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範文5篇

來源:才華庫 1.47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範文5篇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學生入室,師生問好

聆聽《公雞母雞》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師生相互問好入室、律動唱《師生問好歌》

二、寓教於樂:

聆聽,初步感受音樂形象

復聽,以畫線條、律動等方式表現音樂形象

1.完整地聆聽樂曲兩次,分辨公雞、母雞的叫聲,樂曲開始是公雞叫還是母雞叫?

2.聽樂曲:在課本的方框中畫線條表示聽到的公雞、母雞的叫聲。

3.聽樂曲:分別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表演。

聆聽,辨別公雞叫和母雞叫

畫線條

做律動

三、創造表現:

簡介鈴鼓及其演奏方法

分組討論鈴鼓的演奏方式,併為歌曲伴奏

1.認識鈴鼓,並在教師的示範下學會演奏鈴鼓的正確姿勢。

2.把演奏鈴鼓的方法留給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奏出短音?怎樣奏出長音?

3.試著用鈴鼓為學過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適?選一首讓大家唱,並由幾個學生用鈴鼓伴奏。

認識嘗試演奏為歌曲伴奏

四、表演《母雞叫咯咯》

熟悉歌曲,感受音樂形象,學唱歌曲

1.完整地聆聽歌曲。

提示:母雞為什麼叫咯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母雞生蛋後向人們報喜的意圖。

2.聽音樂按節奏讀詞,並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

仔細聆聽,按節奏念歌詞,唱唱歌曲

五、響板及演奏方法簡介,並進行編創與活動

簡介響板及其演奏方法

分組討論進行演奏

1.認識響板,由教師示範學習演奏響板的正確姿勢。

2.分小組討論響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選擇一種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認識

分組交流演奏

為歌曲伴奏

六、完美結課

師生相互再見

在《母雞叫咯咯》歌聲中出室

唱《師生再見歌》出教室

教學反思:《下蛋囉》是一首有民歌風的創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現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

這節課是通過律動歌曲《數鴨子》匯入,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再引出兒歌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再按著節奏練習從而達到效果;最後通過多種方式學唱歌曲。可是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節奏練習很好,可是歌曲的學唱並不是很好,學生還是有讀歌詞的感覺。我認為不足之處在於:低段學生的音樂課應該多動,這方面由於老師在課堂上沒有放開,在教學環節中師沒有引導好、帶動學生,因此在後面的律動歌曲環節中幾乎沒有學生動,這是我這節課失敗的地方,希望以多注意。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2

第六單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三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音樂遊戲《兩隻老虎》

2、欣賞歌曲《天黑黑》

3、複習歌曲《滑稽歌》、《數蛤蟆》、《顛倒歌》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做等活動,體驗童謠中蘊涵的樂趣。

2、按不同的節奏說唱童謠,感受和聲的魅力,並用形體動作即興表演,培養學生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用自然、親切的歌聲演唱童謠,感受童謠的歡樂。

教學難點:

音樂遊戲中歌曲與數板的速度要穩,音色要統一和諧。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有關音響資料 插圖 小老虎頭飾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複習歌曲

1、匯入(可介紹與童謠有關的內容)

2、複習歌曲《滑稽歌》、《數蛤蟆》、《顛倒歌》

(出示與童謠相關的畫面,讓學生進行猜歌名,並進行演唱,可指名演唱也可集體演唱)

三、 音樂遊戲《兩隻老虎》

1、匯入(採用畫面匯入)

2、學唱歌曲《兩隻老虎》

採用聽琴聲學唱歌曲。

3、為歌曲加入數板

(1) 為歌曲加入數板a。(放兩遍歌曲,教師為第二遍加入數板)

演唱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數板奇—怪—真呀 真奇怪—

(2) 學生說一說兩種演唱有什麼不同。

(3) 學生練習(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演唱歌曲,一組學生念數板。注意:歌曲的速度與聲音的強弱要和諧)

