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文地理會考重點考點複習資料

來源:才華庫 2.2W

人文地理會考重點考點複習資料

最新人文地理會考重點考點複習資料

一、第三產業介紹

第三產業在再生產過程中為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包括除第一和第二產業外的其他各行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中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資訊諮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製造業;

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總結: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二、第三產業意義

第三產業是一個龐雜的混合產業群。應根據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

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

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中國就業壓力。

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

總結:就業與失業統計體系的不完善,資訊失真與傳遞不暢通,也是影響就業政策的一個重要原因。專家們建議,要正確認識不同地區的就業形勢,對不同地區要制定不同的就業政策。

三、第三產業發展措施

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絡、比例關係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

1、創造就業機會就要改善對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鄉鎮企業等的金融服務,大力推廣小額信貸,鼓勵創業和自謀職業。

2、明確個體、私營經濟是創造就業的一個最重要的渠道,解決其市場準入問題,並減輕稅費負擔。

3、研究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與擴大就業結合。現在轉移支付的數額不小,但對落後地區的支援還是太少。

4、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工作,尤其是農村勞動力的培訓。

5、一定要取消城鄉壁壘。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的城鄉關係,不合理的就業限制一定要取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6、對於第三產業在促進就業崗位增加上的作用問題,專家還有一些爭論,但總的看來,認為中國的第三產業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有專家認為,中國第三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是缺資訊、缺眼光、缺組織、缺老百姓的可支付能力。就如何發展生活服務業而言,解決的辦法是社會分工細化,創造新型的社群服務組織,找到更多的服務內容,發掘更多的就業崗位。對於老百姓支付能力太低這個制約第三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可以多學習國外類似的經驗,並積極進行探索。

7、如何使中國的教育體制對擴大就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專家們認為,關鍵在於教育如何與促進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擴招政策不要盲目,要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總結:科學地確定第三產業的行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並從區位條件、自然人文景觀、商品經濟發展程度、經營人才素質等方面綜合第三產業中的行業區域比較優勢,尋找和培養那些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作為發展重點。

四、第三產業關係

第三產業中的一些新興產業如網路服務業,本身就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

(1)第一、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加強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只有第一產業發展了,才能為第二、三產業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差不多都擁有發達的農業。

(2)第三產業對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必要特徵。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增強農業生產的後勁,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社會化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優化生產結構,促進市場充分發育,緩解就業壓力,從而促進整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正確處理好三大產業的關係,既有利於經濟的協調發展,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並不是說先把第三產業發展起來以後再發展第一、二產業,更不是通過削弱第一、二產業來發展第三產業,而應從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關係中來認識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

總結:當今世界,電子計算機在第三產業的滲透最為廣泛,第三產業已成為擁有計算機最多的部門,由此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產業的服務領域,導致了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提高了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效益。

五、產業調整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種植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但其生產水平日益提高;畜牧業的比重逐漸提高。

供給結構的優化。供給結構是指在一定價格條件下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等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間可以供應的比例,以及這種供給關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係。供給結構包括資本(資金)結構,作為供應因素的投資結構,勞動力供給結構,技術供給結構,以及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和資源供應結構等。產業結構優化就是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進行投資結構的調整,教育結構的調整,科技結構的調整等。

需求結構的優化。需求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條件下政府,企業,家庭或個人所能承擔的對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比例,以及以這種需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係。它包括政府(公共)需求結構,企業需求結構,家庭需求結構或個人需求結構,以及以上各種需求的比例;它也包括中間(產品)需求結構,最終產品需求結構,以及中間產品需求與最終產品需求的比例;還包括作為需求因素的投資結構,消費結構,以及投資與消費的比例等。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結構性調整。

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國際貿易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產品或服務的進出口比例,以及以這種進出口關係為聯結紐帶的產業關聯關係。國際貿易結構包括不同產業間的進口結構和出口結構,也包括同一產業間的進出口結構(即進口和出口的比例)。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國際貿易結構進行優化。

國際投資結構的優化。國際投資包括本國資本的流出,即本國企業在外國的投資(對外投資),以及外國資本的流入,即外國企業在本國的投資(外國投資或外來投資)。對外投資會導致本國產業的對外轉移,外國投資則促使國外產業的對內轉移。這兩方面都會引起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國際投資結構就是指對外投資與外國投資的比例結構,以及對外投資在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和外國投資在本國不同產業之間的比例及其各種派生的結構指標。產業結構優化也要對國際投資結構進行優化。

總結:中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增長方式轉變,進而推動就業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一定程度上以內需替代外需,確實可以作為抗衰退、抗週期的政策選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