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9篇

來源:才華庫 1.49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記敘觀察實驗的習作,要求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寫下來,是繼第三單元習作訓練《把作文改寫具體》和第四單元習作訓練《紙團疑雲》的確定中心、合理想象訓練之後安排的。這次習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1.學會觀察。要仔細觀察實驗,聽清實驗前教師的介紹,看清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時同學們的神情、動作,還要體會自己看實驗時的心情變化。

2。列好作文提綱。可以把實驗的過程分成四步: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蹟明原因,按順序寫。

3.作文時要注意用詞造句。不僅要把自己在實驗時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等神情寫具體,還要寫好實驗前後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和神情。

4.要把一堂實驗課寫清楚,寫具體並不容易。習作時先要交代做實驗要用哪些東西,老師是怎樣提示的;接著寫老師是怎麼做的;再寫做完實驗後老師又是怎樣提出一個又一個疑點,大家又是怎樣爭著回答的;最後寫這堂實驗課使自己懂得了什麼道理。

訓練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並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3.激發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酌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難點: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寫出我觀察實驗的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的心情,寫出老師和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淮備

做實驗用的物品:一塊手帕、酒精、盤子、火柴、一隻大碗。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討論寫作思路。

3.列作文提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取出一塊事先準備好的布手帕,問學生:這是什麼?

2.導語 :老師今天已經把這塊手拍在保險公司保了險,就是手帕上倒上酒精用火燒也燒不壞,因為保過險了。你相信嗎?燒不壞的手帕(教師揭示課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仔細觀察。

1.教師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

出示下列三個問題:

①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後)

②教師實驗時說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②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及你自己的心倩變化是怎樣的?

2.教師做實驗,學生觀察。

先出示實驗步驟:

①手帕放在盤子裡,倒酒精,浸溼手帕;

②點燃盤於裡的帶酒精的手拍;

⑧酒精未燃盡之前,用大碗扣住盤子滅火;

④檢查手拍有沒有燒壞。

再按照實驗步驟,教師演示實驗:教師把一塊手帕讓學生看過(檢查是不是布手帕)以後,放進一隻盤子裡,開啟酒精瓶的蓋子,把酒精(70%的濃度)倒入盤子,以沒溼手拍為宜。然後,請學生注意教師要點火了。教師擦著了火柴,做敢點又不敢點的樣子,停十秒鐘,絡於把盤於裡的酒精點燃了,盤子裡就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時學生的心情緊張。幾分鐘後在酒精未燒完以前,取一隻大碗,碗口向下迅速扣在盤子裡,撲滅火焰。此時,教師問學生:現在手帕燒壞了沒有?學生作出種種猜測性的回答。教師揭開扣著的碗,取出布手帕讓大家看,布手帕竟然安然無恙,學生都感到十分驚奇和興奮。

3.學生思考並分組討論實驗前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4.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的描寫。

②師生共同評議。

5.說明手帕為什麼沒有被燒壞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聯絡自然常識課已經學過的知識,解釋手帕浸透了酒精,燃燒時手帕沒有被燒壞的現象。教師根據學生解釋,補充說明,使原因更明確。原因:酒精燃燒時上面火焰的溫度高,下面的溫度低。再說教師用的是70%的濃度的酒精。酒精易揮發,助燃燒,而留下30%的水分浸在布手帕裡,只要這30%的水不燒於,手帕是不會燒壞的。

教師再說明白:這塊手帕在保險公司保了險是一句趣話,其實酒精裡那30%的水分保了險。於是,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手帕燒不壞的有趣實驗,是科學知識發揮了神奇作用。

三、列作文提綱:

1.學習課文習作提示的第二部分,明確提綱的內容和順序;

(按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蹟明原因四步來寫)

2.學生列作文提綱。

3.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4.學生修改提綱,完善提綱。為下節課習作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2.部分學生讀自己的作文,然後進行評議,評議後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上節課學生列得比較好的提綱,讓學生討論:這個提綱好在什麼地方,寫作時重點寫什麼?

(1)出示提綱:(投影片出示)

燒不壞的手帕

第一段:提問題。教師在實驗前提了什麼問題?

第二段:做實驗。

①教師實驗準備。

②教師演示實驗(教師的動作、實驗的變化)

②學生觀察實驗(學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

第三段:出現奇蹟。實驗結果出現什麼奇蹟,師生的反應怎樣?

第四段:明原因。師生共同說明原因。

(2)學生討論。

(3)反饋學生討論情況,師生共評,學生進一步修改提綱。

2.學習習作提示的第三部分,明確寫作要求。(不光

寫實驗時的驚奇、詫異、緊張、興奮的心情,還要寫實驗前後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神情)

3.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4.組織交流。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等方面發表自己的建議。

(3)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5.學生謄抄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到新中國少年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幸福美滿。

2.學會課文中的10個生字,理解環繞、飄蕩、涼爽、盡情等詞義、並區別運用映與應、漂與飄等字的形義。

3.讀懂詩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的紅領巾誰指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背誦,並通過想象說出詩歌描繪的情景。理解“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感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1.多媒體課件;2、生字詞卡。

