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合集9篇

來源:才華庫 9.88K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合集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學會藉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課前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表格。

第一課時

情景匯入

1.談話: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書:孔子,並正音:子讀zi)

2.學生展示蒐集的孔子資料:聽了有關孔子的介紹,你想說些什麼?

3.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祕密。(放動畫朗讀)

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些什麼?

2.尋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師的原因。

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讀。

拓展活動

學生結合蒐集的資料,班內分小組編寫一篇題為“我心中的孔子” 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選擇夥伴和標題組成學習合作小組。

2.明確責任: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作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活動。

3.代表朗讀本小組小文章。

第二課時

情景匯入

1.談話:

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板書:孔子,並正音:子讀zi)

2.學生展示蒐集的孔子資料:聽了有關孔子的介紹,你想說些什麼?

【學生談感想進一步瞭解孔子】

3.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祕密。(放動畫朗讀)

【以課件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併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些什麼?

2.尋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師的原因。

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1)談孔子

①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②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③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④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⑤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⑥從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2)談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學生根據交流綜合談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讀。

【演讀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情感的薰陶與感染,真情面對人物形象。】

拓展活動

學生結合蒐集的資料,班內分小組編寫一篇題為“我心中的孔子” 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點選擇夥伴和標題組成學習合作小組。

2.明確責任: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作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活動。

3.代表朗讀本小組小文章。

【拓展活動不僅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6個字。

2、引導學生感受馬戲的精彩,同時瞭解精彩的馬戲是馬戲團的叔叔阿姨辛勤訓練的結果。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

2、讓學生收集有關動物表演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一定看過動物表演的節目,結合你們收集的有關動物表演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給大家講講。(學生可展示圖片,看著圖片作介紹)

動物的表演真精彩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小作者,再去看一場--精彩的馬戲。(板書課題並齊讀)教師請學生一邊欣賞課件,一邊聽課文錄音.

聽完後,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覺得這場馬戲有什麼特點?自己感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藉助拼音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3、多種形式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1)、學生互相檢查,互相正音.

(2) 用卡片,開火車檢查,互相正音.

(3) 教師抽查.

4 自由小聲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的詞,同伴討論,聯絡生活實際圖畫初步理解詞義.

重點理解詞語:

精彩穩穩當當不慌不忙等

5 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6 識記要求掌握的生字字形.學生交流學字情況.

7 指導書寫生字.

8 學生練寫,教師巡迴輔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二、觀察圖畫,說說圖意。

1、出示課件。課件中小動物們的形象非常逼真地再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看得興味盎然.

2、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教師範讀。

3、要求學生說圖意,可用上課文中的詞句。

三、圖文結合,讀懂課文

1、《精彩的馬戲》給我們介紹了那幾個節目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筆畫出節目的名稱。

2、提問學生,教師板書。

3、在這幾個節目中,你喜歡哪一個節目。

4、根據學生喜歡的節目,小組進行重點讀議。

能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嗎?你們是讀了穩重的那些詞語才感到這個節目精彩的?讓學生先看圖、讀文,再討論:為什麼喜歡這個節目?理解節目的精彩之處並在小組內朗讀。

5、各小組彙報學習情況。教師出示第二段文字並知道朗讀。

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了"猴子爬竿"這個節目確實精彩:猴子的打扮讓我們覺得猴子好好玩;猴子高難度的動作我們驚異;猴子的表情讓我們感到猴子頑皮的天性。難怪觀眾會被他都的哈哈大笑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體會節目的精彩。

(1)、自己試讀第二段。

(2)、小組讀。

(3)、抽讀。

(4)、齊讀。

教師小結:課文給我們介紹"猴子爬竿"這個節目時,又介紹了猴子的動作和樣子,最後介紹了觀眾的反映,讓我們如同親眼看見一般,真切地感受到了"猴子爬竿"這個節目的精彩。其他則節目也很精彩,你能通過朗讀把他讀出來嗎?

6、處是第三、四自然段,學生集體試讀第三、四段。

7、喜歡"黑熊踩木球"和"山羊做鋼絲"這兩個節目的同學分別朗讀三、四段。通過學生互評,教師指導。理解重點詞句,讀好課文。

8、再仔細讀課文,你一定發現了觀眾在觀看這個節目時的不同反應。讓我們在像課文中的觀眾一樣,被笨重的黑熊那精彩的表演所吸引,為山羊的絕技大聲喝彩。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

10、仔細觀察圖畫,再仔細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你有什麼疑問嗎?

