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25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

一、觀察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出幾組口算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2)一個乘數擴大(縮小)多少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或縮小它們倍數的乘積倍。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口頭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然後再計算出2.60.8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二、規範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850.4時,受以前學過的整數乘法豎式和小數加減法豎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為了讓學生理解,我就引導孩子思考在計算時我們是把它們看成整數進行計算,也就是計算854,而854列豎式的話應該怎麼對齊?應該4和5對齊,所以0.850.4也應該把4和5對齊,也就是末尾對齊,這樣講過之後學生自然就理解了為什麼不把小數點對齊。小數乘法其實就是整數乘法的延伸,用整數乘法算出後點小數點。後來學生在計算象12.723、5.20.64等題時,都能正確列出豎式進行計算了。

三、引導學生總結出小數乘法計演算法則:

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舊知,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學生作業正確率不太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在以後還得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分析能力的培養。總之,在計算的課堂上,要多練習,計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會一道做一道對一道。每天練習,持之以恆,終會攻破難關。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1.首先出示兩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讓學生先分組計算再觀察每組算式有什麼特點,實際上這三組算式分別運用的是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但是這三組算式都是小數乘法,也符合嗎?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自己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係,自己探究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也適用。”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計算、觀察、發現。

學到了知識,然後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既然發現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再運用這些定律使小數計算變得簡便,這一步教學能激起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慾望。

2.接著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簡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足之處:只重視了運算定律,而忽視了口算能力,在練習時,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不夠靈活.。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3

小數乘法的內容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為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鬆的。但在每節新知教學後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方法上的錯誤、計算上的失誤錯誤現象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懂得課堂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絡、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係。本單元的教學提醒自己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每單元的知識教學,一定要踏踏實實的講解到位,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注重雙基的訓練,每個知識點都要讓學生過。不要炒夾生飯,這樣才能讓自己後期的教學順利進行。

2、學生的學情不一樣,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礎也不同,要儘量抓住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多關注後進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多給他們說話、板演的機會。

3、課前注意鑽研教材,注意要教學的內容與前期教學內容及後期教學內容的聯絡,對學生學習情況要清楚地瞭解,對學生可能出現疑問的地方進行預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隨機應變。”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4

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課時是擷取積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覺,主要是新理念,活課堂,多創新,多思維的作用,在此具體就不展開,因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過去,成就未來。

每次上課總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教學內容總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師要慢半拍;;平時作業有學生總也會出現拖拉現象;作業正確率不高;計算性錯誤屢錯屢犯;對於簡便計算中乘法分配率的運用總有學生不明白,總會有人出現把加號改寫成乘號;對於單位的換算這一單元知識涉及較少,學生遇到時出現錯誤百出的情況。

1、把一部分口算練習放在課堂加上對答案,佔用了一定的時間,但對於此涉及本人覺得還是有其必要性,這樣的競賽性口算練習可增強學生口算能力;

2、知識性內容講的過多;(多些體驗,少些灌輸。)

3、課堂教學形式不夠靈活;(應使用多種形式。)

4、作業一開始沒有全部抓住,有鬆懈;(正在改善中。)

5、對於作業質量沒有嚴抓,使學生感到作業對錯無所謂,錯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實行新的措施,改善作業質量,拒收不合格產品。)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5

針對小數乘法的教學,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學,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運用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經歷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學習過程。但是在教學中讓我感到困難的是由於學生在原有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的印象中,認為小數乘法也要小數點對齊,從而出現不必要的錯誤,特別是學習乘加,乘減這一環節時,學生易混的小數點處理,所以在教學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區分小數加減法要求小數點對齊,小數乘法是末位對齊,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針對困難我還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探究新知的本領。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6

這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1.首先出示兩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讓學生先分組計算再觀察每組算式有什麼特點,實際上這三組算式分別運用的是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但是這三組算式都是小數乘法,也符合嗎?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自己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係,自己探究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於小數乘法也適用。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計算、觀察、發現。

學到了知識,然後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既然發現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再運用這些定律使小數計算變得簡便,這一步教學能激起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慾望。

2.接著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簡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足之處:只重視了運算定律,而忽視了口算能力,在練習時,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不夠靈活.。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7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一、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二、突出口算。

教材中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實際在口算中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可以比較快速的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我增加了小數乘整數的口算練習,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檢驗方法的正確性,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計算小數乘整數可以看成整數的計算。

三、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四、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課的結尾還安排得了頭腦風暴,填寫( )×( )=4.8,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學生想了很多,但時間關係,沒有能發現所填算式之間的聯絡。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充套件,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

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麼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8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充套件,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

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麼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9

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教材這樣歸納:先按照整數乘法計算,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再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學生根據前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遷移歸納成: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指未化簡的)就是幾位小數。這兩種說法實際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積的變化規律得出。因此,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應當在於幫助學生髮現和掌握因數中小數位數變化引起積中小數位數變化的規律,形成比較簡單的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關鍵在於適當弱化積的計算過程,突出尋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以保證學生思維的高效性,也避免計算枯燥無味的感覺。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賴知識的生長結構遷移類推,讓學生自主發現、歸納和掌握。

小數乘小數是第一單元的一個教學重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知識節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算理,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鬆的,可事實的情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於對難點問題:積的小數點的位置處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課後練習中,學生出現錯誤的現象比較多:

1、方法上的錯誤。例如在教學例3(1.2×0.8)時,學生能流利地說出先講兩個因數分別擴大10倍,這樣乘得的積就會擴大100倍,為了使積不變,最後還要將積縮小100倍;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將算理與方法結合起來,不能正確地解決積的小數點的問題。