●主要板書計劃

1.讓我們蕩起雙槳

倒映環繞(欣賞)自然

迎、灑、望、聽(歌唱)熱愛黨

問誰安排(感情)祖國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1、讀一讀,再抄寫。

推開 波浪 輕輕 飄蕩 盡情

倒映 夥伴 悄悄 環繞 涼爽

2、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

美麗的( ) 愉快的( )

涼爽的( ) 盡情的( )

課外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教學隨筆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學會課後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到公園或郊外去玩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首詩,寫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園盪舟遊玩的情形。它是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不但有優美的旋律,更有著詩一般的歌詞。它的詞作者,就是人稱“詞壇泰斗”的著名詞作家喬羽。1955年,喬羽為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創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詞,從此,這首歌廣為流傳,打動了幾代兒童的心。(媒體播放歌曲)

2.介紹北海:(出示北海公園圖片)

在北京故宮西北側,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園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遊覽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板書課題:讓我們蕩起雙槳

教學生字:槳

槳:(提醒讀準三拼音節jiang)

蕩起雙槳:划船時同時划動兩條槳拍擊水面。

二、自主讀文,體驗快樂

1、請大家開啟,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的歌詞。

2、第一次讀課文,我們要完成哪三個任務呢?

(①自己把課文默讀一遍,有不認識的字用筆做好記號;②和學習夥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決不認識的字;③和學習夥伴一起讀一遍課文。)

3、那就讓我們在歌聲中完成它們吧!(多媒體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讀文,完成三個任務)。

4、鞏固識字:(媒體出示生字詞)

波浪倒映環繞漂盪愉快涼爽盡情

5.進行朗讀課文接力賽,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部分讀一讀,賽一賽。

6、.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三、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細讀第一小節。

(1)自讀課文。

首先以片語形式出示複習生字掌握情況:

雙槳波浪輕輕飄蕩

(讀了這一組詞語,你想到什麼?詩歌中誰在划船?)

白塔環繞綠樹紅牆

然後,激趣導讀:

讀了這兩組詞語,你最想幹什麼?

2、下面就讓我們蕩起雙槳,划進美麗的北海公園。接著教師伴隨音樂範讀,生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再指名讀,結合讀,引導感悟: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1)、小朋友們來到北海,划船時心情怎樣?聯絡生活加深體驗。

(2)、小船兒是怎樣“推開”波浪的?輕輕的、重重的?做做動作加深體悟。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3)這兩行描寫了北海公園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這兩句話描寫了北海公園的湖面、塔、樹、牆,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綠,有的紅)

(4)“四周”是什麼地方的四周?為什麼用“環繞”?(四周是湖面的周圍,因為綠樹紅牆在湖面的周圍,所以用“環繞”)對照圖畫,讀讀詩句,說說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所見景物的美麗。感受白塔高大雄偉,“環繞”一詞所體現綠樹之茂密、紅牆之綿長。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5)正當小朋友們欣賞美景之時,小船有是怎樣的狀態呢?(小船兒輕輕飄蕩)指名邊用手勢演示,邊比較“輕輕飄蕩”與上文的“推開波浪”有什麼不同?(“推開波浪”表明小朋友們在划槳,小船兒在行進;“輕輕飄蕩”表明小朋友們停止划槳,任小船兒在水面上慢慢飄動)

(6)小朋友們為什麼停止划槳呢?(因為小朋友們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3、指導朗讀。

小朋友們在悠閒自在地欣賞著眼前的美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一段?(輕聲和讚美的語氣)指名讀,集體讀。

4、小結並板書:倒映 環繞 (欣賞)

四、作業:

1、找出課文中左右結構的字。板書: 塔 牆 灑 悄 環 指名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形。(主要引導學生用熟字記生字)如:“消”記“悄” “西”記“灑”“不”記“環” “塔”和“牆”,指導分析字形結構。 (注意“牆”的筆順)

2、指導書寫。

“蕩、槳、牆”要寫得緊湊。“爽”要居中寫。

3、學生練習描紅。

4、熟讀課文第一小段。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指名背誦第一段:

2、默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綠樹紅牆碧波盪漾小船兒在水中輕輕飄蕩,此時少先隊員們在幹些什麼?心情怎樣呢?讓孩子自由讀2節體會。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段。

①提問這一段又描寫哪些景物?(陽光、小魚)

②、“紅領巾”是誰?(“紅領巾”指少先隊員,因為它是少先隊員的標誌)

③、師範讀“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生聯絡生活想象此時情景。人們常用“太陽”來比喻什麼?(人們常用“太陽”來比喻中國共產黨)“紅領巾迎著太陽”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少先隊員心向著共產黨)“陽光灑在海面上”僅僅是灑在海面上嗎?(也灑在少先隊員身上)“陽光灑在海面上”,灑在少先隊員身上是什麼感覺?(灑在海面上,一片光亮,灑在少先隊員身上,他們感覺到溫暖)詩中“太陽”比喻中國共產黨,體會一下這一句又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呢?(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光明和溫暖,正哺育少先隊員茁壯成長。)

④、想象我們此時會唱些什麼歌?角色體驗:現在,同學們就是水中的魚兒,為什麼會悄悄望著我們?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魚兒真的在望著小朋友,聽他們唱歌嗎?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感覺?(魚兒不會真的望著他們。聽他們唱歌,而是他們感到在中國共產黨的哺育下無比快樂,無比幸福,就覺得魚兒都在羨慕他們)

⑤孩子們在盡情玩耍,此時想到些什麼?再自由讀3節體會。

A、聯絡文字,說說什麼是“幸福生活”,聯絡自身生活說說什麼是“幸福生活”?

b、引進材料:說說三毛能像少先隊員們那樣自由自在地划船嗎?海娃呢、張嘎子呢?為什麼?

