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滬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23W

【教學目標】

草莓(滬教版高一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理清思路,學習運用聯想由物及人、由物悟理的寫作方法

體味生命在時光流轉中逐漸成熟豐富的哲理,珍惜過往,正視現在,追求未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討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草莓”在文中的作用。

難點:理解和體味文中深刻的生活哲理。

【教學方法】質疑、討論;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作業:

1.仔細閱讀全文,進行質疑,提出有質量的問題3-5個。

2.對全文的結構進行梳理,概括寫作思路。

一、 設疑匯入。

課文名為《草莓》,但文中只有很少篇幅直接寫到草莓,為何要以草莓為題?草莓在文中到底起什麼作用呢?

二、讀解1-3自然段作者發現自然界季節的變化,討論探究學生集中質疑的問題。

問1:第一段對鄉村景色的描寫絲毫沒有涉及草莓,能否刪去?

問2:第一段段末說“自從我們五月來到鄉下以來,一切基本上都沒有變”,而在第三段中卻說“幾個月前跟眼下是多麼不一般”?是否矛盾?

三、讀解4-6自然段作者發現人生歲月變化的規律,討論探究學生集中質疑的問題。

問3:第五段中“當然,今天我們還很年輕--但只不過是‘還很年輕’!”在感慨歲月流逝後,作者為何說自己還很年輕,又為什麼說“只不過是‘還很年輕’”?

問4:“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剝奪了什麼,增添了什麼?

問5:為何第四段中說到妙齡十八時是“如花似錦,韶華燦爛”,而第五段卻說青春歲月是“激動不安,若明若暗”的?

四、學生思路整理預習作業,部分展示。

教師示例:

自然:季節交替(六月、九月)→人生:歲月流轉(青春、成熟)

線索:“變”。

五.小結:“草莓”在文中的作用。

1.引發聯想的觸媒;

2.象徵。

六、作業:讓學生們從生活中尋找一個物體作“觸媒”,展開聯想,闡發一種人生(生活)哲理,並能寫成300字短小散文。

教後感想

執教《草莓》後我有三點感想:

1.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是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

本課設計的出發點和課堂探究的重點是學生的質疑,如果他們不會質疑或者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那麼,課堂的探究只能停留於表面和膚淺;課堂探究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學生對於文字不感興趣,不能深入挖掘,那麼,課堂的氣氛勢必沉悶,探究的質量也很難提高。

由於高一一年的預習質疑的訓練,到了高二,學生提出的問題質量有很大提高,因此,本課的重點探討的問題均來自學生,這些問題能切中肯綮,也的確是本文閱讀中最重要的問題,這為課堂的成功探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探究性教學中教師的引領作用仍不可忽視。

以學生的質疑和探究貫穿整個課堂,學生若積極參與,課堂必然很是熱鬧。但是,如果教師本身沒有吃透教材,不能高屋建瓴,做到心中有數,那麼,也會造成放任自流、被學生牽著鼻子走的局面,教師對學生的答案一味肯定與表揚,學生不能有真正的收穫,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因此,我在備教材備問題答案的同時,也備學生可能理解到哪一層面,為此作好充分的準備,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把他們的回答再引向深入。

3.一堂課的教學環節和達成的'目標不能過多過重。

對於四十分鐘的課堂,如果預設環節和目標過於繁多,面面俱到的同時也只能蜻蜓點水。《草莓》一文,文章結構思路、作者闡發的人生哲思、詩意優美的語言等諸多方面都可以是課堂上探討的重點問題,但我根據學生的需要,把“草莓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時,自然就引出了文章主旨,至於詩意的語言,在課堂過程中通過齊讀、散讀、範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的感受到。

雖然,我自覺《草莓》上的並不完美,但從下課時學生們的掌聲中,我感覺到他們對於自己的創造的課堂效果是滿意的,我想,語文課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學生熱愛語文,比標準答案更加可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