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裡的銅錢》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2.86W

《毽子裡的銅錢》這篇課文北師大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回憶幾十年前一位賣山薯的老人送兩個烤山薯給“我”吃,而不要“我”的兩枚銅錢的事,刻畫了一個慈祥、謙卑的老人形象,表達了“我”對老人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說實在話,當我拿到這篇文章時,我通覽全書,覺得就是一個字:“難”。這是一篇散文,作者的寫作風格唯美,富於個性。本文所表達的情感是一種富於人性光輝的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體諒,由於蘊含在質樸的文字當中,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備課時,我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自己拿著課文一遍一遍地讀,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麼,還有那些是一遍兩遍讀不懂的。我自己不能讀懂的地方,我想也應該是孩子有疑惑或學習起來有困難的地方。針對這一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緊緊抓住“毽子裡的銅錢”這一暗線和小女孩“感激、難過、不安、空落落”的內心的變化這一明線來組織我的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我注重突出以下幾點:

《毽子裡的銅錢》教學反思範文

1、讓學生在“疑”中“學”,不斷鍛鍊學生的思維。 本文以“毽子裡的銅錢”為題,文中也多次提到這兩枚銅錢,因為這銅錢裡包含了“賣烤山薯老人”和“我”之間的關愛和體諒,這種情誼是珍貴的。在教學中,我大膽地把本課作者的情感主線拋給學生,由學生來質疑,朗讀,解決。比如:再講到“感激”這一情感時,我就對學生說,讀到這個詞你心中有什麼疑問嗎?再如:在課堂上當孩子讀到某一個自然段或某一句話時,我都會問一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還有疑問嗎?讓學生在質疑中去積極主動地思考,培養孩子的斯文能力。新理念提倡教學的開放性,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充分給予學生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但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學生有質疑,但給學生質疑的機會還不足夠,其實,如果我能再放開點,我想,這堂課將會更有活力,學生的思維會更有創造性。

2、品詞酌句,重點深入,體現語文的工具性。 語文姓“語”,只有細細的品味語言文字,才能真正悟出其中的情,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細讀課文不難發現,本文作者精於用詞,善於細節描寫,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如“萬分珍惜”、“慢慢地望著”等詞。在教學中,我抓住幾處描寫老人言行的語句,引導學生感受、思考、詮釋、表達。一個“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遠不能忘記”,讓我們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讓學生理解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理解和體諒,進而啟發他們怎樣真誠地對待身邊的人與事。通過品詞酌句很好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3、體會寫法,深化主題。 課文中“前後呼應”的手法,也是本文的一個特色。由於時間關係,在最後我點了一下,但沒有具體展開來講,其實我認為應該讓四年級的孩子知道這種手法在結構和內容上有相似或相同之處,取到加深讀者印象的作用。並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可以在今後的寫作中運用。

最後,我想請教各位同仁,這也是我在教學中長期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在我自己的教學中,我會犯一個毛病,將課文講得很瑣碎,我也盡力地在學,在改進,但效果不大。每一次的上課,對我來說不僅是考驗,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鍛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