師生共同質疑。

小結:是啊,動物們表演的節目個個都很精彩。小觀眾們選了三個他最喜歡的節目來些,其他的節目就一句話帶過,留給我們去想象,多好啊!動物們表演這麼多的節目,都是馬戲團的叔叔阿姨的功勞,讓我們再來好浩讀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四、讓學生把自己看過的或收集到的其他節目進行交流。

五、課堂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課後3、4題。

教後記:

這篇課文所寫的內容對我們班的國小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同學們卻在老師的引導下,在生動形象的課件的幫助下,非常好地完成了對語言文字和對課文內容的雙重理解.歸其原因是因為我在講課時較好地抓住了精彩一詞,這樣學生讀得有目的,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比較有重點,所以教學效果比較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拾穗》是一篇看圖寫文,內容是對法國畫家米勒同名油畫的賞析。課文按照由總到分、由近到遠的順序描繪了在收穫的季節,三個婦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表現了在19世紀的法國,在收穫的季節,勞動人民的辛勞,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理解和同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時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劃分段落。

3.欣賞《拾穗》,談真實感受。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會畫畫嗎?那麼你們會欣賞畫嗎? 今天,我們來看一幅畫,通過看畫,結合課文內容,我們來

學習如何欣賞一幅畫。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34頁,我們來看法國畫家米勒的作品《拾穗》。

提問:1、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麼?

2、看到這幅畫後,你有什麼感受?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談的非常好,可見看圖很仔細,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欣賞這幅畫的。請同學們向前翻一頁,自己讀課文,注意陌生的字音、句子。並把你感興趣的詞句下做標記。)

1、

2、 教師範讀,學生更正自學中所出現的錯誤。 檢查字詞自學情況。(出示小黑板)

三、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畫的內涵

1、 從課文中的哪一部分可以看出收穫了?(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一讀)

2、 結合課文內容,再次欣賞畫面,說說你的看法感受。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回答)

3、 作者對這三位婦女拾穗時的情景進行了具體、細緻的描寫。請同學們默讀第二部分,邊讀邊畫出描寫三位婦女動作、神態的句子。

4、

5、 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體會到農民的辛苦、體會作者對農民的理解和同情。)

6、 同學們剛才結合油畫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

7、 指名讀第三部分。

由於米勒對勞動人民的辛苦又切身的感受,因此這幅畫畫的十分逼真。認真的欣賞會產生豐富的感受和聯想。

四、 理清課文脈絡

1、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如何介紹油畫的,也就是說課文分為哪幾部分來介紹油畫的?

2、 學生彙報,教師總結。(板書)

課文共有七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收穫後的田野。

第二部分 (第2~5自然段):拾穗的情景。

第三部分 (第6~7自然段):油畫的作者及特點。

五、 情感昇華,課後思考

收穫的季節屬於拾穗者嗎?她們能享受到收穫的幸福與快樂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

1、重點:

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2、難點: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音,有些字容易寫錯。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理解“選”。

(選舉、推選的意思。)

2、齊讀課題,提問:

看了課題以後,你想知道什麼?

(“我”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他為什麼要選自己?)

3、下面你們就輕聲讀課文,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示範

請學生說一說:

“我”是誰,他為什麼選自己當班上的勞動委員?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齊讀第1自然段,指名說說這段講了什麼:

班上的勞動委員李青轉學了。

2、學生自由輕聲讀第2、3自然段:

⑴ 邊讀邊想:

① 當林老師讓大家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時,為什麼教室靜悄悄的?

② 當王寧說:“我選我”時,為什麼大家都愣住了。

③ 王寧為什麼要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⑵ 學生讀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先理解前兩個問題。

“靜悄悄”就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說明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這件事很認真,都在想該選誰勞動委員。“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沒有想到的情況時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寧的發言大家都沒有想到。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人選自己。

⑶ 指導朗讀:

“選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教室裡靜悄悄的……”要讀得慢而低,顯示出教室裡很安靜,大家正在思考問題。“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⑷ 讓學生多讀王寧的話,體會他為什麼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① 王寧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學習李小青愛勞動,愛集體的優點。

② 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3、有感情地朗讀課第1~3自然段。

(齊讀、指名讀。)

4、齊讀第4自然段,討論:

為什麼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裡就響起一片掌聲?

