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文言文重點篇目複習(三級)

來源:才華庫 1.5W

   《岳陽樓記》複習要點   (三級)                                                                  

會考文言文重點篇目複習(三級)

一、生字注音

謫(zhé)守朝暉(huī)夕陰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曠神怡(yí)皓(hào)月寵辱偕(xié)忘。潛行(qián)浩浩湯湯(shāng)瀟(xiāo)湘 屬( zhǔ同“囑”)

二、重點解詞

增其舊制:擴大它舊有的規模。制,規模。橫無際涯:寬闊無邊。際:涯,邊。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暉,日光。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備,詳盡。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跡。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一,全。

何極:哪有窮盡。檣傾楫摧:桅杆倒下,船槳斷折。 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即在輕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

微斯人:沒有這種人。微,無、沒有。吾誰與歸:我同誰一道呢?歸,歸依。

三、重點語句翻譯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譯: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具,同“俱”)。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譯: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晴的時候(開,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譯: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景,日光。驚,有“起”、“動”的意思)

5、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去,離開)

6、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譯: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 (寵,榮耀;偕,一起)

7、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譯: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求,探求。為,指兩種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譯: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國君擔憂。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先:在……之前,後:在……之後

11、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12、刻唐賢今人詩賦與其上:把唐代和當今賢士名人的詩賦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識: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

3、首段交待了什麼內容?在文中有什麼作用?答:寫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績,交待作記緣由,為後文的闊達胸襟做鋪墊。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麼?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5、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誦、(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答: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麼?答:浮光躍金。

(3)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麼?答:靜影沉璧。

(4)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麼?(表現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進”“退”分別照應什麼?答: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答:屬予作文以記之。

(9)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麼?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銜、吞)

(10)讚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什麼?答: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1)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是怎樣“述”的?答: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

(12)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3) 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用《岳陽樓記》中原句答)

(15)“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裡?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6)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麼?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六、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①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④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賢今人詩賦。

⑤“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岳陽樓”。

⑦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

⑩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⒀、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⒂、《岳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⒃、“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醉翁亭記》複習要點(三級)

1、文學常識。本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環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飲少輒醉(zhé)

巖穴暝(míng)傴僂(yǔ lǚ)酒洌(liè)山餚野蔌(sù)

觥籌(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勝(yì)頹然(tuí)陰翳(yì)

3、重點解詞

環滁:環繞著滁洲城。環,環繞。林霏開:樹林裡的霧氣散了。霏,霧氣。

負者:揹著東西的人。負,背。臨於泉上者:靠近。飲少輒醉:就

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兒清。洌,清。山餚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雜然而前陳者: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雜然,錯落的樣子。陳,陳列、擺開。

觥籌交錯:觥,酒杯。籌,酒籌。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 草木茂盛

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麗。 弈者勝:下棋。雜然而前陳者:在面前擺著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酣,盡興地喝酒。絲,絃樂器。竹,管樂器

野芳發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開放。

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攙著走。這裡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傴僂,腰背彎曲,這裡指老人。 觥籌交錯:酒杯,酒籌,互動錯雜。頹然乎其間者:願意精神不振的樣子,這裡指 醉醺醺的樣子。陰翳:遮蓋。 謂誰:為,是。樂其樂:以…為樂。

雲歸而巖穴暝:煙雲聚攏來,山裡就昏暗了。暝,昏暗。野芳發而幽香:香花,開

4、重點語句翻譯

(1)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譯: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峰之間飛瀉而出的是釀泉。

(2)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山勢迴環,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四角翹起,象鳥兒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邊的,這就是醉翁亭。(臨,坐落在高處)。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譯: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6)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譯:在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7)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一個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

(8)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譯:樹林裡漸漸昏暗了,鳥雀到處鳴叫,遊人離去,鳥雀就歡樂起來。!

(9)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譯: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樂趣。

(10)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呀!

(11)翻譯描寫四時之景的句子: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綠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出來,這就是山間四季不同的景色。

5、複習文章知識。 (1)請寫出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答: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了幾幅圖畫?分別是什麼?核心又是什麼?

答:四幅。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理解背誦。(1)“醉翁”的由來是什麼?請用文中原話回答。

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四時景物的特徵。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麼?

答: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請寫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 鳥樂也。

(5)體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6)為後人傳誦最多的一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7)文中作者描繪琅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7)表達作者複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8)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並說說現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麼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也比喻別有用心。

“水落石出”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10)、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11)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7、對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以天下為憂。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歐陽修借景抒情。  

七、讀了本文後,你認為太守“醉”的原因有那些?  

(1)被眼前的優美山水所陶醉(2)為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陶醉(3)確實不勝酒力(4)自得其樂。(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李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