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設施與國中語文教學(教師中心稿)

來源:才華庫 3W

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設施與國中語文教學

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設施與國中語文教學(教師中心稿)

                             廈門九中      肖 敏

利用計算機網路來推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列入了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之中。 網路資訊資源成了師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我校於早些時候開通了校園網,又於03年暑期後為各教室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裝置,給教師們配發了手提電腦。現代化的設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從而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結束了“一根粉筆、一支鞭,一篇課文講兩天”的乏味局面。計算機網路的開通及多媒體設施的介入,使我們傳統的備課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教師們知道,學生若對某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專心學習的“內驅力”,就會進入一種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開放式的知識寶庫,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再加上多媒體設施進入課堂,充分發揮了聲、光、圖、色、影的綜合效力,為學生創設了更為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大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興趣。下面僅就利用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設施輔助國中語文教學,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 養眼.生趣

過去的語文教學方式一般是:讓學生感受“文字”    想象     分析歸納 

 表述(口頭、書面)    鞏固練習。遇到那些具體介紹某一事物的文章時,這種學法就顯得很單調、枯燥,學生的學習狀態也相當被動。現在有了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設施,情勢發生了很大改變。如我們在學習法布林的《綠色蟈蟈》一課時,課前,先告知學生:讓我們一同去尋找蟈蟈,看誰找到的那隻最漂亮。於是孩子們就千方百計地去尋找,去研究。實際上,授課前我們就已經共同走近“文字”探究“文字”了。而在過去,這一過程只是在課堂教學中才得以實現。

我確實花了不少時間去網上尋找蟈蟈,終於在辛苦得來的大量圖片中篩選出一隻渾身翠綠,有著鼓溜溜大眼睛的帥氣蟈蟈,還有一隻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冰糖蟈蟈”。當製成的課件一展示出來,就贏得了孩子們的一片喝彩聲。他們戲稱“大眼睛”的為“蟈蟈王”。一看就喜歡上了,自然探究起來也格外來勁。他們除了仔細觀察蟈蟈的外貌外,還十分認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習性、嗜好以及科學工作者們對它的評價等,小圖片帶來了大收穫。學習方式也由原來靜止的、被動的轉變為動態的、主動參與式的。同樣在學習《看雲識天氣》一文時,我們也分別去網上尋找課文中提到的各種雲層的圖片,一邊細緻觀察揣摩天象,一邊瞭解它與氣候之間的聯絡;學習古文《山市》,我們尋來了海市蜃樓在城市、在沙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開始研究它的形成,體會作者的豐富想象,生動描述;學習《化石吟》我們找到十分珍貴的恐龍化石,遠古時期的魚化石等圖片,這些生動、逼真的東西,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喚醒了他們探索的慾望,使許多課文的學習成為一個頗有意思的探究過程。

2.體驗.感悟

多媒體設施介入課堂,也加快了課堂教學的程序,在各單元知識點強化練習或總複習時運用課件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節奏緊湊,教學效率提高,為四十五分鐘“擴容”。課文中一些比較複雜的說明、描寫部分,過去要費許多口舌也不一定說清楚,現在卻變得好理解多了。如《斑羚飛渡》一課中最激動人心的場景 -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體為小斑羚做“踏板”,這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的飛渡,是課文中最關鍵的情節。在組織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我們又從網上下載了用Flash製做的課件,動畫式展示了斑羚飛渡這悲壯一幕。小斑羚順利飛渡之時,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連續不斷的成功飛渡伴隨著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聲,令孩子們惋惜不已,他們的心靈為老斑羚們無私的犧牲精神所震撼。這種驚心動魄的效果是單純用口頭語言描述所無法得到的。

