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備課資料)

來源:才華庫 2.04W

 課  題 逍遙遊 總計 3  課時 第 1  課時

逍遙遊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備課資料)

教學

目標

1 瞭解莊子及其作品、思想。理解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

2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3 瞭解莊子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富於浪漫色彩的寫作風格。 

教學難點 1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2 瞭解莊子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富於浪漫色彩的寫作風格。 

教學重點 1 學習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哲理的方法。

2 浪漫主義的奇麗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藝術風格。

教學匯入  : 

同學們,前面幾課我們學習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張,孔子的仁愛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學態度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育,在先秦時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個時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時期的老子、戰國的莊子時道家學派的兩個重要的代表人物。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內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後世,今天我們學習他的《逍遙遊》,看看從中可得到什麼啟示。 

【一】點撥 

1. 作者簡介: 

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戰國時宋國蒙城(今河南商丘東北)人。做過漆園吏。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複雜的時代,他對現實不滿,不與統治階級合作。雖生活貧困,有時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相傳楚王曾經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所持思想極為複雜,涉覽當時各家學說,獨與儒、墨針鋒相對,而以老子之言為指歸,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稱“老莊”。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釋為脫離一切事物的神祕的精神。否定人的認識能力和是非的客觀標準的存在,在無是非、無得失、無榮辱的虛無縹緲的境界中逍遙漫遊,從而倒向了虛無主義和宿命論,對後世產生消極影響。但他憤世嫉俗,鄙薄富貴利祿,拒絕同統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禮教、反封建統治的鬥爭中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莊子的生平事蹟流傳下來的不多,我們僅能從《史記》和《莊子》中瞭解一點零碎的東西。他對後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2. 關於作品 

  《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莊子》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文筆汪洋態肆,想象奇特豐富,氣勢波瀾壯闊。《莊子》共33篇、內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術界認為可能出自其門人及後學之手,是他人偽作。外篇、雜篇其文構思巧妙,想象奇幻,詞彙豐富,尤以巧用寓言見長,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後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莊子》善於虛構,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莊子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變化,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人勝。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及其定名,即從莊子開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寫得極為生動,如《逍遙遊》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養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

《螳臂擋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 

3. 文章導讀 

  《逍遙遊》為《莊子》的首篇,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說都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逍遙遊》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以神話傳說熔鑄成篇,構思巨集偉,氣勢磅礴,筆墨恣肆,洋洋灑灑,“寓真於誕,寓實於玄”(劉熙載《藝概》),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喻的運用,繁複靈活,令人應接不暇,回味無窮。它主要說明莊子絕對自由的人生觀,指出大至高飛九萬里的鵬,小至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滅了物我界限,無所待而遊於無窮,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絕對的自由,這就是逍遙遊。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 

【二】 莊子的思想 

莊子哲學是生命哲學。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終極意義。那些從某種意識形態立場出發的批評家們必然缺乏與他對話的基礎,更沒有無端攻擊他的權利。 

 人活著,這是第一個無可懷疑的存在論意義上的基本事實,沒有比它更優先的。 

 人活著,是為了追求一個更幸福的生活,更歡樂的人生,這是最高目的,沒有比它更重要了。 

以這樣一個事實為起點,以這樣一個目的為旨歸,莊子問:人,尤其是被拋在滔滔亂世中、作為個體的人,究竟應該怎樣生活? 

這是個亂世。“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之者有之矣。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過,悲夫!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 

莊子說,百年大木,被割開做成“犧尊”,加以青黃之色的文飾,而不用的部分被棄於溝中,犧尊與棄木相比,美醜雖有差別,但從喪失本性來說是一樣的。夏桀、盜跖與曾參、史魚相比,行為的好壞是有差別的,然而從喪失本性來說都是一樣的。(《天地》) 

但這並不是說,善惡本身沒有差別,而是說,相對於天道和天人合一的本性來說,這種對立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在“失性”上是一致的。有人認為道家鼓吹無惡不作與居仁行義一樣自然,一樣合理,其實是莫大的誤解。 

 莊子接著說,喪失本性的表現有五種:一是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是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是五臭薰鼻,激擾嗅覺;四是五味濁口,敗壞味覺;五是好惡迷亂人心,使性情浮動。這五者,都是生命的禍害。(《天地》) 

那麼,是不是五味濁口人就不該吃飯?五色亂目人就該做睜眼睛?五聲亂耳就該掩耳盜鈴?當然不是。五色未必亂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麼當然心神搖盪,追逐美色去了。好惡未必亂心,但有好惡就必然有某種立場和先入之見,如果固執地堅守這種立場和由此而來的善惡正邪分別,那麼要是它們不合天道的話,則必然帶來惡果。 

