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27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欣賞優美的寫景文字,學習寫景的方法。

2.感受作者與自然親近的喜悅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賞析寫景的語句,學習寫景的技巧是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課文篇幅較長,有些語句不太好理解是課文的難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佈置預習:

1.查詢資料,瞭解作者。

2.閱讀全文,理清文章結構。

3.重點閱讀第2自然段,對優美的句子進行圈點批註。

二、匯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這個單元最後一篇散文《瓦爾登湖》(板書),我們要閱讀這篇課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作者梭羅(板書),請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梭羅(學生回答)。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梭羅注重生活的自由,喜歡在大自然中過著簡樸的生活。曾經有兩年多,他獨自一人生活在瓦爾登湖畔的林中小木屋裡。散文集《瓦爾登湖》就是這兩年生活的結晶,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受到廣泛閱讀。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優美的散文就節選自散文集《瓦爾登湖》,由於文章較長,我們重點學習第二段。

三、整體把握。

師:讀完了這個語段,大家對瓦爾登湖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生:湖面平靜、光滑,湖水清澈。

四、具體賞析。

作者是怎樣表現瓦爾登湖迷人的景色和醉人的風姿的?這節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一下,看看其中有那些寫景的技巧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下面請大家自由閱讀第二語段,同時對優美的語句進行圈點批註,結合寫景技巧進行賞析。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並給予幫助)

學生展示賞析的成果。

例1:“當你倒轉了頭看湖,它像一條最精細的薄紗張掛在山谷之上,襯著遠處的松林而發光,把大氣的一層和另外的一層隔開了。”

賞析:作者從一個特殊的角度看湖的遠景、全景。用比喻的手法,將倒影和實體融合在一起,湖水清澈晶瑩,景物依稀朦朧不言而喻。

例2:“你會覺得你可以從它下面走過去,走到對面的山上,而身體還是乾的,你覺得掠過水麵的燕子很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的,有時它們氽水到水平線之下,好像這是偶然的錯誤,繼而恍然大悟。”

賞析:通過人與燕子看到湖水時產生的錯覺,側面寫出了湖水的清澈見底和平靜無波。

例3:“還有可能,在遠處,有一條魚在空中畫出了一個大約三四英尺的圓弧來,它躍起時一道閃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閃光,有時,全部的圓弧展露了,銀色的圓弧;但這裡或那裡,有時會漂著一枝薊草,魚向它一躍,水上便又激起水渦。”

賞析:動詞“畫”和“躍”寫出了魚兒輕盈活潑的動態,給平靜的湖面增添了些許生氣。

例4:“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經冷卻,但是還沒有凝結,而其中連少數塵垢也還是純潔而美麗的,像玻璃中的細眼。”

賞析:作者觀察細緻入微,比喻新穎貼切。將湖水比做冷卻還未凝結的玻璃溶液,將少數塵垢比做玻璃中的細眼,可見其沉靜與純潔。

例5:“甚至你還可以看到水蠍(學名Gyrinus)不停地在平滑的水面滑了四分之一英里;它們微微地犁出了水上的皺紋來,分出兩條界線,其間有著很明顯的漪瀾;而掠水蟲在水面上滑來滑去卻不留下顯明的可見痕跡。”

賞析:“微微犁出”和“滑來滑去”既形象地展現了蟲子輕盈的遊姿,也側面反映了湖水的“平滑”。

例6:“每一支劃槳的或每一隻蟲子的動作都能發出一道閃光來,而一聲槳響,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迴音來啊!”

賞析:用槳聲來襯托靜謐,“甜蜜”一詞表現作者心中的喜悅。

例7:“你還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更平滑、更黝黑的水,好像有一張看不見的蜘蛛網把它同其餘的隔開似的,成了水妖的柵欄,躺在湖面。”

賞析:新奇的比喻,既表現了湖水的平靜深邃,又增添了神祕色彩。

例8:“一條魚跳躍起來,一個蟲子掉落到湖上,都這樣用圓渦,用美麗的線條來表達,彷彿那是泉源中的經常的噴湧,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

賞析:擬人手法的運用,使瓦爾登湖顯得既安靜祥和又充滿生命力。

例9:“在湖水激盪的時候,便看不到掠水蟲和水蠍了,顯然只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它們才從它們的港埠出發,探險似地從湖岸的一面,用短距離的滑行,滑上前去,滑上前去,直到它們滑過全湖。”

賞析:這句話寫了“風平浪靜”時水蟲的活動,運用擬人手法,更顯他們的可愛,充滿生機。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通過變換空間和時間描寫了湖水的顏色,請找到相關描寫,體會這種描寫手法。

五、從對湖水細膩描寫中,體現作者怎樣的心境?

明淨無塵,樸素淡泊,怡然自樂

只有心中毫無雜念,與自然融為一體,才能靜觀出瓦爾登湖的水色如此細微的變化。

六、從文中的景物描寫中,你能否觸控到作者的內心?

如此精彩的景物描寫,讓人覺得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羅的心融為一體。寧靜、純潔的瓦爾登湖正是作者樸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這裡躬身耕種、採果垂釣,從容悠然;他在這裡傾聽松風天籟,靜觀湖光山色,玄思妙想,無拘無束。文章的最後,作者更用毫不掩飾的喜愛之情讚美了這個不僅純潔無暇而且充滿生機的瓦爾登湖。在《瓦爾登湖》裡,梭羅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訴世人,將自己融於自然,自己的心靈就會像美麗的瓦爾登湖一樣,生活得平靜、自在、坦然、簡單而又不蒼白。

七、結合課文理解瓦爾登湖是如何“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的?

