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66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小數和整數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位值原則書寫的,所以小數乘法的豎式形式,乘的順序、積的對位都可仿照整數乘法的相應規則進行,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就行了。

成功之處

1.建構主問題導學教學流程,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百分之八十終生用不上,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在學校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我們實際上一直在學習一種學習的方法。因此,在本節課上初步構建主問題導學——交流釋疑——歸納總結——當堂檢測教學流程。

2.找準知識銜接點,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小數乘整數的知識起點就是整數乘法,讓學生聯絡前面的知識,一方面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另一方面讓學生依託原有知識解決新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本節課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小組交流,很輕鬆地解決了知識架構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的智慧共享、思維碰撞,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臉上也露出合作學習,分享成果的喜悅。

不足之處

1.教學流程的時間把握上,再進行適度調整。

2.個別學生在列豎式計算時沒有按照整數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與整數乘法豎式的聯絡,出現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設計

1.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教學的重難點,還要考慮學困生易犯的知識錯誤,全面細緻設計每一步的教學環節,增強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益。

2.教學流程改為:主問題導學(5分鐘)——交流釋疑(10分鐘)——歸納總結(5分鐘)——當堂檢測(25分鐘)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時《小數乘整數》。

【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來進行學習的,它將為後面繼續學習小數乘法的應用及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在本課中,學生要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情境引入,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的新課程理念。接著讓學生體驗到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理解小數的意義,通過單位轉化來初步感知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在第2頁,教材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來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為鋪墊,也有了較好的數感,這對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正遷移的作用。學生的思維是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為主,正在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學生要抽象的用兩次轉化的思想來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他們的概括、歸納能力還處於薄弱階段,所以不要求他們準確的用數學語言描述出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小數乘整數的 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學會簡單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獲得運用已學的知識解 決新計算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具準備】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預計1-2分鐘)

1.課件呈現,尋找資訊

設問: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些數學資訊呢? 2.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說一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決“買3個3.5元的風箏多少元錢” 的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追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乘整數(板書)

二、嘗試練習,探究算理(預計23-25分鐘)

(一)探究算理 1.估算範圍

(1)估一估:3.5×3大約是多少?

(2)算一算:學生估算,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結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積的範圍大致在9和12之間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確值是多少,可以怎樣計算? 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板演展評

(2)說一說: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3個3.5就表示3個3.5的和,這就是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小數的和的運算。

把小數拆分成整數 把3.5變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後把它加起來 。

利用豎式的計算方法,把元轉化成角來計算,即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來做。

引導:第三種方法中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那你是怎麼想的呢?

小結:3.5轉化成35,也就是小數點向又移動了一位,即擴大到原來的10倍,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中,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要使積不變,就要縮小到原來的1/10,所以結果就是10.5

3.明確算理

(1)想一想:現在老師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長的線,老師放風箏需要5段這樣長的線,你知道老師需要線的長度是多少米嗎?先自己獨立思考,如果無從下手的同學,可以向老師要準備題,,如果還是有困難,可以自學課本,也可以向同學老師請教。

(2)算一算:學生在草稿本上嘗試計算,教師巡視 巡視期間,師抽生板演 板演展評

引導:你是怎麼想的呢?

(3)說一說:抽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預設:

4.6 擴大到原來的10倍 X5X5縮小到原來的1/10 2 3 0 引導:橫式上的積為什麼是23呢?

小結:根據小數的性質,積的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演算法

(1)觀察:觀察上面豎式,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有什麼聯絡? (2)想一想:小數乘整數應怎麼計算?