3、指導朗讀。

小朋友們心情怎樣?(高興,自豪)我們應該怎樣讀?(應該以歡快的語調,讀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試讀,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4、小結板書:迎 灑 望 聽 (唱歌)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第三小節。從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時間?

(2)理解詩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盡情歡樂”是怎樣的歡樂?(很盡興地玩耍觀賞,或者說想怎樣樂就怎樣樂)在舊社會小朋友們能不能這樣歡樂?為什麼?(不能,因為舊社會人民受壓迫剝削,小孩子連飯都吃不飽,衣服都穿不暖,哪能盡情地歡樂呢)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這裡的“誰”指什麼?(指社會主義國家)詩中說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問“夥伴”呢?(這樣明知故問,更能表達他們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3)指導朗讀。

讀第一、二行時要用陳述語氣,讀出歡快的情感。讀第三、四行時,語調要突然、輕,好像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似的,提醒夥伴注意。“誰”要重讀,“幸福生活”語調要上揚。教師範讀,指名試讀,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4)小節並板書:問 誰安排 (感激) )

4.小結這一段。

四:作業:

1口頭擴詞:

蕩()()()推()()()

課()()()牆()()()

2區別助詞:

誰()狼()消()西()

推()浪()悄()灑()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繼續理解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課文。

二、齊讀課文。

1.課文中三小節末尾兩行內容都相同,他們反覆出現起什麼作用呢?(表明小朋友們陶醉在歡快愉悅之中,他們忘記了划槳,任小船飄蕩,只感到一陣陣涼風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想想詩歌描繪的情景,說說課文中三個小節內容表達了小朋友們怎樣的思想感情。

相關板書:自然

熱愛 黨

祖國

三、指導背誦.

①根據掛圖,指導背誦。相機板書

第一小節:倒映、環繞(欣賞美景)用輕聲和讚美的語氣讀。

②第二小節迎、灑、望、聽用高興和自豪的語氣朗讀。

③第三小節問、誰安排用感激的語氣朗讀。

④同桌互背練習。

四、歌曲欣賞《讓我們蕩起雙槳》

播放歌曲、閉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園,夕陽下游玩的歡樂情景。

五、作業:

1、讀一讀,再抄寫。

推開 波浪 輕輕 飄蕩 盡情

倒映 夥伴 悄悄 環繞 涼爽

2、加偏旁組詞(小黑板)

( )( ) ( )( )

主 良

( )( ) ( )( )

( )( ) ( )( )

肖 果

( )( ) ( )( )

3、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詞。

美麗的( ) 愉快的( )

涼爽的( ) 盡情的( )

4、選字填空

1.應映

()照答()放()倒()

2.飄漂

()浮()揚()蕩()泊

5、詞語搭配

美麗的風 愉快地飄蕩

鮮豔的白塔 輕輕地歡樂

涼爽的紅領巾 盡情地歌唱

6、修改病句

1、今天早晨下了一天的雨。

2、小華加入了少先隊員。

3、我們熱烈歡迎新同學。

4、這是高大的一棵樹。

7、亂句成段

()開始,小花苞穿著綠色的衣服。

()又過了幾天,花瓣盛開了,在陽光下向我們張開了笑臉。

()幾天後,小花苞頂破了外衣,長出幾片花瓣來、

()月季花開滿花壇,有粉紅的,有暗紅的,有桃紅的,還有白色的和黃色的。他們爭奇鬥豔,互相比美。

8、填空

1.“紅領巾迎著太陽”一句中的“紅領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

設計思路:

本節課為第一課時,重點放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上。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課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和參看註釋細讀課文。並隨時記下難懂的問題,等下節課解決。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具有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工藝美術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要向同學們推薦的是一篇介紹工藝小品的文章《核舟記》(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魏學洢(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在浙江省嘉興市)人。其父親魏大在明熹宗時做給事中官,因上流指責權奸魏忠賢結黨樹威,被逮捕下獄。魏學洢盡力營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獄中,學洢痛父冤枉,晨夕號泣,自己又受到閹黨迫害威逼,不久悲憤而死,只活了30歲。

他一生沒做過官,生前好學善文,撰有《茅簷集》。

三、閱讀課文

教師範讀課文,然後正音及解決疑難詞句。(可以聽錄音)

(1)正音。(略)

(2)釋詞。(略)

(3)重點句子: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順著原材料的格局來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鬚的是蘇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那人正眼看著爐子,神色平靜。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筆劃像蚊子的腳一樣細,筆筆清楚,顏色是黑的。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是挑揀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靈怪矣哉:這種技藝,也真夠奇妙的了!