人們已經遺忘了瓦爾登湖的存在,但它依然是那麼清澈純潔。在梭羅的眼裡、在梭羅的心中,瓦爾登湖充滿了人性的光輝。

八、思考徐遲與梭羅這兩位作者對自然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黃山記》的作者主要強調人與自然關係的變化,表現人類對山的征服,對大自然的征服,對造物主的征服。

《瓦爾登湖》的作者主要是通過讚美自然,強調人應該回歸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

板書設計:瓦爾登湖

梭羅

寫景方法:

1.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

2.側面襯托

3.動靜結合

湖面平靜、光滑,湖水清澈4.精確而有表現力的詞語

5.不同感官

6.近景遠景相結合,全景微景相結合吳春梅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2

要上好一節課,必須瞭解學生,並對所教內容認真研究,準確定位,設計明確而又可操作的教學目標。首先解決了“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才可能正確而有效地進行教學。

就《瓦爾登湖》而言,它是極具審美價值的經典作品,但由於是翻譯作品,加之文中較複雜且難於理解的句子偏多,學生閱讀會有較多障礙。儘管對經典作品有閱讀的嚮往,而在無法讀懂的情況下也極可能會選擇放棄,甚至進而對其他經典作品喪失興趣併產生閱讀畏懼。所以,從這個實際情況出發設計教學目標就成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基於此,我在設計《瓦爾登湖》教學目標時,首先考慮從最易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感受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水色”出發,引導學生“從寫景手法著眼欣賞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寫”,這樣就有效緩解了學生畏難的情緒,為進一步領會梭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以及對簡樸、寧靜、純潔、高尚的生活追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對於較深邃的經典作品,我們不能有意避開,而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從而走進經典,享受經典,提升生活、生命品位。而就目前語文教學現狀而言,閱讀教學中對文字的分析探討往往被過度重視,而有效的學習方法、閱讀策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恰恰易被忽視。《瓦爾登湖》“教學目標3:通過本文的閱讀實踐,瞭解較深邃的經典著作的一般讀法”就是基於這種考慮而設計的。

其次,便是要解決“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我認為,要實現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針對語文課程的特點和學生語文學習的規律,在閱讀教學中使用“對話”正規化是最行之有效的。

語文課“不以知識結構為教學活動的序列,而以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規律為教學活動的序列”,而“語文能力的心理結構是一種無先無後、無主無次的心理圖示”。俄國文藝理論家巴赫金認為,教育的前提是差異,有差異就需要對話,從而實現趨於平等的視域融合,所以對話是教育的內在需要並且是本質需要。在《瓦爾登湖》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把“對話”作為首選,就是覺得“對話”可以更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的課堂關係,更有利於形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所以,在文字教學中我作為對話參與者和對話組織者,任務就是要為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學生的自我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以及學生與老師的對話搭建一座平臺。

但很多時候,我們的閱讀教學會有意無意地脫離文字,直接與學生髮生“文字外對話”,這通常被視作“假對話”。要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真對話”,沒有師生與文字之間的直接對話是不可能的。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就要想方設法將學生帶入文字情境,走進文字,為對話的深入展開奠定基礎,教師在其中必須始終擔當對話的推動者角色。

在《瓦爾登湖》教學設計中我採用了由淺入深、化難為易的對話推動方式,並在對話過程中及時參與進來,適時給學生提示和幫助,不斷促進對話由差異到平衡,再由平衡到差異,並最終趨於平衡,讓每一個學生都較易獲得對話的“資格”且能順利深入下去。

最後,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是促進目標達成和檢驗對話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即教得“怎麼樣、學得怎麼樣”的問題。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教學評價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用同一個標準評價不同學生。應當強調評價主題多元化,使評價成為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互動活動。

在《瓦爾登湖》教學設計的“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一道題目“梭羅(或瓦爾登湖),我想對你說”,主要就是為了能讓學生在兩個對話情境結束後對文字和作者有一種新的認識。在評價中,既要有老師評價,也應有學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應當鼓勵學生就自己的理解充分發表意見,如對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水色完全可以從不同角度產生不同體驗,不管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互評,只要學生對文字和作者有合理的解讀,都應以寬容之心給以鼓勵,既應關注對話後評價又應關注對話中評價,而評價過程、在過程中評價對於對話的順利進行尤為重要。總之,要讓評價發揮“檢查、診斷、反饋、甄別、選拔、激勵和發展等多種功能”。

美麗的瓦爾登湖既是屬於梭羅的,也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當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改變了,世界也隨之改變了。學生在用不同的視角去看世界,我們也應相應地用不同的視角進行評價。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只要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我們就不妨用一顆更寬容的心,讓課堂迸射出更多智慧的光芒吧!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3

教學設想:

本課重在景色描寫,較易理解。故在介紹作者、佈置生字詞以後,將全課內容設計為一套閱讀練習題,由學生自讀課文後獨立完成,最後再由教師評講,再閱讀有關評價文章。這樣作,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珍惜和對寧靜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學習本文善於觀察和細膩描寫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善於觀察和細膩描寫的語言特色。

2.難點:作者的生活態度。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

亨利·梭羅(1817-18620,美國作家,詩人,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和哲學家。

1817年出生於康科德城,十六歲即進入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就學。次年,大思想家愛默生到哈佛大學作了題為《美國學者》的演講,宣揚先知先覺的智慧,而正是這一次演講,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改變了他的人生。

梭羅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本來前程似錦,但他避開鬧市,住到愛默生家中。在擔任數年中學校長後,毅然決定以作詩和論述自然為終生事業。梭羅受超經驗主義領袖愛默生影響很深。

