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景物描寫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8.08K

篇一:如何進行景物描寫教學設計

訓練目標:

如何進行景物描寫教學設計

通過訓練旨讓學生初步瞭解自然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 到實際的寫作中。力求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改變學生劉作文的畏懼,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

訓練重點:學會進行景物描寫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服務於文章的主題。 訓練過程:

一、激趣匯入:

視訊:出現一段合成的畫面,要求學生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描述所看到的畫面。

匯入:當你看到千變萬化的自然景物時,你一定很想把見到的美景記錄下來,和別人一起分享,因此學會自然景物描寫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二、感受景物描寫的作用

引出幾句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讓大家討論他們的作用

例一: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例二: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朱自清《春》)

(一)景物描寫的定義

所謂景物,指自然風光和社會風情兩種。前者著重表現自然景 象和人物活動的場景。後者偏重反映社會風氣,風俗風情。景物描寫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動物,古蹟勝景,城鄉風光天象氣象,時序時節等。

(二)景物描寫的作用

1、渲染氣氛,

2、烘托人物心情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

3,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4、暗示社會環境,表現文章主題。

三、歸納自然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

1、調動感覺器官,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才能寫出景物的韻味。

視訊展示:出現同一景物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表現出不同特點的畫面。

1、秀麗的瀑布——水流窄小,落差大,可以聽到淙淙的水聲。

2、壯觀的瀑布——水流寬大,落差小,可以聽到轟鳴的水聲。 小結(方法一):調動感覺器官,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才能寫出景物的韻味。

抓住特徵,準確用詞,寫出精神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於作者細心的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因此,要求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

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

a、定點觀察

威尼斯是"海中之城",在義大利半島的東北角上,是一群小島,外面一道沙堤隔開亞得利亞海,在聖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用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盪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中國人到此,彷彿在江南的水鄉;夏初從歐洲北部來的,在這兒還可看見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麼綠,那麼醇,會帶你到夢鄉去。(朱自清《威尼斯》)

b、定景換點

月夜之下,站在果盒橋邊,遠望合掌峰,此刻竟成了一對恩愛的夫妻:外側那"男的"綰著髮髻,英俊瀟灑;內側那"女的"頭插鮮花,婀娜多情......走近,來到靈峰招待所屋簷下,仰頭看,只見一隻展翅飛的蒼鷹,凶悍無比,故叫:雄鷹展翅峰。再走幾步,竟令我們羞而卻步一夫妻峰竟又成了一位少婦豐滿高聳的雙乳了,故稱"雙乳峰"。

C、多個視角

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只有將靜態描寫景物形態特徵和動態描寫利於傳神的長處結合起來,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彷彿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儘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因而要善於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徵的動詞和一些恰當的形容詞,尤其要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詞藻。

片斷1:白雪紛飛中,已看不見屋橋的真顏,橫在小河上的恰似一座雲做的橋。孤身走在上面:靜靜的、輕輕的、軟軟的,就如走上了夢幻中的仙橋......

片段2:潔白的、厚厚的雪層罩在屋橋上,猶如給他加了一件漂亮的外套,幾行歪歪斜斜的小腳印,恰如巧手的仙女新繡的花朵......

寫作練習中,創新是靈魂,尤其在景物描寫中更要求大家能有創新意識。以上三個片段中,描寫物件同為"雪中的屋橋",但小作者們思緒飛揚,視角各異,分別從個性角度描繪了屋橋之美,令人讀來備感新奇而又欣喜。

練習:《雨中媽媽為我送傘》

D、融情於景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裡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於景。寫景貴有情,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

以有情之眼看景物,景物從而變得富有靈性,充滿精神。

如:好一片輕盈的嬌鳴,我從睡夢中驚醒,這是一個美麗而恬靜的春晨。宇宙為輕霧所籠罩,一陣陣的輕寒,微微地襲上了我的衣襟,太空晴、天一碧,只有一兩片的雲霞飛舞,東方天邊的霞影,時刻在幻變中,如霜楓,如榴火,如瑪瑙,如琥珀......倏忽間,一個像美人臉兒

般的朝陽出現了,她羞答答地露出雲層,放射出萬道光芒,照遍了大千世界,警醒了花草蟲鳥沉沉的夢,照暖了這冷冷的心,照蘇這世界上的'一切一切。

這段景物描寫,從聽覺入手,繼而通過膚覺、視覺和感受等角度,表現出"一個美麗而恬靜"的春天早晨的特點。

又如:......一棵棵柳樹也變得沉穩起來,被銀裝素裹得像一位大家閨秀,淡而雅緻;蒼翠而莊重的冬青拗不過淘氣的雪花,與瑟瑟的寒風玩兒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操場上也鋪上了厚厚的白棉毯,新而明亮,讓人見了心裡發癢,直想躺在上面繼續那朦朧的睡意...

