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精選9篇)

來源:才華庫 1.81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精選9篇)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1

一、設計思路(簡述)

由一則謎語,引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

師生同歸納化學反應原理自學指導2師生討論交流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如何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專題訓練課堂小結綜合訓練

二、課後反思

1、對學情分析不到位:課的開始複習實驗室製取氧氣所學的知識點時,沒有充分考慮到由於時間長,學生對本部分知識已經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環節時,耽誤了時間,在後面教學環節時,就顯得有些倉促,後來想想,如果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後面的教學就會很順暢。

2、備課時沒有注意到細節問題

在完成自學指導1時,實驗室製取CO2化學反應原理,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沒有對學生進行細緻的講解,如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首先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然後碳酸不穩定分解,最後再歸納出總的化學方程式,因為它也是會考重要考點。

3、由於前面耽誤了時間,所以後面在進行分組實驗探究時,時間不夠充分,給人感覺就是很忙亂的完成了這一環節,而這一環節本身設計就是想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實驗,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4、由於教齡短,教學經驗不夠豐富,駕馭課堂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向老教師學習,自己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素質,總之呢,總體感覺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建議,謝謝大家。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2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由“灌輸式”逐漸轉變為“啟發探究式”,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應由“接受式”轉變為“自主式”。本節課通過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和討論交流等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為終生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題的設計沒有按照教材的順序來設計,(教材首先給出了確定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然後讓學生從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氣體密度與空氣的大小比較以及是否與水反應等方面來比較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異同,在此基礎上,給出了一些儀器,由學生自己來組裝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然後利用設計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根據他們已學過的製取氧氣的知識和他們對物質的理解來探求新的解決方法。這三節課始終以學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識學習貫穿其中,通過學生合作和自主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的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學習的激情。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3

接到教學藝術節課題實驗教師的出課任務後,我確定了展示課的課題,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本課的內容以學生探究為主,且需要多媒體的支援,契合實驗課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資訊化整合研究》。

備課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研讀、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前後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處理。依據九年七班學生實際,為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且體現對課題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識作為學生前置性作業的內容,並把作業內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關氧氣的複習內容也留為前置性作業。這樣就保證新課的時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視訊《假如沒有化學》以及猜猜它是誰來創設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較好。為確保實驗探究的順利進行,我把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要求作為溫馨得救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分析判斷選擇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試劑。對化學反應原理的處理上,我也作了改動,它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如果本節課上完成分析及書寫過程需要佔據較多時間。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節課進行了講解。節省時間的方法也體現在板書的設計處理上,除了課題及反應原理,其它的內容我都是以貼卡片的形式展現。即節省了時間同時學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學生關注,效果較好。當堂檢測方面我設定了六套隨機習題供學生自主選擇題的難度分不同層次。其中設定了一個生活小常識來體現化學源於生活且服務生活的理念。作業佈置也源於上述目的。儘管做足了上述的準備,但學生的探究過程是無法控制的,我感覺在充分的讓學生表述實驗現象方法還不夠,對發生裝置的探究還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間。

研讀本節課教材以及完成設計本課教學的過程是我對實驗課題的詮釋過程,也表達了我對實驗課題及本課題的理解。我也會以此課的備課為範例,在今後的教學準備中從各個方面透徹分析每一節課,以求最好的教學效果。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4

1、匯入新課:讓學生回憶實驗室製取氧氣及思考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匯入新課。

2、新課講解

內容一: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給出濃鹽酸、稀鹽酸、稀硫酸、碳酸鈉、碳酸鈣等藥品和試管若干,並提出讓學生從價格便宜、反應速度適中、利於收集、氣體純淨、操作簡便等方面去選擇原料,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找出自己認為理想的原料,這樣設計既讓學生認識到對比觀察的科學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學生獲取新知的體驗學習。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後,就要選擇適宜的裝置。

內容二: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引導學生從藥品狀態、反應條件及生成氣體性質等方面分析選擇。

