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3.01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課堂教學應該充分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嘴巴、眼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上課的先講解,後示範,再練習的教學模式,而是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強的特點、躍躍欲試的心理,讓學生觀察動作,模仿動作,然後分組練習。分組練習以後,我巡迴觀察、指導,發現學生比我想像的要聰明的多。小組中間同學們討論、示範、講解、糾正錯誤動作,進行的熱火朝天,個個儼然是一位“小老師”。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其中一個組的一個同學在做“預備”動作時,小組其他同學就幫助他“臀部稍抬高一些,要稍高於肩”

“後腿不能蹬直了,腳要踏實,不能打滑”“不要低頭,要抬頭看著自己的跑道前方”在起跑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練習時,有幾種常見的錯誤及糾正方法:

(1) 眼睛不看前方

教師對於這一現象應該在練習中教師出示手指1、2、3、4等數字,讓學生不斷的報出數字,教師採用這種方法使學生眼睛看前方。

(2) 學生不按口令

學生不按口令“各就位”時,學生早以做好了動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強調,如果再發現這種情況,應該發口令時,注意不要喊“預備”應吹哨或讓學生站起來說說錯誤的地方。

(3) 起跑中人先站後再

學生是先站直以後再向前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用2種不同的起跑慢動作來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觀察及分析,找出錯誤的地方,這樣的教學效果不錯。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2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蹲踞式起跑,授課物件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技術分解法、語言講解法及動作示範法等教學方法,並在課堂小結部分採用問題教學法進行引導,及時進行技術要點總結,加深學生的技術印象。

詳細步驟如下:

第一步,以“劉翔跨欄比賽時的起跑姿勢”為例,利用學生模仿體育明星的好奇心理,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明學習主題。

第二步,講解蹲踞式起跑的完整口令與動作要點,並根據口令將技術動作分為三個環節,使學生了解學習步驟,明確學習目標。

①“ 各就位”——聽到口令後以起跑線為界,確定左右腳的位置,下蹲時右膝和左腳尖大致平行,右腳掌注意蹬地;雙手分開比肩稍寬,雙手不壓線;做好起跑的預備姿勢。

②“ 預備”——聽到口令後,雙肩稍前移,抬臀、右膝微屈,做好起跑的準備。

③ “跑”——聽到口令後,右腳掌用力蹬地,左臂快速上擺,帶動身體向前躍出後快速向前跑。

第三步,通過提問:蹲踞式起跑的完整口令是什麼?每個口令對照的技術動作是什麼?你能否根據口令完成正確的技術?……。加深學生的技術印象,使學生掌握完整的技術動作。

這樣的教學步驟能夠使學生通過自身的積極參與建立清晰的技術表象,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有條不紊地掌握技術的各個環節,最後在思考與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將各個獨立的技術動作進行“組裝”,掌握完整的動作技術。這種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養成探究問題的學習習慣,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這樣的教學過程也有不足:教師講解過多、學生自主性較低、教學過程繁瑣的缺點。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注意語言簡單明瞭、點題清晰到位、課堂調控靈活等因素,利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3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開始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問題都顯露出來。同時通過和組內老師的交流,請教。反思一下自己的本節課,自己覺得以下幾方面要反思:

一、教學內容。首先,教學內容的口令有問題,蹲踞式起跑的口令是“各就位、預備、跑”,而不是學生喊得“各就各位、預備、跑”,學生沒有統一的口令,必須根據現實情況,及文書的資料,來正確的表達教學內容。

二、隊伍的。調動及老師站位。隊伍調動的把握,是本節課是否連貫的關鍵。如果調動的好,就能很好的把本節課串在一起。調動時用一些平時常用的口語,而不是體育教學中的專業術語。老師的站位也非常重要,必有讓所有學生看到你在做什麼,說什麼,而不是隻要有大多數學生看到了就可以。有時候也參與到學生中去,積極的調整自己的站位。

三、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本節課讓學生練習站立式起跑,四個學生一組進行練習,按二十秒練習一組,一個班練完也要近三分鐘左右,練習密度和強度太小,效率太低,如果能改成以排為組進行,那練習的次數會更多,練習動作、鞏固要領是本節課學生的重點 讓學生要有知識“生成”過程,只有通過有效的練習。學生才能較好的掌握動作。

四、自主學習的組織。課堂教學是動態的,學生是課堂活動實施的主角,激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教學過程我發現幾個較好學生,讓他們來做小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練習。但學生畢竟能力有限,而且口令什麼的,基本不會。導致整個小組有癱瘓的感覺,這些小組長學習的能力比較強,但教的能力卻不一定強。作為小組長應該給這些學生培訓,如口令怎麼叫,技術動作的關鍵。掌握了這些,這些小組長才能發揮作用。