讓學生根據這些內容,自主學習,自己疏通文意,可以結成小組,互相討論。

四、理清說明的內容及順序。

明確:本文結構屬於總一分一總,開頭總寫,由評論引入所要說明的事物,結尾再總寫,在總述事物概貌的基礎上再作扼要的評論。

說明物件:核舟

五、總結、擴充套件

本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大概的瞭解。初步領略了核舟的奇特,和核舟各部分的組成。同學們都積極動口、動手、動腦,自行解決了不少問題,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找一找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如數詞的使用,實詞中個別詞的變化等等。

六、佈置作業

1.本文開頭一段稱讚王叔遠手藝奇巧,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這一段對全文有什麼作用?

2.核舟雕刻得十分精細,作者是怎樣加以描述的?

3.核舟雕刻人物十分傳神,你最欣賞哪些地方?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核舟大小如何?

(2)核舟的主題是什麼?

(3)核舟上共雕了多少人和物?

(4)古代的記是一種怎樣的文體?

(5)文章主體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二、研讀課文

朗讀課文可以男生、女生分讀,師讀齊讀等方式,對讀得好的同學給予鼓勵,老師指導有關朗讀的要領:讀書力求使用普通話,尤其注意古今異讀、變讀、通假字、多音字的讀法,讀準字音才能讀得流暢,讀準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徹。

3.齊讀第一自然段,然後分析,設計問題如下。

(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2)找出表現核舟主題的句子。

(3)找出說明原料小而表現題材廣的句子。

(4)說明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句子。

答案:

(1)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

(2)蓋大蘇泛赤壁雲。

(3)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

(4)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找四名學生朗讀第2-5段,然後分析討論。

(1)這四段文字是對核舟的具體細緻的說明,作者怎樣說明的?可分成幾個層次?

第2-4段是一層,說明的是船的正面;第5段是一層,說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順序說明的。

(2)研讀第二段。設計問題如下。

①這一段的內容是什麼?

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船艙,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蘇軾十六字文句。

②介紹核舟體積時,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又寫了眾多小窗和對聯,作者意在表現什麼?

突出王叔遠的奇巧、靈怪,從而也突出了說明中心。

③請同學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讓學生自己動口講一講。

(3)研讀第三段。

討論:①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著重說明什麼?

著力表現蘇武、魯直和佛印三位遊覽者的神情態度。

開展小活動:課堂表演(找三個男生分別扭作蘇東坡、黃魯直和佛印,讓他們按照課文中所述的情境實際演練,主要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變抽象為形象,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

教師點撥:東坡與魯直共閱一手卷,如有所語,佛印矯首昂視,屈膝盤坐,神情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表演完畢後設計思考題如下:

②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麼?

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表現他們豁達、豪放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裡。佛印的形象則是蘇黃二人的陪襯,他的.表情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

③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麼?

是蘇東坡。因為刻畫得仔細,所以作者當然也寫得細膩;同時還因為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這樣說明與主題吻合。

④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如對東坡外貌的刻畫,對東坡、魯直衣褶的介紹,對佛印左臂所掛念珠的說明珠可歷歷數也。

小結第三段:這段文字,說明人物神情態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描述每個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順序,層次分明。

(4)研讀第四段。

開展小活動課堂表演。

讓兩名男生扮作兩個舟子,身邊放上一些道具充當楫、壺、爐蒲葵扇等物,模擬兩名舟子的神情動作,讓講臺下的同學觀看並說出他們跟書中所作是否一致,主要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變抽象文字為具體形象。下一步,教師設計以下問題:

①這一段文字說明舟尾情況是怎麼佈局的?

主要運用了總分結構。先總說揖左右舟於各一人,而後分說,從居右者說到居左者。

②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麼氛圍?

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彷彿是在那裡呼喚清風,顯得悠閒自在;一個視端容寂,彷彿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了一個共同氛圍,這就是愉悅、輕鬆、活潑自樂。

③小結:第2-4段是寫船的正面,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蘇泛赤壁的生活畫卷。

④請同學們發揮想像力,想像一下當時蘇軾跟他的朋友泛遊赤壁時的情景。

教師可引導:正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時,三個知心朋友暫時把身邊瑣事放在腦後,乘一葉扁舟盪漾在大江之上,江面波平如鏡,令人心曠神怡,清風吹來,蕩起層層漣漪

⑤研讀第五段,設計問題如下。

a.這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

b.寫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面為什麼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這是為了突出核舟的主題,同時也表現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C.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寫嗎?

不能。因為這是對前文說明的必要補充。

至此課文全部研讀完畢。

三、總結、擴充套件

歸納本篇說明文的一些寫作技巧如下:1.以空間為順序,層次清楚、主次分明。2.語言簡練、準確、生動。

本文中的數詞用法跟現代漢語裡的不同,中間沒有量詞介入,直接修飾名詞。

四、佈置作業

仿照本文的寫法,選取一工藝品,作簡要介紹,寫成一篇短小說明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的】

1、瞭解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2、體會對偶手法的修辭作用,並能迅速辨認對偶句。

3、正確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1、瞭解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2、正確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2、師共同疏通課文大義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層。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主張“與民同樂”。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諡號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範讀課文,注意句讀

三、正音,完成預習二、三

謫(zhé) 屬(zhǔ) 浩浩湯湯(shāng) 霪(yín)

霏(fēi) 檣(qiáng) 薄暮(bó) 讒(chán)

頃(qīng) 芷(zhǐ) 汀(tīng)

四、齊讀課文,注意句讀

五、學生自讀課文,力爭讀熟,體會作者的感情

六、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一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段。