3、歸納總結

在課堂氣氛高漲的時候及時提問:實驗製取二氧化碳在選擇儀器時需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例如大的方面要考慮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細小方面要考慮節約藥品和對反應的控制等。)從而引導學生迴歸主題,及時的把探究過程中的點滴收穫彙總、凝鍊、昇華。4、鞏固提高

(1)、從現實生活中找一些實驗替代品,自己動手設計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並完成製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實驗,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2)、通過對實驗室製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類比,讓學生找到規律,指導探究其他氣體的製取,從而鍛鍊學生對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提升對知識間的聯絡和遷移的把握。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5

今天下午第三節在九(2)班上了一節化學課《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但是有些遺憾。

收拾完教具走到辦公室,忍不住問主任和組長問題出在哪裡。可能是顧及我的面子組長連忙安慰我,說我揹負的壓力太大了,準備也有些倉促。組長的心意我明白,很感謝他們這麼寬容我,可是我更明白課堂的問題就是教師的問題,必須自己解決。

回顧整節課,最主要的問題是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備課不充分,沒有充分考慮學情。按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還有五分鐘就能順利完成。

在哪裡耽誤了時間呢?怎樣做會更好?仔細探索記憶儘量讓每一個細節都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第一環節,驗證可樂瓶中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實驗失敗,重做第二遍成功,但耽誤了一點時間。設計這個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的聯絡。仔細回憶,原因在於燒杯中的石灰水太多,而從錐形瓶內可樂中逸出的二氧化碳太少的'緣故。對於一個老教師怎麼會犯這種低階錯誤呢!

第二環節,回顧學生在九年級化學中接觸到的第一種氣體(氧氣)的有關知識點時,化費的時間過多。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讓學生能總結歸納以前的知識並順利過渡到今天所要學的內容。但是這個表格中設計的知識點可以讓兩個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即可,而不必每個問題都找學生回答。這樣話至少可以節省3至5分鐘。

第三環節,做傾到石灰水的實驗時,我的手有些不聽使喚,然後改由學生做。這一細節耽誤了半分鐘。現在想起來,應該是平時太疏於嚴格要求自己了。

第四個問題是在討論木炭及蠟燭燃燒、炭還原氧化銅及氧化鐵兩種金屬氧化物時,用時過長。主要原因在於,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不可能考慮那麼全面,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在螢幕上出示製取氣體應該綜合考慮的因素,而不是當很多優秀的學生都無法回答出來時,老師只是做語言上的提示。對於老師的提示,學生還要先記憶消化再來對照,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也許還有自己沒有發現的問題。即便如此,我仍要感謝九(2)班的孩子們。他們今天的表現比以往每一節課都要好。男孩的表現比女孩要主動。尤其是昭煌、熙來、浩然、竣宇、浩同這五個男孩回答問題特別積極,除前面兩位男孩外,其他三個孩子平時上課幾乎不舉手;連平時不開口的天涯今天也主動舉手了,既驚訝又高興,很慚愧平時對於這個孩子的批評多於表揚;今天的學冕,在我進教室後,他主動幫忙做投影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願意並順利回答出一個問題,打心眼裡為他高興。最讓我感動的還有兩個男孩,一個是坐在第一排正對著講臺的兆龍,一個學習不夠主動,上課經常被提醒的男孩,在我拿著試管架做石灰石、碳酸鈉與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演示實驗時,他主動伸出雙手幫我頂住試管架的底部,可能是擔心我拿不住。因為他的細心和善良而感動;另一個就是坐在講桌旁邊的朝林,一個不起眼的男孩,一個回答問題聲音小小的男孩,在我因為緊張手不聽使喚請求幫助之時,他很樂意地接受並完成任務。

孩子們的表現讓我感覺特別溫暖,更讓我知道,每一個孩子都願意上進,都願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大家面前,他們都可以做得更好!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6

《二氧化碳的製取》是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本節重點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難點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這次教學本著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根本原則,採用引導———探究教學法,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宗旨來組織教學,設計了“複習回顧,引導探索,進入本課的講授。

