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學案例(語文版七年級下冊)

來源:才華庫 1.72W

 湖北省天門市天南初級中學 陳少敏

《美猴王》教學案例(語文版七年級下冊)

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延伸拓展到《西遊記》整部小說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教師指導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學生熟悉的學習方式中滲透閱讀小說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智慧、靈巧、本領高強、深孚眾望的美猴王形象。培養學生不畏艱險,敢說敢幹的品質。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主要知識點

1、瞭解課文內容,弄清猴王出世,及成為美猴王的經過。

2、把握美猴王身世不凡、活潑機智、本領高強、深孚眾望、不避艱險、敢說敢做、逞強好勝、當仁不讓的藝術形象。

3、在學生熟悉的學習方式中滲透小說的要素和學習方法,延伸到整部小說的學習。

教學重點

把握美猴王的藝術形象,提高文學欣賞水平。

相關難點問題

對文學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熱點問題

如何運用略讀課文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小說的能力。

三、教學物件特徵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由幼稚轉向成熟的階段。他們具有極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他們不喜歡被動的聽課,而是想做課堂的主角;他們不喜歡被動的接受教者的指問而是想向對方提問題;他們不喜歡被動的接受現成的答案而是想用自己的觀點解釋問題。那麼,新的課程改革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適合學生的要求,給了學生說話的機會,馳騁的空間。

四、教學策略分析

1、調動多種方法揣摩藝術形象,引導學生抓住美猴王的動作、語言描寫進行感悟。

2、美猴王是作者熱情讚頌的英雄形象,也為中學生所喜愛,甚至佩服得五體投地。今日學生有幸爭做美猴王,是快樂的事,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設計分析

教學步驟

一、匯入揭題

老師引導:老師像你們這麼小的時候,有過許多夢想,同學們,你們呢,你們有什麼夢想呢?並小結揭題: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正是為了反映當時人們的美好願望,用傳神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神話英雄形象。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夢想。 開課伊始,就能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3分鐘

二、感知情節

播放故事片《猴王出世》,給出“石猴出世” “石猴生活”“穿越水簾”“ 發現洞天” “猴王歸位”五個小標題,依次展示相應圖片。 欣賞視訊後,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給出的故事題目中選擇一個在組內進行講故事比賽.,每組選出一位故事大王在班上講。 增加學生感性認識,理清故事梗概,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14分鐘

三、品析人物

引導:從剛才的情節來看,美猴王顯然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他先天出眾、來歷不凡,這是身世美;他活潑靈巧、身手敏捷,表現為語言美行為美。閱讀小說,我們要結合文中具體語句來品味人物形象。用白板出示:我從這些句子讀出了美猴王的美             ,我認為這裡猴王美在         。

老師先來示範:我從這些句子讀出了美猴王的美(讀第一自然段中句子),我認為這裡美猴王美在神異出眾、來歷不凡,因為這些句子寫美猴王由仙石孕育,因風化作,先天出眾。大家可以邊讀邊作批註,再回答。 誰想說?

小結人物形象。(幻燈11)我們通過探究發現,美猴王是美的化身,他美在:身世不凡、活潑機智、本領高強、深孚眾望、不避艱險、敢說敢做、逞強好勝、當仁不讓。 學生按照這個模式品析文章語言:找句子,讀句子,談發現,共同補充和討論。 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引航作用。 14分鐘

四、畫畫美猴王 出示圖片:眾人眼中的孫悟空。並引導:儘管它們千姿百態,但都體現了美猴王的美。同學們,你們心中的美猴王是什麼樣子?能試著畫一畫,突出他的美嗎?拿起筆,給課本添上一幅插圖吧。

畫畫美猴王,同時推薦一名小畫家畫在白板上。

激發學習興趣,深入把握美猴王形象。

5分鐘

五、拓展閱讀

出示《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段:大戰混世魔王 學生討論:這個片段通過孫悟空的哪些行動表現了他愛憎分明,本領高強,深孚眾望的特點。 

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說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6分鐘

六、即興演講 引導想象:讀過《西遊記》的人,都會對孫悟空讚歎不已,也常常會產生做做孫悟空的奇想。假如你得了孫悟空的神通,你將會怎樣?出示話題“假如我得了孫悟空的神通” 充分發揮想象,講一句、兩句、三句都可以。

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想象力。 2分鐘

七、佈置作業 佈置一次課外作業:閱讀《西遊記》,選擇一個精彩片段或最喜愛的片段,自我評點孫悟空。 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說的學習 1分鐘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呆板的,架空的,他們分析的結果與文章所表現的完全是兩碼事,原因就在於學生不懂得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有感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就特別注重讓學生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首先是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方法,學生很快就得出結論:動作和語言。其次是分別分析動作和語言表現了人物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予明確,這就是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要緊扣文字,做具體的分析,切忌架空,還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這樣訓練之後,閱讀小說的能力就慢慢的會得到提高,讀懂了文字的內容,文字中各種精妙的東西也就漸漸的懂得了賞析,最後是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得到落實。

當然,課堂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太過於完美的課堂是在演戲。課堂最看重的是:師生、生生之間能否在課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點才是最值得珍貴的。”就正如本節課,教師沒有能注意到更多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較普遍,但教師太關注其中的二位;有關課文重點的語句應該讓學生多讀一讀;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而忽略了基礎知識的教學等,存在著不少的遺憾。

活到老學到老,課堂是體驗語文的沃土,也是我成長的沃土,我將在這塊沃土上努力耕耘。

七、學生評價

這節課提高了我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我感到和老師、同學都親密無間,相處和諧,我不僅更深地瞭解了美猴王,還從中學會了怎樣閱讀名著,怎樣有感情地朗讀,提高了審美情趣。很高興的是我們使用白板,新穎生動,也不用吃粉筆灰了。今後我要更加勇於表現自己。 

侯曉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