(4) 為歌曲加入數板b。

演唱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數板沒有尾巴0沒有耳朵 0

(5) 學生練習(方法同上)基礎好的班級可多個聲部一起進行。

演唱兩隻老虎兩隻老虎

數板奇—怪—真呀 真奇怪—

沒有尾巴0沒有耳朵 0

4、表演歌曲《兩隻老虎》

(1) 教師指導學生按歌詞自編動作進行表演。

(2) 學生集體表演。

四、 欣賞歌曲《天黑黑》

1、教師講解歌詞意思。

2、學生欣賞。

五、 延伸

展示學生課後收集的童謠。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唱 《我和小樹來比賽》

2、動 集體舞《小樹快長高》

3、拓展 有關植樹節的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一、初步養成主動傾聽音樂的習慣,並樂意與他人合作。通過演唱《小小雨點》,感受二拍子歌曲的節拍感能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二、“問”與“答”,“領”與“齊”的部分能準確切入。

一、 參與遊戲後能分辨常見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歌曲《小小雨點》

1、 集體演唱歌曲《小小雨點》

2、 指名請學生進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樹來比賽》

1、 教師匯入

2、 初步熟悉旋律

(請學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樹,聽音樂告訴老師小樹在幹什麼)

教師結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樂要素彈奏歌曲《我和小樹來比賽》的旋律,並請學生講一講。

3、 創設情景,教師可以把歌詞改編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進行表演

可以請幾組學生進行表演(把《我和小樹來比賽》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 教師範唱《我和小樹來比賽》

5、 出示歌詞,跟老師按照歌曲節奏讀歌詞

6、 用聽唱法學唱歌曲

7、 反覆練習

8、 集體演唱歌曲

9、 請學生想一想我們應該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來演唱這一首歌曲。

11、指名請學生演唱

四、律動、集體舞《小樹、小樹快長高》

分別請學生扮演小樹,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課堂小結。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唱歌《快樂的孩子愛唱歌》。

教學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快樂的孩子愛唱歌》。

2、學習有表情的朗讀歌詞,要求吐字清晰、靈巧。

3、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過程

1、聽範唱2~3遍。

2、在教師的帶領下,按歌曲的節奏朗讀歌詞,要求吐字正確、清晰。

3、用聽唱法教唱歌詞,先分句教唱,在整體教唱。

4、教師分句彈奏旋律,學生分句唱歌詞。

5、學生跟著錄音唱一遍,再用伴奏帶唱一遍。

6、邊聽錄音,邊在每小節的後兩拍拍手(xx x)。然後用“x x x x x”的形式再練拍腿 拍腿拍 手幾遍。

7、教師出示“x x x x x”的節奏卡片,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如何用打擊樂器為這首歌曲伴奏,可選用四種打擊樂器,各組可任意選擇,雖然總體節奏是x x x x x,但各種樂器仍然可有不同的奏法,

8、分組表演打擊樂器為歌曲搬走。

9、一組同學用打擊樂器伴奏,其他同學隨教師的琴聲歌唱。也可隨伴奏帶歌唱,教師指揮。

10、請同學們下課後設計表演動作。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能流利地模唱歌譜,通過用打擊樂為歌曲配伴奏、歌表演等音樂活動,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發展,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進一步增強。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快樂的孩子愛唱歌》。

2、鋼琴獨奏《節日舞曲》。

3、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

教學目標

1、在歌表演《快樂的孩子愛唱歌》中,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參與率。

2、繼續培養良好的欣賞音樂的習慣。

3、再聽賞音樂時,能初步做到與歌曲感情發展配合,做出恰當的反應。

4、對藏族的風土人情基音樂感興趣。

教學過程

1、複習歌曲《快樂的孩子愛唱歌》

2、請同學們分別提出自己的動作設計方案。

3、請幾位學生按自己設計的動作隨音樂表演。

4、教師可選擇幾個即恰當由簡單的動作教給全班學生。

5、全體學生進行歌表演,但不要求動作絕對統一,應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的創造。

