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的內容

來源:才華庫 1.52W

第一節 壓強

壓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壓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並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通過學生感受、演示實驗、觀看課件、圖片和日常生活的討論獲取知識 。

3、讓學生在感受、實驗中,體會到客觀規律的可認識性和有效的利用規律。

重點 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 壓強公式的應用。

教具 海綿、磚、圖釘、錐子、細線、肥皂、砝碼、

教法 導讀法 實驗法 演示實驗法 討論法 訓練法

教學過程

想一想:

1.人在鬆軟的雪地上滑行時,腳會陷下去,而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不僅不會陷進雪裡,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嗎?

2.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書包帶子。想一想平時背書包時,覺得寬頻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麼?

做一做: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按圖8-1的方法做一做。

感受一下壓力的作用效果。

上面的例子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引入新課:

⒈壓力

①請同學們畫出下列各圖(板圖)中物體對錶面的壓力示意圖。畫一畫:

②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麼共同特點?

壓力作用在接觸面上,壓力的方向跟接觸面_________ ,指向_________ 物體。

③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_________ 。

④大家按過圖釘吧?從你們的.實踐中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那麼在相同的壓力的情況下,不同的接觸面積,壓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照圖8-3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實驗從而得出: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_________ 有關係,還跟_________ 有關係。所以,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⒉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_________ 。

②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

③單位:牛頓/米2 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

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

3.課堂練習:單位換算

(⒈) 1.56MPa =_________ = Pa;⒉ 78000 Pa =_________ = KPa。

聽一聽:教師講解

(2.)例題:課本p136例題

解題時注意面積的單位一定要換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

課堂練習2:

某同學的質量為40千克,他每隻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20cm2,求:他走路時和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分別是多少?

⒋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會被壓壞。磚能承受的壓強大約是_________ 帕,混凝土是_________ 帕等等。

課本P137圖中減小壓強圖是___ ,增大壓強圖是___ 。從這些圖中,你能說出怎樣才能增大壓強嗎?又怎樣才能減小壓強嗎?討論

關於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壓力方向總與重力方向一致 B. 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C.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 D. 壓強是物體表面上受到的壓力

小結本節主要內容和方法

㈣作業

書面作業:1.課本P138中的1、2、3、4題。

2. 想想議議P138中的第5題及“請提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