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3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1

[思路綜述]

美文需要美讀。《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友人信中的一段話,生動細膩地描繪了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秀美風光,語言凝鍊傳神。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全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稱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一篇美文。

本設計嘗試從朗讀放手,以朗讀來構建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朗讀來感受課文,理解課文,進而品味,賞析課文,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品味、審美的能力。

[教學設想]

1、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課前預習佈置

⑴複習《三峽》、《小石潭記》

⑵收集有關描寫山水方面的詩句及散文精彩片斷

⑶以導遊員,講解員身份去構想設計

⑷創新寫作

——以課內外閱讀中涉及到的描寫山水方面的文題靈活串編一段話。

[教學互動平臺展示]

一、開課揭題,直入情境(點選,出示課題、作者)

二、朗讀感知,疏通文意。

(一)生自願朗讀,師作朗讀指導(點選)正音(點選)

(二)師範讀,要求生閉眼想象畫面

(三)生互譯、互問、互答(點選)

(四)師點撥

1、作者自富陽到桐廬時的天氣怎樣?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2、本文結構上的特點是什麼?第二、三段的內容分別照應第一段的哪個詞?

三、品讀、賞析

(一)品、賞“異水”

1、採取四遍讀背法

大聲讀、輕聲讀、快速讀,融情入景慢慢賞讀。

2、情景再現,導遊解說。

(二)品、賞“奇山”

1、讀讀、想想

請幾位女生齊誦,其餘學生進入想象畫面。

2、畫畫,說說

請一生上臺畫,其餘在下面準備畫或說

可以用“這裡的山真奇啊,奇在……”開頭去說

3、比比、背背

與《三峽》文中描寫山的片斷比

男女生競爭背誦(聽覺、視覺)

4、議議,悟悟

點撥:面對如此勝景,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樣的感嘆呢?當年吳均先生的感概呢?

四、學生齊讀課文,設計簡明板書

要求:

朗讀——把心放進去

板書——除課題、作者外,不超過10個字

五、練習鞏固

搶答填空

六、趣味活動

1、說出既含有山又含有水的詩句

2、“走進山水,共享閱讀”創新練筆交流

七、欣賞風光片(機動)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彙。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

3.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自主、合作、探究。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過,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索繞徜徉在同樣青翠的群山間,她上面綴滿了無數眩目的珍寶,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古往今來,有多少遊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

.課件展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劉嗣綰)

再看幾幅富春江的圖片,看後用最精煉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美。)

這一節課,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與朱元思書》。(.課件展示:課題)

二、作者作品簡介

課件展示:

吳均(469-520),一作吳筠,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他文章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

本文選自《》,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話,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可稱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範讀課文

1、學生邊看大螢幕邊聽課文範讀。有三個任務:注意字音、語速、語調。

2、檢查學生聽讀情況。.課件展示下列詞語,指名學生認讀後,再齊讀一遍。

韻柯飄蕩負勢軒邈 泠嚶縹碧橫柯窺谷 鳶和鳴 戾天息心經綸

四、學生自讀課文,有三個任務:

1、熟讀課文,爭取背下來。

2、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3、根據原文,用自己的話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五、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一段。

(1)解釋紅色詞語:風煙 共色 從流飄蕩 許 獨絕

(2)齊讀本段後小結: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奇山異水。

(3).總結本段寫法,展示:本段有寫景、有敘事、有抒情。請指出來。

(4)對照板書,速背本段。

2、.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二段。

(1)解釋紅色詞語:縹碧 直視無礙 急湍 奔

(2)齊讀本段後小結: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展示兩幅富春江的圖片,分別讓學生用原文描述。然後比較兩句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寫法有什麼不同。

(3)齊讀並速背本段。

3、.課件展示:古今對照理解課文第三段。

(1)解釋黃色詞語:寒樹 負勢競上 軒邈 泠泠 相鳴 戾天 息心 經綸 忘反 橫柯上蔽 交映 見

(2)小結二、三段寫法。學生根據板書速背本段。

(3)研讀最後四句。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

這四句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餘味無窮。

六、欣賞圖片,鞏固課文內容:

1、從整體色彩看,最合適的原句是什麼?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2、請看圖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幾句描述最合適?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4、請展開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

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七、學生質疑:

請同學們提出疑問。解決後,完成作業。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3

一.教學要點

1.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4.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二.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於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

三.教學步驟 及具體教學內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 讀課文及註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遊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遊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3.學習第二段

⑴ 翻譯本段.

