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找家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2.9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蚯蚓找家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蚯蚓找家說課稿

各位領導、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展示的內容是青島版五四制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蚯蚓找家>>,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蚯蚓是學生熟悉的動物,本課就以蚯蚓為切入點,通過看蚯蚓、摸蚯蚓、做蚯蚓找家的對比實驗,研究動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到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動物與環境相互依存,各種動物都鬚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從而培養學生關注環境、關愛生命的感情。

2、科學教育理論指導:環節設定上突出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本課從生活知識入手,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組織學生動腦設計實驗、動手合作完成實驗,經歷從猜測——制定方案——動手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完成的探究活動。探究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交流,激發學生大膽猜想,產生探究的慾望。其中的小組合作探究則是本課堂最主要的學習方法,本節課本著以學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老師指導主要體現在指導內容和形式上。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設計對比實驗研究蚯蚓喜歡的環境,知道蚯蚓適於生活的環境、並進而認識到動物和環境的關係。瞭解其他動物的生活環境。

2)能力目標:知道科學探究要從提出問題開始,能將自己的研究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進行比較;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進行實驗並記錄;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瞭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能傾聽他人的意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願意合作與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關愛生命,實驗完畢應把蚯蚓放回大自然。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如何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注意收集實驗資料用事實說話。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能夠自主完成猜想、設計實驗、實驗觀察、得出結論等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他們對周圍事物尤其周圍常見的動物有了較多的瞭解,並能對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本課以研究蚯蚓適應的環境為切入點,將學生帶入廣闊的動物世界,為探究動物與環境的關係開啟探索之門。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所以本節課既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探索的好習慣,又要做到井然有序,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駕馭課堂的要求。

三、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過程",根據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這一基本理念,針對《蚯蚓找家》這堂課,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實物創設情境法。

在課的開始我為學生創設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實物蚯蚓的情境,讓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產生喜愛之情,同時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引導—探究法:

“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探索實驗步驟,師一旁點撥。

四、說學法

1、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全過程:為學生創設情境,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猜想、設計、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學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以小組為單位,加強與同組同學的.交流,通過團結合作來完成活動,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協作精神。

五、教學模式

情境匯入——猜測——討論交流——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歸納結論——延伸探究

六、教學流程

一、課前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來激發孩子對動物的喜愛。

二、匯入新課:分兩部分:

1、老師利用謎語來介紹蚯蚓

【教師設疑,鼓勵學生進行猜測,激起學生參與研究蚯蚓的慾望。】

2、讓孩子看蚯蚓、摸蚯蚓【讓孩子近距離的接觸蚯蚓,瞭解蚯蚓來消除孩子對蚯蚓的恐懼,增進對蚯蚓的喜愛之情】

三、探究新知:

設計為蚯蚓建家為線,採用假設如果你是蚯蚓,你會有什麼想法?匯出課題蚯蚓找家,然後學生猜測蚯蚓的家(陰暗潮溼),在經過對比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科學的方法。

四、設計驗證實驗:兩個實驗,實驗一:利用黑色紙和亮光紙驗證蚯蚓是否喜歡陰暗的家,分四步:1、學生自己設計2、交流時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步驟3、學生實驗,並交流實驗結果【在這個環節中,充分體現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這一理念。首先,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各自的實驗設計,然後適時引導,讓學生意識到這是個對比實驗,只需要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不變。】

實驗二蚯蚓喜歡“潮溼”還是乾燥的家,分二步:1、學生自己交流實驗步驟2、小組實驗,交流【設計對比試驗驗證猜測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真正的科學探究包括學生在觀察中的思考,探究強調動手做,但更強調動腦想。】

在實驗二的觀察時,讓孩子觀看有關蚯蚓是視訊【孩子在做第二個實驗時,可能已經沒有較高的積極性和耐心去觀察,所以利用視訊增加學生對蚯蚓的瞭解,也為下一步鋪墊]

五、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提問:如果蚯蚓離開了這種陰暗、潮溼的環境會怎樣?這說明了什麼?指導學生歸納:蚯蚓只能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蚯蚓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的。

2、課件出示:讓學生們來說一說動物各自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若把動物都放在同一個環境裡,比如都放到北極裡,那你覺得結果會怎樣呢?引出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不同的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要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意識到各種動物也是像蚯蚓一樣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我出示動物,並提問:把這四種動物都放在北極,會導致怎樣的結果?想必學生肯定會說只有北極熊生存了下來,原因其他動物由於不能適應寒冷的天氣而死亡。有了學生這樣的回答,那得到動物的生存需要適宜的環境這個結論也就水到渠成了】

3、猜測:丹頂鶴的家(拓展孩子對動物的喜愛與瞭解)

六、課堂小結中的“下課後,怎麼處理這些幫助我們學習研究的蚯蚓?”

【給學生滲透要熱愛小動物,保護環境的思想情感。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七、板書設計:

蚯蚓圖找家

明亮陰暗陰暗

潮溼

乾燥潮溼

[設計意圖:採用了動態的板書,這樣可以一目瞭然地看清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突出了蚯蚓的最後選擇。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