總之,要真正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課的效率,還有許多值得我去反思的東西,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將是我追求的目標。通過這樣的形式,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4

本次體育課我安排的內容是蹲踞式起跑和小推車接力賽。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所採用的引導、鼓勵、表揚、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共同參與。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還算比較成功。

在教學中採用教師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起跑。結果,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但也只是在那猜口令。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的動作不熟練而造成的;二是不會做專門的動作練習;然後我便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相發令練習,接著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並讓動作標準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範。最後我採用了蹲踞式起跑三十米練習。我發現通過小組練習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動線的距離。並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

在遊戲部分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小推車遊戲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不怕困難的精神,好多同學由於上肢力量的缺乏,走到一半就支撐不住了,但是他們在全組同學的鼓勵下,還是咬牙堅持住了。

總之,通過本節課學生對蹲踞式起跑有了一定的瞭解,並基本掌握動作方法,但由於蹲踞式起跑是個技術性較難的動作,在以後還需加強練習,尤其是起動後重心提的太高還有待於改進。

在本節課中發現注重學生三基的培養很重要。

教師通過講解、示範、指導;注重學生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什麼而且更要讓他知道為什麼;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基本技術、技能的學習,是直接關係到動作質量的好壞,國小體育教師的技術、技能,對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至關重,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也不容忽視。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一下幾點:

1、教師的語言應接近學生的年齡,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要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姿態,紮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組織紀律,加強課堂的組織。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不斷的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5

蹲踞式起跑的教學內容,通過參加這次講課。主要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能緊貼教學物件,突出學生這一主體;緊貼所教內容,把提高學生的技能作為目標;緊貼教學環境,把營造活潑、愉悅的課堂氛圍作為手段,從而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相互提高,大家始終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過程,但與新課標的高標準相比較,本節課還從在諸多差距:

一是對課的設計還不夠完美,主要是自己講的多,組織練習少,學生活動強度達不到要求。糾正問題多對學生的啟發誘導還不夠,如在做蹲距式起跑練習時,可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後討論講評,這樣效果會更好。

二是對個別學生參與練習不積極的問題,不能及時激發鼓勵,

三是有些教學內容還是第一次嘗試,時間把握上有些不合理,

四是對教材的挖掘不夠,蹲踞式起跑還應包括起跑後的加速跑一技術環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練習短跑的起跑技術

五是安全問題雖然強調了,但在練習中的安全因素考慮不夠

六是對待課堂管理重視不夠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自己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會認真總結,加以改正。

經過這節課的蹲踞式起跑,學生在反反覆覆的練習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進步,但在各技術環節的處理和銜接上,還有許多的不足,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6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國小生的心理及生理髮展有顯著的特徵: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但因心理髮展不均衡,注意力不集中,興趣容易轉移。因此,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特點,喚起學生的情趣,豐富學生的感知,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時時產生新鮮感,寓樂於教學中。

二、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在本課障礙跑的設計中,教師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前,通過簡單的講解,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創作”思路,給學生以創作“原型”,起到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們根據各自對教師指導的不同理解,以及器材的利用程度不同,創編出不同的障礙。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學生的主體性學習並不是“放羊”,教師的指導與引導是必要的。本課中,我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儘量使整個課堂教學自始至終充滿著活力。

四、最後的遊戲,我安排了名叫《穿越森林》的接力跑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起跑與障礙跑的關係。

總之,本節課是能夠達到我預想的目標的。

教學建議:

1、可以多增加運動明星的事例來引導學生,用具體的形象的圖片來輔助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

2、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是好的,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

3、進行多一點教學比賽。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7

從本節課教學流程的設計、教學目標的達成來看,還算成功,尤其是熱身操與放鬆操的創編與音樂使用結合效果比較好。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尤其是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需要重視起來。

本節課基本部分的教學流程。首先教師提問,結合奧運會短跑運動員的短跑動作引出課題。隨後教師設計了一個小遊戲“石頭剪刀布”,由站立式玩遊戲過渡到雙手撐地,雙腳做石頭剪刀步動作,目的讓學生體會手腳著地的感覺。第三步,講解示範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和口令,這個地方採用四列橫隊的方式設計,不利於學生觀察和練習,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效果不好。第四步,指導學生集體練習各就位、預備動作,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學生掌握各就位、預備動作就能達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手腳的位置圖、口令示意圖等不可少,這個地方要注意先教腳上動作,再教手上動作,預備時重心要前移,後腿不能伸直。這個環節沒有運用掛圖、骨幹學生的協助來教學,導致浪費了時間。接著進行分組合作練習,並且邀請學生展示,點評。最後進行兩人一組推肩練習,並且運用蹲踞式起跑進行快速跑20米。遊戲部分是一個接力比賽。這個遊戲效果比較差,組織的不好。

