在這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比較急促,應該再給予幼兒更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交流一下,也許孩子們的思維能更廣泛一點。

活動的中間部分,我的引導和啟發對幼兒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情緒感染幼兒,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併為成功地哄娃娃睡著了而感到高興,使幼兒的情緒和需求得到滿足。

但在引導幼兒創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搖籃曲》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欣賞感受《搖籃曲》輕柔、優美、舒緩的特點。

2、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活動重難點:

欣賞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語言的表達活動準備:課件、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課件)今天我給小朋友請來了漂亮的寶寶。你的眼睛在寶寶身上看到了些什麼呢?

2.星星寶寶很調皮,眨著他們的亮眼睛,怎麼也不睡覺。月亮媽媽很著急,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助媽媽嗎?

二.欣賞感受音樂

1.月亮媽媽請來音樂姐姐幫忙。音樂姐姐帶來一首神奇的搖籃曲,星星寶寶聽著聽著,很快睡著了。

2.星星睡著了,音樂姐姐問:小朋友們,你聽了覺得怎麼樣?

3.搖籃曲的本領真大,我們一起請音樂姐姐也給我們聽聽,好嗎?

三.動作表演

1.(嬰兒的哭聲)哎呀,小寶寶哭了。這可怎麼辦呀?

2.我們小時侯和星星寶寶一樣很頑皮,哭著不睡覺,這時,你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呢?你知道嗎?

3.請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看誰最先使你的寶寶睡著。(動作輕輕的)

4.幼兒隨音樂自由動作。

四.延伸

1.小寶寶聽著搖籃曲睡著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一直抱著寶寶,他們可真辛苦!寶寶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呢?

2.伴著音樂,幼兒進行表達。

活動反思:

在小班上學期我想讓孩子接觸到比較典型的曲子,例如搖籃曲、進行曲等,讓他們初步瞭解音樂有不同的型別,在音樂的活動中能夠有稍深一點的探索。

而在這節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能夠分辨什麼樣的曲子才是適合睡覺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兒也特別容易進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語言、動作帶娃娃睡覺。活動的目標很容易達成。

不足的是在環節的設定上還不夠流暢,哄娃娃睡覺的時候想輕柔的語言、動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聽音樂入睡地時候觀察他們的自然表現,在之後的環節中加以提煉。

《搖籃曲》小班教案5

教學目標:

1、將歌詞與身體動作結合起來表現內容,為兒歌加上動作。

2、能靈活、自如地運用詞語,為《搖籃曲》填上自己喜歡的詞。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錄音機,《搖籃曲》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1、教師用提問方式引出幼兒的討論話題:

①每天晚上你幾點鐘睡覺?

②你是習慣自己按時睡覺,還是要爸爸、媽媽催著去睡覺?

③睡覺前,你還想做什麼?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關於睡覺的話題,教師小結後,引導幼兒觀察圖畫,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提示幼兒說出圖畫內容。

①圖畫裡面有誰?

②它們在做什麼?

③誰的習慣好?

晚上9點了,窗外的天空上的星星在眨眼,小豬妞妞在房間裡睡覺,小狗卻還在啃骨頭。小豬妞妞的習慣好,小狗習慣不好。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誦兒歌《我要睡覺啦》,邊朗誦邊做動作:“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點啦,我要睡覺啦。”

4、教師放錄音磁帶,要求幼兒按自己隨意設計的身體動作表演《搖籃曲》。

5、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的話修改兒歌歌詞,例如:可以改為“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點半,寶寶睡覺啦。”也可以改為“外面天黑了,小狗汪汪叫,晚上九點啦,妞妞睡大覺”等。

建議:換一首兒歌,讓幼兒創編動作來表演。

延伸活動1、表演:指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演簡短的故事、詩歌或歌曲。

2、創編:帶領幼兒參加戶外活動,讓幼兒觀察大自然,啟發幼兒用兒歌語言表現大自然。

3、繪畫:指導幼兒畫一幅夜晚的畫面,要用彩色筆塗上顏色。

4、帶回家的活動:請爸爸、媽媽帶領自己晚上到空曠的地方去觀察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在天空裡有什麼變化?回園後說給老師和小朋友們聽。

附兒歌:

《搖籃》

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自雲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寶寶睡著了。

《搖籃曲》小班教案6

設計思路:

在進行“我長大了”這一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我班融入了“懷孕媽媽”等系列活動,使孩子初步體驗到媽媽的辛苦和愛。活動中,有孩子談到“在搖籃裡如果我睡不著,怎麼辦?”這一問題,由此,我就想到了搖籃曲這一音樂體裁。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孩子通過聽賞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優美的特點。

活動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欣賞感受《搖籃曲》輕柔、優美、舒緩的特點。

2 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 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5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欣賞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活動難點:語言的表達

活動準備:

課件、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課件)今天我給小朋友請來了漂亮的照片寶寶。你的亮眼睛在照片寶寶身上看到了些什麼呢?

