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缺陷的荊軻,也是一個英雄--關於《荊軻刺秦王》中荊軻的另一種解讀 (蘇教版高二選修)

來源:才華庫 6.64K

    自從兩千多年荊軻秦廷的奮力一擊,中國的歷史上就多了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人指責他“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柳宗元《譴責荊軻》),有人讚揚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陶淵明《詠荊軻》)。那麼究竟荊軻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其實,只要開啟《戰國策》,平心靜氣去讀有關《荊軻刺秦王》的文字。我們就會讀到一個活生生的、有著缺陷同時又是英雄的荊軻!

有缺陷的荊軻,也是一個英雄--關於《荊軻刺秦王》中荊軻的另一種解讀 (蘇教版高二選修)

   有缺陷的荊軻

   荊軻的缺陷之一就是籌劃策略過於理想。對於如何刺殺秦王,荊軻在事先進行過謀劃,他在和樊於期的對話中就詳細地加以說明:“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好一個“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如果我們猛然看看這個刺殺的預設、聽聽對刺殺的描述,我想任誰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多麼絕妙的計謀。然而,當我們冷靜下來,多思考一下,我們會發現許多問題:秦王接見荊軻,荊軻到底距離他多遠?近距離的情況下,荊軻是否能一次就抓住秦王的衣袖?秦王被抓住衣袖後會不會掙扎,會不會掙脫?掙脫了怎麼辦?當荊軻“左手把其袖”時,右手能否準確地“右手揕其胸”?所有的這些問題荊軻或許也會想到,但是他被自己的設想所迷惑了,因而最後的刺殺失利也就在所難免了。

    荊軻的缺陷之二就是處理事情不夠冷靜。這從兩件事情的處理上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件事是燕太子丹催促荊軻趕快完成行動時荊軻的反應。當燕太子丹為形勢所逼,婉言提請荊軻早日完成刺秦的任務,荊軻的表現先是“怒”然後“叱太子”。在這一怒一叱之間我們可以窺見荊軻身上具有的俠士通病“易怒”。如果說這裡荊軻的不冷靜還可以視為武人的“士可殺不可辱”的一種表現,那麼易水送別,荊軻的慷慨悲歌,我們就不能不說是窮途末路的發洩了。是的,我們不否認“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一闋激昂的歌詠,反映了主人公視死如歸的決心和慷慨赴死的豪情,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兩句歌詞與他曾經和燕太子丹的對話“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做一個比對閱讀,我們還能否認荊軻在慷慨悲歌中的那種“只管去做,不計結果”的衝動嗎?而這種衝動又恰恰為他的失敗埋下禍根。

    荊軻的缺陷之三是面對失敗有點矯情。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荊軻刺秦失敗時的語言行動得到印證。秦王的宮殿裡,荊軻被秦王“斷其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又被秦王復擊以至“被八創”的情況下。荊軻“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真是“煮熟的鴨子--嘴硬”。我們誰都知道,荊軻本就想“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刺殺秦王的,可現在又有如此之說,唯一的理解就是荊軻不敢面對失敗的現實。

    英雄的荊軻

    作為英雄,荊軻身上具有敢於擔當責任的精神。荊軻行刺秦王,雖然最終歸於失敗,而他的失敗又加速了燕的滅亡。但是,如今我們在審視這件事,還是不能不佩服荊軻所具有的勇於擔當責任的精神。荊軻設計刺秦是在“革滅殆盡之際”,面對燕國朝不保夕的形勢,荊軻完全有理由和藉口推脫這一使命。但是“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荊軻卻毅然接受了這一重任。並積極籌劃,力圖“挽大廈之將傾”,並慨然應之“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

    作為英雄,荊軻身上具有長於思考籌劃的機智。我們說荊軻身上有處事缺乏冷靜的缺陷,但不是說荊軻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戰國策》所描寫的荊軻其實是一個長於思考籌劃的人。他考慮到秦王的多疑,於是多方謀求取信秦王的見面禮,為此不惜冒著被後人詬病的危險,求得樊於期的首級,為了確保行刺的成功,他求得天下利刃“徐夫人之匕首”,並淬以毒藥,以確保行刺的成功。即使在秦舞陽秦廷因膽怯失常時,也能巧言掩飾。

    作為英雄,荊軻身上具有勇於挑戰強暴的氣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秦廷行刺”中得到很好的印證。如今看來,荊軻走上秦廷,無疑是踏上一條不歸路。然而荊軻早已置生死於不顧,以大無畏的勇氣挑戰威震天下的秦王和秦王朝。當圖窮匕首見時,“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當秦王絕袖而逃,荊軻則於秦廷之上奮起追趕;當被秦王劍斷其股後,又奮力擲出匕首……所有這些,無不反映荊軻的挑戰強敵的氣魄。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卻不珍惜的民族是沒有希望民族。”對英雄的珍惜不是將英雄罩上許多光環,將其神化,而應該是還其本來面目。把英雄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從他身上挖掘出一般人所不具有的精神,併發揚光大之。作為人的荊軻,自身有著缺陷,但是,正因為有如此的缺陷,才是我們感受到他身上的那股彪炳千古的力量:面對強敵,毫不畏懼,即使倒下,也倒在前進的路上。所以我們說,荊軻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

 

踏浪的小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