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卵》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2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動物的卵》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1

春天不只是植物的,春天也屬於動物。由植物的繁衍聯絡到動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種子聯絡到動物的卵,這也是對動物新生命研究的引入。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對動物卵的研究,讓學生注意到植物和動物的繁殖有相似之處。引導學生從較大範圍的一般觀察到對某一特定物件的深入觀察,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觀察了不同動物卵的圖片,知道動物的卵大多是圓形的或橢圓形的,但它們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數量不同,有的卵上還有花紋,這些卵所產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樹上、有的在葉子上、有的在水裡、還有的在泥土裡,從中體會到動物的卵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動物的卵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那麼同一種動物的卵又是怎樣的呢?教師出示雞蛋、鴨蛋 、鵝蛋、鵪鶉蛋等鳥類產的卵。要求他們繼續觀察,找出同一類動物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於有了前面的觀察經驗,他們很快就知道它們都是橢圓形的,但大小、輕重差異很大,有的殼上有花紋,顏色也不同。不同動物的卵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類動物的卵也是不一樣的,學生也明確了動物世界的多樣性。教學的重點引入了讓學生對雞蛋的觀察和探究。學生用眼睛、放大鏡看,用手摸、捏,從外部認識了雞蛋的形狀和特點。學生必須十分清楚的瞭解雞蛋的內部結構,才能更好的與植物種子進行比較。我讓學生把雞蛋打在盤中,他們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這部分是蛋清;中間黃色的叫蛋黃。學生仔細觀察蛋黃後,發現蛋黃上有一個小白點,教師告訴他們這個小白點就是胚盤,是雞胚胎髮育的部位,是雞的小生命所在。接著學生觀察切開的熟雞蛋,與生雞蛋比較,熟雞蛋的各部分分別是生雞蛋的哪一部分。學生觀察後議論紛紛,認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燒熟以後就是蛋白,黃色的部分就是蛋黃。有的學生還發現雞蛋大的一頭有空隙,有的學生從課外書上了解到這大的一頭是氣室,能為胚胎髮育提供空氣。學生對雞蛋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教師隨即讓他們推測一下,雞蛋的各部分相當於植物種子的哪個部分,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我覺得蛋白、蛋黃相當於子葉”,“我認為胚盤相當於種子的胚”,“我覺得蛋殼相當於種皮”。那麼雞蛋的各部分對胚胎髮育又有什麼作用呢,此時,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蛋殼可以保護胚胎”,“蛋黃可以為胚胎髮育提供養料”,“胚可以發育成小雞”,“氣室能為胚胎髮育提供空氣”,“蛋白大概也是養料吧”,“我認為蛋白還可以提供水分”。通過深入的觀察與探究,學生明白了動物和植物相關聯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它將會給學生帶來研究的樂趣。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2

本課是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的第七課。《動物的卵》一課是“新的生命”單元的最後一個研究課題。學生在此之前學習、研究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識,由植物的繁衍聯絡到動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種子聯絡到動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時,探究動物新生命的孕育便開始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了“自主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這樣有利於教師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共同“親歷科學”。由於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用雞蛋作為研究物件有助於調動孩子的以往經驗。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重點讓學生利用他們最熟悉的雞蛋來進行實物觀察,充分展示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

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親歷一次“觀察——探究——分析——討論——總結”的科學探究過程。同時,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養成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使學生知道即使是他們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為他們所知的祕密,養成主動觀察、善於發現問題並且願意解決問題的習慣。尤其,要培養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研究,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能方法和愛護大自然小動物的健康心理。

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一次對動物的卵進行觀察和探究的過程。在觀察的基礎上能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推測,並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查閱資料尋找證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樂於探究動植物繁殖的奧祕。

科學概念:認識動物的一些繁殖活動及產卵動物卵的特點,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動植物的多樣性及動、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3

今天,學完了第一單元《電》部分,剛開始進行第二單元的學習,剛開始匯入新課,同學們變表現的異常興奮。就感覺課堂紀律有點難駕馭。果不然,這堂課就失敗在這一點。《動物的卵》這一課教學目標是觀察卵在形狀、顏色、數量、大小、內外部結構等方面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瞭解動物胚胎是怎樣發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了解胚胎是怎樣發育的?這堂課下來整體效果還算可以,但還是有一些地方不盡如人意。

1、在課堂結構方面,設計不夠完美,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密。比方說從匯入語到研究動物的卵這個地方感覺比較生硬。春天來了,植物們忙著繁殖後代、發芽生長。動物們也不敢落後,也在悄悄的繁殖後代。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動物的卵。這個地方還差一個環節,就是動物是靠什麼繁殖的,應該點出。