3.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

多媒體出事範例:雪花凌亂的飄舞著,像是姑娘的傾訴,絮絮不斷......風走了,只有雪孤獨的在空中盤旋。她像是充滿惆悵的少女,失落而又無奈。漫步在雪中,眼前一片渺茫......向遠處的路燈望去,那紛紛的雪花像千千萬萬的螢火蟲在燈下飛舞......

--習作《雪飄時分》 生思考:分析這段文字寫的好的理由?生自由談。

師總結:用呆滯、乾澀的語言去生硬描繪是難以寫出動人之景的。因此,要大膽去放開思緒,在聯想與想象的基礎上恰當選用修辭手法來寫景,才能充分展露景之"神",以上範例的成功之處便在與此。

4. 安排好描寫的順序。

視訊展示:“桂林山水”的畫面。

提問:畫面上有哪些景物?

——綠色的樹林、山、江面、竹筏

篇二:如何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作文是孩子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能力。家長如何使孩子從怕寫作文到愛寫作文呢?依筆者之見,應當從培養寫作興趣入手,撥動他們愛好作文的心絃。

一、強化動機 引起興趣

俗話說:“有錢難買樂意”。凡事樂意幹,才會用心幹、自覺幹,也才能幹好。我們不是看到有的班級因缺了一節體育課,許多孩子圍著老師請求補課的事嗎?若是兩節作文課不上,孩子卻像卸下千斤重擔,心裡暗暗高興,是絕不會主動要求老師補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喜歡體育課,不樂意寫作文,覺得作文是苦差

事。這種心理狀態不改變,作文怎能寫好?

作文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表達能力,發展思維。然而能力靠多練、多練靠自覺、自覺靠喜愛。要使孩子喜歡作文,家長就必須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想方設法培養孩子的作文興趣。一個人的興趣與愛好往往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的。家長應聯絡實際,逐步引導孩子認識作文是學好各門功課、做好各項工作必須掌握的一種重要技能。比如做筆記、寫發言稿、寫書信、開會記錄、考試解答問題等等,都離不開作文。把學習目的教育滲透到作文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就能叩開孩子的心扉,使之成為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引起作文的興趣。

二、開源拓流 誘發興趣

要讓孩子喜歡作文,就得引導孩子學會作文,使他們感到作文不難。孩子覺得作文很難,主要的難在內容上,也就是缺少寫作材料。怎麼辦?一是多觀察;二是多讀書。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讀書是寫作的“流”。引導孩子作文應該開源拓

流,也就是注重開闢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家庭生活。

還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留心周圍的事物,多看看,在觀察中,培養孩子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養成眼看、耳聽、腦想手記的習慣,在認識中學認識,在理解中學理解。為此,在觀察生活中,引導孩子邊看邊想,多問幾個“怎麼樣”、“為什麼”,既能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又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彼此的聯絡,認清人和事物之間關係,逐步提高觀察、思考和運用語言

的能力。

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環。家長應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讀書。比如辦好圖書室、圖書角;幫助孩子選訂一份好的報刊;多留些自由支配時間讓孩子讀書、看報。無論是觀察生活,還是閱讀,都要讓孩子用個 “小本本”,把所蒐集的材料記下來,把優美的詞句摘錄下來。記,就是積累、就是儲存。在引導孩子積累材料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掌握語言表達規律。對於那些好文章,就要指導孩子閱讀,使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學語言、學思維,在頭腦中積累材料、積累知識,在多讀中求理解、在多讀中學表達。眼睛看、心裡想,口中念,從讀書中積蓄詞語,揣摩寫作方法,開拓思路。正如古人所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

自知。”再說,孩子一邊讀,一邊品嚐、玩味,就會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語言美、形象美,從而產生喜愛好文章的情趣,寫作的積極性就激發起來了。

三、開展活動 激發興趣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各種愛好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家長應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家內外活動巧妙地把作文訓練寓於繞有興味的活動之中,激發、培養他們作文的興趣。比如,舉辦“我愛作文”報告會,“動筆寫寫”遊藝會,“觀察日記”展覽會以及作文競賽活動,組織“小記者”協會、“小記者”採訪小組;開辦各種形式的小報、小刊,讓孩子自寫、自編、自畫,這可是培養

人才、培養寫作文興趣的好陣地。

提高作文能力要靠多寫多練,在表達中學表達。問題是不要逼著孩子練,而是指導孩子練,要讓孩子寫自己熟悉的事物,寫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愛,

鼓勵孩子各寫所愛,自由練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並把寫日記作為正常練習的重點。總之,家長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孩子愛動筆、

勤動筆的良好習慣。

四、加強指導 增強興趣

縱觀目前孩子的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是通病。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指

導孩子把作文寫具體呢?必須堅持四個原則。

一是指導孩子自己觀察生活的原則。要孩子寫自己的生活,必須指導他們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天地裡,獵取作文材料,提高認識事物