3.情感.激盪  

在激發情感方面,多媒體教學設施也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如學習《貝多芬》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命運交響曲”,提示學生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在反覆傾聽的過程中,他們聽出了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憂傷、孤獨與痛苦,也聽出了當命運之災降臨時,他內心洶湧的波濤聲,那是他對藝術執著的熱愛與追求,旋律中迴盪著這位音樂巨人要與命運抗爭的決心與誓言。良好的多媒體音響效果,豐富了學生的視聽體驗,使他們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當課文內容涉及到孩子們比較陌生的事物時,多媒體課件也顯示出其直觀展示的長處。如學習《安塞腰鼓》一課,先連續播放粗獷豪放的演出畫面,讓學生看到了“一群茂騰騰的後生們,發狠了,望情了,沒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黃土高原上人們的旺盛活力,體會腰鼓的火爆熱烈風格,一邊引導他們傾聽鼓聲,那能“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使恬靜的陽光變得飛濺,使睏倦的世界變得亢奮”的鼓聲,確是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學生的情緒迅速升溫,激動、興奮起來之後,再來朗誦課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設施教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學習《黃河頌》。課前,孩子們蒐集了許多有關黃河的知識、圖片、詩歌、傳說、諺語等,課堂上學生眼望著洶湧澎湃的黃河,伴隨著雄壯昂揚的旋律,高聲誦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無窮魅力,是計算機網路及多媒體教學設施給語文課插上了“翅膀”,帶著眾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帶著學子們一顆顆求知的心,一起飛翔。

4.個性.活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創造一種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然而,學生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他們各自的學習起點、反應速度、記憶品質、學習方式以及對新事物的認知、領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很難顧及到這種差異,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計算機網路輔助教學卻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如我們利用計算機網路的雙向性,瞭解學生的心理及現狀,便於有針對性地啟發學生,由於沒有面對面的顧慮、拘束,學生多數能放開膽子說出心裡話,教師可適時點撥、鼓勵、解答問題。

利用計算機網路的互動性,我還鼓勵學生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學習內容或學習方式。如通過網上信箱檢查學生的作業,幫助愛好寫作的學生批改作文;同愛做課件的學生交流資料、圖片等,使他們打心眼兒裡喜歡學習語文。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下,一些學生不再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饒有興致的事,故而樂此不疲,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與展示。 

5.探究.拓展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並逐步形成能力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通常是圍繞一個需要探究的問題展開的。如在進行語文綜合活動《戲曲大舞臺》的教學過程中,先佈置學生蒐集資料,去網上、報刊雜誌上搜集,或採取現場觀察、採訪有經驗者等方式,探究什麼是戲曲?戲曲在我國的形成?廈門的地方戲曲有什麼劇種?在什麼地方表演?有什麼特色?有哪些著名劇目等。圍繞著一個大主題“輻射”出來的許多小問題展開專題性研究。計算機網路為學生開展這種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其一是網路資源的豐富性利於學生快捷地蒐集資訊;其二是資訊的多樣性需要學生去判斷、選擇、歸納、整理,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在探究中有意識地將學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歷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縱橫開拓,開闊視野,使語文課的學習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內涵。

教學中,我千方百計使學生先對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再去探究。如在進行語文校本課程“走近茶文化”的教學時,我啟發學生思考的開場白是:我們閩南人有喜歡飲茶,以茶待客的習俗,你們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我們飲用的茶葉是哪裡出產的?閩南出產茶葉嗎?福建出產哪些茶?最有名的茶是……?學生的想象被“啟用”後,會帶著類似的疑問去網上搜尋,去圖書館查詢;去附近茶館考察;去欣賞茶藝表演,還有的在父母的指導下進行茶道演練。從這堂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得到了兩點啟發:一是學生學習的潛能是無窮的,只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更為開放、靈活的學習空間,一些學生完全能夠獨立地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面對大量的資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整合資訊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一定會加快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6.會用.用好

在用多媒體設施輔助教學時不能濫用課件。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課型、所有的課文都適合用計算機輔助授課。教師應視實際情形定奪。如一些議論性、說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採用多媒體課件。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注意不能遠離甚至脫離“文字”,於無意間省略了學生對書面語的體驗過程,導致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反應遲鈍,排斥、厭煩, 甚至領悟力下降。學生一旦對課件產生了依賴性, 只對圖片發生興趣,便降低了對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計算機、多媒體用於教學,不是一種奢侈的擺設,更不是一種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種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簡便快捷的工具, 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是未來社會對教育的呼喚。為此,我們必須會用它,用好它,讓它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大有作為。 

   21世紀是學習的時代,只有終身學習、終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錢”為“人師”。時代不同了,教師不能再做悽苦的蠟燭,“蠟炬成灰淚始幹”,要做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角色。教師的形象可以理解為是一部可以升級的“電腦”,隨著時代的需要不斷“充電”,不斷擴大“記憶體”,不斷地“更新換代”。教師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移動”或“複製”,而是“點燃”,是用智慧去點燃孩子們的興趣,點燃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燒,照亮他們的人生之路。

                             二○○四年七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