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有效教學模式

來源:才華庫 2.79W

 肥西中學  張道存  2014年8月

我心目中的有效教學模式

 

戰爭帶來的啟示: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此次戰役中,蘇軍在戈爾多夫中將、朱可夫大將、華西列夫斯基上將的率領下,利用巷戰,拖住德軍,慢慢消耗敵人。德軍佔據樓上,蘇軍佔據樓下;德軍佔據廚房,蘇軍佔據客廳。在街道的廢墟之上,蘇軍利用反坦克地雷、燃燒瓶來對付德軍緩慢前行的坦克、裝甲車,並且十分有效;蘇軍還投入大量的狙擊手,在廢墟中狙殺德軍的指揮官、士兵,瓦解敵人的士氣。蘇軍還利用德軍兩側薄弱、中間強大的特點,在1942年11月19日大反攻時,先打擊德軍的側翼,讓羅馬利亞、義大利的軍隊率先崩潰,再圍困德軍主力--保羅斯上將的第六集團軍。最終迫使9.1萬德軍繳械投降。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消滅德軍85萬人,讓東線德軍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

整個戰役中,蘇軍採用的有效戰鬥模式是:巷戰-狙擊戰-進攻側翼-圍困德軍主力。

 

庫爾斯克戰役(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雙方坦克加在一起超過6000輛。德軍裝備的是3號、4號坦克以及少數的虎式坦克,蘇軍裝備的是T-34 坦克KV-1S坦克。德軍的是重型坦克,裝甲厚,火炮射程遠,可以從遠處就將T-34擊毀。但蘇軍的坦克在數量上佔據優勢,坦克速度快,甲板做成60度斜角,不容易被迎面的炮彈擊毀。雙方交戰時,蘇軍利用坦克數量上的優勢,儘可能的衝到德軍坦克跟前,從左右或後面炮擊德軍坦克,從而給德軍坦克以沉重的打擊,迫使曼斯坦因減緩了進攻的勢頭,最終撤出戰鬥。德軍自斯大林格戰役失敗之後想扭轉戰局的最後一次努力宣告失敗了,從此德軍徹底的喪失了在東線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

克爾斯科戰役中蘇軍的有效作戰模式是:整體拼命猛衝-儘可能的接近德軍坦克-從側翼後面攻擊。

啟示:戰場上要精心設計有效作戰模式,才能起死回生,轉敗為勝;課堂上也要精心設計有效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由無效轉為有效,由低效轉為高效,由腐朽化為神奇。

 

一、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應有精當的問題設定。

先來看三個教學案例,感受一下精當的問題設計所帶來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在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宣荔薇老師的課堂問題設計的很好:緊緊的抓住景物描寫與細節描寫的作用來組織教學。

1、抓環境描寫。景物描寫有渲染環境氛圍、烘托人物心理、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北風吹撼,天寒地凍,林沖只好到市井喝酒吃東西;大雪紛紛揚揚,越下越大,是為草料場房屋倒塌做鋪墊的;山神廟外風猛雪大,林沖只得搬一塊大石頭來抵著廟門,這為後面林沖在廟裡聽到陸虞候、富安、差撥的一番對話以及奮起反抗殺死三人作鋪墊的。宣老師抓住了景物描寫這一問題,就輕鬆的把課文的主要內容給拎起來了。

2、抓細節描寫。林沖想修理草料場的三間草屋,臨行前關門上鎖,到山神廟行禮膜拜,在倒塌的草屋裡摸摸火盆裡的火滅了沒有。。。。。。找細節,分析細節,總結其作用:這些細節描寫,點明瞭林沖來滄州之後隨遇而安,想安全的度過刑期的苟安心理,至於他後來奮起反抗完全是被逼迫的。

還記得有一個問題問的特有意思:陸虞候、富安、差撥為什麼在途中沒有和林沖相遇?這個問題把文中林沖的行走線路、方位給理出來了。

總之,通過對細節描寫的分析,就能讓學生把林沖的性格給分析出來了。

 