的能力。

作文,不單純是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而且也是認識事物能力的培養。記事,必須認識所要記述的事物;寫人,必須熟悉所要表現的人物;寫活動,必須瞭解活動的場面與過程;寫景,必須親眼觀察過所描寫的景物。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一寫作文時就感到頭腦空空,而覺得沒有東西可寫呢?原因是沒有認真觀察生活,缺乏觀察能力,對周圍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當然,也就沒有認識,因而也就無所表達。可見,孩子的表達,是以他們的認識為基礎的。孩子的作文,就是寫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有所認識,才有所表達。孩子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憑藉觀察,觀察生活,對孩子來說,是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家長輔導孩子作文時,要引導孩子去看看、去聽聽、去問問、去想想。現實生活絢麗多彩的畫面,就會有聲有色地進入他們的意識。認識,可以從這兒增長;智慧,可以從這兒啟迪;材料,可以從這兒吸取。孩子對客觀事物有個正確的認識,然後才能正確地表現事物,所以,家長指導孩子作文,萬萬不可

忽視指導他們自己去觀察生活。

二是指導孩子運用語言表達的原則。孩子的作文訓練,主要目的在於發展他們的語言,學會準確、鮮明、生動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家長的作文指

導,必須堅持要孩子用自己的話去表達所要表達的事物。

思維是語言的核心,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作文是語言的訓練,也是思維的訓練。語言在他們全部的心理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描摹事物,還是說明道理,都是和孩子的思維緊緊聯在一起的。因此,只有要求他們用自己的話去寫自己所要表達的事物,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受到語言的訓練,思維的發展。

三是指導孩子表達自己情感的原則。家長的作文指導,必須引導孩子作文時寫真話、表真情。從語言與情感的關係看,語言是抽象的,但是語言一旦連綴成文,用於表情達意,它便有了血肉,有了情感,有了生命。這些生命的文字,如果是自己孩子寫的,那麼就應該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趣。“文貴有真情”。因此,家長在指導作文孩子過程中,引導孩子去體驗生活中的光明面,去寫美的人物、事物、景物,就能激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追求和嚮往。

四是訓練孩子自己修改作文的原則。家長要有計劃地訓練孩子自己修改作文,培養修改作文的能力,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說:“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這樣做,不僅提高了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的能

力,還提高了他們的鑑賞能力,從而增強孩子的作文興趣。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要家長像春雨潤物那樣對循循孩子善誘,耐心指導,孩子就會逐漸喜歡作文、愛寫作文、學會作文,作文也一定會走向一個

新的境界。

我是怎麼培養孩子寫作文的

尊敬的各位領導,給位老師,親愛的孩子們:

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來到這裡,和大家一塊兒分享我的孩子在寫作文方面的一點兒做法,希望和大家一塊兒探討。

孩子不會寫作文、孩子不喜歡寫作文,這是讓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很頭疼、很無奈的事情。曾有很多家長問我:“你的孩子能說會道,思維敏捷,作文寫得特好,有什麼訣竅嗎?”

“訣竅”肯定談不上,我認為寫作文就是說話,把看到的、想到的用筆寫在紙上,這就是作文。寫作文其實並不難,只要你會說話,你就會寫作文,不要看得太神祕。我在培養孩子寫作文的時候,就是做到了“四多”。多讀、多看、多寫、多鼓勵。

多讀,我們都知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經典名言吧,這句話就告訴了我們寫好作文的前提必須多讀書。我的孩子就特別喜歡讀書,楊紅櫻的《笑貓日記》她讀了一遍又一遍,讀懂了書裡的故事情節,她就欣賞裡邊的精美句子,還經常很有感情地朗誦給我聽,每每此時,我都是和孩子一塊兒陶醉著,讚賞著:真好!太美了!只要是健康的適合孩子年齡段看的書,都可以讓她讀,並不是只

有讀作文方面的書孩子才能寫好作文。博覽群書,讀書的範圍越廣,她接觸到的詞彙就會越多,積累的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俗話說,水到渠成,當孩子儲存在腦子裡的語言資訊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會真真切切地看到孩子‘下筆如有神’的神奇魅力。

多看,我說的多看,包括看電視和看風景兩個方面。有幾個家長告訴過我,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就不讓他看電視了。我聽了感到很震驚,堅決反對這種做法。如今是資訊社會,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閉塞年代了。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大部分週末的時間都是她一個人在家,寫完作業,她也會看電視,我們沒時間陪她,有很多東西是孩子自己從電視裡學到的。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和她爸在聊工資的事兒,女兒跑過來,很神祕地問我:“媽媽,我們家發生‘經濟危機’了?”“經濟危機?什麼意思?”我驚訝地問她。誰知女兒很認真地給我解釋:“經濟危機,就是咱家裡沒有錢了。”我崇拜地看著女兒,簡直不敢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七歲孩子的口中。她不但知道這個詞,還運用得恰到好處,我感覺太了不起了。‘經濟危機’是她從電視裡學到的。