2.星星寶寶很調皮,眨著他們的亮眼睛,怎麼也不睡覺。月亮媽媽很著急,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助媽媽嗎?

二.欣賞感受音樂

1.月亮媽媽請來音樂姐姐幫忙。音樂姐姐帶來一首神奇的搖籃曲,星星寶寶聽著聽著,很快睡著了。

2.搖籃曲的本領真大,我們一起請音樂姐姐也給我們聽聽,好嗎?

3.(放音樂,旁白)藍藍的天空,是星星溫暖的搖籃,它們頑皮地眨著亮亮的眼睛。月亮媽媽帶來美妙的搖籃曲,輕輕的,慢慢的,那麼優美,那麼溫柔,滿天的星星都閉上了眼睛,睡著了。

4.星星睡著了,音樂姐姐問:小朋友們,你聽了覺得怎麼樣?

三.動作表演

1.(嬰兒的哭聲)哎呀,小寶寶哭了。這可怎麼辦呀?

2.我們小時侯和星星寶寶一樣很頑皮,哭著不睡覺,這時,你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呢?你知道嗎?

3.請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看誰最先使你的寶寶睡著。(動作輕輕的)

4.幼兒隨音樂自由動作。

四.延伸

1.小寶寶聽著搖籃曲睡著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一直抱著寶寶,他們可真辛苦!寶寶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呢?

2.伴著音樂,幼兒進行表達。

《搖籃曲》小班教案7

教材分析:

《搖籃曲》是一首6/8拍的歌曲,旋律優美動聽,歌詞溫暖親切,表現了爸爸、媽媽哄寶寶人睡的情景。歌詞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以比喻的手法生動描述爸爸給寶寶帶來的安全感和媽媽給寶寶帶來的溫暖與甜蜜,讓幼兒在濃濃的愛意中充分感受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美好。本次活動通過反覆播放歌曲,引導幼兒欣賞、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搖籃曲安靜、輕柔、優美的旋律,體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搖籃曲安靜、輕柔、優美的曲風。

2、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表達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

3、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活動準備:

1、布娃娃或毛絨動物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搖籃、被子1套。

2、《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與《搖籃曲》歌詞內容相關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創設“哄寶寶睡覺”的遊戲情境,播放搖籃曲,出示布娃娃、搖籃,匯入活動。提問:平常誰哄你睡覺?他(她)是怎樣哄你睡覺的?

2、播放《搖籃曲》,請幼兒欣賞,感受歌曲安靜、輕柔的曲風。

(1)第1遍播放歌曲,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主要特點。

提問:這是什麼時候唱的歌曲?(這是哄小寶寶睡覺時唱的搖籃曲。)你聽誰唱過搖籃曲?

(2)第2遍播放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輕柔、綿長的特點。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可以用什麼動作哄寶寶睡覺?

(3)第3遍播放歌曲,結合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歌詞內容,感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用心呵護。

提問:歌曲裡唱了什麼?爸爸、媽媽是怎樣哄寶寶睡覺的?寶寶進人甜甜的夢鄉是什麼樣子?爸爸、媽媽哄你睡覺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爸爸給寶寶蓋上棉被,媽媽輕輕地搖著搖籃,哼著輕柔的搖籃曲。小小的搖籃像是大海里被微風吹拂著的小船,在柔柔的海浪中搖啊搖。寶寶很快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3、創設“哄寶寶睡覺”的遊戲情境,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搖籃曲安靜、輕柔、優美的特點。

(1)請幼兒懷抱娃娃,邊聽音樂邊哄娃娃睡覺。提問:聽著優美的搖籃曲,你想怎樣哄寶寶睡覺?

(2)播放《搖籃曲》,請幼兒扮爸爸、媽媽,哄娃娃睡覺。

啟發幼兒嘗試用愛的眼神、真心的微笑、輕柔的動作表現爸爸、媽媽對小寶寶的愛。

《搖籃曲》小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欣賞感受《搖籃曲》輕柔、優美、舒緩的特點。

2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重點:欣賞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活動難點:語言的表達活動準備:課件、娃娃若干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課件)今天我給小朋友請來了漂亮的寶寶。你的眼睛在寶寶身上看到了些什麼呢?

2.星星寶寶很調皮,眨著他們的亮眼睛,怎麼也不睡覺。月亮媽媽很著急,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助媽媽嗎?

