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柳永的詞與人生道路

來源:才華庫 1.58W

柳永字耆卿,生卒年代至今仍不可考,僅知約為:987?-1053?一位名詞人為什麼生卒年代不可考呢?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在歷史上他不為統治階級和正統文人所喜愛,所以他的事只在一些地方誌、野史及筆記小說中有零星記載。如今,在柳永的故鄉--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武夷山,為他建起了紀念館,又舉辦首屆柳永學術研討會,實在是件大好事!讓我們還柳永以公平,讓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他應得的席位!讓他在文學藝術上的建立,能更好地為後人所學習、所借鑑!

柳永初名柳三變,出身於世代儒學官宦之家。作為一介書生,走科舉之路、入仕途,當是他少年時代的唯一選擇。只嘆他屢試屢遭失敗!是三變無才嗎?否。只是他的才被統治者視為歪才。少年時的他,居住在京城開封,已有“多遊狹邪”、“好為淫冶謳歌之曲”之名,這當然為要裝點一下門面的統治者所不容,仁宗就曾因嫌他“浮豔虛華”而不取他當進士。懷才不遇的三變,轉而對功名富貴採取了冷淡狂傲的態度,最能說明他這種轉變的是他的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遊狂蕩?

何需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

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當這首詞傳入仁宗的耳中後,對他便有了成見,三變入仕途也就更無望了。這之後,當有人向仁宗推薦三變的才學時,仁宗說:“得非填詞柳三變乎?……且去填詞。”對仕途徹底失望了的三變,於是更加放蕩行骸,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自此,朝中少了一名官員,平民中卻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專業詞人,而且是一位才子詞人!現存的《樂章集》一卷中,就儲存了他的詞近二百首。

柳永的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一定的開創性。詞自誕生起,題材就很狹窄,以豔情為主,而柳永的詞中卻有較為寬廣的社會內容。如他的羈旅行役詞,既反映了封建社會知識份子懷才不遇、為衣食所役的悲憤,又流露出對遊宦生活、對功名利祿的厭倦與否定。

又如柳詞中對都市的寫真詞,也是當時獨一無二的,無論是汴京還是蘇、杭,讀起來令人感到如臨其境、美不勝收。如《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蓬

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首寫杭州與西湖的詞,既寫出了城內外的繁華、錢塘江的壯美,又寫出了湖山風景之美、杭州人物之盛。傳說金主完顏亮就是聽了此詞後,動了南侵念頭兒的。

至於他揭露人民苦難的《煮海歌》,則是一首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反映出他思想的另一面--對勞動人民的“哀其不幸”的態度。當然,柳詞中的主要部分還是男女愛情詞,他以比較平等的身份和互相憐惜的感情,來描寫歌伎的飄零生活和不幸命運,他也就自然成了她們心中崇拜的偶像!

在藝術上,柳永創制慢調,是他對詞的最大貢獻,柳詞中十之七、八為慢詞。李清照《詞論》中稱:“有柳永者……變舊聲為新聲……大得聲稱於世。”此處所說的“變舊聲為新聲”,道出了柳永填詞在藝術上善於翻新舊曲的特色。如《女冠子》詞調,原來只有四十一個字,被他增為一百十一個字和一百十四個字兩體。他還能自造新聲,如《夜半樂》詞調,一改詞慣為上、下兩闋為三疊。是他,使慢詞發展成為與小令雙峰並峙的一種成熟的文學樣式,自此,長詞成為流行的詞體。另外,柳詞語言通俗淺近的特點,使之能雅俗共賞,因而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民眾歌曲了,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那個時代創作“流行歌曲”的大師!是他,使長詞成為流行的詞體,而他將土語、方言入詞以及鋪敘的寫法,後來也被詞界普遍地採用了。

柳永的.藝術成就,與其獲益於民間作品的營養及樂工歌伎與之合作分不開。由於他排行第七,他們稱他為“柳七官人”,或乾脆稱他為柳七,他們欣賞並傳唱他的作品,每有新樂則向他索詞。是他們為柳詞提供了“出版社”、提供了“傳播媒體”,使之出現了“柳詞熱”--竟達到“有水井處,皆能歌柳詞”的地步!

由於他平生潦倒,使他與那些遭遇不幸的妓女們相處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一生在秦樓楚館中討生活的他,最能體會到她們受凌辱受踐踏的痛苦,替她們唱出心中對生活的企盼。她們需要柳永,柳永也需要她們,他企圖在她們中找到知音,尋求安慰。他在她們那兒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藝術的靈感,他的詞大都是寫給她們的,或歌頌她們,或表達對她們的愛、思念及離別之苦的!這類詞的名篇當首推《雨霖鈴》,從內容來看,似乎是寫他離開汴京時,與情人話別的真實記錄,藝術上也具備他慢詞的重要特色。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念處,蘭舟催發。執手

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

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上闕寫離別,情、景交織成一片詞境;下闕寫居人在行子離別後的內心活動。其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乃千古名句。此詞可謂既來自生活、出自肺腑,又情景交融、融情於景。

政治上的失意,更拉近了他與妓女們的距離,而妓女們對他的愛慕,可從當時流傳的一首順口溜中得到證實:“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七是不幸的,也是有幸的!相傳柳永死後,還是由“群妓合金葬之”的。此後,每逢清明她們都去祭奠這位詞人,人謂“吊柳會”。在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中,就有一篇描述這一情景的,題為《眾名妓春風吊柳七》。後來有人在柳永墓前題詩,詩云:“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到六十歲左右,為了生計,他不得不改名為“永”再進科場,於1043考中了進士。做過睦州掾官、定海曉峰場鹽官和屯田員外郎等小官,故世號“柳屯田”。也有資料說,在這之前,他也曾作過一任餘杭縣宰,為官清廉。總之,在北宋的著名詞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小官吏的卑微地位、奔波飄泊的“遊宦”經歷,使他對功名利祿越來越感到反感、厭倦。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他寫出了大量羈旅行役的作品,這是他詞中藝術成就最高的部份,其中最著名的為《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

衰翠減,苒苒物華收。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縱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離愁!

這首寫遊子思歸的詞,上片寫景描訴出遊子飄零在異地的淒涼,下片抒發遊子的離情別恨,點明主題。此詞通過對瀟瑟秋景的極力渲染,佳人凝望的曲折描寫,抒發出他的遊宦之苦。他在另一首《思歸樂》中,對這一點表現得更為直截了當:“晚歲光陰能幾許,這巧宦,不須多取”。

柳永在定海做鹽官時,寫出了一首《煮海歌》,歌中唱出了海邊鹽民晒鹽、煉鹽的苦況和他們的貧困生活,並且還揭露了官僚、地主以及高利貸者對他們的剝削與欺壓。是一篇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可見柳永思想上人民性的一面。

柳永是一位有較大社會影響的詞人,他曾對詞的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他的詞當年曾普遍到“上入宮廷,下入田舍”的地步,這一點怕是沒有其他的詞人能與之相比!當然,用今天的話來說,他的詞就內容而言,不屬於“主旋律”,但是,人們除了欣賞主旋律的作品外,也還需要欣賞些別的吧!他寫都市生活的詞,有如詞中的風俗畫,是《清明上河圖》在詞中的再現;他的花前月下詞,其中有著濃濃的真情實意;他的羈旅行役詞,極富藝術性,那濃濃的鄉愁、那離情別恨,感染了、傾倒了多少代人!他的詞跨越時空,流傳至今,柳永是“永”久的,是不朽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