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小小設計師》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8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數學《小小設計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數學《小小設計師》教學反思

“小小設計師”的數學內容是按規律排序,這是一節數學遊戲課。活動前幼兒已認識第一組,並且有接一個規律排序的經驗,此次活動的難點是利用學具按2—3個規律排序,重點是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規律的特點。

在活動中,幼兒能按教師的指令及要求製作完服裝花紋和規律後,他們自主的兩或三名小朋友結伴傾聽他人的介紹,並及時補充發言,及時的掌聲相互鼓勵,並通過教師引導總結出介紹有規律花邊的幾個步驟。幼兒在活動中的良好表現,是與教師平時的培養分不開的,由於平時教師給予幼兒的寬鬆的精神環境與充足的材料,讓幼兒經常有機會相互傾聽同伴的發言,在經過教師的點撥後,逐漸形成了相互之間語言表達的良好習慣及氛圍。為大班數學活動時小組討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活動投放了大量的學具,很容易出現操作混亂的現象。但從活動現場看到,幼兒在活動中操作有序,具體表現在:拿取學具時,操作完多餘的學具放回原位;製作完服裝花邊,把服裝放回原位,再取製作項鍊的`學具等等,良好的操作習慣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有力保障,這一點是我今後在教學中繼續發揚與保持的。

此次活動的難點是按2—3個規律排序,活動中幼兒普遍出現按2個材料排序,沒有出現3個規律排序的花邊。幼兒在觀察學具時只發現圖片中顏色、形狀、方向、長度不同,沒有發現還有大小不同,我當時也沒有及時引導和強調,造成在後面的操作結果中沒有出現按3個規律排序的花邊。

在討論環節時,我發現幼兒沒有按3個規律排序的花邊時,應及時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把按2個規律排序的花邊變成按3個規律排序的花邊”,通過討論解決了活動中的難點問題,又使幼兒通過這種形式掌握了2個規律演變成3個規律的演變過程,為幼兒靈活、多變的學習數學打好基礎。

通過此次活動,使我認識到數學活動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不可忽視,前面的教學環節都是為後面的教學環節做鋪墊,只有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打好基礎,才能在後面的環節中少出問題、不出問題。今後我要繼續提高組織教育教學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