二.欣賞感受音樂

1.月亮媽媽請來音樂姐姐幫忙。音樂姐姐帶來一首神奇的搖籃曲,星星寶寶聽著聽著,很快睡著了。

2.星星睡著了,音樂姐姐問:小朋友們,你聽了覺得怎麼樣?

3.搖籃曲的本領真大,我們一起請音樂姐姐也給我們聽聽,好嗎?

三.動作表演

1.(嬰兒的哭聲)哎呀,小寶寶哭了。這可怎麼辦呀?

2.我們小時侯和星星寶寶一樣很頑皮,哭著不睡覺,這時,你的媽媽是怎麼做的呢?你知道嗎?

3.請你們來當爸爸媽媽,看誰最先使你的寶寶睡著。(動作輕輕的)4.幼兒隨音樂自由動作。

四.延伸

1.小寶寶聽著搖籃曲睡著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一直抱著寶寶,他們可真辛苦!寶寶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呢?

2.伴著音樂,幼兒進行表達。

教學反思

幼兒沒有經歷就沒有經驗。可見生活已有經驗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象音樂欣賞型別這種對小班幼兒而言相對較抽象的內容,更應顧及到他們的已有經驗與需要。“搖籃曲”中媽媽與孩子的愛撫、關愛等正是小班幼兒特別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經驗。由於小班的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很敏感,常常會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幼兒認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活動中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更能理解音樂性質、樂意表現音樂。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展的內容之一。

活動中創設了哄寶寶睡覺的場景。通過遊戲,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與發展。如讓幼兒扮演媽媽、爸爸。這樣在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性質的同時,滿足了幼兒非常想要模仿成人這類情感的需求。活動給予孩子的並非只是一首能哄寶寶睡覺的搖籃曲,更是一首讓每樣事物都入睡的舒緩、安靜、優美的搖籃曲。這才是搖籃曲欣賞的更高價值。

不足之處:

但在引導幼兒創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一次活動的成功,並不代表了全部,要讓孩子們真正有發展,讓孩子們擁有更多“愛”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生活感受、藝術感受,教師有責任在天長日久的日常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讓這種愛的教育價值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延續和昇華。

《搖籃曲》小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受搖籃曲的安靜、溫柔,能夠在搖籃曲的情境中輕輕地哄寶寶睡覺。

2.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布制玩具,一個搖籃。

2.《搖籃曲》、《黑貓警長》主題曲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說話:我要睡覺!我要睡覺!

師:小寶寶有點累了,要睡覺了。你們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是怎麼哄你們入睡的呢?(幼兒講述並模仿)

師:剛剛有小朋友說爸爸媽媽是讓他們聽音樂入睡的,那我們今天也來試試用這個方法來哄娃娃睡覺吧

二、選擇欣賞樂曲,通過比較理解搖籃曲的特點。

1、播放兩段不同的音樂,供幼兒選擇。

老師這裡有兩首好聽的樂曲,選哪一首呢?

2、播放幼兒選擇的音樂。

師:聽一聽這首樂曲合適嗎?為什麼?(根據幼兒的選擇放樂曲。)

師:我們再聽一聽另外一首怎麼樣?

師:我們應該選哪一個呢?

三、創設情景,完整欣賞樂曲。

師:好的,讓我們就選這首安靜、優美的搖籃曲給寶寶聽吧。

教師抱娃娃進行表現,使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搖籃曲的風格特點。

四、根據幼兒講述的感受,老師介紹搖籃曲的特點。

師:聽了這首樂曲娃娃已經快睡著了。為什麼娃娃聽了這首樂曲就安靜了,想睡覺了?

小結:這種很優美,很安靜地音樂叫搖籃曲,搖籃曲是專門哄寶寶睡覺的曲子,你們小的時候,媽媽一定也唱著搖籃曲哄你們睡覺的。

五、幼兒跟音樂展開聯想,進行表現。

師:在你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是這樣唱著歌哄你們入睡的。今天,我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寶寶入睡吧。你們的寶寶都在小床上等你們呢。

寶寶們都睡著了嗎?噓,不要吵醒她們,輕輕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幫他們蓋好被子吧。爸爸媽媽們都去外面吧,讓寶寶好好睡覺吧。

活動反思:

在小班上學期我想讓孩子接觸到比較典型的曲子,例如搖籃曲、進行曲等,讓他們初步瞭解音樂有不同的型別,在音樂的活動中能夠有稍深一點的探索。

而在這節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能夠分辨什麼樣的曲子才是適合睡覺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兒也特別容易進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語言、動作帶娃娃睡覺。活動的目標很容易達成。

