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0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2、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談話

1、口算練習(開火車)

2、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對錶內除法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師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問:看到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麼?

追問:為什麼12÷3=4,你怎麼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訣。)

1、小組比賽背乘法口訣。

2、同桌互考口訣,補充口訣。

3、根據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追問:任何一句口訣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對嗎?

引出特殊乘法口訣,並引導學生按順序彙報特殊乘法口訣。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師:看到12÷3=4這道算式你還想到了什麼?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三)除法運算的含義及解決問題

看算式12÷3=4,利用學具擺一擺,你發現了什麼?

擺學具的形式:

1、自己先擺一擺

2、同桌合作擺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運算的含義

練習題

1、看圖列算式

說一說是怎麼想到?怎麼算的?

2、解決問題

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做?

三、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

教材第42頁內容

教法設計: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

教具準備:小黑板等

學習目標: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學習過程:

一、情景匯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出示目標: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蘊含的數學規律。

三、自學指導:

開啟數學課本42頁,看圖,看文字並思考: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怎樣列式解答呢?

4、為什麼用除法?

5、解答正確嗎?

(5分鐘後進行檢查自學效果)

四、先學

1、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看書自學,老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學習的很認真,下面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檢測環節:

出示主題圖

提問:(1)找學生回答自學指導中的問題。

(要求聲音響亮,其餘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舉手更正。)

(2)2名學生板演,完成P42頁“想一想”指名學生板演。

(3)2名同學板演43頁練習九第1題

(要求:字型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得大一些,下面的學生坐姿端正。)

五 、 後教

1、請學生上臺更正,並指出對錯。

2、合作提升

討論: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方法.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什麼收穫?找學生說一說。

七、當堂訓練

必做題:1、÷ = ÷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表示( )裡面有( )

每份是( )。 個( )。

2、 63÷7= 56÷8= 72÷9=

口訣: 口訣: 口訣:

2、一根28米

長的繩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幾段?

3、一本書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頁,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頁?

選做題:小明和8個同學去公園玩,買門票花了72元,一張門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課本P43頁第4題。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課本練習九第6、8、9題。

選做題:課本練習九第5、7題。

十、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6÷8=7(個)

口答: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3.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6個圓片、18根小棒、10個小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認識平均分

1.師:同學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春天到了,柳樹醒了,各種鮮花盛開,在這樣的好天氣裡,光明國小二(1)班的同學準備去參觀科技園。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物品。(課件出示主題圖),你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什麼?

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2.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小麻煩,我們來幫幫他們可以嗎?(課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塊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讓學生拿出學具6個圓片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分完以後小組內交流分的方法,看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活動後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組成員上展臺前演示本組分的方法)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3.我們去看看光明國小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麼分的?我們的分法和他們分法一樣?(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分糖果圖)這三種分法,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學生自由說,引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4.師: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5.完成“做一做”第1題。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裡畫“√”。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彙報時要求學生要說清楚為什麼是或不是平均分。

6.練習:“做一做”第2題。一共有( )片楓葉,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師:一共有幾片楓葉?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可能1個1個地數,可能3個3個地數,也可能用乘法口訣四四十六得到結果。)是平均分嗎?每幾個一份?平均分成了幾份?(讓學生走上講臺指著螢幕說,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幾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談話引出例2。

師:我們剛剛幫助二(1)班的同學把6塊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塊。他們還準備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幾個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幫他們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組討論,分一分。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時“應該每份同樣多”。

(2)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3)小組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師用課件一一演示三種分橘子的方法。強調三種分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2.鞏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頁的“做一做”。

① 讀題、明確題意,指名學生說說“平均分成2份”是什麼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數同樣多)

② 操作:用10個正方體代替酸奶,動手分一分。教師注意巡視並參與學生活動,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學生到展臺前彙報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師用課件驗證平均分的結果。

(2)同學們分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把剛才分食品的過程說一說嗎?教師先說一個例子,然後指定學生說。(如:把18個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個;把6顆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顆…… )

三、運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頁練習二第一題 。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說清楚為什麼選擇這個答案?)