2、指名學生結合註釋翻譯課文。

重點詞語:謫 越 具 增 屬 予。(板書)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

第一部分(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板書)

4、齊讀課文第一段。

七、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段。

2、指名學生結合註釋翻譯課文。

重點詞語:勝狀 湯湯 大觀 備 然則 遷客騷人 得無(板書)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

第二部分第一層(第2段)概述岳陽樓的勝景,並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為下文鋪墊。(板書)

4、齊讀課文第二段。

八、總結本節課內容

第一部分屬於敘事,第二部分屬於寫景。

九、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背誦課文。

3、預習三、四段。

【板書】

岳陽樓記

范仲淹(北宋)

第一部分:(1)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敘事)

第二部分:第一層(2)概述岳陽樓的勝景,並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為下文鋪墊。(寫景)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複習上節課內容。

2、分析課文2、3兩段。

3、體會對偶手法的運用。

4、找出所運用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字詞:拼音、解釋。

2、齊讀、抽背。

二、新授第三段、師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指名結合註釋翻譯第三段。

重點詞語:若夫 排空 去國。

3、教者糾正、歸納、總結。

第三段寫物暗己悲,為下文議論“不以己悲”伏筆。先寫景,後寫情,情景交融。(板書)

4、學生齊讀第三段。

三、師生共同分析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

2、指名結合註釋翻譯第四段。

重點詞語:至若 春和景明 而或 把酒臨風

3、教者糾正、歸納、總結:

第四段寫景明則喜,為下文議論“不以物喜”伏筆。先寫景,後情,情景交融。(板書)

4、學生齊讀第四段。

四、師生共同找出文中的對偶句

如:“銜遠山,吞長江”“日星隱耀,山嶽潛形”“沙歐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

五、總結本節課內容

三、四段為第二部分第二層兩段文字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照。其實,看起來是寫“異”,實際上是寫同。因悲和喜表現雖“異”,但本質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對的以個人容辱為轉移的悲喜觀。這樣,就自然過渡到下文論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來。

六、自讀三、四段,力爭背誦

七、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背誦課文。

3、預習最後一部分。

【板書】

岳陽樓記

范仲淹(北宋)

(3)物暗己悲,先寫景,後寫情,情景交融。

為議論“不以已悲”伏筆。

第二部分:第二層(3、4)

(4)景明則喜,先寫景,後寫情,交融。

為議論“不以物喜”伏筆。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1、複習上節課內容。

2、分析最後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積極意義。

4、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字詞:拼音、解釋。

2、齊讀、抽背。

二、新授第五段、師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讀第五段。

2、指名結合註釋翻譯第五段。

重點詞語:求 古仁人 或異二者之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誰與歸

3、教師糾正、歸納、總結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發作者的闊大情懷和政治抱負被。

這裡自然總結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回答,進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遷客騷人思想感情之“異”。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巨集偉抱負,也表達了作者自己高遠的志向。

4、學生齊讀第五段、力爭背誦。

三、師生共同分析第六段

1、指名朗讀第六段。

2、指名結合註釋翻譯第六段。

3、教師總結。

第四部分(6)寫作這篇記的時間。

四、齊讀課文、力爭背誦

五、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背誦課文。

3、預習下一課。

【板書】

岳陽樓記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發作者的闊大情懷和報負。

第四部分(6):寫作這篇記的時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121——122頁,練習二十八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能正確識別直線、線段和射線,掌握它們的聯絡和區別。

2、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頂點、邊和角的大小。

3、學生可以用畫圖工具來“角”。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射線和角;知道角的頂點、邊。

難點:總結畫“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四、教學設計理念:

基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程的生成性,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基礎上,師生共同生成新知識。

五、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動角。

學具:學生三角板一副、活動角。

六、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運用了線。例如:木工師傅、建築工程師、縫紉工人、我們的課間遊戲活動“跳皮筋”等。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已見到過線。現在就請孩子們在紙上畫一條“線”(板書:線)

生:操作。(期望:學生能夠畫出:“直線、曲線、線段)

(補救方案一:如果學生都畫出“直線”,教師出示“曲線”凸現直線的直)

師:你兩(生1畫的是直線,生2畫的是曲線)畫的線有什麼區別嗎?

生:(一直,一曲。)(板書:直)

師:我們把這種線叫做什麼?(直線)

師問生1:你畫的這條直線還可以像這樣一直畫下去嗎?(可以)

師:那麼,我們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不能)為什麼?(沒有盡頭,無法量)

師: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直線有什麼特點?(無限長、沒有端點。完成板書)

師講述:我們在畫直線時,只畫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畫: )

過渡: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我們很少用無限長的直線,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畫的“線段”(有明顯的兩個“端點”)。

(補救方案二:如果沒有學生畫出“線段”,由教師畫“線段”)

師:這條線與直線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是“直”的、直線沒有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線段”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麼?

師講述:實際上這種線是直線的一段,我們以前把它叫做什麼?(線段)在數學中科學的說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板書: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射線

引言:剛才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直線和線段,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條線。

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了一條新的線。(教師版畫: )

“大家看,這條線有什麼特點?”(直、有一個端點、無限長)(板書:一個端點、無限長)(如果學生不能說出“無限長”,引導學生可否把無端點的一邊無限延長?)