1845年,28歲的梭羅撇開金錢的羈絆,在愛默生的林地中的瓦爾登湖畔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有餘。專業從事寫作。本書即是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十年後,《瓦爾登湖》出版,但它不僅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相反還遭到批評和譏諷。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本書的影響卻越來越大,終而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爾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充滿了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現出一個先覺者的超人智慧。梭羅在大學畢業後所寫的第一篇日記中寫道:“如果要孤獨,我必須要逃避現在———我要我自己當心。在羅馬皇帝的明鏡大殿裡我怎麼能獨特得起來呢?我寧可找一個閣樓。在那裡是蜘蛛也不受干擾的,更不用打掃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這樣一種尋求孤獨、在孤獨中思索的觀念貫穿了梭羅的一生。

《瓦爾登湖》不僅有獨到的對生活感悟,對傳統習俗的批判,而且有許多形象的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蒼翠,思想與景境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讀著這本書,頓時感到全身心地脫離了塵世的喧囂和功利的羈絆,與自然融為一體,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值得特別引起注意的是,這本書近年來在西方世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社會矛盾,使人們不由得不向往那瓦爾登湖及其山林的清新的空氣和澄澈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顯然正是醫治現代病的妙藥良方。這恐怕正是《瓦爾登湖》所具有的價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梭羅1862年因患肺病病逝,終年僅44歲,《瓦爾登湖》是他的第二本書。

二、生字詞:

生字:

深邃(suì)終年不涸(hé)俯瞰(kàn)蜿蜒曲折寒光熠熠(yì)糅(róu)進浮光耀金晶瑩清澈一泓(hóng)湖水鑿(záo)水陡峭菖(chāng)蒲水苔(tái)

璀(cuǐ)璨(càn)

詞解:

不足稱道:不值得稱讚。

罕有甚匹:極少有什麼東西能跟它匹配。

瞭如指掌: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好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人看。

三、集體朗讀課文。

四、課堂自測:

1、本課劃分層次有以下幾種劃法, 正確的為哪種?並寫出各部分大意。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2、根據第一段內容,畫出瓦爾登湖及周圍景物。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 人教必修2

3、瓦爾登湖的主要特點是什麼?請用書中的詞來概括。

4、課文中說,瓦爾登湖同時具有兩種顏色,這是哪兩種?

5、哪一段文字詳細描寫了寧靜的瓦爾登湖變化莫測的顏色?

6、為什麼文中說瓦爾登湖湖水“很值得讓米開朗琪羅去琢磨一番”?

7、作者寫釣狗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

8、第六自然段的描寫突出了瓦爾登湖的什麼特色?請用此段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9、哪處具體敘述瓦爾登湖“堅持著自身的純潔”?

10、作者提及夏娃和亞當被逐出伊甸園一事,是為了突出什麼?

11、把本課分別與《黃山記》和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比較,說說三位作者對自然的態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賞誰的態度為什麼?

五、教師講評

參考答案:

1、答:

b。第一部分:總介瓦爾登湖及其特點。第二部分:描寫瓦爾登湖湖水美麗多變的色彩。第三部分:描寫瓦爾登湖湖水的清澈潔淨。第四部分:從歷史角度讚美瓦爾登湖美如鑽石。

3、答:深邃,清澈。

5、答:第18頁第9行-17行。

7、答:為了突出湖水的清澈。

8、答:清淨無垢。

9、答:第7自然段。

10、答:從歷史角度突出瓦爾登湖美如鑽石。

11、答:《黃山記》:讚美大自然偉大無比的創造力。

《瓦爾登湖》:讚美大自然的美麗和潔靜,安心思考。

《歸田園居》:沉緬於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逃避世俗。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4

教學設想

《瓦爾登湖》是美的,然而初讀《瓦爾登湖》是難的。起初它甚至令我也難以卒讀,很難想象它能讓高一學生接受,所以它一直讓我有些懷疑教材編者是否有點眼高手低。但是,後來我接受並喜歡上了她。起初,只是緣於我極想揭開一個謎——它何以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讀了幾遍,開始覺得裡面的景物描寫很美妙,繼而覺得美妙景物的背後有一顆梭羅的心;再後來,接觸到有關它的一些背景資料,再走進《瓦爾登湖》,仔細聆聽梭羅的心音,我不禁覺得要被她的純真、純美俘獲。她,給了我一個樸素淡泊的心地。

我們這個世界的喧囂和浮躁需要經典來過濾和沉澱,然而經典的深邃往往令人望而卻步。對於經典,中學生是嚮往甚至神往,然而對很多經典絕對又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他們剛一踏上森林的邊緣便迷路了,他們需要有切身經歷的導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初涉瓦爾登湖的足跡或許能給學生親歷經典的旅程以一些幫助。

身邊的很多老師對《瓦爾登湖》是儘量迴避的,編者也在20xx年第2版中把它刪去。但我們還是不能迴避文學經典的森林——不能怕迷路就繞過它,我想帶學生勇敢地走一遭,同時也期待著更多的經典迴歸教材,迴歸我們的課堂。

三維目標

1、感受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水色,學會從寫景手法著眼欣賞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寫。

2、領會作者豐富深刻的感受,能具有追求簡樸、寧靜、純潔、高尚的生活的慾望。

3、通過本文的閱讀實踐,瞭解較深邃的經典著作的一般讀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欣賞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寫,瞭解較深邃的經典著作的一般讀法。

2、難點:理解文中一些較晦澀的語句,領會作者的豐富深刻的感受。

教學方法

對話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經典

教師活動:

(1)匯入:詩人海子臥軌自殺時身邊帶了4本書,其中就有一本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本書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是當代西方被廣泛閱讀的經典散文作品之一。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部遠離人間煙火的作品到底何以具有如此巨大而經久的魅力呢!