看風景的過程,孩子會發出很多這樣的感慨:哇,太美了!太壯觀了......!這就是感受。寫作文離不開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會情景交融,豐富多彩。我有空的時候,很喜歡和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欣賞一下春暖花開,感受一下烈日炎炎,讚美一下碩果累累,體驗一下雪花飄飄。每個季節的真情綻放都是孩子寫好作文的素材。俗話說見多識廣,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讓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0年的夏天,在孩子的懇切要求下,我花了2580元讓孩子參加了一次歷時六天的盛夏之旅。2580元對很多家庭來說不算什麼,但這是我一個多月的工資,對我家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孩子很珍惜這次機會,每去一個景點,她就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了下來。孩子回來後,我看到了孩子親臨其境時寫下的旅遊札記,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值!太值了!這麼好的文章不是憑空想象就能寫出來的,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收穫。”還有今年夏天的山青夏令營體驗,孩子寫出的真情實感讓我也感動地哭了好幾次。寫作來源於生活,多給孩子感受的機會,你和孩子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多寫,俗話說‘熟能生巧’,寫作文也是如此。我經常告訴孩子,寫作文並不是只有寫大事兒才有意義。在每天的生活中會發生很多很多的小事兒,你把其中的讓你感動的或有趣的寫下來就是一篇好的作文。可以是你看了一次搬家,可以是課間十分鐘的遊戲,也可以是老師一次生動有趣的講課,還可以是有感於今天的某個節日等等,能寫的東西太多了。只要你想寫,每天都有寫不完的東西。教師節她寫出了對老師的祝福和對老師辛勤工作的感激;通過寫國慶節的新世紀廣場,她深情地讚美我們的祖國;在照顧小狗狗的吃喝拉撒的過程中,她悟出了母親養育孩子的辛苦,在這篇作文中,孩子這樣寫道:“也許,小時候的我,比兩隻小狗加起來還要頑皮,可媽媽從未嫌棄,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養到今天。”孩子能寫出這麼感人的話,這正是她平時多寫多練的結果。

多鼓勵,這一點是家長說給孩子聽的。不管孩子寫得好不好,你都要多給他鼓勵,讚賞是孩子積極寫作的。我的孩子寫完作文後,我是她的第一個忠實聽眾。只要孩子給我讀她寫的作文,我不管在幹什麼都會停下來,認真地、熱情高昂地聽孩子聲情並茂的朗誦,孩子讀完後,我會熱烈地鼓掌並連聲誇讚:“太

好啦!你真了不起,寫作文的水平又有進步啦!”有時,我感覺孩子的作文某個地方表達得不是太好,我從來沒有給她過否定,更沒有讓她刻意地去改,我認為這樣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我通常用商量的口氣和她探討:“我覺得這個地方如果這樣寫會更好,你認為呢?”孩子心悅誠服地點頭稱好,下次寫作文的時候,她就慢慢地學會了“推敲”。我真心地希望家長,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甜言蜜語,多誇誇孩子,你的肯定和讚賞是孩子不斷進步的良藥祕方。

這一年多來,我的孩子寫了近百篇文章,我都精心地給她寫到了QQ空間的日誌裡,有時她的同學和老師也會欣賞並給她留下寶貴的意見,這也成了她寫好作文的動力。

以上這些就是我對孩子怎樣寫好作文的一些拙見,對自己的方法實在不敢恭言,但我願意和您分享,如果能對(您和)孩子有所啟發,這實在是我想看到的收穫!也希望學習您和孩子寫好作文的一些方法,最後祝所有的孩子們再接再厲,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謝謝大家!

張舒展同學的媽媽

孩子寫作時錯字特別多怎麼辦?

可以這樣,把孩子當天的作業拿過來,自己瀏覽一下看有多少錯別字,然後不吭聲讓他自己找。等他全部找對了,你給予肯定。同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也可以聯絡身邊的事講講,比如,一回家就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過會忘記了,坐了上去,衣服皺了,或是不小心東西灑在上面髒了,都要花功夫去清洗或是慰煬。但如果一回來就把衣服掛在指定的地方,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道理:第一次就要做正確。再總結一下,今天一共有X個錯別字。希望明天會少一些。第二天照樣檢查,如果發現少了很多要給予表揚。對於連續兩天都出現的錯別字,要幫助他去識別。漢字最容易把形近字弄

錯,你可以把常用的形近字列出來,訓練他組詞。孩子改錯的過程中也可以用一本改錯記錄本,每次記錄他錯了哪些字,又自己花費了多少時間去改正過來,有沒有反覆錯的現象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