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67W

【教學目標】

《范進中舉》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

1、能有目的地蒐集資料,並在學習、分析相關資料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2、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儘量做到有理有據。

3、探討、學習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探討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課型】

探究討論課。

【教學媒體】

Internet

網路、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昨天的語文課,我們在電子閱覽室藉助網路,比較全面地瞭解了吳敬梓、《儒林外史》、科舉制度等知識。還藉助便捷、豐富的網路資源,解決了一些自學中遇到的困惑。這堂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范進中舉》。

師:今天上午,我在我們學校網站的語文討論專欄中,看到了我們班同學針對這篇課文發表的許多留言,其中有不少觀點相當有見解。現在,我們先開啟學校的網站,看看大家的討論情況。

二、討論范進人物形象

師:大家討論的第一個話題是我眼中的范進──。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否值得同情,是大家討論的焦點。一起瀏覽大家的留言

1、師生藉助大螢幕瀏覽學生的留言。

2、組織開展課堂討論,進一步討論范進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針對有爭議的留言發表意見,或質疑,或探討,或支援補充。

要求:語言儘量精練,但觀點明確,理由充足。

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結合文字理解人物,啟發學生深入理解文字。

教師小結:聽著同學們激烈的討論,我突然覺得范進這個人物竟是如此的鮮活、豐滿。長期以來,人們對范進一直懷著偏見,認為他是迂腐、無能、熱衷功名利祿的典型。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應該是立體的、多面的,范進也不例外。用網友彭澤遺風的話來說,范進是一個可憐、可笑而又可惡的人。

三、探討《儒林外史》的寫人藝術

師:斯人早已遠視,但我們該感謝吳敬梓先生,是他用生花的妙筆給我們的中華文化長廊留下了一幅幅鮮活的人物畫卷:范進、胡屠戶、嚴監生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儒林外史》: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身紙上,聲態並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中國小說史略》)可見其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之高。

下面,我們就進入下一板塊的學習──寫人藝術之我見。

對於這個問題,昨天我們也已展開討論。現在請各組推薦代表彙報你們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如果有意見可以補充,也可以向他們提出質疑。

學生的討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描摹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

2、精彩的細節描寫

3、對比手法運用(學生藉助課件展示本組學習、討論的成果:胡屠戶、鄉鄰、張鄉紳在范進中舉前後人物的`對比變化,對比在人物刻畫中所起的作用等)。

4、誇張手法運用。

要求:明確寫法,並結合課文進行賞析、評點。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補充、點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更好地體會小說在刻畫人物方面的造詣。如眾鄉鄰的舞、張鄉紳拜訪范進時鄭重其事的打扮,以及噫!好了!我中了!中的三個!等,學生容易忽視,教師的點撥,可更好地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並從中有所啟發。

師生小結(幻燈片展示):

1、描摹人物言行、外貌,展示內心世界。

2、描寫生動細節,刻畫人物性格。

3、運用對比誇張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

范進為官之後──

要求:運用個性化的人物描寫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師提示:運用一或二種剛才總結出來的刻畫人物的方法,用幾句話描寫范進為官之後的某個場景、語言、動作或外貌等,形象地再現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徵。比如,范進衣錦還鄉,又見到了昔日的街坊鄰居或張鄉紳

1、學生構思、寫作片段。

2、展示、交流。

五、小結

教師在點評學生片段作文後小結:如何更好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出有個性、血肉豐滿的人物,不僅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多觀察,還要多讀書,從名家的作品中學習有效的經驗。老師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儒林外史》。

六、佈置作業

課後交流、評價課堂上的人物刻畫小片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