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狼教案4篇

來源:才華庫 2.1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狼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狼教案4篇

狼教案 篇1

【教學創意】

《狼》是《聊齋志異》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說,篇幅短小,文筆簡練,情節曲折,意味深長,很適合學生閱讀。全文雖用文言寫成,可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學生完全可以藉助工具書、課文註釋展開自學活動,本文又是一篇自學文言知識的好材料。鑑於以上原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盡力簡化教學線條,優化教學內容,以旁觀者的身份,給予學生學習內容側重點的引導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己讀書的習慣和能力。

給文章批註,是古人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本文角色少,故事脈絡清晰,很適合學生運用作批註方式理解課文,教師不妨拿此來教學生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環節,本課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加強對知識積累的指導。

【學習目標】

1、找出生字、詞,結合課文註釋,注音、釋義,然後讀順課文。

2、學習品評文言文的方法──批註法,理解文章主旨。

3、用集納梳理方式積累文言知識。

【課型設計】

自讀指導課。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短篇小說《狼》。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堂課主要由你們自己讀讀寫寫,圈點勾畫,完成對文言知識的梳理和對課文的理解。那麼,就讓我們進入課文,去感悟“寫人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留給後人的這個精彩故事。

 二、自讀指導

1、朗讀活動(活動的目的──熟悉課文,明白意思):

⑴ 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註釋,輕聲朗讀,圈點注音生字,讀準課文。

學生大概圈點注音以下生字:

綴行(zhuì) 屠大窘(jiǒng) 苫蔽成丘(shàn) 假寐(mèi) 耽耽相向(dān dān) 只露尻尾(kāo) 狼亦黠(xiá) 目似瞑(míng)

⑵ 讀課文,小聲朗讀,自讀自譯,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難理解的詞語。

學生可能框出以下詞語:

綴行 從 並驅如故 大窘 顧 耽耽相向 弛擔持刀 少時 徑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頃刻 詐。

⑶ 讀課文,放聲朗讀,直至讀順: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絆、不讀破句。

⑷ 教師重點輔導兩個句子的讀法。

①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② 其一|犬坐|於前。

⑸ 用句式“本文寫了的故事”概括課文內容,並寫在標題下邊的空白處。

2、品讀活動(活動目的──理解課文):

⑴ 品評角色:

① 用眉批的方式(即在書頁上方和文章上方空白處寫批註),品評屠戶。

② 用旁批的方式(即在文章左右兩邊空白處寫批註),品評狼。

⑵ 教師示範:

文章一開始就暗示了這位屠戶歸途可能會遇到不測。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兩隻狼發現了獵物,心裡饞得很,不肯輕易放過這難得的機會,又不敢冒然行事,只好緊緊尾隨著。

⑶ 品評主旨:

① 用“本文寫了的故事,表現了”的句式概括課文主旨,並寫在文章結尾空白處。

② 你認為本文要表現的主角是屠戶還是狼?把自圓其說的依據寫在課本任一空白處。

⑷ 品評刻畫人物的方法:

① 用圓圈標出你喜歡的句子。

② 本文文筆簡練,寫人,寫狼活靈活現。任選一個角度,寫一寫在刻畫人物方法上值得借鑑的地方。

3、積累活動(活動目的──積累文言知識):

⑴ 文言字、詞知識的積累。

① 找出文中音同形、義不同的字。

② 找出文中義同形不同的字。

③ 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⑵ 詞語活用及文言詞語的積累。

① 找出用法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名詞(名詞用作狀語)。

② 找出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

③ 寫出含以下加點粗的成語

積薪其中 並驅如故 前狼假寐 弛擔持刀

⑶ 文言句式、難句的積累。

① 找出表現狼陰險、狡詐的句子,並譯成現代漢語。

② 找出自己認為難翻譯的句子,並翻譯出來。

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A、音同,形義不同的字:蔽──斃 倚──矣 暇──黠 亦──意

義同,形不同的字:懼──恐 顧──視 大──甚

字同,義不同的字:

止有剩骨只 狼不敢前上前

一狼得骨止停下 恐前後受其敵前面

復投之指“狼”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用在主謂之間的助詞,無實義。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起補充音節作用的助詞,無實義。