(2)板書:瓦爾登湖梭羅

設計意圖:有關語句出自課後練習三,學生已知道,再次強調,以引起學生更強烈的閱讀衝動。

二、感受欣賞

教師活動:

(1)請學生速讀課文,劃出文中(重點從“一個平靜的九月下午”和“十一月中的一個下午”兩部分)自己認為較美妙的景物描寫的句子,感受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山色,並選擇一處,分析好在哪裡。

(2)提示:可從寫景的角度,修辭手法等角度思考。不會讀或不理解的詞語自己查詞典。

(3)與學生交流,對學生未找出的符合要求的句子進行適當補充。安排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景物之妙。可結合課後練習二。(4)板書:景角度:遠、近全、微動、靜修辭:比喻(根據實際適時調整)

學生活動:

(1)速讀課文,邊讀邊劃。

(2)獨立思考分析,然後先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體會、認識,再與老師交流。

對話方式:與文字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設計意圖:快速直入文章精彩的語句,儘快進入美境,暫時忽略晦澀處,減少對經典的閱讀畏懼感。學會從寫景手法著眼欣賞美妙的景物描寫,培養學以致用獨立思考能力,並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共享的樂趣。

三、體會探究

教師活動:

(1)請學生找出文中直接抒情或議論的語句加以體會,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示:若想透過這些抒情議論的語句領會作者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絕非易事,給學生一些關於梭羅以及《瓦爾登湖》的背景資料。(可投影或印發)

(3)對學生未找到的一些較關鍵的語句給以提示。可結合課後練習一。

(4)板書:情抒情:愉悅讚美議論:痛心痛斥(根據實際教學過程適時調整)

學生活動:

(1)再讀課文,邊讀邊劃,獨立思考。

(2)閱讀背景提示,深入探究這些議論抒情語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交流討論。

對話方式:與作者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設計意圖:

(1)首先降低難度,讓學生能讀有所得,而又有所不能得,使其“憤”“悱”,利於進一步探究。

(2)直面文字,與作者對話,學生可以更好地領會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與老師對話,便於老師給自己幫助和引導,同時讓老師有機會傾聽學生體會,豐富師生各自對文字的多重理解。

(3)提供背景材料看似越讀越多,實是為更好地把書讀“薄”,擴大“面”以期更好地突破“點”。

四、質疑問難

教師活動:

(1)請學生默讀課文後大膽質疑。

(2)給學生適當提示或解答。對於一些問題,學生可能有多種理解,要尊重學生,但應給以正確方法引導,讓學生能從文字出發,並藉助資料提示解決問題。

學生活動:

(1)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2)試著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與老師交流。

對話方式: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此步驟,學生除可加深對課文理解,更可養成主動質疑自主解決問題之習慣。

五、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

(1)請學生以“梭羅或瓦爾登湖,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2)請學生從剛才對《瓦爾登湖》的閱讀實踐中總結一下閱讀較深邃的經典著作應該採取什麼策略。

(3)幫助學生儘可能加深對文字的現實意義的把握及完善對於經典名著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課後閱讀《瓦爾登湖》全書。

(4)板書:經典閱讀:由淺入深化難為易

對話方式:與作者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學生活動:

(1)寫自己的閱讀感受。

(2)總結並與同學或老師交流分享閱讀經驗。

設計意圖:檢測閱讀成果,學生可對文章形成整體認知,把閱讀經歷向閱讀經驗拓展延伸,適應終身學習需要。

附板書設計

瓦爾登湖梭羅

景情

角度:遠、近全、微動、靜抒情:愉悅、讚美

修辭:比喻議論:痛心、痛斥

經典閱讀由淺入深

化難為易

教學反思

準確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努力構建平等對話平臺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珍惜和對寧靜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學習本文善於觀察和細膩描寫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善於觀察和細膩描寫的語言特色。

2.難點:作者的生活態度。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早自習預習:

生字詞:

生字:

深邃(suì)終年不涸(hé)俯瞰(kàn)寒光熠熠(yì)糅(róu)進清澈一泓(hóng)湖水鑿(záo)水菖(chāng)蒲水苔(tái) 璀(cuǐ)璨(càn)

詞解:

不足稱道:不值得稱讚。

罕有甚匹:極少有什麼東西能跟它匹配。

瞭如指掌: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好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人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據說,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著4本書,其中有一本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這和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蘭亭序》頗為相似。看來對好的東西還真有死都捨不得的人。《瓦爾登湖》是1854年出版的著作,在中國有好幾種版本,已經流傳50年了。《瓦爾登湖》至少影響了中國兩代人。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書,在另一個國度裡仍然讓許多人痴迷。今天,我們將走進《瓦爾登湖》,去領略讓許多人都痴迷的魅力。

那麼,我們究竟怎樣來讀呢?從梭羅的研究專家哈丁的論述中或許可以獲得一些資訊,哈丁說:《瓦爾登湖》至少有五種讀法:1.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2.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3.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4.作為一部文學名著;5.作為一本神聖的書。更多的人願意把《瓦爾登湖》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來讀。因為梭羅經過實踐發現,他能以28.12元來建立一個家,用0.27元來維持一週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個星期的時間,去賺取足夠一年的生活費用。剩餘的46個星期,去做他喜歡做的事。因為如此《瓦爾登湖》在當時便具有了巨大的誘惑力,那幾年裡,梭羅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難以計數,他們引退林中,在瓦爾登湖畔建造茅舍,成為美國風行一時的時尚。

希望能給同學們以啟示!

