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下學期政治期中測試題

來源:才華庫 2.5W

第I卷(選擇題66分)

高二年級下學期政治期中測試題

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6分)

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回答1~2題。

1.下列關於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聯絡,表述正確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B.一定的經濟、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決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礎,經濟是文化的集中表現

2.下列屬於文化現象的是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某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xx臺5號樓緊緊握手,兩會領導人直接啟動了雙方中斷九年多的商談。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

③晨練、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群活動

④某校為迎接大學聯考的到來,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共鑄誠信徵文活動

⑤書法協會、美術協會、讀書俱樂部等社團活動

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舉行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3.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節建成宣傳中國和傳播中華文化的新載體以來,春節逐漸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和重視。春節文化在世界的傳播

①可以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體現

③有利於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 ④能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近年來,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整個經濟增長率的近兩倍,年產值近600億英鎊,從業人員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每年的出口額達80億英鎊,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經濟的發展。材料說明

A.文化產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中心環節

B.文化對經濟有反作用,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C.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5.2008年6月20日《人民日報》載文指出,共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振興的精神源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才能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進我們的偉大事業,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上述論斷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和諧的、先進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③文化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④我們的共同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採用了典型的中國藝術表現形式,它集中國特有的漢字、篆刻和書法於一體,以印章的形式設計,傳達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國文化底蘊。回答6~7題。

6.下列關於書法篆刻藝術的表述中,正確的是,中國的書法篆刻藝術

①是由古代帝王創造出來的 ②受中國文字和書寫工具的影響

③是受神的旨意創造出來的 ④隨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北京奧運會會徽直接明確地傳達著在中國人民和文化中世代傳承的無與倫比之美和巨集大的精神力量。關於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①市場經濟越發達,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調動積極的精神力量,會有力地推動社會進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脫離物質因素而存在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國人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我國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這裡的文化是

①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②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科學知識或受教育的程度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人的文化素養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處於核心地位的是

A.社會科學素養 B.自然科學素養

C.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D.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10.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這句詩說明了文化

A.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B.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C.阻礙人們適應外地的文化 D.不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群眾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近千年來,它主要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隨著許多民間說唱藝人步入高齡,這部英雄史詩瀕臨失傳。為使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黨和政府專門組織人力,撥出專款,搶救整理並出版了《格薩爾王傳》。

11.上述材料說明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幷蓄的特點

③中華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2.冼星海繼承中國民族音樂的傳統,積極創新,創作出呼喚抗日、鼓舞民眾的現代革命音樂。這說明

A.社會制度的更替影響文化的發展

B.文化繼承是對歷史文化全面、徹底的承接

C.對於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D.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13. 隨著網路的發展《老鼠愛大米》、《豬之歌》等一系列網路歌曲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這說明

A.網路文化是對當代經濟的反映,應兼收幷蓄

B.一種文化產品能夠迅速被人們認同和接受,現代技術和傳媒手段發揮著重要作用[來源:Z_xx_]

C.只有現代技術和傳媒傳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大眾文化

D.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文化的區域性和民族性逐漸消失

14. 入鄉隨俗表明了

A.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B.優秀文化取代落後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費孝通老先生在80壽辰聚會上,曾經意味深長地講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對君子和而不同的極好的闡釋。

15.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義是

A.承認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只有發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稱譽世界

C.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世界各國人民才能共同發展

16.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求同存異 B.兼收幷蓄 C.公平.公正.合理 D.各國文化一律平等

17.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韻味傳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

A.包容廣納 B.推陳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遠流長

18.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代詩人王勃的這句名言體現的民族精神是

A.團結統一 B.愛好和平 c.勤勞勇敢 D.自強不息

19.在中國格言的海洋裡,有兩個意義相近的古老成語:四海之內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內若一家(荀子)。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

A.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優良品格 B.禮儀為本、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

C.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團結、呼喚統一的民族精神

20.美國哈佛大學亨廷頓教授認為,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異性,而未來世界的衝突將是由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間的衝突以及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間衝突引起的。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A.世界文化的趨同才能化解文化差異導致的衝突

