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乾的金魚 (高一班主任工作論文)

來源:才華庫 2.47W

 晒乾的金魚

晒乾的金魚 (高一班主任工作論文)

案例

    有一次一位家長向老闆反映,星期天他的孩子在家裡把他養在魚缸裡的十幾條釣魚都晒成了魚乾。末了,這位家長氣憤地說:“我的孩子怎麼了,一點沒人性,一點沒同情心,心態那麼不好,那麼殘忍。”會是這樣嗎?老師對這位家長的話產生了懷疑。晨間活動時,這位孩子走到老師跟前悄悄地說:“老師,小魚和人不一樣,是嗎?”“是呀,你怎麼想到這個問題的?”“人不晒太陽會缺鈣,我媽媽告訴我的,小魚晒太陽他就會死。”說完,孩子難過地低下了頭。原來如此,孩子是因為想讓金魚補充鈣質而想到了這個辦法。

評析

    這件事雖然發生在一個低齡兒童身上,但我們可以從中讀到“寬容和理解”這一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知識的獲得離不開實踐,孩子的主動性實踐則更可貴,只是孩子的實踐常常不為成人所理解。其實,我們小時候又何嘗沒有這樣的行為,我們也曾讓小雞學游泳,讓小鴨學爬樹,愛迪生小時候不也曾孵過小雞嗎?善待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實踐,讓孩子主動發展。老師好比一張弓,學生就是有生命力的箭。我們有責任做一張強有力的弓,把每個學生送上美好前程。

    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俯視著孩子嗎?也常常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一位媽媽常帶孩子去玩具店,可孩子每次吵著要回家,媽媽有些不明白,這麼多玩具對孩子應該有吸引力,可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繫鞋帶時,才豁然發現,孩子眼中看到的只是人來人往的大腿,商店的高高櫃檯擋住了孩子的視線。蹲下身子,才能發現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會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們也才能以自己的經驗感受屬於他們的那片藍天,那片土地。

    21世紀的教育強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種人類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如果當時這位家長能耐心地與孩子對話,瞭解孩子的奇思妙想,或許她就不會下這個結論。重視與孩子的對話,才能讓我們瞭解孩子。對話使教育真正成為人對人的教育,使孩子變得容易理解,對話意味著教師要傾聽學生,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同時也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想、觀點相互碰撞,相互激發,教師會從學生那裡看到優於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創意。對話使教育變得精彩,有活力,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敞亮,彼此接納,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過程,對話使我們重視學生,使學生成為與教師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獨特精神世界的鮮活生命。

 

李新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