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15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反思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反思1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課文,它是一首很美的小詩。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變成各種夏天裡的事物,最後當他看到小小的荷塘時卻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體會荷葉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覺得快樂的感受。這個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讓學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基礎上學會給別人帶來快樂。詩的語言很優美,對於學生來說也比較好理解,主要是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來體會美,感受美,呵護美。

在教學詞語這一環節上,我用了以詞帶句的方法,讓學生不僅能讀準單個的詞語,也能在具體的語句中把他讀準,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讀準課文,為下面朗讀指導做鋪墊。

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例如:在教學“我想變一條小魚,遊入清凌凌的小河。”一節時,我先讓學生讀好這句話,再看圖理解“清凌凌”這個詞,然後出示小魚在水中游玩的情景,接著讓學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魚,這些小魚在河裡會做些什麼呢?有的學生說:“我們會在小河裡捉迷藏。”有的說:“我們會在小河裡吐泡泡。”還有的說:“我們會在小河裡做遊戲!”又例如:在理解“穿梭”時,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讓一個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表演“穿梭”,其他學生就是那些花叢,學生感到新奇又有趣,相信一定會印象深刻。

課文的最後一節是理解的難點,也是全文的題眼所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先出示荷葉圖,讓學生說說荷葉的樣子,通過說,理解荷葉的美是作者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礎上,想象小魚、雨點的快樂。末尾的省略號給學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間,我恰到好處地設計了:——來了,在荷葉——。這一句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而且還幫助他們積累了語言,生動了教學,更進一步地點到了詩歌的題眼。這麼多的小動物喜歡荷葉是因為荷葉給它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所以是作者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主要原因。然後藉此契機讓學生積累關於荷葉的詩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露上頭。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設計,卻能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感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詩歌的主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讓他們獲得了高尚情操的薰陶。

但是由於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經驗不足,個別環節還沒有達到詩意的境界:

1、讀書時間還不太充分,學生精彩的個別讀展示還是少了點。這是由於教學環節的過於“豐滿”造成教學時間緊張直至學生個別讀環節無法更好展示的結果。

2、在整堂課中,總覺得自己說得太多,一直在那裡囉嗦,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回答作評價的時候,沒有順著學生的思路說下去,而是照搬學生的話來作評價,這一點在以後的上課中還要注意。

3、我覺得在朗讀指導的時候抓住重點的字詞是非常重要的,但這方面我還做得不好,在引導上不是很到位,沒有注重實際教學的生成,所作的預設和自己的教學準備也不夠充分。

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一節好課需要由教而研,再教再研。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就閱讀課向其他老師學習,潛心研究教學方法,總結經驗教訓,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反思2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5小節,通過“我”對夏天姐姐“想變點兒什麼”的答問,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鋪排出一系列想變的事物,落腳在變成大大的荷葉上。字裡行間洋溢著濃濃的兒童氣息,優美的語言帶孩子們進入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教完本課我有以下反思。

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達到景與情的統一、情與景的交融。這種教學方法尤其適合運用在低年級的詩文教學中。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明顯優勢,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進行看、聽、想、品一體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使他們獲得立體的語言資訊。另外,情境教學法能充分地再現詩文優美的意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美,用自己的畫筆去創造美,使詩文中蘊含的豐富的美育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使語文與美育和諧地得以整合。但也有不足之處。

1、朗讀。朗讀的形式較單薄,可以通過齊讀,也可以指讀或分組讀,重在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2、說話。指名彙報交流與同伴共同學習所獲得的體會和感悟,效果較好,充分調動了學生交流表達的興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童真的情感。

3、再讀。全班有感情地齊讀全詩,教師評價作小結。其中我的評價語較單薄,還需要加強評價語言訓練。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反思3

課堂教學就是啟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中,我根據課標對低年級教學的階段要求和蘇教版教材編寫的意圖。緊緊圍繞讀好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說訓練,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想受審美樂趣,

教學過程中我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再現詩文優美的意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美。如在感悟“我想變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時,我先讓學生欣賞雨滴圖,說一說:透明的雨滴像什麼?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睡在綠葉上,心裡會想些什麼?讓學生去移情體驗,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有的說:“我真是太舒服了。”有的說:“我很快樂。”然後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覆地朗讀,真正地體現了閱讀的個性化。在琅琅的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了語言。

課文的最後一節是理解的難點,也是全文的題眼所在。通過品讀,想象省略號留給讀者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說一說:來了,在荷葉。在學生通過想象創設了一個熱鬧、愉快地夏日荷塘的情境時,讓學生感受到荷葉亭亭玉立的外形美和因給別人帶來快樂而自己也覺得快樂的心靈美。再通過讓學生通過給荷葉說上幾句話,表達對荷葉的讚美、感謝之情,從而體會作者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原因,把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薰陶巧妙而自然的融合一起,人文教育春風化雨,水到渠成。

課後佈置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的,再想一想你還想變點兒什麼?這樣有助於調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體會課文中蘊涵的情感,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