師講述:這種只有一個端點的線稱為射線。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線的例子,比如:手電筒發出的光、電燈射出來的光線、太陽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射線。

師出示小黑板: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線段?哪些是線段?

引導學生想象:從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為學習角做鋪墊。

師:我們已經知道,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看,這裡有一個點(投影)我從這個點引出了一條射線,從這一點能不能再引出一條射線?還可以嗎?

讓學生想一想:從這一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無數條)

(師演示後只留下兩條射線。)

2、認識角

師:孩子們,這個圖形,我們以前好象見過,叫什麼?(角)(板書:角)

(補救方案三: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出示三角板,讓學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個角在哪兒,形狀是什麼樣)

師:請孩子們試著畫一個角。再畫幾個。在小組內交流你自己是怎樣畫的?

學生操作後討論。

(學生可能說:畫兩條線。進一步引導:是兩條什麼線?教師補充是共同用一個端點的兩條射線)

那麼我們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板書:一點 兩條射線)。師生同時畫一個角。

師:根據你們畫角的方法,試著說一說什麼樣的圖形是角?

生在小組內交流,彙報。(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完成板書)

師:根據你們總結的“角”的概念,以後我們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該怎樣判斷?(看它是不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在定義中的“一點”、“引出兩條射線”下面加著重號)

師講解: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

師出示小黑板: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並請學生上臺來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過渡:在以後我們研究的圖形中往往是很多個角,例如:以前學習的正方形、長方形就有四個角,那麼我們怎樣來區別它們呢?出示小黑板。

師講解:角通常用符號“∠ ”來表示。(板書)讀作“角”。(生讀)角的符號和以前學過的小於符號“ < ”有一點像,但不完全一樣,角的符號第二筆是平的,以後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練習)角多了,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可以給它編上號,在角的符號內寫1、2、3、4,分別記作∠1 ∠ 2 ∠ 3 ∠ 4

3、角的大小比較

師:出示活動角

“我這裡有兩根硬紙條,現在併攏在一起,大家看,我把兩根硬紙條怎樣了?”

師把=根硬紙條叉開。(生可能說“分開”、“張開”、“叉開”、“撐開”等)

師:看起來,同學們心裡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我們就說成這兩根硬紙條是叉開了。

師講述:現在把兩根硬紙條看作是角的兩條邊, 1兩條邊是這樣叉開的, 3兩條邊呢?(叉開的比 1大) , 2兩條邊呢?(叉開的比 3小)

教師利用活動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學生知道“角的兩條邊叉開得大,角就大;叉開得小,角就小”。出現在投影片上。

師問:看起來,角的大小跟角的什麼有關係?(兩條邊叉開的程度)

師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誰比誰大?(屬於直觀的判斷)

在投影片上比較,著重比較的過程。

(三)鞏固擴充套件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隨意的比較角的大小,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你比較的是哪兩個角?結果是怎樣的?是怎樣比較的?

生操作後回報。

師引導:“兩重合”“一觀察”。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共同研討了些什麼問題呢?(完成板書課題:直線 射線 線段和角)你能用嗎?試試看。

(五)佈置作業

書上第126頁練習二十八第1、2、3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1、培養同學繼續獨立識字的習慣和根據上下文識字的方法;

2、培養同學閱讀時讀出自身的感受,做到有感閱讀,陶冶情操,感受閱讀的樂趣;

3、感受少年兒童的生機勃勃和生活的快樂。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講解法 討論法感受法 練習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音樂伴奏《快樂的節日》 歌曲《快樂的節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課

師:小朋友們,上課前老師請大家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想聽嗎?出示多媒體課件:歌曲《快樂的節日》。

師:你們知道這首歌名叫什麼?對,快樂的節日。(師板書課題)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全班齊讀)

師:我們中國有很多很多的節日,你們知道有哪些節日? (同學回答)

師:哪個節日是屬於我們少年兒童自身的節日呢?(同學回答)對,“六月一日”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節日,大家都會以快樂、自豪的心情度過這愉快的一天。今天讓我們也一起來過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好嗎?請翻開語文書107頁。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小朋友們,這首歌詞寫得可美了,你們願意自身讀讀嗎?老師請大家大聲的藉助拼音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拼幾遍,再把生字詞圈出來讀給你的同桌聽好嗎?(生自由讀文,認識生字)

2、檢查認識生字情況。指名讓願意當小老師的同學帶領大家認讀自身喜歡的、讀得準的詞語。(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

3、(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讓同學觀察說說自身的發現。(可以說說讀音也可以說說偏旁)

4、同學以開火車的形式按順序讀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同學們都展示了自身的識字水平,不但聲音洪亮,而且讀的非常

準確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也來湊熱鬧了,你聽!

2、教師點選課件,出現丁丁配樂範讀課文的畫面和聲音:

師:丁丁讀的是什麼呀?(同學回答)丁丁讀的怎麼樣?(同學回答)

師:對,因為丁丁帶著自身的感情去讀了,我們讀書不但要聲音洪亮,讀流利而且還應該帶著自身的感情去讀,這樣才幹讀好。你想不想讀好呢?下面,請你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小節在小組內練一練。一會兒,咱們競賽,看誰是今天的讀書小能手!

