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魅力 激發興趣

來源:才華庫 2.63W

潛山中學 伍秀來

任何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學來完成;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壞,也都取決於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呢?我的體會是:憑藉魅力,激發興趣。具體地說有兩點:

一、憑藉人格的魅力,感召學生好學

語文是工具,更是人文;語文教師要當經師,更要當人師。教師人格的魅力對學生有著極大的.感召力,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那麼,教師人格的魅力表現在哪裡呢?我覺得在今天的中國,它主要表現在敢為人師、樂為人師的師德修養。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唐代的韓愈,面對師道之不存,士大夫之流恥於從師之風,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挺身而出,敢為人師。我們是聽孟子之訓,還是效韓愈之行呢?我想,今天的社會,教育並不發達,教師的地位還不高,新的“讀書無用論”氾濫。但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興衰,繫於教師。我們必須站在“三個面向”的高度,義無反顧,敢為人師。

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們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上都可能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如果走進課堂以前,不能及時實現角色轉換,消極情緒就會帶進課堂,傳染給學生,影響教學質量。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快樂,但身為人師就必須時時牢記樂為人師,時時做到愉快地步入課堂。

敢為人師之德、樂為人師之德所煥發的人格魅力,必將激發學生積極求學、虛心好學。

二、憑藉教學的魅力,激發學生樂學

激發學習興趣,還應該憑藉教學的魅力。教學的魅力從何而來呢?來自教師對教材的挖掘,對教材的開發。比如,教學《祝福》,一般會按課文設計的思考題,從祝福景象的環境描寫、肖像描寫的眼睛變化、敘述方法中的倒敘手法這幾方面設計教學。但這種文體閱讀法,不可避免地與以前所學的知識重複,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如果你深入發掘教材的魅力,從短工的一句話“還不是窮死的”切入,引導學生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再輻射到其它文題,最後一致認識到“封建禮教吃祥林嫂”的實質;或是由屠格涅夫的一句話“世間有些微笑比眼淚更悲慘”引入,以祥林嫂的“笑”這個極易被人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細節為突破口,進而比較有關“眼睛”的描寫,最終認識到祥林嫂笑得唯一,笑得短暫,笑得會心,笑得含淚。那麼,你就能從“山重水複”的文體閱讀法跳出來,顯示出因文定法的教學魅力,學生也就從中獲得“柳暗花明”的閱讀快感。

再如,教學《群英會蔣幹中計》,大概都會簡單地去笑蔣幹是一個“事後不知道”的蠢材。然而平心而論,大敵當前,敢於自薦,還是應該肯定的。但能否據此為蔣幹翻案,把蔣幹說成一個失敗的英雄呢?教材的魅力發掘出來以後,如果你再拈出“毛遂自薦”與之比較,那將會產生極大的閱讀引力。學生鑽研、比較後認識到:

毛遂自薦說楚王,脫穎而出露鋒芒。

助得平原定從還,悠悠千載美名揚。

蔣幹自薦說周郎,助人反間殺蔡張。

無才之志空誤國,可笑自大不自量。

思維再比較中超越,認識在肯定與否定中走向辯證,學生也因此獲取更高層次的閱讀樂趣。

都說語文課難教,語文教師難當。但我堅信:難行能行,難教能教;只要你憑藉人格和教學的魅力,就一定能激發學生主動地學,愉快地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