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光和影》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8.2K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光和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光和影》教學反思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光和影》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遊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生需要什麼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及產生影子需要什麼條件這一活動匯入。

第二部分:聯絡實際說明什麼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遊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並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所發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裡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善於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隻,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開啟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麼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開啟投影儀做遊戲,驗證我們發現的影子變化規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麼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麼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後查閱資料,瞭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光和影》教學反思2

本課的開始,我用學生平時喜歡的手影視訊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對影子研究的.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是個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起了搭橋引線的作用。從學生的手影遊戲中,引導學生髮現影子產生的條件。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設計實驗、分組實驗、交流實驗中的發現,老師只是起了引導學生交流、發現的作用,把大部分時間交給了孩子,確實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理念。

學生對影子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多的,但沒有形成一個規律。第一個內容中關於光源的內容在教參中指導得比較明確,“自己發光、正在發光的物體才是光源”。但這個概念在教材上卻沒有體現,於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自己加上了。這學期,從第一單元開始大部分實驗採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這一單元也很多實驗用到對比,教材中雖然沒有要求這些實驗是對比實驗,但在實驗設計交流中,我還是引導學生明白每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不改變的條件,納入對比實驗中進行設計,使實驗更加科學和有條理性。

總之,上一節公開課真的不容易,在上課前已經將教學設計改動了很多遍;然而上課以後發現問題還是很多,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屏上畫出影子,這樣的活動都不敢讓學生做,因為感覺時間不夠。第三個實驗只大略地說了一下,以至於學生在達標測試時,最後一個問題回答得有點困難。我更覺得要上好一堂課更不易,需要綜合教師多方面的能力,對知識重點的把握、對課時流程的安排、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突發事件等等。因此,我作為一個不老不小的老師,在以後的教學路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