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6.06K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1

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可見,它不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而且還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結合本節課的幾個小製作,我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動手剪,動手拼。雖然是同樣的要求,但是學生卻剪出了許多不同的形狀,有的像魚,有的像花,有的像船等等······

從中我也發現了孩子們的思維和創造力很豐富。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很多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我覺的讓孩子在實際活動中所獲得的知識更加容易弄懂,易於掌握。

一、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出發,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空間與圖形時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獲得對簡單幾何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而在教學平移和旋轉一課時,我注重創設情景、設計疑問,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中探索問題;與同伴交流中得出結論,嘗試獲取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我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自身體驗,化抽象的概念為看得到摸得著的現象,因而學生都能舉出生活中許多有關平移、旋轉的現象。如:打氣筒打氣時做上下平移運動:國旗冉冉升起時做上下平移運動;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做平移運動車輪卻在做旋轉運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運用多種感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是課改中的一個新理念。平移、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平移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於是,我用動作的準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讓學生在比劃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景中學習,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對平移、旋轉現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牆面在方格中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機會,並讓學生想辦法驗證得到正確的結果,先讓每個學生通過數一數、移一移,研究牆面平移的距離;再讓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以及確定的方法,教師適時結合多媒體課件隨機移動牆面的每一個特徵點,在多次數牆面任意一點的平移結果後,學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質,我們以後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2

“平移和旋轉”是常見的物體運動現象,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改變,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現象。物體以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進行圓周運動,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轉現象。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學會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在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直觀區別平移、旋轉這兩種現象,培養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距離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平移與旋轉,我覺得這個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不急著把課完成,而是以學生理解的情況來確定我的所授所教。如果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在頭腦裡產生了平移與旋轉的表象,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例項,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課的匯入部分我用了動態出示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觀光纜車、升降國旗、螺旋槳、風扇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然後再讓學生觀察平面圖形也就是想想做做1中的題目,我不給學生動態的演示了,讓孩子自己發揮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想象能力來判斷平移和旋轉現象,最後再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讓學生列舉還有什麼物體的運動是平移或是旋轉,同學們說了好多好多,但會出現模糊不清的情況,例如: 生1:飛機的運動是旋轉。 生2:飛機的運動是平移。 我說:“飛機的運動到底是平移還是旋轉?大家討論討論。”最終得出比較正確的說法:飛機的運動是平移,而它的螺旋槳的運動卻是旋轉。 生3:鐘擺的運動是平移,移左又移右。(這個現象學生非常感興趣) 立即有人反對:不對,鐘擺的運動是圍著中間的點進行旋轉的,不是平移。(大家又自發地分成了兩派進行了辯論。) 看,小小的鐘擺圍繞著平移和旋轉引發了學生們諸多的猜想和議論,但我覺得每一個聲音都包含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理解,每一個提議都是對自已所學的一種再創,而每一個反駁都是對知識的再吸收。

在此基礎上按運動的方式進行分類,很多學生都按平移和旋轉把它們分成了兩類,我適時講述:象火車、電梯、纜車這樣的運動叫平移;象電風扇的風葉、飛機的螺旋槳和掛鐘的鐘擺這樣的運動叫旋轉,同學們接受得還不錯。學習完這一環節,學生會發現數學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學會數學地看問題和關心、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3

平移和旋轉主要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課程標準》只要求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有一個平移和旋轉現象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因此,我在通過學生對生活中火車、觀光電梯、風扇葉片、飛機螺旋槳,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再現,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

觀察感知,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突出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轉”時,出現四幅圖片,有學生根據生活常識來演示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進而講不同的運動方式加以區分,根據各自的特點得出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初步瞭解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徵。緊接著有學生先想象再用手勢演示,在頭腦中構建起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然後判斷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這裡我從生活入手,拍攝身邊的常見現象,(如:轉門的旋轉,車門的開關,方向盤的轉動)使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興趣濃厚。這裡我將書本例題中的鐘擺圖加入進來,不演示,直接讓學生尋找,學生髮現時針分針的運動是旋轉,然後演示鐘擺,部分學生認為是平移,我做了個簡單的演示,使學生在演示中明白:旋轉是圍繞著一個點或一根軸做圓周運動,鐘擺的擺動其實是圓周運動的一部分。最後安排了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的認識。

