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38W

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釋出了八年級政治教案: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教學設計

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概念;我國法律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危害;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於維護公共安全的有關規定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逆向思維、多角度分析,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如:有法律約束是這樣,無法律約束會如何?輕微違法怎樣處罰?嚴重違法該如何懲治?並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懂得守法光榮,違法可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在生活中能做到自覺守法。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分析:

(1)擾亂公共秩序的危害是本框的重點之一。說它是重點,是因為人在社會中生存,就要參加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而這就需要社會的穩定。要保持社會的穩定,就要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否則,擾亂了公共秩序,破壞了社會穩定,就必然使社會生產和生活無法正常地進行,這就必然損害人民的利益,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損失。把這一問題當作重點處理,能夠從反面教育學生,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教學中講述這一問題時,可以列舉大量事例,也可以剖析一個事例,從不同角度具體分析其危害。總之都是要從反面警示學生:不能擾亂社會公共秩序,不能做損人害己的事,法律絕對不可違犯。

(2)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一些規定,是本框的重點之二。學法總要知法,這是依法辦事的前提。只有知道條例的具體規定,才能在公共生活中按條例去辦。因此,對於條例中的內容,應作為重點來處理。

難點分析:

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這部分的文字較少,但容量較大。它採用簡單列舉法,說明了四種行為都是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違法行為,我國法律對此要予以必要的制裁。學生可能會對此感到比較費解。教師在講解中不必各類情況都講到,可用教材上的例證或補充新的例子,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變枯燥為生動,引起學生的興趣。對這些例證分析其一二即可。

教法建議:

本框教材內容淺顯易懂,且有較強的可讀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優勢,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並思考問題,即運用“讀——議”法進行教學。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創作表演小品,將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的故事。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我國有關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項法規是什麼?(《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匯入新課:

案例分析:

(1)2002年4月20日下午1點多,在開往東直門總站的359路公共汽車上,一個身高1米8以上中年外國男子突然對好言勸說他不要把腳放在汽車引擎蓋上的中國女司機孟秋生大打出手,被打得鮮血直流的孟大姐被迫緊急停車。該名外國男子還毆打上前勸阻的乘客,用下流的語言和動作辱罵圍觀的群眾,在記者採訪拍照時還追打、威脅記者。在場的乘客和群眾人人義憤填膺,但大家都採取剋制的態度,協助110巡警將該名外國男子抓獲。

學生討論分析這名外國男子的行徑所造成的種種危害。分析角度:對女司機的危害;對其他乘客的危害;對周圍群眾的危害;對社會的危害;對他本人的危害。

然後再來聽一下專家的說法:

專家說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範愉:如果這個美國人不是外交官的話,不享有外交特權的特定身份,那麼就要按照中國的法律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範教授說,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是這種情況,就應該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來解決。她說,首先要由公安機關對這件事情的性質作出斷定,結果不是特別嚴重,就有可能由公安機關進行處理,涉及到民事賠償的部分一併解決。如果被打的人傷情確實很重,則要進行法醫鑑定。範教授說,關鍵是要看傷害的後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