6、欣賞《節日舞曲》要求安靜的聽,展開想象的翅膀,隨音樂感情的起伏進行聯想。

7、如聽出樂曲中敲鼓的`聲音清舉起手錶示你聽到了。

8、復聽,感受樂曲所表現得天真活潑、興高采烈的兒童情趣。

9、聽賞《多快樂呀多幸福》

(1)初聽後出示歌詞,要求隨著錄音唱“多快樂多幸福”這一句,如學生能把前兩句也唱出來就更好。

(2)指導學生喇叭和嗩吶都是藏族人民使用的樂器,喇叭不是小號,是類似嗩吶和管子的樂器,有的喇叭甚至有一米多長。

(3)學生隨音樂自由的模仿吹奏嗩吶、喇叭的姿勢,並輕聲歌唱。

教學反思: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與舞蹈和表演,但是隻要鼓勵所有學生參加表演,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勇於表現自我、相互團結協作的精神,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可以了。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幸福拍手歌》

教學目標

1、用歡快的、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幸福拍手歌》

2、能隨音樂的節拍自如的表演動作。

3、通過續編第2、3、4……段歌詞,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1、從《快樂的孩子愛唱歌》和《多快樂呀多幸福》匯入《幸福拍手歌》。

2、聽錄音兩遍,教師用恰當的動作提示連續的附點和過門中的拍手動作。

3、隨錄音學唱第一段歌詞,注意歌詞的清晰,必要時可按節奏朗讀幾遍。

4、在第一段歌詞中加入拍手(三處)。

5、引導學生注意課本中的圖示,創遍第2、3、4段歌詞和動作。

教學反思:

《幸福拍手歌》又名《假如幸福的話就拍拍手吧》,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日本兒童歌曲。弱起和連續的附點節奏是本首歌曲教學的難點,在第一個班級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不是很容易接受。通過課後反思我認為在教學時不能簡單枯燥的給學生講何謂“弱起”,何謂“附點節奏”這些理論分析與講解,而是隻要求學生感受體會到連續附點使歌曲充滿活潑、歡快、跳躍的情緒。再接下來對本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改變了這種理論分析式教學換以愉快體驗式教學,學生一下子變得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起來,我讓學生多聽反覆聽各種形式聽,帶著要求聽,讓學生在整體聽唱的基礎上再用分句摸唱法學唱歌曲。創編歌曲歌詞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慾望,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愛、團結,體現了集體合作精神。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音樂活動“化妝舞會”

教學目的

1、通過“化妝舞會”這一音樂活動形式,全面複習本課和前幾課所教的五首歌曲。

2、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愛、團結,培養合作、寫作能力。

3、能聽辨三拍子與四拍子兩種不同的舞曲。

4、激發學生在動作設計方面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1、播放《雲》的伴奏帶,教師與學生中骨幹分子領先起舞,彝族學生用打擊樂器走出三拍的節奏型,使學生已於聽辨。

2、其他學生陸續加入,可模仿教師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們的舞姿。

3、播放《快樂的孩子愛唱歌》的伴奏帶,同前面一樣,也可由教師和學生領先起舞,一組學生用打擊樂器走出四拍子的節奏型(如:“x x x x x”、“xx x x xx x”等)。其他學生用打擊樂器走出四拍子的節奏型。

4、播放《勇敢的鄂倫春》的伴奏帶,學生們隨音樂自由表演,或騎馬、或打獵、或群舞。

5、播放《小雨沙沙沙》的伴奏帶,學生們可分小組作歌表演。

6、高潮是《幸福拍手歌》,學生們可邊唱邊舞,可互相拍手、拍肩,動作可以多樣。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學習能積極地參與歌表演,音樂遊戲等生動活潑的音樂學習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提高音樂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一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並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牧童、小羊、白雲、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採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採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著羊鞭、身揹著小笛的小孩兒,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兒的地方?你彷彿看見了什麼?”

生:我們彷彿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⑴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⑵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⑶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⑸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寓教於樂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範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麼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採用了什麼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XXX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並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採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⑴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麼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並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⑶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⑷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教學反思:《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師充滿幸福感的教學氛圍的薰染下,使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雖然他們是一群一年級的國小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情感的抒發卻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擊樂器“三角鐵”如何能敲擊出長音和短音的過程中,更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氣氛裡,踴躍的嘗試不同的敲擊方法,課堂場面異常火爆、熱烈,幾近失控。不過,幸好有老師課前準備的小貼上作為獎勵使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這種“熱烈”進行到底,讓他們真正的成為

音樂課堂上的小主人,成為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