二、作者及作品:

亨利梭羅(1817-18620,美國作家,詩人,自然主義者,改革家和哲學家。1817年出生於康科德城,十六歲即進入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就學。次年,大思想家愛默生到哈佛大學作了題為《美國學者》的演講,宣揚先知先覺的智慧,而正是這一次演講,給了梭羅以深刻的影響,改變了他的人生。

梭羅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本來前程似錦,但他避開鬧市,住到愛默生家中。在擔任數年中學校長後,毅然決定以作詩和論述自然為終生事業。梭羅受超經驗主義領袖愛默生影響很深。

1845年,28歲的梭羅撇開金錢的羈絆,在愛默生的林地中的瓦爾登湖畔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有餘。專業從事寫作。本書即是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十年後,《瓦爾登湖》出版,但它不僅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相反還遭到批評和譏諷。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本書的影響卻越來越大,終而成為美國文學中的一本獨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爾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充滿了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現出一個先覺者的超人智慧。梭羅在大學畢業後所寫的第一篇日記中寫道:“如果要孤獨,我必須要逃避現在———我要我自己當心。在羅馬皇帝的明鏡大殿裡我怎麼能獨特得起來呢?我寧可找一個閣樓。在那裡是蜘蛛也不受干擾的,更不用打掃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這樣一種尋求孤獨、在孤獨中思索的觀念貫穿了梭羅的一生。

《瓦爾登湖》不僅有獨到的對生活感悟,對傳統習俗的批判,而且有許多形象的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蒼翠,思想與景境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讀著這本書,頓時感到全身心地脫離了塵世的喧囂和功利的羈絆,與自然融為一體,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值得特別引起注意的是,這本書近年來在西方世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社會矛盾,使人們不由得不向往那瓦爾登湖及其山林的清新的空氣和澄澈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顯然正是醫治現代病的妙藥良方。這恐怕正是《瓦爾登湖》所具有的價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梭羅1862年因患肺病病逝,終年僅44歲,《瓦爾登湖》是他的第二本書。

三、課文導讀:根據下面問題,總體把握課文。

1、本課劃分層次有以下幾種劃法,正確的為哪種?並寫出各部分大意。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B。第一部分:總介瓦爾登湖及其特點。第二部分:描寫瓦爾登湖湖水美麗多變的色彩。第三部分:描寫瓦爾登湖湖水的清澈潔淨。第四部分:從歷史角度讚美瓦爾登湖美如鑽石。

2、說說瓦爾登湖的“奇崛”表現在哪裡,它是如何“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的?

明確:課文第一段中提到瓦爾登湖的“深邃”、“清澈”“清亮、深碧”。可見瓦爾登湖的特點主要在其顏色、清澈、深邃。

“堅持著自身的純潔”——

⑴瓦爾登湖湖水顏色變化。瓦爾登湖湖水顏色變化得出奇,甚至站在同一點上,湖水也忽藍忽綠;從不同地點,山頂、湖邊,再遠一點;不同時間:在陽光襯托下,晴空萬里時;不同的角度去看,湖水的變化更為明顯,變化萬端,清新空靈。

⑵在很深的湖底的東西曆歷可數,還可以看到成群的鱸魚和銀魚,甚至連鱸魚的橫行條紋都清晰可辨,把斧子掉在25英尺的'水裡,也能清楚看到,並且能用樹枝把斧子勾了上來。

⑶湖水清可見底,沒有一處是汙濁的,並且居然連一棵水草都沒有,即使在湖邊所見到的很少的水草也和湖水一樣,清淨無垢。

⑷瓦爾登湖的清晨,漂浮的煙霧和南風,還有金色的春雨,還有成群的野鴨和天鵝在湖邊遨遊,給瓦爾登湖增添了生機,最後又寫了湖水漲落起伏時的奇幻變化。

3、找出課文中描寫瓦爾登湖湖水顏色變化的優美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

明確:

⑴從山頂看去,它呈現藍天的色彩,走進湖邊,看到岸邊細沙淺水處,水泛著黃澄澄的水波;再遠一點,呈現淡率,愈遠色澤愈深,最後水波盪漾呈現一色的黛綠。

⑵當晴空萬里時,而湖水又波濤洶湧,波濤以適宜的角度映襯藍天,湖水糅進更多的光線,一片浮光耀金,較遠的一些湖水比天空更為湛藍。

⑶看到一種罕有其匹、悠然心會、妙處難以與君說的亮藍,猶如浸水之後的色彩變幻的絲綢,還像青鋒刀刃,比之天空更為清新的空靈。

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湖水的清澈純淨裡,真正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充分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4、哪一段文字詳細描寫了寧靜的瓦爾登湖變化莫測的顏色?找出來,朗讀體會。

答:第18頁第9行-17行。齊讀。

5、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瓦爾登湖的湖光水色,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找出課文抒情議論的句子,加以體會。

明確:⑴如(部落)一個又一個消失了,但湖水依舊請純、碧綠,一個春天也沒漏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一種欣喜和讚歎,情景相融,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輝。

⑵“或許上溯到亞當和夏娃被感出伊甸園之時……最璀璨的一顆鑽石”,對瓦爾登湖進行了歌頌,它的純潔,它的寧靜,在作者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由此推廣到對整個大自然的熱愛,表達了生活態度和人類生存、發展的思考。

6、為什麼文中說瓦爾登湖湖水“很值得讓米開朗琪羅去琢磨一番”?

7、作者寫釣狗魚這件事,是為了什麼?

