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教學案例與反思

來源:才華庫 2.36W

實驗課程標準教材第七冊《數》是在學生認識100000以內的數和數位順序,計數方法的基礎上,教材中列舉了少數簡單的例來說明原始的數方法,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後又介紹了十進位制計數法,因為學生已具有了這方面的知識經驗,所以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前查詢有關“數的產生”的資料,不僅滲透了數學學習方法的教育,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真正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數》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老師請同學們欣賞幾幅有趣的畫,想看嗎?

師:(課件出示用數字組成的美麗圖畫)這是一隻可愛的小鴨子在碧波盪漾的湖面上悠閒自得地游來游去;這是一個調皮的兔娃娃,正朝大家做鬼臉;這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你們在這幾幅圖中還發現了什麼?

生:這幾幅圖都是由數字組成的。

師:數不僅可以組成有趣的圖畫,而且數在我們生活中也是經常用到的,你們能說說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到數嗎?

生:做衣服要買多少布,要用到數;要付多少錢,需要用到數;……

師:看來我們的生活還真離不開數!這節課我們來一起了解“數”。(板書:數)

反思:採取美麗有趣的動畫和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的作用,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瞭解數的產生和十進位制計數法)

1、收集資料,合作交流,瞭解數的產生。

師:同學們在課前都收集了很多有關數的資料。哪個小組願意先來把你們的資料展示出來與大家共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數”的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都很有價值。(教師邊講邊出示課件)人類對數的認識就是從結繩計數開始的,那已經是300萬年前的事了。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各國相繼出現了自己國家的數字,到此時數已走過200多萬年了。後來,商品交換的'發展推動了數的發展,又出現了我們今天使用的阿拉伯數字,這個過程又經歷了900年。數就是這樣產生的。

2、獨立探究,歸納總結十進位制計數法。

(1)匯入數位和計數單位。

師:數發展到今天,它在生活中已經被運用得非常廣泛了,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數(出示課件)。

截止20xx年年底,我國國小在校學生有125434700人,還有1135400名貧困兒童上不起學。

我國人口總數為1295330000人,而我國每年生產和丟失的一次性筷子45000000000雙,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樹。

師:上面的這些數你們會讀嗎?

生1:我會讀20xx、1135400。

生2:我會讀125434700,其它的數太大,讀不出來。

生3:我想要是有數位順序表就能讀了。

師:這位同學想到了數位,跟我們的祖先想到一塊去了,為了更方便地讀出這樣的大數,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數位和計數單位。

反思:創造地使用教材,將數位的產生融入數的產生這樣的大背景中,使學生感受到數位產生的必要性。

(2)探究十進位制計數法。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稿紙,試著把這張數位順序表(表略)補充完整。

生獨立填表,然後展示作品。

師:談一談你為什麼要這樣填?

引導學生弄清什麼叫十進位制計數法。

師:(課件出示完整的數位順序表)對於這張表,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生:千億後面的省略號是什麼意思?

師:這個問題誰知道?

生:這說明千億後邊還有更大的單位。

生:照這樣說,個位的右邊也應該有省略號。因為還有比個位小的單位,像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師:你知道的知識可真多呀!的確,還有比個位小的單位,我們以後會學到的。

反思: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使學生初步瞭解數的產生和十進位制計數法,並在自主探索與合作的教學環境中發現數,體驗數,感悟數。

三、自主構建,認識自然數

1、聯絡實際生活,引出自然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對數的瞭解也越來越多了。剛才老師出示的那些大數你們會讀了嗎?

學生讀數。

師:像這樣的數生活中還有很多,你能說出一些嗎?

生1:我們班有52人。我們學校有403人。

生2:我們教室有2塊黑板,4個窗戶、52個凳子……

生3:我有7個本子、1個書包、3斤飯票……

……

師:這些表示物體個數的數叫什麼呢?請看電腦(課件出示)。

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2、自讀解疑,理解自然數的含義。(略)

反思: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學生自主構建是成功的,教師不僅教會了學生自主的方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四、綜合應用,鞏固提高

(課件出示:56053457000)

師:看到這個數,你們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這個數讀作五百六十億零五千三百四十五萬七千。

生2:我還知道它有11位數,最高位是百億位。

生3:我知道第一個“5”在百億位上,表示5個百億;第二個“5”在千萬位上,表示5個千萬;第三個“5”在萬位上,表示5個萬。

生4:從數級上說這個數是由560個億、5345個萬、7個千組成;要從數位上說它是由5個百億、6個十億、5個千萬、3個百萬、4個十萬、5個萬和7個千組成的。

反思: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在開放的問題情境中深化理解,從而使各個知識點得到了有效的溝通和整合。

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和生活和聯絡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與交流的機會。”本節課通過用數字組成的美麗的圖片展示,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數的產生”的資料、資訊,從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並深深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挖掘學生認識中的原有資源。

學生的現實生活是實踐活動內容的豐富資源。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上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建構新知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富有挑戰的“再創造”。在本節課中,我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將“數的產生”和“十進位制計數法”貫穿在數發展歷史的背景中,將自然數、分數、小數,同時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自主完成了知識體系的建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