在匯入新課時,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可口可樂,順其自然地引出如何製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課題。那麼二氧化碳是如何製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麼原料來製取呢?針對這些問題,教師組織學生探究,要尋找製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應考慮哪些因素?同學們討論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原料應從反應條件的難易、反應速度的快慢、反應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考慮。之後同學們列舉了所學過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如:木炭燃燒、碳還原氧化銅、蠟燭燃燒、酒精燃燒、人的呼吸等。然後從反應條件的難易、反應速度的快慢、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進行小組討論,同學們在討論中慢慢感悟。

在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裝置活動中,實驗桌上都提供了試管、錐形瓶、平底燒瓶、廣口瓶、燒杯、試管、集氣瓶、長頸漏斗、橡皮管、單孔橡皮塞、水槽、酒精燈、鐵架臺等儀器。要求學生動手操作,選取上述某些儀器設計出幾組裝置來製取二氧化碳?在選擇儀器時應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相互間討論交流認為哪組裝置是最理想的裝置?為什麼?哪一組裝置與眾不同?”此問題一出,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大膽思維、討論比劃、嘗試,力圖設計多組裝置,力求自己設計的裝置有所創新。

通過對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原料、裝置、步驟的研究,最後請同學們用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製取、收集、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等到實驗結束後,小組分析實驗成敗以及原因,小結、彙報自主學習的收穫。

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但由於平時學生動手機會較少,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比較混亂,個別組無法準確得出探究的結論,且一節課內完成這麼多的探究實驗有點倉促,不利於學生實驗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不斷培養。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7

首先是對反應原理的探究上,我採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實驗:例如碳酸鈉和大理石分別與同濃度的稀鹽酸反應,分析哪個更適合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酸的選擇上,同樣採用探究發現,分別出示濃鹽酸,讓其發現濃鹽酸的揮發性,硫酸與塊狀碳酸鈣發現反應速度太慢,從而選擇了稀鹽酸的過程。其次在反應裝置的選擇上也是讓學生討論分析,並且引導分析得出各類裝置的優點和缺點。最後經過與實驗室製氧氣的對比,分析歸納得出實驗室制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收集方法的選擇和實驗儀器的選擇依據、驗滿方法的比較。雖然課堂教學進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經過實驗探究,學生基本掌握了實驗室制氣體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這種收穫應該是在課堂中重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了成功。

不足之處

1、本節課的教學,雖然我採取了很多教學手段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識的教學上創新不夠。比如:讓學生利用真實儀器製取二氧化碳的這部分教學過程。我的初衷是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通過實踐來製取二氧化碳,但是由於儀器不夠,我的目的沒能很好的達到。

2、結束新課的教學,總結是非常重要的。由於時間問題,我總結時沒能畫龍點睛。只停留在了知識的總結,而沒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讓學生知道,這節課不僅學的是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而是要通過回顧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總結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設計思路。

教學機智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在實驗室不小心,把稀鹽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氣泡。我說:“大家猜想這氣體是什麼啊?通過學習看我們是否能找到答案”。由身邊例項匯入新課,學生較感興趣,同時也為這節課的內容埋下伏筆。

學生的創新

當學生擁有了一套完整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後,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就地取材,尋找生活中的什麼廢舊品來代替實驗室的器材,學生熱情高漲,紛紛敘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長頸漏斗、用輸液管代替導氣管、用泡沫代替橡膠塞等等。就此教師佈置下手工作業,利用廢舊物品設定一套裝置。在手工製作中既開拓了學生思維,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節能意識。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8

本課題用活動與探究的方式來研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為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圍繞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兩個要素進行大膽設計、有創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1、懸疑

這節課,我先給學生講了兩個小故事: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個州,有一片奇異的澤地:每當獵人牽著狗通過的時候,獵人安然無恙,狗卻死了。當時那裡人們都傳說這澤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

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個著名的屠狗洞,傳說洞中有一個屠狗妖,人進入洞中安然無恙,狗卻死亡。