3、同學自由讀課文。

4、讀書競賽。誰想爭當第一個讀書小能手?

師:你最喜歡的哪一小節。(同學回答)

師:好,請讀吧。(同學讀書)

師:你覺得讀的怎麼樣?(同學自評)想不想聽聽他人的評價?(同學互評) 師:還有誰想讀?這麼多同學想讀?那好,想讀的就跟你的同桌合作讀吧!看你和同桌到底誰是讀書能手!

5、教師評價:我覺得同學們都是讀書小能手!剛才,我們讀了自身喜歡的小節。

現在,我們就來學一學我們喜歡的小節。怎樣學呢?請看我們的學習小助手的建議:(課件出示學習建議:在小組內⑴你能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你喜歡的小節嗎?相信你!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試一試)

6、由4人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解疑。(教師參與討論)

7、彙報自學情況(根據同學的彙報情況出示相關的課件內容):

小朋友們,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指名回答)還有誰喜歡這一小節?(同學舉手)還有補充嗎?好,既然喜歡,一定能讀好。請你們再把這一小節讀給大家聽聽好嗎?(好,請起立)

還有喜歡其他小節的同學嗎?(指名同學說)

8、指導朗讀:形式可為指名讀、挑戰讀、扮演讀、全班齊讀等

四、唱誦詩文,昇華內涵

師:小朋友們,剛才咱們美美地讀了課文,大家感到快樂嗎?為了獎勵大家這節課的精彩表示,老師想教大家唱這首歌,你們願意嗎?好,請聽!出示多媒體課件:歌曲《快樂的節日》。

1、同學聽歌。

2、好聽嗎,你想唱嗎?來,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次你可以一邊聽一邊小聲跟唱。

3、小朋友,讓我們一起用歌聲來表達我們節日的喜悅的。生齊唱《快樂的節日》

4、你還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你節日的快樂呢?(同學回答:可以讀詩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扮演詩歌,還可以畫畫等)那好,下面就讓我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可以畫,可以讀,可以唱,可以跳。(同學在小組內自由活動)

四、情感昇華

師:能和一群快樂的小夥伴玩,老師真高興。你們有沒有想過是誰送給我們這快樂的節日?(同學回答)

師:對,是祖國媽媽。是我們的祖國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沒有祖國媽媽的培養、保護,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我們怎樣報答祖國媽媽呢?請你對著我們的祖國的說說你的心裡話。(同學暢談理想)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都談出了自身的理想,希望同學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五、自主作業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的

1.瞭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由此匯入孔子關於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範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範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後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麼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後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2.進一步感悟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朗讀、表演中感悟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小動物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開火車認讀生詞,並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

【設計意圖:寫字認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抓住字的關鍵筆是寫好字的前提。】

二、匯入新課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7課,出示課題《酸的和甜的》,大家齊讀。

2、你們還記得課文裡都有哪些小動物嗎?根據孩子們的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展出4個小動物的圖片,依次排開。

3、這4個可愛的動物之間發生了有趣的事情,你們想聽聽嗎?趕緊開啟課文,聽老師朗讀吧!

【設計意圖:利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說,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很好的鞏固回憶課文內容,讓學生更容易進入主題。寫字認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抓住字的關鍵筆是寫好字的前提。】

三、圖文結合,感知內容

1.聽老師惟妙惟肖的朗讀課文,感知故事的內容。

2.提問:聽完了朗讀,誰說說這4個小動物誰認為葡萄是酸的,誰認為葡萄是甜的呢?(板書:狐狸、松鼠、兔子認為葡萄是酸的,猴

子認為葡萄是甜的)

【設計意圖:範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更加準確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並且在聽讀的過程中,可以糾正自己的發音不準,識字不準等問題。】

四、朗讀感悟,深入體會

1.先自由讀,藉助插圖,逐段讀文。

2.再小組合作讀,觀察圖畫中小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測他們的心理。練習有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使學生了解每個動物的特點,並且針對特點,選擇適當的語氣來讀,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3.各小組選送代表比賽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看誰讀得最好,師生共同評議。

4.重點品讀以下句子。課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自讀。

(2)小組讀。

(3)指名讀。

(4)比較說說兩組句子有什麼不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讀來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5.討論交流。通過朗讀,說說你喜歡圖中哪個小動物?為什麼? 誰來把描寫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指名讀,從中引導學生感受小猴子的聰明。

6.讀5、6自然段。讀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對話,你有什麼想法?大家談各自的想法。

7.齊讀文章最後一段。

出示生字“硬”,讓學生結合句意說說“硬” 的意思。擴詞。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識字,並且出現擴詞運用,以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們想想原因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如果是你,你會不會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樣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髮揮想象,認清事物的本質以分辨是非,從而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五、表演課本劇

指導複述故事。先自己看圖複述,再上臺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走進文字,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表演的過程也是內化語言的過程,通過表演,紮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六、實踐活動

把學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七、板書設計:

17. 酸的和甜的

狐狸 松鼠 兔子 猴子

酸 酸 酸 甜

吃不到聽 聽自己嘗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屬於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3節,本節內容不僅能起到比較、歸納“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兩種生命活動調節方式的作用,加深了學生對它們的理解,還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理解生命活動調節中的“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兩個重要的生命活動調節過程,達到昇華知識的目的。