(3)說一說:請同桌互相說說你的發現和計算方法。

小結: 1.看:把小數乘整數看做整數乘整數,按整數乘法算出積

2.數:數因數有幾位小數

3.點: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注意:積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應用,鞏固新知(預計13-15分鐘)

(一)基本技能練習

1.計算

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用豎式計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醫生

1.7處方 1.6 處方 × 5 × 5 8.5 8.0 (二)計算方法應用

(1)下圖是一塊長方形菜地。如果寬擴大到原來的1.6倍,則菜地的面積會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麗看見遠處的閃電,4秒後聽到了雷聲,閃電的地方離小麗有多遠?(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維發展練習

四、課堂總結,深化新知(預計3-4分鐘)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學會的?你認為還有什麼地方要用到轉化的思想 五、當堂檢測,知識落實1.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

2.計算下面各題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並且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讓學生根據經驗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想辦法驗證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來理解算理。通過課前瞭解學生,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已會計算,因此,在教學例1時,我並不是直接引用教科書上的例題,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用數學週記的展現,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並且通

過這個情景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讓學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數的資訊,吸引學生積極探索並理解計算方法。

然後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方法,計算出答案,學生非常活躍,並且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計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學說: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學說:0.8是8個0.1,8個0.1×3=24個0.1,24個0.1就是2.4,所以0.8×3=2.4;還有同學根據意義用加法來說明。通過學生自己尋找理由說明計算的正確性,從課前的無意識的計算到現在的理解清楚了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著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遷移到2.35×3,學生通過獨立的計算和討論,對小數乘整數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使用了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學生是真正課堂的主人。學生理解了計算課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時,更強調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棄“形式化”說理,讓學生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反思評價、再次體驗的過程,層層深入,理解感悟算理。這樣才會使計算課生動有趣。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4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在教學中卻將它當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除以)多少,積就會乘以(除以)相同的數這樣一個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1.5×5,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72×5時,學生不會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一些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來引導學生思考,推匯出應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後還有將積縮小相應的倍數。

3.突出小數位數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另一個是判斷小數的位數,通過用兩道練習來讓學生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3.6,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擴散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激勵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並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在實際學習中,口算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可以比較快速地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增加了口算練習,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檢驗方法的正確性。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地思考,運用發現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都很流暢,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充套件,學生掌握情況也良好,但並沒有化的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並沒有意識去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真正去經歷探究的過程,所以到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略顯疲態,所以這節課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是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質疑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5

這是踐行“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第一課,雖然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課件,小黑板,該做的做了,改寫的寫了)但課上還是感覺很亂很亂。

其一、教學設計上的問題。

1、學法指導跨越幅度太大,多數學生看著學法指導卻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2、內容含量大。兩個例題放在一節課,如果是以前的教學方法,時間會很充裕,完成兩個例題及相關練習不成問題,可因為實行新的教學模式,孩子們還找不著門道,所以浪費了很多時間,任務沒有完成。

其二、學法指導上的問題。

新的模式學生不瞭解,不知道老師又在耍什麼花招,茫然中似乎還在等著接招,卻不知學習任務已經佈置下去,很多學生倍感茫然,手裡端著書,眼睛盯著學法指導,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不僅反映出學生沒有自學能力,也說明我在備課時對課堂預設不夠,沒想到孩子們會如此茫然,如果課前交代一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他們該怎麼做,效果會好一些。

其三、實行過程中的問題。

因為陌生,所以各個環節都顯得時間不夠用,十五分鐘仍然有部分同學沒有完成自學任務(有的同學一節課也未必能完成),在檢查自學效果時,讓後進生彙報,再讓後進生更正,因為我對學生不熟悉,在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時關注不到位,以至於在彙報環節浪費很多時間。利用小組合作,對“小數乘以整數”轉化成“整數乘以整數”說理過程落實還可以,但當堂訓練環節因時間關係,完全取消了。

雖然下午又利用一節專科課(停了)對小數乘以整數這部分知識進行了補充,但學生究竟會了多少,我心裡沒底。上完課心裡如此沒底(尤其是數學課),好像還是第一次。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6