B.加強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才能根本上解決不同文明的衝突

C.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才能實現不同文化的和諧共處

D.具有包容性的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衝突

21.無論什麼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奮鬥的一面旗幟。在當代中國

①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②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

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④弘揚愛國主義必須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消除外來文化的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2008年全國大學聯考考試大綱規定,語文作文每錯一個字扣一分,重複不計。這體現了國家對規範漢字的高度重視。國家重視規範漢字

①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 ②有利於提高我國學生的母語水平

③加重學習負擔,不利於文化創新 ④有利於促進人們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優秀的文化是沒有國界的。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以眾為師,以各國人民為師,不斷學習和創造的過程。這體現了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B.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D.中華文化具有繼承性

24.下列詩詞格言不能直接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是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C.位卑未敢忘憂國 D.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5.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①發源於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鑑》為後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鑑 ④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 、鮮明的 和 。

A.民族性 時代性 先進性 B.民族性 改革性 創新性

C.傳統性 時代性 創新性 D.傳統性 改革性 先進性

27.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築。他是當時的設計者在潛心研究中國古代帝陵和歐洲帝王陵墓建築風格的基礎上,根據紫金山地形設計而成的建築精品。這說明

A建築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B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C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採眾長 D潛心思考是文化創新的基礎

28.孔子認為,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但愚孝會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為此,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應

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B賦予它新的時代精神

C對其加以融合、交流 D全盤拋棄

29.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總保留著基本特徵

A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B傳統文化室裡凝固不變的

C傳統文化是凝固的藝術 D傳統文化是不會消失的

30.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B促進人的全面進步

C文化繼承 D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進步

31.文化創新是

A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 B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C文化進步的根本標誌 D文化發展的實質

32.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是

A.秦的統一 B.文字的發明 C.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D.漢字的出現

33.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製作精美的陶器,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鑄造精良的青銅器,無一不在向世界訴說著一個古老民族巨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這說明了中華文化的

A.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B.兼收幷蓄,求同存異

C.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D.開放平和,面向世界

第II卷(主觀題54分)

34.《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評選》在央視一套隆重播出,10位感動中國人物正式出爐。雖然他們的身份不同、經歷不同,但他們的故事都讓人熱淚盈眶,那些高尚的精神震撼人們的心靈,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一種精神,一種力量。

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優秀文化對人的成長有何重要作用?

35.材料一:從籌辦奧運會開始,中國文化的印記就處處顯現,會徽中國印、吉祥物福娃、金鑲玉獎牌、篆書標識、祥雲火炬、各種禮儀服飾、開幕式上的和字,每一個創意,每一個細節,都表示著中華文化的底蘊。

材料二:2008年9月26日,為推動青少年及全民學習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第六屆全國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在江蘇宜興舉行。

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生活的什麼道理?

36.2008年7月7日,由青年京劇演員儲蘭蘭錄製的《新京劇》專輯在北京推出,受到青年人的讚賞。傳統京劇的內容距現今的社會久遠、京劇唱腔節奏緩慢、唱詞難懂。而新京劇在傳統京劇精華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多種藝術元素,用現代藝術手段包裝,符合廣大青少年的審美情趣,讓他們能夠看得懂、學得會。由於演唱博採京劇、地方戲曲以及國內外各取之精華,獨特的演唱風格逐漸形成,被稱作京劇隨意派

上述材料中的做法是如何實現新京劇文化創新的?

37從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神舟7號發射成功到將要開幕的世博會,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經受了檢驗和洗禮,譜寫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讚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地震,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凝聚起.13億人民的力量。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召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和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化為億萬人民無私奉獻、積極參與的行動,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民族精神注入時代強音。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實現太空漫步再次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艱辛、勇攀高峰的激情和夢想。

(1)簡述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某班為了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決定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假如你是這次活動的參與者,請完成下面的題目:

(1)請為班會擬定一個主題。

(2)假如你在班會上發言,請擬定一份發言稿的提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