1 教學難度

1、直接用教材中問題討論“過山車”進行教學匯入和情景創設,這對於一線城市的學生來說是絕佳的,但是對於二線三線城市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只是在電影電視中看過“過山車”,並沒有親身體驗,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很難有共鳴,有些教師索性將教參中的答案讓學生記下,沒有達到激疑、激趣的預期效果。

2、本節知識中介紹了體液調節概念,以及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難度較大,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教學思路不清晰,課堂節奏紊亂,氣氛沉悶的狀況。

3、體溫調節過程的插圖和老版教材比較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多老師片面認為插圖變簡單了,沒有意識到這是教材給教師留下的發揮空間。

4、可供參考的資料有限,網上和各種參考書中雖然有一些教學設計,但是教學流程都是大同小異,在實際教學中的很多教學難點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2教學改進

2.1改進教學流程

在大多數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學流程通常是這樣的:

這個教學流程實際使用過程中我發現不太科學,因為從事物的認知規律來看,認知的過程應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水鹽調節和體溫調節對於學生來說在實際生活中是更熟悉,更有體會的,從它們開始入手教學更容易,更自然,同時這兩種調節的過程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對它們的突破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僅如此,這兩種生命活動調節的過程中都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配合完成,這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發現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在生命活動的調節中是協調的、聯絡的 高中英語,如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血糖平衡調節和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反饋調節過程,則能讓學生更清晰意識到,在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同時受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控制,然後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總結這兩種方式有哪些具體聯絡?

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可以通過提問激疑,“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有聯絡,但是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區別呢?”這樣順理成章的過渡到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比較來,而這一切顯得水到渠成,教學思路更自然、清晰,學生更容易理解。我的教學流程可以用下面的簡圖來表示。

2.2靈活情景創設

絕大多數的教學設計是以教材的問題討論“過山車”進行情境創設和課堂匯入,可是我在兩個班上通過實際教學實踐一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為很多同學並沒有親身體驗過“過山車”,所以教材問題討論中的幾個問題他們都沒反應,後續的課堂教學氣氛也顯得十分沉悶。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可以更換問題情境,針對我的教學流程是先進行兩個生命活動調節的講解,最後進行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所以我直接針對水鹽調節進行情景創設和課堂匯入,如下:

師:最近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宮鎖珠簾》(宮2)大家應該看過吧?

生:看過!(同學們都笑了)

師: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憐兒和雍正皇帝深陷險境,身受重傷的憐兒口渴想喝水,但是根本找不到水,雍正皇帝情急之下咬破指頭,讓憐兒喝血,竟然給憐兒解了渴,那麼請問渴感是如何形成呢?喝血止渴,這科學嗎?帶著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今天的這節課—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吧!

就這樣學生們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電視劇中的場景他們很熟悉,口渴對於他們同樣是有生活體驗的,而且很快在他們的頭腦中就建立起來了“渴感是如何形成的?是簡單的缺水嗎?產生了一種科學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衝突”。同樣也起到了情境創設和課堂匯入的作用。接下來我又提出在生活中我們通常在哪些情況下會口渴,同時結合教材中水鹽調節的過程圖解,把剛才提出的問題分解成兩個小問題①渴感形成於哪些結構有關?②渴感中樞在哪?③層層深入又提出喝血能止渴嗎?這樣也同時達到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要多思考,要學會質疑,對他們也進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2.3活用教材問題討論

教材中的問題討論“過山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素材,而且裡面有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如腎上腺素的功能等,還能深層次讓學生理解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係。

經過我的一番思考之後,我覺得可以把它放在課堂教學最後,讓其以一個“課後思考”形式出現,並且提出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

師:電影電視中我們看到的“過山車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感受?生活中你碰到的哪些情形可能會給你相似的感受?”

生:緊張刺激,看恐怖片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有相似的感受。

師:你會出現哪些生理上的反應呢?

生:心跳加快,甚至出冷汗

師:這些生命活動會涉及到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嗎?

最後引導學生理解到“心跳加快”其實與腎上腺素有關,然後同學生一起總結腎上腺素的功能,和一些知識要點。

靈活使用教材問題討論之後,發現效果還不錯。我將它安排在課堂教學最後作為一個“課後思考”,學生在已掌握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係”系統知識之後,就更容易把他們遷移到只是一般瞭解問題情境中來。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他們都能經過思考回答出來;並且我在提問時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設問題,沒有拘束在教材的問題框架裡,這讓我意識到“教材問題討論”實際上是為教師提供一個情景創設的素材,所給出的一些問題只是一種參考,必要時可以增減,也可以自設。如果生搬硬套,有可能成為一種教學負擔和學習負擔,而沒有實現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真正目的。

2.4充分利用教材體溫調節插圖

教材所提供的插圖非常不錯,但這並不意味老師可以不動腦筋,如果我們深入研究教材的插圖,可以發現插圖的結構進行了適當的“留白”,給教師留下了很好地發揮空間,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豐富一下教學圖解和適當地補充一些知識(通過下面我改進的體溫調節圖解可以看出)加深學生對“體溫調節”的理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生物教師,應該多動腦,多反思,多“磨課”,這樣我們就不僅能感受到教學的快樂,也讓我們獲得了在教學上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