B、用法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名詞:

其一犬坐於前 像狗一樣

一狼洞其中 打洞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從柴草堆中打洞

C、表示時間短暫的名詞:少時久之 頃刻

D、含加點粗的成語

抱薪救火 故步自封 夢寐以求 一張一弛

E、表現狼陰險、狡詐的句子:

綴行甚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兩狼之並驅如故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

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F、難翻譯的句子: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止增笑耳。

4、感悟活動(活動目的──啟迪心智):

⑴ 外向感悟,即從故事及故事中的角色中得到的經驗或教訓。

① 概括評述屠夫的經驗,並寫在筆記本上。

② 條理清晰地評述狼的下場的必然性,並寫在筆記本上。

⑵ 內向感悟,即自我內心世界得到的啟迪。

學習了本文,從知識和做人兩方面記錄下自己最大的收穫。

狼教案 篇2

本堂課設定的目標是:

1、記住重點字、詞

2、通讀全文、瞭解寓言故事主要內容

3、分析人物形象,記住哲理教訓。

課前:一分鐘演講,(提醒演講者注意聲音、站姿、目光。)

首先師生一起回憶一下以前我們是怎麼學習寓言故事的?

(可回憶剛學習過的寓言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言)

最後老師明確答案:先了解故事內容,再明白其中的道理。

整體感知: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內容,同時要標出生字詞,標上段號並圈出各段的關鍵詞。

基礎知識:合作查詞典解決生字詞。

(此環節是老師提寫落實,同桌互換批改所聽寫的字詞情況)

信奉 仁慈 屠宰 張牙舞爪 作揖 手杖 捅 愚蠢 素來 周旋 原委 來龍去脈 忘恩負義

能力訓練:利用圈出的關鍵詞,組成簡短的`語言,概述故事內容並要落實到書面上(找學生髮言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概述,答案越簡略越好。)

最後老師明確自己的觀點:

東郭先生好心救了狼,狼反而要吃東郭先生,雖請老杏樹、老母牛評理,也難改命運,幸為一仙風道骨之老人所救,將忘恩負義的狼給打死了。

閱讀探究:

1、課文主要寫了哪幾個角色?

(板書:東郭先生 老人 狼)

2、分角色朗讀,注意把握好人物語言的重音、語氣、語調。其他同學注意找出體現人物性格的語句。

3、分析人物形象。

東郭先生:迂腐 愚蠢 糊塗

狼:狡猾 凶殘

老先生:機智 勇敢 果斷

4、歸納主題。

對待像狼一樣狡猾凶殘的惡人,我們決不能同情,決不能講仁慈。

作業佈置:互動訓練之“積累運用”部分

本堂課設定的目標是:

1、記住重點字、詞

2、通讀全文、瞭解寓言故事主要內容

3、分析人物形象,記住哲理教訓。

狼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文章通過寫狼和小羊的對話,告訴人們:像狼一樣的惡人是蠻不講理的,對這樣的惡人,光講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這樣的惡人,只有勇敢地跟他作鬥爭。

《狼和小羊》層次清晰,分別寫了狼的三個藉口以及小羊的兩次反駁,最後寫“狼向小羊撲去”,留給了小朋友多維的想象,全文語言生動,內容有趣,寓意深刻,非常適合低年級小朋友表演朗讀,可以讓小朋友從讀中去理解內容,從讀中去感悟寓意,所以,課堂教學時適合以讀為主。在小朋友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口頭表達訓練,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把話說通順,並訓練多種表達方式,最後在小朋友對生字有了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指導書寫。所以,朗讀、語言訓練(說話)、生字教學是本課的三個重點,而理解小羊反駁狼的話則為教學的難點,因為其中滲透邏輯思維中的推理訓練。

[教學目標]

1、懂得像狼一樣的惡人是蠻不講理的,對這樣的惡人光靠講道理是不行的。碰到這樣的惡人,只有勇敢機智地跟作作鬥爭。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小溪、故意、藉口、吃驚、溫和、上游、氣沖沖、傢伙、去年、背地裡、可憐、先生、爭辯、逼近、反正”等詞語的意思。