(全班同學想念王寧一定能當好勞動委員,大家用掌聲表示贊同和鼓勵。)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 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備讀匯入 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2、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生齊讀;

3、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師範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麼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熟讀理清遊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並說明理由;

2、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麼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學生分組討論後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雲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遊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

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麼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師: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由劉麗同學主持展示活動。

劉麗:首先我們請王斌給我們用葫蘆絲表演一曲春聲妙韻。(王斌表演)

(同時)劉麗:請大家注意。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由雪飄飄負責;

2、請胡潔同學抬出我們的文學作品展板;

(師生欣賞美術作品和展板)

劉麗:請同學朗誦自己蒐集的詩文。

(學生朗誦詩文)

劉麗:由弓正小提琴伴奏,全班同學齊讀全詩

(在小提琴聲中,同學們齊讀全詩,下課)。

板書設計 :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漲雲舒

賈公亭 遊 春 鶯歌燕舞

白沙堤 蹤 蹤 花亂草綠

遊人如織

西 湖 早春圖(最愛)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鬆坊溪冬天的美麗景色。

3、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激發學生富於想象的意識。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雪中鬆坊溪的美景。

三、教學難點 :

學習抓景物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四、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詞語卡片

五、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內容,學習生字生詞。

一、提出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帶著問題朗讀。

2、標出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的字詞。

4、:

(1)查出生字音、形、義。

(2)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準字音。

(3)擴詞。

5、提出本課中不懂的問題。

二、學生預習:

1、學生各自預習。

2、教師個別輔導。

三、訂正詞語:

1、訂正生字的音、形、義。

2、讀準下列生字讀音:

fāng pú róng àn

鬆坊溪蒲公英絨毛溪岸

3、擴詞

四、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思考:

(1)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雪在風中飛舞?

(2)哪幾個自然段寫雪停止後,鬆坊溪的美麗景色?

2、分段朗讀

五、作業 、

1、讀課文

2、積累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鬆坊溪冬天的美麗景色。

2、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匯入 新課: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雪在風中飛舞的樣子,找出有關句子。

3、分別找出描寫溪石上和石橋上覆蓋著白雪的景象。

4、讀雪後鬆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細讀課文,分段學習:

1、學習1到3自然段

(1)指名讀

(2)說說這幾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學習4到5自然段

(1)指名讀

找出描寫雪在風中飛舞的句子。

(2)指名答,讀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3)說說作者把飛舞的雪都比作了什麼?讀讀這句好在哪?

(4)指導朗讀

學習溪石上和石橋上覆蓋著白雪的景象。

1、指名讀有關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蓋著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隻白色的獅睡在雪地裡;好像有幾隻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說說作者把被白雪覆蓋後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比?

(形狀樣子特點)寫他們幹什麼?

(1)生答

(2)教師小結抓住樣子的特點,細緻觀察

富於想象寫活了

學習石橋上覆蓋白雪的景象

1、指名讀

2、說說作者怎樣描寫的?

3、學習6、7 自然段

(1)指名讀雪後鬆坊溪的景色有什麼特點?

(2)我看見溪中映照著什麼?

(3)為什麼說溪水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指導朗讀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全文

2、想象雪中鬆坊溪的美景。

3、指名說說鬆坊溪的冬天怎樣美麗?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預習《語文實踐》第十一課

板書設計

鬆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蘆花、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飲水、獅子睡覺、白熊準備上岸(觀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橋上:白玉雕刻、到處披著白雪,溪水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複習本課內容。

2、進行朗誦訓練。

一、朗讀課文想象鬆坊溪的美麗景色。

1、讀全文配樂

2、想象畫面。

二、分別找出下列意思相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1、雪在風中飛舞。

2、溪石上覆蓋著白雪。

3、石橋上覆蓋著白雪。

4、溪水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三、讀一讀,寫一寫。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蘆絮花絮棉絮

披著披風披散披甲

四、在括號裡填上恰當的詞語。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2)好像鬆坊村有一座()的橋,()在鬆坊溪上了。