案例二:鄭敏老師上《雷雨》時,她的問題設定也很精當,那堂課讓我震驚不已:周樸園為什麼要保留梅侍萍的相片,保留繡有“萍”子“梅花”的 紡綢襯衣,保留舊傢俱,保留關窗戶的老習慣,不忘梅侍萍的生日?卻又要辭退四鳳、魯貴,開除魯大海,讓侍萍遠離周家?讓學生先在文中找出周樸園懷舊的有關事物,再分析這樣做的心理:這是一種自私的愛。周樸園愛的是貌美的、溫順的、不給自己帶來麻煩的梅侍萍;不愛年老的、有危險的、倔強的魯侍萍。他和魯侍萍之間沒有那份夫妻關係,只有資本家與下層勞動者之間的關係。

他為什麼會對梅侍萍念念不忘呢?學生討論:是因為目前婚姻的不如意。他現在的妻子繁漪在年齡上比他小許多,有代溝。繁漪並不愛周樸園,性格倔強,卻畸形的愛上週萍;周樸園懷念梅侍萍只是為了取得精神上的某種慰藉,排除自己的孤獨與負罪感。他依然是很冷酷的。

啟發:通過這一問題的設定,讓學生們能全面的審視周樸園,而不是隻看到一個側面。

 

案例三:王鳳雲老師在設計說課稿《故都的秋》時,有個問題設計的很有深度。為什麼1934年的郁達夫放棄了杭州的秋景不去欣賞,偏要到北平租一椽破屋來品嚐一下故都的秋呢?故都的秋,給作者一種揮之不去的清、靜、悲涼之感。為什麼郁達夫此時偏偏喜歡這種清、靜與悲涼的氛圍呢?老師讓學生去了解郁達夫其人:郁達夫是個孤獨悽苦的人,敏感多愁的人,也是一個飽受壓抑的人,一個缺愛的人。他早年喪父,又孤獨的在日本留學十年,缺少父母之愛,兄弟之愛;在日本留學期間,飽受國弱民窮被歧視的恥辱。所以形成了郁達夫抑鬱憂愁的的性格。

啟發:通過這一問題的設定,我們從源頭上了解了郁達夫孤獨、抑鬱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擴充套件了課堂的內容。

 

總結:精當的問題設計能把全文的內容拎起來;能把課上得深上得透;能夠把課堂延伸到課外;能夠讓大家深入的探究課文,能引起大家濃厚的探究興趣;能夠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現在我們的課堂也有許多問題,但是問得淺,問的沒價值,問的不得要領,問的繁瑣。。。。。。還有許多是偽問題,是有問題的問題,是沒有梯度的問題。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累。所以設計精當的課堂問題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步驟。

 

二、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應創設真實的情境。

先談自己酷暑金寨旅行的感悟:坐在小船之上,遊蕩於一湖碧水的梅山水庫:兩岸青山如黛,緩緩後退;前方一碧萬頃,煙波浩渺,清風拂面,爽心悅目。。。。。。走在天堂寨的山陰道上,兩邊古木參天,前方清泉高垂;泉水滑過光滑的山岩,匯聚成一個個微型小石潭,潭水嫩綠,綠的醉人。要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來上陶淵明的《飲酒》詩,學生對“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幾句會有更深的理解;在幽靜的環境中讀王維的《山居秋暝》,對“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會有更直觀的感受,對“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人生追求會有更真切的領悟。

還記得1998年到湖北宜昌聽觀摩課的情境:浙江一位女教師上《林黛玉進賈府》時,先放了一段《林黛玉進賈府》的視訊,然後再分析王熙鳳的人物形象,課堂效果特別好。課文中,王熙鳳見黛玉時總共說了六句話,還有用帕拭淚、轉悲為喜、攜黛玉之手的動作表情。王熙鳳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王熙鳳說話時,眼睛一直看著老祖母。她誇讚黛玉,其實是為了討老祖母歡心的。