3、能給句子加上逗號、歎號和問號。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學習生字,國小二年級語文教案《《狼和小羊》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2、朗讀課文。

3、理解狼三次藉口的內容。

難點:理解小羊第一次反駁狼的理由。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通讀全文,讀悟課文1~3節,學會生字:溪、髒、溫。

第二課時:讀悟課文4~6節,分角色朗讀全文,學會生字:憐、辨、齜、嚷、反。

第三課時:複習鞏固生字,完成課後練習、課堂作業本中練習。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

2、教師準備圖片、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談話:

1、出示課題,讀題。

2、說說: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樣的?小羊是怎樣的?

二、初步感知:

聽老師讀課文,談談聽後感想。

三、通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音節讀2遍,詞語讀2遍,讀通課文。

2、指名分節讀,師生共同評談。在讀中理解詞語“溫和“等,理解反問句的意思。

3、自由讀全文一遍,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閱讀1~3節,學習生字。

1、讀懂第2節。

(1)說話:狼為了吃小羊,它是怎麼說的?(把“你”、“我”換成“小羊”、“狼”再說一說)

(2)說出狼氣勢洶洶的樣子。

2、讀懂第3節。

(1)說話:水是從( )流到( )的。(指名上黑板寫詞:上游、下游)。狼站在( ),小羊站在( )。(指名上黑板貼“狼”、“小羊”圖)。所以( )。

(2)用“因為( ),所以( )”說話。

(3)用自己的話說說小羊的理由。

(4)理解:“找藉口”的意思,說說狼找的第一個藉口是什麼?

3、分角色朗讀全文。

4、學習生字:溪、髒、溫。

五、課堂小結

狼是多麼蠻不講理,對狼光講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機智地跟它作鬥爭。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選擇一題做;

(1)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讀;

(2)看插圖寫話。

狼教案 篇4

【設計簡說】

這是一篇描寫兩隻狼和一個屠戶之間一場較量的短篇小說。雖然它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但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內容帶有勸喻性和諷刺性,接近寓言體裁,學生對這樣的文章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這個“興奮點”,通過對狼的圖畫展示和狼故事的呈現來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本文篇幅較短,但涉及的字、詞、句難度較大,要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對文言知識進行歸納、積累和總結。針對如此短小而適合朗讀的文言小說,以讀貫穿課堂。對本文進行多層次、多角度朗讀。讀中譯,讀中品,讀中背,還課堂琅琅讀書聲。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全文並且能夠熟讀成誦,把握故事寓意。

2、積累文言詞彙,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讀

多媒體展示狼的視訊片斷(狼對天嚎叫)。

在直觀的視覺衝擊下,請同學概括狼的特點如凶殘、狡詐等。

談談你所知道的狼的成語(限時一分鐘的成語比拼賽)例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嚥、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鬼哭狼嚎……

二、知人論文,資料助讀

1、學生藉助網路或參考書籍收集篩選蒲松齡的資訊,教師作適當補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 《狼》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中的第二則。“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的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第二則,題目雖為“狼”,而寫的是屠戶與狼鬥智鬥勇,以刀劈狼首,擊斃兩狼的故事。

三、初讀全文

1、教師範讀全文,學生看圖片聽讀全文(螢幕顯示圖片)

2、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落實生字詞;並實行同桌互讀,把握停頓、節奏,教師作巡迴指導。

例如:其一|犬坐|於前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3、小組朗讀擂臺賽(全班分四組,以小組為單位,獲勝組可獲得最佳朗讀組稱號。分別從字音、節奏、停頓、感情、聲音等五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四、細讀全文

1、譯讀全文:

⑴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邊讀邊譯,圈劃難點的字、詞、句

⑵ 組長歸納總結文言詞彙現象並且提交難點、重點,全班討論交流,協作完成。例如:

詞類活用:

① 狼不敢前。

② 一狼洞其中。

③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

④ 其一犬坐於前。

⑤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⑥ 止增笑耳。

一字多義:

① 恐前後受其敵。

② 場主積薪其中。

③ 屠乃奔倚其下。

④ 一狼洞其中。

⑤ 意將隧入以攻其。

⑥ 屠自後斷其骨。

意:

①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② 意暇甚。

敵:

① 恐前後受其敵。

② 蓋以誘敵。

2、品讀全文:

全班齊讀課文並進行小組搶答。

⑴ 把握故事梗概:故事發生的時間? 故事發生的地點? 矛盾雙方是? 故事的開端?(用文中原話回答)

⑵ 理清故事情節。(用填空形式作答)

從屠戶角度看: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從狼的角度看:跟蹤──窮追──逼人──被殺。

五、評讀全文

1、角色扮演,情感體驗:

各小組選取其中一個場景片段,揣摩屠戶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做示範表演,並且輔之相應的精彩臺詞。最後將揭曉最佳表演獎和最佳默契獎。

例如:

〔遇狼〕今天生意真不錯,肉賣完了,只剩骨頭了。(滿臉喜悅)不知不覺來到一條羊腸小道上,心中不覺一驚(惶恐狀)這路上怎麼一個人都沒有?聽說這兒可是狼群出沒之地啊!今天天色已晚,萬一碰上可怎麼辦?(頭拭擦汗)啊!前面有個黑影,不會是狼吧?(步履踉蹌)啊!天!真的是狼,並且是兩隻……

(懼狼)怎麼辦,怎麼辦?!對了,扔塊骨頭給它們吧。求求你們放過我吧……我這兒還有幾塊骨頭,給……我給你,我給你,都給你,求求你放過我吧!怎麼老是有一隻狼跟著我?呀,天呀,我的骨頭沒了,天要絕我了,我要死了!

〔御狼〕〔殺狼〕略

2、合作探究,評點賞析:

各小組設計問題並且派代表發言。

⑴ 綜觀全文,狼有什麼特點?從哪裡可以表現出來?

⑵ 人的智慧體現在什麼地方?

⑶ 文章最後一節說狼亦黠矣,為什麼又變成“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⑷ 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六、對比閱讀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螢幕顯示全文內容)

1、對比兩文中狼的特點和主題的迥異。

2、說說我眼中狼的形象。(結合課外資料且能夠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辨證分析狼的形象:大自然賦予狼凶殘的本性卻又讓它擁有冷靜、堅韌、團結的特性。它有得人類借鑑的一面。大家都聽說過印度狼孩的故事,狼也又善良的一面;狼對生態平衡也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等)

七、野性的呼喚

《狼圖騰》推薦閱讀。

【教學設計反思】

在當前文言文教學中有一種“重言輕文”的傾向,文言文教學只重視字詞句的落實,而從根本上忽視了文言文作為“文”的存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強調詞類活用、句子的翻譯而對文字的內涵只作泛泛而談,文言文教學課最終演變成了翻譯課,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使其喪失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本教學設計試圖嘗試著解決這一矛盾,通過“言”、“文”的結合,讓學生在自主積累文言詞彙的同時,感受文字的內涵,體味寓言的寓意。並且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多角度和多層次的解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客觀、公正、理性地分析問題,在思想上作一次洗禮。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教學是一種使學生朗讀能力、背誦能力得以提高的有效方法。為此在本案例中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不同途徑的朗讀來達到以讀帶教,以教促讀的效果。如聽讀與自主朗讀結合,小組朗讀與集體朗讀結合,甚至展開朗讀比賽來調動學習氣氛。課堂流程也始終圍繞著初讀──細讀──評讀──對比閱讀這樣的設計思路展開。而事實上,在不斷的朗讀中,學生學習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不知不覺中有學生能夠嘗試著背誦課文。而對文字的理解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得到鞏固,使課堂上重新出現了琅琅讀書聲。

為改變文言文教學課堂枯燥、乏味的局面,把比賽引入課堂。針對七年級學生團結、好勝的心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擂臺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在開展的小組朗讀比賽、情景表演比賽中,各組成員確實群策群力,互相協作交流,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能力。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情的分析還是很不夠。對部分學生來說,靠自主學習疏通文意,自主探究文章內涵有一定難度,需要進一步分化難點,強化重點。對文言文的朗讀背誦要作一定的指導,不能夠一味地死讀,一味地硬記,教會學生理解性地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