創設情景,揭示特徵。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創設了一個“小鳥爭先”的故事,在故事中,讓學生明確什麼是對應點,並得出“物體在平移時,各部分移動的距離是相同的”。藉助課件演示,學生在輕鬆地故事中很快得出了結論,這為數平移情況或是畫平移提供了很多的幫助。

在數和畫的環節中,因為有了上面的鋪墊,學生很快歸納出,先在原圖找點,再在平移後的圖形中找對應點,接著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隔多少距離。在畫圖時,更加容易的發現了繪畫的技巧:先找點,在移點,最後將平移後的點連起來。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4

作為本次課改增加的內容,平移與旋轉有著較重要的作用,對於學生深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對於形成空間觀念都不容忽視,而今後需要學習的許多知識也需要從平移與旋轉的角度去思考。本課在教學的趣味性、教師的引導、為學生創造思考條件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1、創設具有動態效果的典型例項情境。

首先教師把青島版教材情境圖中選取的例項做成了動態的畫面,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參觀熱電廠這一情境,觀察尋找有哪些正在運動中的物體,接著比劃物體是怎麼運動的,並在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根據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進行怎樣的分類,通過一系列的討論、爭論,從而進一步加深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2、兩次思維橋樑的搭建。

本課中使學生會數圖形平移格數是個難點,部分學生易把圖形本身包含的格數數進去,還有部分學生只數平移前後圖形空隙中的格數。為此教師設計了第一個橋樑包含旋轉及平移步數的舞蹈, 然後全體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做出平移與旋轉的動作,師提出要求讓學生體會平移與旋轉的區別。使學生在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同時,為難點的突破作了孕伏。學生在平移圖形時,把圖形的移動與學生舞蹈中的移步聯絡在一起,明白圖形平移與圖形所佔的總格數沒有關係。第二個橋樑在長方形下面的兩個頂點上分別畫上前後腳,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點上,為學生理解平移的特徵及掌握根據一個點數格的`方法打下基礎,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平移運動的特點。

3、課件欣賞。

最後教師提供的因平移和旋轉而製作出的各種圖案上海音樂廳的平移,體現了知識的延伸,給學生提出了努力學習的方向。

二年級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5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次出現了“平移和旋轉”這一內容,要求學生初步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一些特點,並能對一些常見的運動現象做簡單判斷。本節內容是認識簡單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一些運動物體的平移和旋轉運動現象的觀察和思考,使學生認識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物體運動的方式,再通過組織學生尋找生活中物體的平移和旋轉運動,幫助學生建構平移和旋轉知識,建立概念。從而組織學生應用所建立的空間概念,進行問題解決,判定運動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運動方式,深化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建立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利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瞭解平移與旋轉現象。

讓學生在重難點突破中學習本節課的重難點是使學生感受和認識運動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和運動特點,能正確判斷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方式。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依次演示每個物體的運動方式,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了每個物體的運動特點,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理解掌握了知識。

我在引導學生首次感知概念時,力求感知物件的典型性。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出示火車,電梯,纜車,風扇,玩具直升機等圖片,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在頭腦中初步形成這兩種運動的表象。對平移、旋轉的理解沒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平移、旋轉現象,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使數學學習、生活一體化。我引導學生用手勢、動作表示平移、旋轉,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境中學習,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對平移、旋轉有較深刻的理解。在教學平移距離時,由於學生很難想到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去數某個點移動的格數。因此,我先教學了平移一個點、一條線段,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點的移動。當學生面對一些數學現象或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時,都會產生猜想,在這裡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測,並引導其進行驗證,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數學探索的方法。。

由於這節課學生很難理解平移的距離,再加上數格子很容易出錯,所以,我教的地方太多,比如,教給學生數格子的方法,怎樣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後的圖形,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的平移物體沒講完。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想辦法,討論交流探究,我備課時擔心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怕浪費時間,所以走了老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