答:為了突出湖水的清澈。

8、第六自然段的描寫突出了瓦爾登湖的什麼特色?請用此段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答:清淨無垢。

9、哪處具體敘述瓦爾登湖“堅持著自身的純潔”?

答:第7自然段。結合第2題。

10、作者提及夏娃和亞當被逐出伊甸園一事,是為了突出什麼?

答:從歷史角度突出瓦爾登湖美如鑽石。

11、把本課分別與《黃山記》和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比較,說說三位作者對自然的態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賞誰的態度?為什麼?

答:《黃山記》:讚美大自然偉大無比的創造力。

《瓦爾登湖》:讚美大自然的美麗和潔靜,安心思考。

《歸田園居》:沉緬於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逃避世俗。

四、問題探究:

課文中有些語句比較難懂,可能成為同學們理解的難點。

1.“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這是課文開頭一句話,也是全文的一個提要和總括,其中最重要的資訊是“最美”和“最有表情”。課文描寫的正是瓦爾登湖的美姿和表情,而且把這種美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不能認為這句話代表了課文的全部內容,因為課文不止是寫瓦爾登湖的外在美,還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理想,也表達了對人類文明的負面作用的反感。

2.“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裡的湖像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人的自然天性來。這裡的“天性”也就是人的本性。進入工業文明後,人的本性被壓抑、扭曲,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當人返回大自然時,彷彿回到人類的原始狀態,能發現人的最初的本性。但這種發現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各不相同,由於社會的薰陶感染、改造影響,有些人較多地失去人類可貴的本性,有些人則較多地儲存了這種本性。

3.“一條魚跳躍起來,一個蟲子掉落到湖上,都這樣用圓渦,用美麗的線條來表達,彷彿那是泉源中的經常的噴湧,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歡樂的震抖,還是痛苦的顫慄,都無法分辨。”

文中的“它”指瓦爾登湖。其中“它的生命的輕柔的搏動,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用的是擬人化的寫法,寫出了湖的虛擬的生命力;還有“震抖”“顫慄”,也是擬人化的寫法。瓦爾登湖並沒有靈魂、意志或感覺,而這裡像描寫人的生命一樣描寫湖,顯然是作者的想像,是作者自身生命力的衝動的外化表現。

4.“空中的精靈也都逃不過這一片大水。它經常從上空接受新的生命和新的動作……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更精細的精靈,在它上面掃過。”

“精靈”難於理解,或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根據上下文,似指靈活飛動的昆蟲或鳥類。“它”指湖。

5.“許多人都曾經被譬喻為瓦爾登湖,但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受之無愧。”

在作者看來,瓦爾登湖被當作純潔、高尚、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徵,人類能像瓦爾登湖一樣的賢者少之又少,但這裡說的“少數幾個人”究竟是誰不得而知。

第二課時

一、深入解讀課文:

本文描寫了瓦爾登湖美麗的湖光水色,抒發了作者觀景時的豐富感受,表達了皈依大自然的心願和人類文明發展對大自然破壞的痛心。

解讀本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查,一是寫景方面,一是抒情、議論方面,一是敘事方面(講述與瓦爾登有關的傳說故事和眼前發生的事)。

1.寫景方面,主要描寫湖光水色、游魚嬉戲。依次寫了“一個平靜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個下午”的湖景。

“一個平靜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遠景全景和近景小景兩種景緻。遠觀全景,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條最精細的薄紗張掛在山谷之上”;近觀小景,也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經冷卻,但是還沒有凝結,而其中連少數塵垢也還是純潔而美麗的,像玻璃中的細眼”。兩個比喻都生動而貼切,尤其是後一個,感覺很新鮮,這是靜心觀察、細心揣摩的結果。其間還穿插著描寫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歡快的活動,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蟲帶水生光、鴨子整理羽毛、魚兒在空中畫出圓弧線、魚兒捉蟲子、水蠍在水面上滑行……還有水的波紋、水的漩渦等。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徵的景物。

“十一月中的一個下午”的湖景,主要寫小鱸魚的嬉戲場面。嬉戲的環境:湖面“出奇地平靜”,“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陰暗顏色”,湖水“這樣透明、似乎無底”。用“陰暗”一詞,說明作者對景物色彩非常敏感。嬉戲的鱸魚“成億萬”,身長五英寸或三英寸,身色是“華麗的銅色”,動作是“盤旋、飛翔”,有時“跳躍得比以前更高,半條魚身已跳出水面”。這段的幾個比喻非常精彩:“我好像坐了輕氣球而飄浮在空中,鱸魚的游泳又是多麼像在盤旋、飛翔,彷彿它們成了一群飛鳥,就在我所處的高度下,或左或右地飛繞;它們的鰭,像帆一樣,飽滿地張掛著”,“有時候那被它們激盪的水波,好像有一陣微風吹過,或者像有一陣溫和的小雨點落下”,“它們驚慌起來,突然尾巴橫掃,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樹枝鞭撻了水波,立刻它們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每個比喻都是一種情景,一幅動態的畫面,這些畫面有聲有色,形象感非常強。總之,這是課文中對一種景物描寫最充分、最細緻、最精彩的地方。

2.抒情、議論方面,主要抒發對瓦爾登湖的熱愛,表達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對人類文明負面影響的痛心與厭惡。

首先,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如開篇“湖所產生的湖邊的樹木是睫毛一樣的鑲邊,而四周森林蓊鬱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濃密突出的眉毛”,這是實寫,但又是通過設喻寫想像,表達作者的一種欣喜的審美情懷。寫“梭魚或銀魚在捕捉一個蟲子時”感慨道,“真是神奇,這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卻可以這麼精巧地顯現”,表達對景物的一種評價,也表達內心的一種喜悅情感。至於“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湖的現象是何等的和平啊”“又能引出何等的甜蜜的迴音來啊”“再沒有什麼像這一個躺臥在大地表面的湖沼這樣美,這樣純潔,同時又這樣大”等等,更是直抒胸臆了。這些隨寫景而生出的抒情,點到為止,不事鋪陳,並且與景物描寫渾然融洽,相與為一,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輝。