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具體情境中探索並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能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本課的重難點是:探索並學會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本課通過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課前預習時發現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課的難點,在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算理之後,我安排了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又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在當堂訓練的反饋情況下我發現,學生對於小數乘法的對位和小數的加減法的對位有混淆,因此如果課堂中進行一些加減法計算的對比題目可能會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在整節課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係。教學重點放在對算理和演算法的自主探索。

本節課也是在整數乘以整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計算小數乘以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計算的,讓學生共同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7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通過例1,例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58.6×6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58.6擴大10倍,計算的是586乘6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不足之處:

1.老師落實不到位,比如學生在處理第一個練習時 58.6時,我只是× 6

讓學生自己說出了自己計算的方法,沒有讓學生用筆標一標末位的數。由於“末位”一詞沒強調死很多學生都被學習整數乘法時是相同數位對齊,小數加減法強調小數點對齊所迷惑了。

2.在學生說成了結果是351.6時我應該在問一句:為什麼小數點點在了6的前面?這樣或許就更能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3.學生在總結收穫時說用整數計算簡便,由於時間關係我沒能來得及糾正。其實不是為了計算簡便才把它看成整數的,而是這裡是應用的一種轉化的思想,這是一種方法。

4.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導致的課的環節處理不到位,時間安排不合理。

還有個別的小環節,比如在老師領著學生訂正完第一道題適時應該讓學生同位之間互相說說做題的方法

總之,每一次講完,磨課後都會有收穫,也希望自己的課堂會隨著自己的努力而更上一層樓!最後勉勵自己:乘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8

本環節的設計是在意料之中,所以當學生出現質疑之時,能有效進行點撥引導,使之能順理成章地完成探究之路,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同時又由於過分關注探究這一環節的設計,而將不少課堂時間用在這塊上,致使對於小數乘法的書寫格式,卻有些疏忽了,導致作業反饋中出現有部分學生還是用數位對齊的方法來寫兩個乘數。這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計劃執行能力的一次質疑。

問題產生的原因剖析:

1、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有從學生認知心理的角度出發,從備課中就充分重視原有知識技能對學生學習新知識可能產生的干擾,即負遷移的作用。本課的負遷移影響來自於小數加減法的書寫規則(數位對齊)。憑當時(課堂上)學生的板書和巡視(不夠全的情況下)過程中沒有發現這一問題,就忽略了問題的存在。就沒有把這個問題作為重點來抓。致使問題沒有暴露,而使問題遺留到課後。

2、忽視了對部分後進生學習狀態的密切關注,不可否認,比較喜歡和優等生的對話,因為精彩總是出自於他們,奇思異想也往往出自於他們的智慧,與他們的對話更能激發一種課堂教學的熱情。而面對後進生,雖然有百般的耐心,雖然總是儘量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他們身上,將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腳步更多地在他們身邊停留。但總是有疏忽,這也是老師最感難以掌控的地方。總是希望時間能充足一些再充足一些。總是希望有幾張嘴可以同時和不同的學生對話。但是希望總是希望,遺憾總是伴隨著。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9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由於計算教學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所以學生對計算內容的學習缺乏熱情和興趣,對計算的練習備感枯燥。因此,提高學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更顯重要。在教學時,我就利用課本上的主題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助圖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這樣,學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理解與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化,使其既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要求,又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趨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祕。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快樂的氛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題教學時採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主題圖的問題,重點說明將元轉化為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的習慣,慢慢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學生的課堂表現基本做到了自主解決問題。

三、鞏固方法 體驗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況下,讓學生脫離具體量,直接引出小數乘整數。出示例2,

用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說明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法的理由。根據計算結果,說明如果積的小數末尾有0,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用最簡方式寫出積,積中小數末尾的“0”可去掉。最後進行專項練習,鞏固新知。

整一節課能讓學生解釋自己的思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對思維過程的表述能力的培養。但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1)進入主題圖後有點匆忙,應讓學生充分觀察主題圖。

(2)算理用的時間太多,導致練習太少。在以後的教學中將在這些方面多加註意及做出相應的調整。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10