五、朗誦同學們摘抄的寫景文章。

六、作業 ;

預習下一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剪紙人》,初步感知介紹做小製作一類文章的寫法。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通過討論進一步領會介紹做小製作類習作的寫作要領:講明所用的材料、製作的方法和過程。

3、弄清習作要求,摹仿例文的寫法寫一篇介紹自己做小製作情況的寫法。

二、作前準備

認真想一想,需要哪些材料,應該怎麼做。把材料帶進來。

三、教學設計

(一)研讀例文,感知寫法

1、人人都有一雙能幹的手,它能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今天我們先來看一看一位小朋友的巧手創造出了什麼。

2、自讀思考:

(1)例文寫了什麼?

(2)為了把情況介紹清楚,抓住了哪些要點?

3、交流總結:抓住介紹的要點製作所用的材料、製作的方法和過程

重點要把製作的具體方法和過程交代清楚,動詞運用很準確。

為了使習作生動,可以寫進遇到的困難及其克服的過程。

(二)明確要求,現場製作

1、師明確要求:

(1)動手做一做,記住製作過程,以及製作中發生的小插曲。

(2)虛心聽一聽,傾聽別人的意見。

(3)詳細記一記,記下製作的材料,製作的過程,記下小插曲,以及心情的變化。

2、生動手製作,師巡迴指導。

3、組織生生之間的互評。

4、指導大家記一記。

(三)詞語超市

笨手笨腳 奇思妙想 精雕細琢 畫龍點睛

不聽使喚 折摺疊疊 妙手巧繪 神來之筆

笨拙可愛 咬牙切齒 心灰意冷 煩躁不安

半途而廢 有始有終 嘖嘖稱讚 愛不釋手

(四)修改習作

1、自改。

2、找朋友互改。

3、指名讀,集體修改。

(五)謄寫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江蘇教育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23課《七顆鑽石》,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則童話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因為充滿了愛心而得到了生活對她的巨大回報的故事。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話文字淺顯易懂,學生非常喜歡。

二、教學物件及教學目標分析:

鑑於七年級學生對童話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設計為通過學習童話,培養大膽想象的能力,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由於物件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良好引導和正確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雖容易把握,但對情感的體驗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

三、教學重點分析:

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旨在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愛心可以創造奇蹟,愛,可以改變一切。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四、教學難點分析:

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感悟愛的博大。

這節課主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瞭解童話的故事情節是曲折離奇的,是作者通過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學難點的設計便著重在動手寫一寫這一環節,讓學生寫夢中場景,意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中悟出愛的博大。

五、教學方法的分析:

聽想議寫說

語文課側重於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這幾個環節,讓學生在對課文充分理解後,根據教者出示的問題去分析、理解課文,教者在此時起的是引導作用,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而寫。

六、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為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使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利用多媒體良好的音響效果為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於景,寫作起來也更流暢。還可以節約時間,增大課堂容量。

七、教學過程:

課前音樂,舒緩情緒。

課前音樂選的是舒緩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適當的課前放鬆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便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便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一)、匯入、激趣、揭題。

1、問題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童話呢?

引導學生從記憶的倉庫裡回憶小時讀過的童話,讓學生進行充分闡述。如《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呢?

主要從童話的構思、情節、語言方面來說,如情節曲折、離奇,語言口語化、適合兒童閱讀等。問題難度較大,可讓學生小組討論後作答。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教師出示投影,展示課題,明確作者。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童話《七顆鑽石》。

(2)、你們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這一問題的設定主要是考察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

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投影,簡要介紹列夫·托爾斯泰,學生齊讀。

3、出示學習目標。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性格特徵,學習目標應簡潔明瞭,即通過童話的學習,明白童話的教育意義,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學生能從學習目標的確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教師出示目標,學生齊讀,明確學習要求。

(二)、欣賞童話,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七顆鑽石》。

七年級學生對童話有著濃厚的興趣,基於這種情形,我便設計了聽老師講故事這個環節,在教師的語言誘導下,學生進入情境,自然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

2、學生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絆(bàn)倒,乾涸(hé)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學生閱讀時難度不大,個別字詞學生在預習時已掌握,課堂朗讀側重於對學生情感的培養。

4、學生表演朗讀。

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學生的個體出發,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過個別學生有感情的範讀,加深學生對童話內容的感知。

(三)、理解課文,討論交流。

議一議: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樣變化的?是什麼原因使水罐發生這些變化的呢?

