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課件設計

來源:才華庫 1.61W

教學目標:

《過年》課件設計

1、瞭解“京味兒”小說的特點。

2、老舍的作品有很多北京民風民俗的描寫,閱讀文字時,不僅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要仔細研究文章中所記述的北京傳統風俗。

3、“京味兒”語言是“京味兒”小說的突出特色,在學習中要認真體會它

“平易而不粗俗,精緻而不雕琢”的特點。

4、瞭解文章中所表現的在歷史變遷中旗人的生活狀態,探究這種生活狀態所展現出的社會心理。

教學重點:

品味“京味兒”語言,體會其特色;探究旗人的生活狀態背後所展示的社會心理。

課時安排:

擬用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階段:

1、學生在課下自己查閱老舍的相關知識。

2、閱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3、找出文章中的京味兒語言,仔細揣摩。

4、理出文章中所記述的北京風俗。

二、課上活動:

(一)介紹老舍與京味兒小說

1、教師簡介京味兒小說的概念及特點。

京味兒小說是指洋溢著濃郁北京風情的小說。

《〈京味小說八家〉後記》裡指出“京味小說”的三個標準:

①用北京話寫北京人、北京事。

②寫出濃郁、具體的北京的風土習俗、人情世態。

③寫出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積澱在北京人精神、氣質、性格上所形成的內在特徵。

2、學生介紹作者老舍。

3、師生共同討論老舍與京味兒小說的關係。

老舍先生文學作品的聲譽與價值,直接與作品的“京味兒”即北京的地域特色緊密相關。“京味兒”凸現了他的作品中濃厚民族色彩與深沉的東方格調,這是老舍文學創作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他對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貢獻。文學評論家稱他是現代“京味兒”文學的開創者與奠基者。

(二)介紹《正紅旗下》

帶有自傳性質的《正紅旗下》中的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庚子事變,它寫出了大清帝國行將滅亡時五光十色的社會風貌,特別是作為清朝統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會在大動盪中的分化和沒落。

(三)引導學生閱讀文字

設定問題:

1、我們從小到大也經歷了無數次的年節,請學生說說對過年的印象。

2、這篇文章寫的也是過年的情景,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比一下和你所經歷的年節有什麼不同,體會一下人物的心態

(四)學生閱讀文字

1、初讀文章,把握主要內容。

年前準備——除夕守歲——給兒子辦滿月酒。

2、再讀文章,批註點評。

再讀課文,對文章進行批註,找出自己的興趣點,以便分組研討時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學生在再讀文字之後,設定一個討論環節,讓學生有機會交流一下閱讀感受,並鼓勵學生在討論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加以研究。

在閱讀討論之後提供給學生下面的表格,作為預設的研究方向。

文章內容涉及的民俗京味兒語言旗人的生活狀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年前準備

除夕守歲

給兒子辦滿月酒

(五)分組研討課文

文章篇幅較長,而且又是長篇小說的節選,所以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分組研讀課文,然後交流感悟。

分組原則:學生自願組合,按興趣分組。

組別:第一組,北京年節民俗面面觀

第二組,品京味兒語言

第三組,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組,環境描寫分析

第五組,旗人生活狀態研究

老師佈置各小組的研討任務:

第一組:

1、找出文章中所涉及的北京年節民俗。

2、補充文章中沒有涉及的北京年節民俗。

3、調查北京年節民俗的傳承情況並分析其原因。

第二組:

1、找出文章中所出現的典型的京味兒語言兩三處。

2、分析其表達效果。

3、體會其所反映的北京人的心態。

第三組:

1、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2、分析其語言動作心理等細節描寫,概括其形象特點。

3、聯絡時代背景認識人物。

第四組:

1、找出文章中關於北京春天的風的描寫並分析其特點。

2、分析其描寫方法及其表達效果。

3、嘗試利用文段中的描寫方法寫一段寫景散文。

第五組:

1、分析文中所展現的旗人的生活狀態。

2、查閱相關資料分析其根源。

3、談談你對這種生活狀態的看法。

然後各小組討論交流。討論交流的過程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利用課堂進行討論交流;利用網路平臺進行交流,隨時記錄交流心得。

(六)總結研討成果,展示交流

在小組討論交流之後,由一人執筆,歸納總結,最後用小論文ppt的形式呈現以供交流。

(七)小結:

老舍先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獨特的語言方式表達了對社會對人民的關注,表達了對北京的深厚情感。

附相關資料:

北京過年的習俗

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倒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又稱團圓飯)。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寄寓祝福。還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

七年級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破五”也要吃餃子。

過年習俗的傳承情況: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實際上是一種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輕鬆和期望,這是一個充滿歡樂和美好理想的古老傳統節日,已紮根於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續二千多年至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