其次,通過直接議論表達深刻的思考。細分的話,可以領悟到三個方面:

一是對瓦爾登湖的歌頌,由此推廣到對整個大自然的歌頌。如“這是和恆河之水一樣的聖潔的水”“也許只有瓦爾登湖堅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純潔”“它永遠年輕”,可見瓦爾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是表達生活態度和對人的本性、人的合理生存的思考。如“懶惰是最誘惑人的事業,它的產量也是最豐富的。我這樣偷閒地過了許多個上午。我寧願把一日之計在於晨的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我並沒有把它們更多地浪費在工場中,或教師的講臺上,這我也一點兒不後悔”,這種懶散的生活態度,或許會受讀者訾議,但它與汲汲於名利的生活態度相比,也有它的合理性,可以算作另一種生活方式,不能輕易否定。再如“許多人都曾經被譬喻為瓦爾登湖,但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受之無愧”,作者竟然把瓦爾登湖比作衡量人的優劣高下的一個尺度,仍見瓦爾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又如“這湖當然是一個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無一絲一毫的虛偽!他用他的手圍起了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並在他的遺囑中,把它傳給了康科德”,可見瓦爾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觀念、理想信念和創作激情產生的源泉。

三是表達對工業文明的厭惡和批判,如敘述人們大砍大伐森林之後,說:“我的繆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鳴禽歌唱?”這還算溫和的批判。在講述村民糟踐湖水時說:“哪裡去找啊,找這個國家的武士,摩爾大廳的摩爾人,到名叫‘深割'最深創傷的地方去擲出復仇的投槍,刺入這傲慢神的肋骨之間?”這已是近於痛斥了。可見作者是把堅守瓦爾登湖的原始風貌當作一項鬥爭任務的。

二、本文的寫作特點:

1.運用多種手法寫景狀物。本文描寫的景物之壯美、精彩讓人歎為觀止。

究其原因,一是瓦爾登湖本身的景色,美妙絕倫,世人難得一見,惟作者處之觀之,照直寫來即可悅人眼目,令人神往。一是寫景手法的多樣化,遠景、近景,全景、微景,動景、靜景,無不具備,許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也為景物描寫增色不少。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作者身處美湖既久,無塵世雜音擾耳,無世俗雜念煩心,可看見湖的最深的底蘊、最真實的色彩,因而能寫成最純美的文字。

2.寓深刻的思想於具體的描寫敘述當中。

作者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作家,他把自己的湖邊生活當作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實驗或實踐,因此,他的作品便有了深刻的思想基礎。儘管我們看到的是具體的寫景狀物、敘述議論等,但這些東西都是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外化。

三、主題思想及課文現實意義:

1.主題思想:本文細膩地描繪了瓦爾登湖的優美景色,細緻入微地描寫了湖水的顏色變化,醉人心脾,引人入勝,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懷。

2.《瓦爾登湖》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是當代西方被廣泛閱讀的經典散文作品之一。有條件的話可以找來讀一讀。探究一下,這樣一部遠離人間煙火的作品,為什麼具有如此巨大而經久的魅力?

設題意圖:旨在擴充套件閱讀,鼓勵學生讀全書,並探究這部作品的真正價值和魅力所在。至於探究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果有學生讀了,可以向同學介紹書的內容,甚至可以朗讀部分精彩片段;有的學生沒讀,也可以查詢一些介紹和評論的資料,講給同學聽;還有的同學由於條件所限,不能進行這些擴充套件閱讀(讀原著、讀資料),則可以就這部書或者這篇文章思想的現實意義作一些較為深入的思考。最重要的是過程,是參與;至於答案,不必求得統一。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爾登湖》。

2、 能力目標:①品味文中含意豐富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②體會和學習文中寫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標: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理念和樸素的思想。②學習梭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①品味文中含意豐富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②體會和學習文中寫景的技巧。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理念和樸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標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五、學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時: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田園詩人陶淵明有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園記》,作者筆下的桃花園,成了許多現代人嚮往的生活環境。無獨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國的詩人梭羅寫了一本題為《瓦爾登湖》的散文隨筆,裡面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現在,就讓我們走出煩囂的都市,跟隨著梭羅走進瓦爾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亨利·梭羅(1817——1862),美國的作家、詩人、哲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他受愛默生思想的影響,選擇了積極的政治生活。1845年,28歲的他單身隻影在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過了兩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爾登湖》是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

(三)學習生字詞:

1、 字音深邃 (suì) 蔥(cōng)鬱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綠 渲染(xuàn rǎn) 調(tiáo)和 模樣(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黃澄澄 (dēng dēng)

2、 詞義湛藍:深藍(多用來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從現在往上推(過去的年代)。嬉戲:遊戲。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如許:如此這樣。罕有其匹:很少有與它相當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樣寫湖水的顏色變幻的?

2、 為什麼“近岸的湖水呈現一片鮮嫩的碧綠”?這說明了什麼?

3、 作者在文中說:“在我所見過的特異之物中,或許瓦爾登湖最為奇崛,它一直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結合課文說說瓦爾登湖是如何“堅持著自身的純潔”的?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的?

