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壓力》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9W

《大氣壓力》教學反思1

《大氣壓力》教學反思

趙義華老師上的《大氣壓力》這節課用情景引入,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老師為學生提供較充欲的自主探究時間和足夠的空間,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做吸盤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明白了是因為受大氣壓力的緣故。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課堂上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實驗小組都有小組長,由小組長做好小組的安排,實驗、討論,共同探究,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有自己的分工,還要與同學討論,聽取不同意見,並且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勵和承認。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有利於形成開放、開朗的良好個性品質,獲得成功與自信。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是給學生創造了自由、和諧、平等、開放的科學探究環境,讓學生從實驗中發現問題。但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學生髮言還不夠熱烈。教師應讓學生多討論,讓學生多舉手發言,老師對回答好的學生多給予表揚鼓勵。

《大氣壓力》教學反思2

大氣是學生熟悉的一種氣體。但是它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對於大氣壓力更是無法想象其存在。為了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大氣壓力的存在,本課進行了兩個實驗活動,即在玩一玩吸盤中發現被牢牢吸在物體上的密祕;又通過猜測和實際掛一掛的活動,親身體會到一個小小吸盤,卻有大大吸力的神奇所在——大氣壓力的'存在。

選擇有結構性的活動材料。木板、玻璃、吸盤等材料是學生很熟悉的物體,在選擇木板時有意識的選擇了表面比較粗糙的和表面油漆過很光滑的。在活動中,學生髮現同是木板實驗資料卻相差很大,激起了學生思維的衝突,引發了思考:只要是在光滑的物體表面,並儘量擠走吸盤裡的空氣,就會讓吸盤牢牢地吸在上面。這同時也體現了大氣壓力神奇的一面,從而讓學生深深體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以及學習科學的樂趣,培養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外,選擇掛的物體用什麼材料也進行了探索。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從安全和易準備兩個方面考慮,選擇了鉤碼所掛物體,老師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運用大氣壓力的例項,有學生提出,我們生活中用吸管喝飲料,我就讓學生出來示範給同學看,學生觀察杯子的變化,還討論是什麼東西使杯子變化的,有同學還舉出“拔火罐”能吸在身上等例子,有的學生平時留意日常生活的例項較少,也有的學生只注意看同學實驗,自己較少動手,缺乏探究知識能力我想其原因一方面是班額大;另一方面主要源於平時沒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沒有用一些激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評價。這將是我今後需要努力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