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7.38K

在學習《山谷中的謎底》(蘇教版國小語文第11冊)一文時,教師學生聯絡瞭解到的歷史人物、事件或生活實際,說說對“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談到了“臥薪嚐膽”的勾踐,談到“紅軍長征”在歷史中的作用,甚至談到了拳擊手只有收回拳頭才能更有力出拳的事例。這些富有創見的體會都較為準確地把握了文字的意義。這時一位學生也表達了他的“獨特”體驗:“既然要學會彎曲,再尋找反彈的機會,那麼《紅巖》中的江姐等革齤命烈士為什麼不彎曲一下,再求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呢,他們犧牲了,是不是白白送掉了性命。”

《山谷中的謎底》的教學反思

這樣的感受和理解看似有一定的獨特性,但背離了文字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獨特,教師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既是價值觀的衝突,又是學生對“彎曲”一詞內涵把握不準造成的.,因此沒有輕易加以否定。於是引導學生就這種觀點進行爭鳴,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學術氛圍中對話、溝通,認識到“彎曲”不是人格的屈服,不是信仰的放棄,而是智慧的前進,就這樣通過生生、師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拓寬了視野,豐富了體驗,對課文的把握和理解也由膚淺到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學生在對作品交流的準確感悟中進入作品的“精神家園”。

獨特而“文不對題”,要巧設疑,清其障。

在閱讀過程,由於種種原因,學生出現了錯誤的理解和體驗是常有的事。如在《狼和小羊》(蘇教版國小語文第3冊)一課中,討論“狼為什麼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茬吃小羊?”時,一位學生說:“因為狼覺得不可以再說謊了。”對於這種完全“文不對題”式的獨特體驗,教師要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敢於說“不”,並且可以循循善誘、巧施疑問:“哦,狡猾凶惡的狼什麼時候變得誠實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認識的謬誤之處,一笑之間領悟並接受文字的價值取向。千萬不能不置可否,因為這不僅是對這位學生的誤導,更是對其他學生的誤導。

真實的閱讀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是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有意義或無意義、重要或不重要的“意外”,這些“意外”或許打亂教學的節奏,教學機智就是正視“陰錯陽差”,重視“節外生枝”,珍視“靈光一閃”,這樣,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將走靈動,走向睿智,許多不曾預約的精彩也會不期而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