所以莊子批評主張縱慾的楊朱和主張禁慾的墨子,認為他們只是在慾望數量的增減上做文章,卻沒有考慮到二者都是不合人性的,沒有考慮到還有實質上的變化,即不追逐慾望而又不扼殺慾望的“無無”境界。換言之,假如有了良好的生活意識和合乎天道的本心,慾望是不可能困擾人生的。因此,所謂“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的名言,其實是把人分裂為對立的兩個方面,永遠解決不了人生問題。莊子諷刺道,那些人好惡聲色充塞心中,冠冕服飾拘束著身體,柵欄塞住了內心,繩索捆住了身體,眼看著在繩捆索縛中還自鳴得意。要是真有所得話,那麼被反手縛綁的罪人、囚在獸欄中的虎豹,豈不是也可算作自得了?”(《天地》) 

莊子既不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也不是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派頭。他知道對於天道,無論誰都應該敬畏,都不該太狂妄太自負,都不該固執於成見,師成心而自用,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否則,天道就被小的成就所遮蔽了,至言就被浮華之辭遮蔽了,儒家與墨家的爭論就屬此類,更何況一般人呢? 

“小夫之知,離不開應酬交際,勞弊精神於淺陋瑣事,卻想普渡眾生,引導萬物,以達到太一形虛的境界。像這樣,只是為宇宙形像所迷惑,勞累身體而無法認識太初之境。……悲哉乎!你們的心智拘泥在毫末小事上,怎麼會知道大寧的境界呢?”(《列禦寇》) 

因此,人生並不必然痛苦,至樂、天樂也是可以獲得的,這就看你懷著一顆什麼樣的心靈。【三】分析第一段: 

1.鯤之大中“大”什麼用法? 

明確: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 

2.怒而飛中“怒”什麼用法?這個詞通常的用法是什麼? 

明確:怒是奮發的意思,通常的用法是氣憤之意。 

3.南冥者,天池也是什麼句式?由何標誌? 

明確:這是一個判斷句,採用……者,……也表示。與之相同的是《齊諧》者,志怪者也。 

4.志怪中的“怪”是什麼用法? 

明確:怪是形容詞作名詞,怪異之事。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什麼用法?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又是什麼用法? 

明確:前一個以是憑、乘的意思,表方式;後一個以是用的意思。 

6.天之蒼蒼,其正色邪的“邪”是什麼用法?“其”又是什麼用法?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邪通耶,語氣助詞,相當於呢;其是副詞,表示揣測,相當於是……還是……,它的其他用法還有:①代詞,代第一人稱(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遊之樂也)②代詞,代第三人稱(北冥有魚,其名為鯤)③難道(其真無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⑤還是(吾其還也) 

7.且夫水之積也不厚中“且”是什麼用法?它還有哪些用法? 

明確:且是再說的意思,它的其他用法有:①尚且(吾死且不懼,彘酒安足辭)②況且(且爾言過矣)③而且(以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④暫且(縣官且順群臣言)⑤一邊……一邊……(且戰且退) 

8.而後乃今培風中的“而後”用法是否與現代漢語相同?“乃”是什麼用法? 

明確:而後與現代漢語相同,表承接;乃的意思是才,它的其它用法有:①是,表判斷(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蘇君)②於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賞)③竟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與無連用,無乃表示推測(無乃爾是過與)⑥只,僅僅(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9.時則不至中“時”的意思是什麼?它還有哪些用法? 

明確:時的意思是有時,它的其它用法是:①季節(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②隔一段時間,有時候(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③時候,時間(別君去兮何時還)④時運,時機(時不利兮騅不逝)⑤按時(學而時習之)⑥當時,那時(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⑦時常,經常(時與出遊獵) 

10.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一句如何翻譯? 

明確:奚,哪裡;以,用;之,到;南,南行;為,語氣助詞,呢。整句的意思是哪裡用高飛九萬里往南飛呢。 

11.本段莊子是如何描寫鯤鵬展翅的情形的? 

明確:莊子採用了大膽的誇張、想象和比喻的手法進行描寫,內中還有引用、反襯與側面描寫,極言鯤鵬展翅的巨集大氣勢,表明鯤鵬借自然之道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12.與蜩與學鳩相比,鯤鵬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明確:蜩與學鳩如井底之蛙,見識短淺,而鯤鵬卻有遠大的理想,並善於藉助偉大的自然之

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四】作業佈置:熟讀課文,準確翻譯第一段。 

 

 

龔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