教者可從小問題著手提問:七顆鑽石是從哪裡變出來的?學生很快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即七顆鑽石是從水罐裡變出來的,順水推舟問:水罐是個怎樣的水罐呢?學生的回答可能是會變,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應予以肯定。(學生針對投影上的問題思考、討論,學生只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在課堂上應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中進行。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水罐也不斷出現變化,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我便在議一議環節中調動學生參與並使其融入童話的氣氛中,教者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還處於發展階段的學生身心有正確的導向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疑問作出及時解答。如有的學生會問:小姑娘湊上水罐想喝水的時候,這時如果過路人沒有出現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願把水給過路人怎麼辦?此時教者要聯絡童話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從水罐不斷的變化中明白童話的情節是曲折、離奇的,它從現實生活中來,又經過作者的想象用誇張的手法將作者的美好願望表達出來。

(四)、拓展想象,寫夢中場景。

由於七年級學生正處於國小向中學的過度和適應期,心理上對這些情節精彩、感情豐富的童話是很喜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本環節中,設計了寫夢中場景這一片斷的訓練。教者在簡單小結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後,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據童話的特點,將童話《七顆鑽石》的夢中場景補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個別學生朗讀習作要求。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象寫一寫夢中的情景。

為了創設良好的寫作氛圍,在設計課件時,配設了相應的背景音樂《水邊的阿迪麗娜》,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投入寫作。教者在學生寫作時,巡視並瞭解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點拔、指導。

2、學生朗讀習作片斷。

學生朗讀時教師或學生作旁白,可依時間的長短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習作進行賞析。教者對好的習作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體會作者寫作用意,聯絡生活談感受。

1、體會句子的含義:而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問學生:作者為何要以七顆鑽石為題?可從鑽石的價值來說,也可從作者的用意去闡述,明確作者以七顆鑽石為題,是因為鑽石的價值是貴重的,小姑娘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七顆鑽石一樣在空中閃現著耀眼光輝嗎?學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後打出投影,出示題目,從文中最後一節來展開,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在天空永遠放射光芒,向人間遍灑愛的光輝。

讀完這篇童話,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已有了全面的瞭解,此時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組交流。教者對學生的發言要予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教師總結。

1、投影展示背景音樂《愛的奉獻》。

2、教者總結(在愛的奉獻的樂曲聲中)。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姑娘的愛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顆鑽石,閃閃發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我們的愛心不也正是那一顆顆鑽石嗎?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美好。

(七)、佈置作業。(二者選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顆鑽石》課本劇;

2、給童話故事畫插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未來社會的人沒有合作的態度是不行的,在這一環節上,教者放到了課外,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去充實和完整課堂內容,學生通過排課本劇、畫插圖等形式對童話內容作補充,演課本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沒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這裡有導演、演員的分工、道具的使用,這個過程不單單讓學生記住了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以愛心為中心,輔以小姑娘水罐的變化,充分體現愛的主體。

九、設計感想: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但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教師教了多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從中掌握了多少,他們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發揮,是否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既學到知識,又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充分地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念,從而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七顆鑽石》教學流程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誘導學生寫課文標題

師:小朋友們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釣魚的啟示》,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勇氣,敢上黑板寫課文標題,志願者請閃亮登場、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體,指導學生讀課文

師:請大家仔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我相信你們經過十分鐘的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營造氛圍,調動學生朗讀興趣

師:你們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和方式去讀。

四、自讀質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師:下面,咱們仔細讀課文,將自己的疑難問題寫在黑板上。

生:邊默讀,邊思考,然後,陸續將問題寫在黑板上。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

師:孩子們,《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許多印刷的空白,這是有待咱們開發的“黃金地段”,咱們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註,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

二、交流“批註”,教師與學生對話

師:孩子們,看了你們書本上密密麻麻的閱讀批註,我知道你們的批註是“豐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註成果,好嗎?

生:自由交流

師:(創設對話情景,主持對話)

 三、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

1.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兩天內完成)

2.摘錄文中優美詞句。(當天完成)

3.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本週內完成)

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啟示。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絡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學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