今天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第一課時,雖然進入課堂之前我已經思考了很久,並且為此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但總朦朦朧朧地覺得我的目標定位有問題。就在鈴響的一剎那間,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我禁不住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今天這堂課我到底要學生學什麼?是教會學生做小數乘法嗎?還是通過小數乘法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顯然,後者比前者更能體現學科的數學價值。抱定這樣的目標之後,我那“精心”的教學設計也受到了徹底的顛覆。

在課的開始,提供了一組題: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請學生比較第(2)(3)(4)題與第(1)題之間有什麼聯絡?旨在滲透積的變化規律,並試圖溝通小數乘法時與整數乘法之間的聯絡。然後在談話中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一本數學本的價格是0.52元,每位同學開學的時候都發到了4本數學本,請你算算每個人一共要多少錢?提出要求:怎樣列式?為什麼可以這樣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而後,我提出挑戰: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結果是多少嗎?請你來動筆算一算。學生開始嘗試計算,先做好的上來板演,下面的同學如果有與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來把你的過程展示出來。一個接著一個上來,看來情況真的很複雜,列舉一下:

生1: 生2: 生3:

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主要就是這三種做法。接下來就讓學生陳述理由。

生1:我們剛剛學過的小數加減法就是相同數位對齊,我就把4和0對齊,然後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

師:那積裡面怎麼會有一個小數點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擴大了100倍,所以積要縮小100倍,這樣才能保證積的大小不變。

生2:我把0. 5 2元擴大100倍後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寫成用元作單位,就要縮小100倍,得到2.08元。

話音剛落。一生馬上補充:她的單位名稱錯了,前兩道的單位名稱應該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學根據學生的補充也發現了問題,對於她的發言,同學們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聽了前面的同學說得振振有辭,顯得很緊張,發言時含糊不清,極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生1的口才很好,平時對數學總有自己的見解,想要駁倒他還真不容易;生2的問題好解決;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講不清楚,真是不湊巧啊!我開始著急了,覺得要收不回來了,怎麼辦?我積極地尋找對策,先點評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後我就指著生1和生3的做法說,他們現在兩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你準備支援哪一方的做法呢?請說出你的理由來。學生思考了片刻,陸陸續續開始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經過一系列的辯論之後,學生開始明確,其實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了整數乘法,既然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就要遵守整數乘法的法則,4自然要和2對齊。課堂上生1帶著他的部隊開始主動向生3部隊靠攏,我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第三層次,我延續情境:剛才我們已經算出每個人需要2.08元錢,那你能算一算我們班50個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其實今天的敗筆也在此,這一層次的練習應該將班級人數擬定為51人,這樣的話更有利於今天的小數乘法學習,50最終還是歸納為一位數,不能很好地暴露問題,因此在今後的練習設計中要注意問題的全面性與合理性。

今天的課堂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據“新基礎教育”的思想,當課堂上我們把問題“放”下去之後,面對“收”時真有點不知所措,這裡有很多的因素困擾著我們:該怎麼“收”?收到什麼樣的度?資源怎樣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所用?思來想去,還是自己的專業素養不夠,今後需要不斷提高

《小數乘整數》數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因此,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教者創設了購買西瓜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提出問題,討論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讓學生探索0.4×3的結果,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並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通過生活情景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思想,併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整數提供條件。

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並主張獲取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計算方法,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瞭解了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豎式筆算。

本課憑感覺“先看作——整數乘整數”,讓學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學的程序中,學生自然獲得切身體驗,即“小數和整數相乘”與“整數和整數相乘”儘管存在差別,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裡的設計,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實在教學目標的導向下靈活處理教材的體現。教者用多媒體計算小數與整數相乘的積,再讓學生研究積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最終得出了小數乘整數的筆演算法則。

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新理念。在最後又設計了一個《科技之旅》的練習題,給每個孩子練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鞏固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