但是細想想,這句話雖讚美了黛玉,卻又得罪了賈氏三姐妹:黛玉是天下標緻的人物,那麼我們算什麼呢?難道我們賈氏三姐妹就不如黛玉漂亮?但是王熙鳳隨後的一句話又立即挽回了前一句話的缺漏:“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意思是黛玉再美、再標緻,只不過與老祖宗的嫡親的孫女一樣;誇黛玉,其實也在誇賈氏三姊妹。黛玉是天下標緻的人,那賈氏三姐妹也是天下標緻的人。這樣一來,誇了黛玉,歡心了賈母,開心了賈氏三姐妹,可謂一箭三雕,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對王熙鳳的人物會有更深刻的把握。

這堂課上的很成功,好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很清楚。

如果沒有這一視訊情境的設定,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本學期,熊英老師在上DNA這一章節時,先播放了一段《侏羅紀公園》的視訊,然後才開始討論DNA的遺傳作用。這一視訊在最後再次被提到:如果有了恐龍的DNA能復活恐龍嗎?讓大家深層次的去思考,把課內知識引向課外,由現實引向歷史,將書本引向實踐。。。。。擴大了課堂的內容,引起大家濃濃的探索興趣。

總之,精當的情境設計能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之先學後教檢測前置

據統計:一堂課所講的內容,有60-70%是已經學過的,只有30-40%是新內容。也就是說,一堂課裡,大部分問題,學生只要通過課前自學就能自己解決;上課時,老師不必面面俱到。如果先學後教、檢測前置的話,課堂效果會更好些。

 

所謂先學,就是上課之前,學生認真閱讀文字,在書上圈點勾畫,做批註,記下重難點,查閱有關工具書;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行創造性的閱讀,並準備在課堂上彙報自己的閱讀收穫;就自己不理解的內容、不清楚的難點,做好向同學和老師提問的準備。

課堂上,讓學生先彙報一下預習的成果,以達到以生教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老師隨後出示檢測題,考考大家預習自學的效果如何,將檢測前置,將課程評價與教學過程同步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這對學生的成長髮展更為有利。

 

所謂後教,就是根據學生彙報自學成果的檔次、水平,根據學生對知識把握的深淺,以及當堂測試的結果,老師再具體確定該講些什麼,講多少,講多深。

這種教法不是預設好的,不是照教案按部就班來講解的,而是動態的,靈活多變的,隨機應變的;講學生之所需,講學生之所求,講學生之所惑。因此,老師備課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但是要精講,少講,講課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而將35分鐘時間留給學生。

記住兩句話:教最重要的是聽,學最重要的是說。

所謂聽,就是老師在上新課前聽學生之所困,聽學生之所求,聽學生的心聲;瞭解學情,瞭解學生個性,瞭解學生的層次。。。。。。這樣,教學才有針對性,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才有實效。

所謂說,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學的內容,說出自學時遇到的困惑。要讓學生多說:先在小組內逐個發言,再讓小組代表在堂上發言。說自學的內容,說對重難點的把握,說課本知識的遷移。。。。。學生能把內容說出來,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內容。說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之內。

另外,學生也會在說的過程中,學得牢,學得透,學得深。

然而,我們上課之時,幾乎不聽學生的訴求;就是提問,給學生思考和說的時間也很短,所以學生說的淺顯,說得不精彩,也不太情願發言。

而絕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節約時間,加快進度,老師代替學生說,代替學生思考,代替學生探究。。。。。。。。

於是老師一言堂,滿堂灌。一堂課下來,內容是多上了許多,但是老師上得累,學生學得累,課堂枯燥,效率不高。

 

總結:

有效教學模式是鮮豔的花朵,但每一朵各不一樣,不可複製;

有效教學模式是七彩的長虹,但每一條自有特色,難以雷同;

有效教學模式是醇香的美酒,但每一罈味有區別,皆有餘韻。

 

謝謝!

 

 

 

daocun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