2、課堂紀律方面,這一點是本課的一個敗筆。這一節課,學生帶的是雞蛋,有生的有熟的,所以學生對實驗表現的異常熱情。所以就出現了在實驗過程中在老師講課過程中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摸,把老師的問題都拋在了腦後。在觀察雞蛋內部結構時,有同學用生雞蛋,把雞蛋打翻在地上,用熟雞蛋的有同學在下面悄悄的吃起來。並且我在讓實驗停止時,學生根本聽不進去,導致課堂亂七八糟,把整個課堂的思路打斷。於是老師只能反覆用敲桌子來提醒大家。在科學課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控制學生的實驗過程,我想實驗前應該給學生一個溫馨提示,提醒學生們應該注意什麼,應該怎樣做,什麼時候停止實驗。這一些都是有必要的,否則課堂就會很亂。

總之,這一節課很典型,失敗在課堂,也是老師考慮的沒有那樣細緻,忽略了一些東西,以後應該努力改進。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4

在寫反思之前,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前兩次的備課中,我沒有認真準備,對知識的把握點不夠,對該強調什麼,該突出什麼沒有做到位,知識梳理不夠流暢,只關注了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對學生的掌握方法和掌握程度估計少,所以導致我是片面地在備課,這種方法不可取,所以我非常自責,有時候可能自己稍微多做點,稍微多看點,稍微多想點,也許上完課就不是現在的這種感覺。現在我非常相信兩句話:1.機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2.只有你足夠努力,你才能從容不迫。

對於這節課,我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不到位。

首先,這節課的開始一部分內容是比較各種動物的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直接讓學生寫在作業本上,可以邊回答,邊記錄。

第二,在學生紀律管理方面做得不夠,自認為已經很凶了,其實還遠遠不夠。的確,我很贊成以愛教學,以愛感化學生,但是有時候過多的愛護是對學生的放縱。

第三,這節課的重點應該放在雞蛋的結構和卵生動物這一塊,但是我沒有做一個總結,讓學生能深刻理解,過多在乎自己的教態,而沒有關注到學生,這是很多新老師的通病。

總之,在接下來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不斷進步,不斷努力,爭取提高自己,也培養更多的熱愛科學的學生。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5

從事科學教學不久,對於我來說是用我殘存的一些記憶來進行教學,從動物的卵這節課的教學尤其凸顯出來。科學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為科學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因為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作為一名教授科學的老師,僅僅靠以前的知識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

課堂上我引領學生進行本節課內容的學習,由於是新接觸的內容,所以學生顯得有些興奮,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課前我做了關於各種動物卵的ppt,學生看的興致勃勃,不斷有新的問題湧現出來,我一一給予解答,看著他們充滿質疑的表情,我覺得自己的講授並不夠聲情並茂。

陳俊標同學是一個知識面豐富的學生,在討論環節我就請他來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彙報,這樣為全班帶個好頭,引領大家去探究探究。科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所以以興趣為主,課堂上面我也不拘泥與自己做的課件,當有新的問題出現時我便引領大家談論學習。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學生提問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他可以拓寬老師教課的知識面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學的興趣,這樣才會營造一個積極有效的課堂。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

另外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但是我發現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我考慮了一下,認為在小組討論時教師給學生的引導不夠,導致學生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及活動的時間。

以上是這段時間以來教授科學的點滴體會,希望科學課給學生一個探究科學世界的視窗。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6

《動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單元第六課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孩子們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而且有了細心觀察的慾望,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回憶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圖片展示,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有關動物的卵的圖片製成了幻燈片,供學生觀察。孩子們看著各種各樣的動物的卵的放大的圖片,連連稱奇。“呀,蝴蝶的卵是這樣的啊!”“快看,瓢蟲的卵!我還沒見過呢!”“這個,快看這個,魚的卵,看,還有眼睛呢!真有意思!”“可這是開了眼了……”

2、實物觀察,懊惱自己的粗心大意。

課堂上,用放大鏡觀察非常熟悉的雞蛋。孩子們才發現,原來蛋殼上還有小孔。“老師,原來雞蛋上有孔啊!”“什麼?我咋不知道!”“快換個雞蛋看看!真的有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著自己的發現。趁著孩子們的這股勁兒,我告訴孩子們,其實很多事物原本就是存在的,可往往卻被我們忽略了,那是因為我們太粗心大意了。

3、視訊演示,感受生命的孕育

由於青蛙卵的孵化和小雞的孵化沒法實驗,也只好用視訊資料代替。孩子們看著細胞的分裂變化,逐漸孵化成型,感受著生命的孕育與神奇,都驚奇地睜著大眼睛。

4、課外延伸,體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

雖然課堂上無法進行孵化實驗,但班級大多數孩子都是農村的,對於收集青蛙卵並不困難。於是我安排了課外作業——收集青蛙卵,並將其孵化成小蝌蚪,觀察記錄青蛙卵在孵化過程中的變化。當然,我也不忘提醒,將小蝌蚪送回大自然。然後,將觀察記錄拿來班級,與同學分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