(3)全班彙報交流,重點甄別第2和第3種分法,同樣是“平均分”,為什麼第3種分法不對,引導學生區分“每份”“幾份”的概念。(第1種分法,突出是4份,但沒有平均分;第3題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給2個小朋友——份數、每份沒分清)。

2.練習二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獨立畫在書上,集體訂正。

(3)課件演示驗證。

3.練習二第3題。

(1) 學生自己讀題,自己動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體訂正時說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3) 課件演示驗證。

4.聯絡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識。

四、歸納總結,回味平均分

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平均分時要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把6塊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塊。

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

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根據除法的意義,初步理解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係,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運用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資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的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

獲取有價值的資訊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想先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這個小朋友叫小聰,這個小朋友很聰明,也很好學,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希望你們能喜歡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帶來的兩個問題:

1、12裡面有幾個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學生將算式和得數寫在答題紙上,點名學生回答,說說這兩個小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1題是求一個數裡有幾個另一個數。2題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這兩個題都是用除法計算。

這兩個小題都是用除法進行計算,這節課我們就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情景引入,明確問題

小聰覺得大家都特別聰明,所以想買一些玩具獎勵大家,但是在買玩具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聰明的你們能幫他解決嗎?

(教師展示42頁的主題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你們知道了什麼?

預設: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儀8元,皮球9元。

圖片裡提出一個什麼問題?

預設: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麼呢?

預設:需要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師:你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你為什麼用這個辦法呢?小組討論。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小組彙報,預設:用除法,因為是56裡有幾個8,所以用除法。

師:怎樣列式呢?

56÷8(教師板書)

師:我們想哪句口訣,得數是多少,單位名稱是什麼?

預設: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數是7,單位名稱是個(教師板書)

大家看到這是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關於買東西的問題,在這裡,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新的知識,這裡面,56元是我們用的總的錢數,8元是一個地球儀的價錢,我們給他的名字是單個的價錢,而我們計算得到的7是個數,叫做數量,誰能根據算式,說說這三個名稱之間的關係?

預設:總的價錢÷單個的價錢=數量

師:到了這裡,這道題並沒有結束,還記的老師總說做完題以後要幹什麼嗎?

預設:檢查

師:我們一般用乘法檢驗除法。

師,在圖片中我們還有個地方不知道,你發現了嗎?

預設:小汽車的價錢還不知道。

現在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想一想,如果24元能買6輛小汽車,那麼一輛多少錢呢?

自己思考,在答題紙上寫出你的辦法。

點名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預設: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師板書)

師,在這個問題中,你能找到總的價錢,單個的價錢和數量嗎?

預設:24是總的價錢,6輛是數量,4元是單個的價錢。

師:誰來根據算式說說這三個名稱之間的其他關係?

預設:總的價錢÷數量=單個的價錢

師:你算的對嗎?怎樣檢驗?

四、當堂訓練,強化訓練

小聰已經學會了,你們學會了嗎?

學校買來12本課外書,(1)平均分給6人,每人幾本?(2)每人4本,可以分給幾個人?

(這道題考察學生對於除法意義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對比,會檢驗)

(1)買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錢?

(2)用36元錢可以買幾個茶杯?

(3)42元買了7頂帽子,一頂帽子多少元?

(其中2、3兩個小題有對比,可以用兩種想法解決,一個是除法的意義,一個是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係)

師:這道題還有一個第4小題: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嗎?

第4小題讓學生們同桌討論,一問一答。點名3到5組回答

師。

師:你們想了這麼多問題,老師這裡也有一個,看看你們可以回答嗎?

(5)買3副手套的錢可以買幾頂帽子?

我們做了這麼多的解決問題,你發現了嗎,都是我們列式來解決,現在我這裡有幾個算式,你能根據實際情況說幾個題嗎?5×3=15和36÷9=4

五、課堂總結,知識提升

這節課結束了,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作業:練習九第2題和第3題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課裡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板書

解決問題

56÷8=7(個) 24÷6=4(元)

謝謝大家!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應用除法的意義,同時還簡單的介紹了總價,單價和數量之間的關係,這個不對學生做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最後的兩個小練習題也充分的鞏固了學生的知識。不足之處還是學生實踐少,對生活中的數學不是太敏感,還需要加強生活觀察和實踐。總的來說,全班同學對這節課的收穫還是讓人滿意的,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但仍需課後的練習。

表內除法二教學設計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