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花》教學案例與反思

來源:才華庫 1.62W

塞”字,體會師生的情誼。等學生找到以後,讓學生交流,然後說說理由,最後有感情朗讀這個句子。這樣一來,學生的理解方面也是水到渠成的,這個文章的重點難點也隨之解決了。果然,一切如我所料,教學步驟一步步有條不紊進行下來,學生按照我的意願也找到了有關句子。對“塞”這個字進行比較、分析後,我想馬上進行朗讀,以進行教學效果的鞏固。這時,我發現有一位學生的小手舉得特高,而且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我本想繼續我授課的程序,因為一切感覺好得不得了,怎能被一兩個學生阻止前進的腳步呢?轉而一想,又覺得不對,這位學生想發言的願望是如此強烈、熱切,我怎能不去理會他的一番熱情呢?何況現在又不是上公開課,多幾個同學發言也無所謂。也許就是我這閃電般的一轉念,我示意讓那位學生站起來發言。而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學生的.這一發言會改變我後面設定好的教學步驟,並且在我內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傘花》教學案例與反思

學生:“老師,對這個‘塞’字我還有不同的理解。”

師:“好的,你來講講。”既然給了孩子機會,就應該讓他表達清楚,說個痛快。

學生:“我覺得這個‘塞’字型現了師愛生,生愛師的情誼,這個意思沒錯,但我認為這個‘塞’字更體現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是非常密切的。”

應該說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提出問題之後,對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是有的,但學生們的回答,如果正是老師所期待的答案,大多數老師也就順理成章地引領學生去理解課文內容了,從而忽略了極個別同學對某一觀點提問質疑的慾望,也就把多元化理解窒息在萌芽狀態。所以,這樣的教學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我的學生這一回答不要緊,它使我的神經某一點唰的一下子興奮起來。這個學生的回答能另闢蹊徑,提出不同的想法,這不正是我們平時在 教學中常提到的精妙之處嗎?我決不會丟失這樣的教育契機,把這樣有想法的學生拒之門外。

師:“你何以見得?”我心一急,就迫不及待地追問下去,連文言文也出來了。我走到他面前,眼睛盯著那孩子看。也 許那孩子也感覺到老師情緒的變化,小臉漲得紅紅的,但眼睛更加亮了,露出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悅。

學生:“如果他們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好,那孩子是不會用塞,可能會把傘放在一邊或用其他的方式轉交給老師。這裡‘塞’的意思說明學生無論如何一定要讓老師收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