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下冊《17、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9.73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下冊《17、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17、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17、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反思1

在我校的評教評學活動中我講了《山谷中的謎底》這一課。本文通過記敘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我仔細分析教材,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聯絡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理解文中最後一個自然段“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教學時,我首先圍繞“為什麼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長雪松?”以這個謎面直奔謎底,組織讀讀,找找,畫出有關句子細細品析,再進行小組討論。接著引導學生讀出“東坡只長雪松”的關鍵在於“東坡雪大”以及“雪松的本領和頑強的生命力”。讓學生讀出雪松是在儘可能地去承受大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住的情況下才選擇彎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為它學會了“彎曲”。其次,出示兩位旅行者啟示的話,交流討論從第二個旅行者的話中你明白了什麼?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時候該正面抗爭,什麼時候該適時退讓,以及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具有雪松這種精神的?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把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書面哲理通過學生的討論,感悟,又重新回到了學生的生活中去,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的生活經驗。

在設計本課時,我本著新課標的要求,想為語文課堂教學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展。因此,我推敲每一個問題的準確性,力求課件新穎生動,又能突破教學重點,想通過及時恰當的點撥和激勵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樂說、會說。這節課上完後,總的感受不錯。因為我看到學生聽課認真,積極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像崔佳麗、李永玉等一些後進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小組合作,並代表小組發言。學生的評價語及其朗讀都出乎我的意料。這節課我對學生的表象是很滿意的,但是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時候該正面抗爭,什麼時候該適時退讓時”,學生將歷史的英雄人物和事例進行了一個分類歸納,如:越王勾踐、藺相如、司馬遷、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等一些事例都是佔時地彎曲退讓,儲存實力以求更好地發展,而沒有聯絡到今天的實際,這兒教師的引導、點撥有些缺欠。在教學時需要考慮地全面些,引導、點撥及時些,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17、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反思2

《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啟發人們“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課文敘事生動,說理透闢。

課伊始,就以謎語入手,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從謎語為抓手,緊扣課題自主質疑,這樣一來,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具體表現了雪松與積雪抗爭的.傲然姿態。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揣摩表達方法,體會詳略安排的得當。引導學生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結合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的“雪松”加以理解,再解釋生活實際加以理解,比如“臥薪嚐膽”“胯下之辱”的補充,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我把重點放在感悟雪松的品質和旅行者的語言上,即體會謎底的意義。首先抓住“反覆的積,反覆的彎,反覆的落,反覆的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一處,邊讀邊想象,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接著便是誘導學生身臨其境,與旅行者一起感同身受,引導學生感悟旅行者的話語,先談談自己的理解。然後通過《臥薪嚐膽》這篇我們學過和課文讓學生具體感悟“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的含義,通過聯絡生活實際,通過課堂延伸體驗啟示,突破難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