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5.85K

數學應用題教學一

如何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設計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應用的難易不僅取決於資料的多少,往往是由應用題的情節部分和數量關係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程度所定。同時題目中的敘述是書面語言,對國小生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解題的首要環節和前提就是理解題意,即審題。審題就要讀題,讀題必須認真、仔細,通過邊讀邊想掌握題中講的是什麼事情,經過怎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應用題的條件。結果怎樣,則是所講的問題。要想弄清楚題中給定的條件是什麼,要求問題是什麼?不僅要邊讀邊想,在必要情況下還要藉助簡單的實物圖或線段圖來輔助理解,這樣能把題目裡難以理解的內容或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具體化,把抽象的東西擺在眼前,便於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題意。

例如,國小三年級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雞有24只,鴨的只數是雞的2倍,歡雞和鴨一共有多少隻?題中哪些資料與問題有直接聯絡,哪些沒有直接聯絡,如果在邊讀邊想基礎上再加簡單的線段圖幫助分析,學生就更容易知道條件是什麼,要求的問題是什麼了,否則對於抽象概念能力較差的部分學生就難以理解了。實踐證明,學生不會解答某一應用題,往往就是對該題的題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一旦瞭解題意,其數量關係也將明瞭。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理解題意就等於解答應用題中完成一半的任務。

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

學雖然概括解題步驟是在學習了複合應用題時才進行的,但在開始應用題教學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按正確的解題步驟解答應用題,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特別是檢查驗算和寫好答案的習慣。

一道題做得對不對,學生要能自我評價,對的強化,不對的反饋糾正,這實際上是一個推理論證的過程。完成列式計算只解決了“怎樣解答”的問題,而推理論證是解決“為什麼這樣解答”的問題。然而很多國小生不善於從已知量向未知量轉化,有時又受生活經驗的制約無法檢驗明顯的錯誤,因此,一要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如:聯絡實際法、問題條件轉化法等;還可以先由師生共同完成,然後過渡到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最後發展成學生獨立完成。

在教學中還經常遇到學生不重視寫答案,只寫“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現象。答案實際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結束。我們做事強調有好的開端,也得有好的結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們做題就同做工作一樣,應該有完美的結束。因此,不僅要使學生重視寫答案,還要使學生學會寫答案。

數學應用題教學二

1.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地審題

弄明白題意,認真審題是準確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讓學認真審題、讀題。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根據解題要求讀出題中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構建起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絡,確定數量關係。審題時還要多多地進行換說法,力求把每一說法的蘊含的運算意義都弄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這樣不僅能把題目審透徹,而且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為學生開啟豐富的解題思路,使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靈活解題。

2.尋找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

數量關係是指題目中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和問題之間,以及它們各自內部之間的相互關係,簡單地說,數量關係就是題目中的相等關係。找數量關係就是用“相等”關係來表述題目。有的題目數量關係複雜,需要對已知條件 和問題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出。只有找出正確無誤的數量關係,才能稱得上真正理解了題意,才能正確解決應用題。.

3.教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方法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習慣於模仿例題的解答方法。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常用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有分析法和綜合法,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進行分析,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

數學應用題教學三

做好應用題的啟蒙教學

簡單應用題教學,其實從教10以內的加減法就已經開始。學生在入學之初,對漢字還不認識,因此不會出現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對於“應用題”、“已知條件”及“問題”也難以理解,主要是與加減法的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對每一種運算的意義進行理解,即通過具體事物或直觀教具讓學生了解運算的意義與應用,並將直觀的動作及語言有意識地聯絡起來,初步建立數量關係的概念。

此外,在解答簡單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要把分析數量關係作為教學重點,不能交給學生一些死辦法及解法公式,不然,會使學生養成死記硬套的習慣。為了給學生打好分析數量關係的基礎,讓學生逐步能把應用題裡的生活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可適當做一些文字題的練習。如:把5和3合併起來是多少?3個4是多少?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借用學生熟悉的實物或圖片演示,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來敘述應用題,使學生認識到教師演示及敘述的事物都是常常在他們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且也讓學生對加減法的意義與應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階段,不能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只要求學生會動手操作,可根據教師的引導複述題裡告訴了什麼,問的是什麼,然後對演算法加以選擇,寫出算式,口述答案即可。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時,逐步向半文半圖的應用題過渡,可訓練學生看著題根據教師的.引導回答:題裡說了什麼?先告訴了什麼?又告訴了什麼?問的是什麼?然後通過教師的幫助對應用題進行復述。在此基礎上,再出現完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已知條件”、“問題”及“應用題”等術語了。之後再教學生如何瞭解應用題的結構,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及解題步驟與方法。讓學生對解答簡單應用題的步驟進行了解非常重要。在教學之初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有步驟地分析及解答應用題的良好習慣。

幫助學生聯絡生活實際。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這不僅要求應用題的選材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還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教學中,要讓應用題的情節具有現實性,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除應用題本身的內容要聯絡實際外,還要擴大聯絡實際的範圍,如在百分數應用題中增加利息的計算,以及一些保險、納稅等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三(1)班今天要進行植樹活動,要求分兩組進行植樹,即男生、女生各一組,老師準備了40棵樹苗,你認為怎樣分較合理?學生提出兩種意見: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樣多的樹苗;二是按人數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樹苗多,人少分到的樹苗少。通過討論、爭議取得共識:按人數分較合理。然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男、女生各分到多少棵樹苗?當然,題中還缺少男、女生人數的條件,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感到面臨的問題的確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從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心向,主動地參與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如,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學校養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幾隻?”時,讓學生先擺出12只“白兔”,7只“黑兔”,使“白兔”和“黑兔”一一對應。然後引導學生說出白兔跟黑兔相比;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哪兩部分,理解從 12只白兔中去掉和黑兔只數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所以要用減法計算。通過這樣的操作和分析,學生在大腦中形成關於這種應用題中較大數與較小數的數量關係的表象,理解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