不足的是在環節的設定上還不夠流暢,哄娃娃睡覺的時候想輕柔的語言、動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聽音樂入睡地時候觀察他們的自然表現,在之後的環節中加以提煉。

小百科:搖籃曲,原是母親撫慰小兒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簡短。旋律輕柔甜美,伴奏的節奏型則帶搖籃的動盪感。許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寫有這種歌曲。由於音樂平易、動人,常被改編為器樂獨奏曲。此外也有專為器樂寫的搖籃曲。

《搖籃曲》小班教案10

教學意圖: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改革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原則,於是藉助音樂活動《搖籃曲》。實現這一原則。<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運用幼兒已有的哄娃娃經驗創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輕柔、優美的搖籃曲對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覆欣賞搖籃曲的過程中,再創編出抱娃娃的不同動作;同時也使幼兒在哄娃娃、抱娃娃的過程中,體驗關愛他人的責任感,學會將關愛他人的情感遷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瞭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和長輩的呵護、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媽媽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親一親等等。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感受搖籃曲的安靜、優美,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和習慣。

2、學習表演歌曲,鼓勵幼兒創編抱娃娃的簡單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準備:

1、錄音磁帶、娃娃人手一個、小床一張。

2、設定一個娃娃睡在搖籃裡的情景。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大意。

教學難點:

感受兩首樂曲的不同性質。

教學過程:

一、幼兒抱娃娃進活動室。

1、師:天黑了,星星眨著眼睛出來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寶寶,你們有什麼辦法哄娃娃睡覺呀?

2、幼兒討論交流,請出個別幼兒來回答。

二、欣賞“搖籃曲”。

1、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好呀,可是除了這些辦法以外,我們還可以給娃娃聽音樂哄她睡覺呢,你們聽。。…。

2、播放“搖籃曲”(第一遍),幼兒欣賞、感受。

3、師:我的娃娃聽著音樂睡著了,你們的娃娃睡著了嗎?(睡著了)那我們一起把娃娃放到搖籃裡好嗎?

4、師小結:娃娃睡覺的時候聽的音樂輕輕的,柔柔的,很好聽,這樣娃娃很快就能睡著了,這種音樂我們叫它“搖籃曲”。

5、再次欣賞(第二遍),我們來聽聽搖籃曲裡唱了些什麼?

6、師提問:你們聽到搖籃曲裡唱了些什麼?鼓勵幼兒跟著一起哼唱。幼兒學習完整演唱“搖籃曲”,引導幼兒用輕柔、優美的歌聲演唱,表現“搖籃曲”的安靜、優美。

三、表演“搖籃曲”。

1、師播放“娃娃哭聲”: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來,我們一起哼著“搖籃曲”,搖著娃娃睡覺吧。

2、師:xxx的娃娃不哭了,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抱娃娃睡覺的。請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勢的幼兒來表演一下,鼓勵其他幼兒模仿他們的抱娃娃動作。

3、集體完整地表演“搖籃曲”,娃娃睡著後(即歌曲結束後)提示幼兒把娃娃輕輕地放到小床上,蓋好小被子,讓娃娃安睡!

四、複習歌曲“不要媽媽抱”。

師:你們的娃娃還小,需要別人抱。我們小班的朋友們已經長大了,不要媽媽抱了對嗎?

1、複習演唱歌曲。老師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自己創編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

2、師:哦,我們小班的朋友們真的長大嘍!(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幼兒每人抱一個娃娃,邊欣賞樂曲邊搖娃娃睡覺,風起了,會給娃娃蓋被子,體驗父母的辛苦。教學活動在舒緩、優美的樂曲中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沒有經歷就沒有經驗。可見生活已有經驗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象音樂欣賞型別這種對小班幼兒而言相對較抽象的內容,更應顧及到他們的已有經驗與需要。“搖籃曲”中媽媽與孩子的愛撫、關愛等正是小班幼兒特別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經驗。由於小班的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很敏感,常常會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幼兒認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活動中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更能理解音樂性質、樂意表現音樂。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展的內容之一。

活動中創設了哄寶寶睡覺的場景。通過遊戲,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與發展。如讓幼兒扮演媽媽、爸爸。這樣在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性質的同時,滿足了幼兒非常想要模仿成人這類情感的需求。活動給予孩子的並非只是一首能哄寶寶睡覺的搖籃曲,更是一首讓每樣事物都入睡的舒緩、安靜、優美的搖籃曲。這才是搖籃曲欣賞的更高價值。

不足之處:

但在引導幼兒創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一次活動的成功,並不代表了全部,要讓孩子們真正有發展,讓孩子們擁有更多“愛”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生活感受、藝術感受,教師有責任在天長日久的日常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讓這種愛的教育價值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延續和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