2、計算中關於0的問題。部分學生在積的末尾有零時,先劃去0再點小數點;部分學困生在遇到因數是純小數或因數中間有0時,還要將0再乘一遍。

3、計算上的失誤。因數的數位較多時,個別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沒有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自己的教學,並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確,說算理對於學生計算方法的掌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說理,忽視學生對算理的感悟,則有害而無益,形式化說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據,推理嚴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礎上,因而難以使學生對算理真正內化,難以使學生理解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是生活經驗。雖然,教材中的例題也來源於生活實際,但是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遠的。如果能夠找出生活中的例項,讓學生說出變化規律,效果會更好。因此教學中要準確的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規律,因該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己舉例子說明積的變化規律,這樣獲得的積的小數點與因數的小數點的關係才是主動的。在講算理的同時,重視計算技能的培養,細化型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正確的理解和掌握計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視教學過程又重視教學結果;既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絡、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係。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0

1.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2.新授前相關複習不夠到位對於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應該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夯實基礎的話,就不致於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3.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4.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別。小數加減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後,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

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1

《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數學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也應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課中,學生能夠輕鬆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我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感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課本上“小數點搬家”這一情景真不錯,只是書上的價格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動,藉助這個情景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

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400、40、4、0.4之間的倍數關係,再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後原數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個規律。可這樣做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教師不夠放手。學生會不會比較沒有思維的空間呢?我還有一個困惑,就是那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10倍,這是我們習慣性說法,而新教材卻提出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對於這句話好像比較難於理解。我認為縮小10倍表示的是一個過程,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這表示的是結果。我在想有沒有必要現在向學生解釋清楚,其實以學生現在的水平,再怎樣解釋也很難能使大部分學生清楚,不過到以後學生那個分數的意義和倒數知識自然而然學生就會理解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的教學反思今天剛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整體自我感覺還不錯。基本能按照預設的過程上下來,目標基本達到。但也有些不足之處:

1、我自己師範性的板書不夠。本以為前面的《包裝》一課,自己已經上得比較到位了——該講的知識點都分析了,豎式也列給他們看了。沒想到,在今天的作業中,還有好幾個學生連豎式都不會列(把小數點對齊去乘了)。

2、學生的估算意識沒有培養。在本課的過程中,原來準備讓學生先估算結果,然後再計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這個步驟給忘了。

3、學生的自主性未能發揮。雖然在課上,有請過學生上臺板演,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怎麼有表現的機會。指名回答時,教師的評語也不到位.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2

因為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堂構建模式要求的問題“質疑---自解----建構”這一教學模式和10+30,3+1的教學 操作模組,。我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學生探究學習作為最最基本的目標,這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是否親歷探索過程,是 否真正理解數學、是否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我緊緊抓住“推廣”兩個字進行教學,精心設計了“四巧”即“巧”引入,“巧”探究, “巧”應用,“巧”鞏固。課堂上,我沒有佔用過多的時間去講解,而是巧妙地點撥、引導。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學生參與的是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不是模仿書本或接受教師提供的現成結論來進行學習,而是自己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發現或創造出來,這樣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點就 記得快,記得牢,同時又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了創造潛能。

沒有完美,本課教學完成後的發現不足之一是將定律遷移的過程有些生硬不是那麼完美,其二是在驗證過程似乎有些單一沒有說服力。於是我決定對這兩方面進行改進。進行第二次設計。

將25×95×4 125×( 17×8) 17×25+83×25 直接演變為:2.5×95×0.4 1.25×(17×8) 17×0.25+83×0.25

四道算式直接加上小數點問學生可以怎樣計算,,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學生質會質疑,這樣更順利的遷移到小數計算當中。解疑過程讓學生每人舉一例乘法交換律, 全班六十餘人會有六十多種結果但都可以驗證小數同樣適用。教師還鼓勵有新發現的學生。(其實不會有)。另外幾種定律也是採取小組先交流再全班彙報。這樣一 來突出了驗證過程增強了廣度。有利於學生掌握用運用。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3

通過小數乘法的教學,學生明白了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即:先按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得出積,再看兩個因數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積的位數不夠,要在積前用0補足後再點小數點。

我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我提醒同學們,數學講究嚴密性,處理後的積不能與原來的原始積混為一談。做1.25×0.08時,我們先用125×8=1000,然後看因數當中一共有4位小數,於是就從積的右面起數出4位點上小數點!而不是先去零後,再數位數!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點上積的小數點時就已經確定了一點:積是四位數!雖然為了書寫簡便,在不影響積的大小的情況下,我們根據小數的性質將小數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於沒有。我們在判斷小數乘法的積是幾位小數時,要根據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對原始的積進行判斷,所以三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積一定是四位小數。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4

小數乘法計演算法則的基礎是整數乘法,整數乘法的列豎式計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基礎的,可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同整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相同”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何使學生從整數乘法列豎式計算過渡到小數乘法的列豎式,理解好計算的算理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要幫助學生複習“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弄清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則積擴大10倍;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也擴大10倍,則積擴大100倍,依此類推……儘管教材中安排了這樣一個複習題,但是由於學生知識掌握上的不足或缺陷以及暑期兩個月的長假對知識造成的遺忘,學生對這一規律的認識變得膚淺了,因此對這一規律的複習應成為本課的一個重點。通過算一算讓學生加深理解很有必要,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可以用整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來計算的算理。明白了這一點,有利於學生正確進行計算。因此,在《小數乘法》的教學中,必須複習好“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的規律”。

另外,《小數乘法》這一節的教學,還必須做好如“0.67×108”、“1.2×2.34”之類的習題的指導練習,要讓學生能熟練的應用乘法定律。

解決的辦法:

一、加強板演指導和作業輔導;

二、引導應用乘法交換率來計算。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15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充套件,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

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麼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