這兩個故事情節中的懸疑色彩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然後提問:大家知道這妖怪是什麼嗎?從而引出課題——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2、溫故

通過一道會考題進行預習練習,並複習檢查氣密性的方法。複習介紹學過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氣體檢驗、收集、驗滿均有回顧,並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事實,有目的的獲取二氧化碳的相關資訊,進而為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識準備。

3、體驗

內容一: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生源好的班進行探究實驗),我給出稀鹽酸、稀硫酸、碳酸鈉、碳酸鈣等藥品和試管若干,並提出讓學生從價格便宜、反應速度適中、利於收集、氣體純淨、操作簡便等方面去選擇原料,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找出自己認為理想的原料,這樣設計既讓學生認識到對比觀察的科學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學生獲取新知的體驗學習。

內容二: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給定儀器,學生自我設計實驗裝置

首先讓學生回顧利用過氧化氫製氧氣的實驗裝置,然後按指定的圖示進行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設計。展示學生預習設計的實驗裝置圖,給學生一些啟發後繼續設計、討論可能的裝置。

然後將常用的製取二氧化碳裝置圖用多媒體投影,再讓學生根據熟悉的儀器,尋找代用品進行設計裝置並展示實物和裝置圖;再進行交流討論,互動學習,總結評價各裝置的優缺點。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對實驗操作和儀器的選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以後自選儀器組裝實驗創設了良好的鋪墊。

內容三:學生用設計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進行儀器檢密、加藥、收集、驗滿、氣體檢驗操作。

接著進行隨堂小測,檢測課堂教學效果。

本課題因教學容量較大,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教學時間進行思考、交流、討論和探究,採用兩課時進行教學效果較好。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9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材中一節重要的學生實驗活動課,本節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佔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室中製取某種氣體時,對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選擇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節課對學生今後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這節課的目的是:

1、使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製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的基礎上,練習在實驗室裡製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

2、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認識;

3、通過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裝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4、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上課時,我首先複習相關理論知識,回憶實驗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讓學生寫出其化學反應方程式,思考實驗室選擇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麼?通過對比突出該這種方法的優越性,總結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

學生根據書上的實驗步驟開始實驗,並要求學生按時填寫實驗報告冊。

通過全校六個班的學生實驗下來,我有了很多感受。在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會出現些什麼問題呢?我想,沒有親身經歷過的老師,哪怕他的化學知識再豐富,實驗能力有多強,都想象不出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

制二氧化碳的鹽酸濃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來說,多數老師都能注意到鹽酸濃度不能太高,防止濃鹽酸揮出發氯化氫氣體,混在二氧化碳中,從而影響性質實驗。但是,如果濃度太低,又會使反應速度減慢,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量太少,從而導致學生很長時間不能檢驗到集氣瓶口燃燒的小木條熄滅。特別是對於像我們這種學校來說,實驗中都是直接用大試管來組裝反應發生裝置,學生在制二氧化碳的中途才發現稀鹽酸不足,沒法直接新增稀鹽酸,會十分忙亂,甚至心情不好。那麼,稀鹽酸以什麼濃度才適宜呢?有的書上說是以3~4mol/L比較合適,但是以我的經驗看來,實驗室裡配製稀鹽酸,尤其是像國中這樣只是做個定性實驗,而不像高中那樣要求定量實驗,因此對溶液配製的要求比較低,通常只是按濃鹽酸和水的大概比例即可。我一般都是按濃鹽酸和水的體積比1:2就可以,如果按照1:3的比例配製就偏稀了,反應速度就比較慢;而且因為反應容器是大試管,如果倒入太多的鹽酸,反應過程中會有液體跟著氣泡冒出來。還有,如果你沒有在實驗演示中讓學生看到藥品的用量,就會有學生放很少量或者很多量的藥品,讓實驗無法繼續進行。實驗課中,由於要經常用燃著的小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如果鹽酸的濃度低,學生又不停地檢驗,實驗過後,實驗室裡往往能掃到一大堆的火柴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