⑵ 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4.學習第三段

⑴ 朗讀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 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後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4.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 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5.作業

⑴ 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 完成練習二,區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 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4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學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後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後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於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媒體設計】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響等裝置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薰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體欣賞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有助於學生想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代人的感受,那麼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並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麼優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麼寫成的呢?那麼,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生:《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恆?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相應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讓想像飛起來

1、練習一:望文生景

出示課文景物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閉起眼睛想像,然後把想像到的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

景物描寫: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練習二: 望景生文

讓學生展示第一課時所畫風景圖片並欣賞,提問:此圖此景使你聯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圖片選擇大致與練習一1-6相同)

二、研讀課文

同學們,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作者並不是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而是用文字為我們描繪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師:品讀文章的第一幅畫面,思考作者總寫了什麼?

生:①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師:那麼在這麼晴朗的日子裡,作者縱舟去了哪裡?

生: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

師:至此點明瞭作者行舟的路線。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廬則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遊程。請問作者是怎樣評價這段遊程的?

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師:這是對富春江景的概括讚歎。然而僅僅發出讚歎並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景的呢?誰能發現作者寫景的規律?

生:分“奇山”和“異水”兩層來寫,先寫奇山後寫異水。

師:那麼,富春江水的“異”表現在哪裡?

生: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彷彿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了。富春江水的洶湧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說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

師:作者又是如何寫“奇山”的呢?

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師:作者通過描繪幾種景物來寫奇山?

生:山峰、泉水、鳥叫、蟬鳴、猿啼、樹木。

師:從人的感覺角度看,這裡分別運用了什麼感官?

生:①視覺──山峰、樹木;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師:從修辭角度看,這裡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而山泉聲、鳥鳴聲、蟬聲、猿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協奏曲,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美感更由於作者採用了對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與文章的韻律美結合在一起,我們怎能不與作者產生內心的共鳴: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也採用了對偶的句式從內心感受來寫富陽美景對人的心靈的淨化,真可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師:文章的最後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生:樹木茂密

師:這四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這種境界給人一種清幽、寧靜之感,可以說是對上文的一種補充。

三、齊讀課文,再次感知課文

四、話題連結──人與自然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後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是誰在後世吟誦: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又是誰在感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文中的世界,這又是什麼緣故呢?請你就“人與自然”這個話題談一談你的思考。

《與朱元思書》的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能熟練正確誦讀全文;理解文意,並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

2、整體把握全文結構,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變成生動的圖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學習重、難點]

1、熟練誦讀全文,感受語言之美、自然之美,培養想象力是學習重點。

2、把握行為思路,理解鳶飛戾天兩句的深意是導學的難點。

[學法指導]

通過自主探究、質疑討論、精講點拔、熟讀感悟激發想象完成導學任務:

[學習時間] 45分鐘

[導學過程]

(一)指導誦讀,讀對讀順 (8分鐘)

1、匯入 新課: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給友人寫書信就很講究,他們往往通過對某事的敘述或某景的描寫來間接表達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對友人的規箴、互勉之意。不信?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古代文人的簡訊,即南朝的文學家、史學家吳均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與朱元思書》。(板書文題,簡介作者)

2、指導誦讀

教師範讀一一明示目標一一學生對照下注給生字注音一一教師提示其它生字的讀音(由學生提出)一一齊讀。 (矯正讀法)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3分鐘)

1、提示:請同學們快速默看課文,思考回答兩個問題(用小黑出示)。

設疑:①本文可謂寫景小品文,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這裡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作者對這裡的美景怎麼評價稱讚的?

②所寫之景屬於哪個季節?你怎麼看出來的?

2、檢查自讀。 (問②若不能回答暫置,待後理解)

(三)互助學習,理解文意(12分鐘)

1、分組邊讀邊疏通文意

提示:結合下注,聯絡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2、檢查解疑。小組代表發言,其餘組員補正。

(四)思路探討,感受語言(15分鐘)

l、教師引導、點拔,依次探討以下問題 (析讀結合):

(若前整體感知未完成,則先從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先探討此問)

(以下問題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學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爭論)

(2)第一段總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第二段分寫水、富春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 清碧與湍急矛盾嗎?為什麼?)

(4)本文寫景重在寫山,文中直接寫山的句子有哪些?請概括山的特點。

(5)第三段分寫山,除直接寫山的特點外,還寫了些什麼內容,為什麼要寫這些內容?

(6)你怎樣理解鳶飛兩句? (對鳶飛句的理解要靈活)

2、自由朗讀,感受語言。

(五)創新思維,激發想象(6分鐘)

獨立思考後,創新複述:充分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

1、教師示範複述第一段。

2、學生分四組分別重點準備複述二、三段的部分內容。

3、學生複述、教師點評,

(六)歸納小結、結束學習。 (1分鐘)

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這段優美的寫景小品文,你可曾記得這是約1500年前的古人給好友書信中的一段文字喲,作者如實寫來,不事雕鑿,音韻和諧,結構嚴謹,不僅抒發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還含蓄地表達出多種深意,你不妨以後在給與自己同齡的親朋好友寫信時也試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