4、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五)分析、明確:

1、 根據課文內容,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歸納每層的大意。明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瓦爾登湖的面積、周圍環境及湖水的特點。第二部分(2——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湖水的奇幻的顏色和清澈純淨。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嘆世事更替,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

2、 文章第一段的“瓦爾登湖風光秀麗,但並不雄奇,……未必能領略到它的魅力。”這句話有什麼作用?明確:為下文細膩描寫湖水的奇幻的顏色和清澈純淨作鋪墊,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心跟瓦爾登湖已融為一體,才挖掘到瓦爾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領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樣寫湖水的顏色變幻的?明確:遠近結合,動靜相生,有點有面。從多個角度觀察和描繪顏色的變幻。

4、 為什麼“近岸的湖水呈現一片鮮嫩的碧綠”?這說明了什麼?明確:這或許是天空的湛藍與地面的沙石的褐黃調和了的效應。這說明了瓦爾登湖的水本身並沒有顏色,是由於湖水太純淨而產生的折射或倒映緣故。

5、 作者是怎樣寫湖水的清澈的?明確:通過在湖中潛游人“猶如大理石一樣潔白”、“湖中嬉戲的魚的條紋”、“掉到湖中不動的斧子”、“潔白的鵝卵石在湖底延伸一兩杆之後便是細沙”及“綠亮亮的水苔”等細節描寫來襯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鉤起來”這一細節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明確:襯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已融為一體,也揭示了作者閒適、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後一段寫到“濛濛細霧”、“習習南風”、“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遊的野鴨、天鵝等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明確:這些景物的描寫,充分說明了瓦爾登湖不僅美麗、純潔,而且充滿生機。也充分抒發了作者對瓦爾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8、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明確:《瓦爾登湖》的語言雖樸素卻明麗,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這是因為作者的心跟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融為一體,才對純潔無暇的瓦爾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寫。但在這簡單直白的語言裡,不難看出其蘊涵的哲理——只要你願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輕鬆的去克服你的無聊、無趣和寂寞,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六)小結:

文章用樸素的語言描寫了瓦爾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紹瓦爾登湖所處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環境等情況,為下文的展開作好鋪墊。接著從各個角度來描寫湖水,瓦爾登湖的湖水顏色變化奇幻,隨著遠觀近看,四季流轉,氣候變化,湖水會呈現不同顏色,讓人歎為觀止。瓦爾登湖的湖水清澈純淨,在這裡,湖水不僅清可見底,而且純潔無暇,毫無汙染。隨著作者的娓娓道來,讓人覺得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羅的心融為一體。寧靜、純潔的瓦爾登湖正是作者樸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這裡躬身耕種、採果垂釣,從容悠然;他在這裡傾聽松風天籟,靜觀湖光山色,玄思妙想,無拘無束。文章的最後,作者用毫不掩飾的喜愛之情讚美了這個不僅純潔無暇而且充滿生機的瓦爾登湖。在《瓦爾登湖》裡,梭羅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訴世人,將自己融於自然,自己的心靈就會像美麗的瓦爾登湖一樣,生活得平靜、自在、坦然、簡單而又不蒼白。

(七)作業: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三兩題。

(八)板示設計: 瓦爾登湖梭羅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瓦爾登湖的面積、周圍環境及湖水的特點。第二部分(2——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湖水的奇幻的顏色和清澈純淨。 遠眺而現對瓦爾登湖的讚美 [近觀而現 奇湖水顏色 站在同一點上,湖水忽藍忽綠 幻 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顏色都有明顯的變化對大自然的熱愛深卻見物 純湖水清澈 水中撈斧 淨游泳所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嘆世事更替,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充滿生機。

《瓦爾登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梭羅對瓦爾登湖的如孩童般純淨的喜愛之情。

2技能目標:著力於從作者寫作的語言節奏中感受這種喜愛之情。

3拓展目標:學生討論瓦爾登湖受到的破壞中人類行為的反思與改善。

教學重點:

1理清意象,找到作者心中瓦爾登湖的形象。(自然、潔淨、和諧、具有使人重生的魅力、神祕色彩,帶給我休憩的精神財富)

2語言節奏,和緩、輕柔,寓溫柔的愛慕、敬仰之情與字裡行間,通過朗讀來體會。

教學難點:

1把握行文中傳達的對瓦爾登湖的意象有難度,需要在感性之中突出概括;

2閱讀情感的薄弱對原作情感的領悟有難度;

重點突出:

1教師多媒體展示——關鍵詞提領“玻璃似的湖面”“躍起的魚兒”“微微犁出水面的皺紋”。

2師生共讀和示範閱讀。並配以音畫媒體效果。

難點突破:

1佈置課堂練習,在閱讀中感受形象中傳達的感情。

2閱讀配樂示範作品彰顯語音朗讀的豐富的創造力。拉抬學生的閱讀中付出的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實踐課與媒體展示相結合。

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以及朗讀作品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朗讀作品展示。

2音樂想起(瓦爾登湖音樂)學生開始閱讀。(同步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

閱讀中能夠突出瓦爾登湖的文字句子。

3學生概述《瓦爾登湖》的寫景內容,並簡要分析作者情感。並提出要求關注並運用提示的文字中的句子。

4學生分段選擇賞析瓦爾登湖片段的練習(從賞析中找出準確體現作者對瓦爾登湖情感的詞語)

5概括瓦爾登湖在作者感情中的形象。

第二課時

1再次展開《瓦爾登湖》的閱讀,並配以湖水和水上生命活動的媒體展示。

2整體探討作者本文的創作感受和表達思想。

3從作者表達的創作感受和思想中引導學生思考人類的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4學生討論、探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

5把自己形成的觀點以及想法作為作業,書寫並有序的表達和整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