仔細分析了這堂課,主要有以下不如。

第一,教案要與上課一致,杜絕上課環節與教案不一致。

第二,本節課組織隊形不合理,練習效果不夠好,骨幹學生利用少,一定要重視骨幹學生對於教學的幫助。

第三,語言生硬,不夠靈活,不夠清楚,激情不夠,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四,遊戲部分需要好好設計,要練習兩次,同時能激發學生的'興致。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8

在進行《蹲踞式起跑》這一階段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又有小小收穫並整理了一下教學心得。

在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起跑”是一種迅速擺脫原有狀態,向既定方向移動的技術,其發展是學生的反應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起跑重點。

在做動作時,有的學生上體前傾不夠,身體重心沒向前移動,跑出去會停一下在加速,這時我把同學們叫過來,講解如果起跑重心在後面,會影響起跑的速度,重心向前移到恰當的位置,那麼,起跑耽誤的時間就會減少很多,還有起跑的第一步過大,造成上體過早抬起來,即影響加速又耽誤時間,阻礙水平速度的向前性。我又一次對同學們說:“第一步是用力蹬地跑,而不是邁出去再加速,第一步越小越有助於加速”。同學們聽後,自己邊做動作邊思考,沒過一會,就學會了,而且速度與動作技術配合的非常協調,同時也鍛鍊了身體的協調性和反應能力。

我將不懈努力,時刻反思課堂中教學的不足,做到讓學生易懂、易學、充分掌握運動技術,同時促進學生健康,增強體質,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9

開學的兩個星期我們一直與學生們一起佇列隊形練習,素質練習等,很辛苦。

直到前陣子我們才開始真正的教學,脫離了點素質練習,學生們感覺輕鬆起來,學習蹲踞式起跑姿勢,也順手了許多,但還是暴露出了幾個問題,需要加強後解決的。作為六年級學習的蹲踞式起跑來看,學生必須知道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術語,並能熟練掌握動作,在這裡我採用了五點三線的方法去教學,“各就位”,練習者站在起跑線後3米處,聽到該口令後即從容走到起跑線前第二條白線,兩腳前後開列,一般左腳在第二條線,右腳在第三條線,蹲下,使右膝蓋與左腳的腳尖幾乎在一條直線上,並注意後腳蹬地,兩臂比肩稍寬,虎口向前放在起跑線後沿,兩肩稍前移,低頭靜聽“預備”。

“預備”響起後,提醒學生從容提臀稍肩高,穩定身體,最後聽到“跑”的口令,手離地擺臂,後腳用力登地起跑,速度快,上體前傾先不要抬起來,在最短的時間加速到最快,學生們很配合,幾次練下來,基本能掌握好動作要領,並能熟練操作,練習了幾次起跑後,看看我們的學生水平很不錯,於是我又乘勝追擊,乾脆來跑一段,練習下起跑後的加速跑,剛說完,學生們很贊成,好象鬥志出來了,都要比比誰跑的快,可惜時間不夠,沒來得及給他們盡興,但是下堂課我們再來……

《蹲踞式起跑 》教學反思10

蹲踞式起跑是國小體育教學內容重要的一項,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強學生對起跑在短跑中的重要性的認識。一開始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究其原因,一是由於的動作不熟練和動作機械化造成的,然後我便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相發令練習,接著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並讓動作標準和動作有明顯錯誤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範,其中一個組的一個同學在“預備”動作時,小組其他同學就幫助他“臀部稍抬高一些,要稍高於肩”“重心前移”“後腿不能蹬直了,腳要踏實,不能打滑”“不要抬頭,要低頭看著自己的`跑道”,看到這一幕,讓我意識到,學生的潛能有多大。最後我採用了蹲踞式起跑二十米練習。我發現通過小組練習及展示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跑線的距離,並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但是在預備口令時,學生後腿有蹬直的,通過進一步糾錯,全班90%的學生都能夠將預備動作做正確。

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之處,以前沒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展示自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說、多練習,老師不要包辦一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動作的要點。

本節課主要是課堂不夠活躍,學生練習時比較沉悶,糾正問題多對學生的啟發誘導還不夠,如在做蹲距式起跑練習時,可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後討論講評,這樣效果會更好。對個別學生參與練習不積極的問題,不能及時激發鼓勵。對教材的挖掘不夠,蹲踞式起跑還應包括起跑後的加速跑一技術環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練習短跑的起跑技術,安全問題雖然強調了,但在練習中的安全因素考慮不夠。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自己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總結,加以改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