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泓《媒介素養教育》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1W

試題內容:

譚泓《媒介素養教育》閱讀答案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當前,我國有2100多種報紙、9400多種雜誌,數以千計的廣播頻率、電視訊道和每年數以萬計新增的圖書和電子出版物,特別是異軍突起的網際網路,截止到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32億。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媒體的商業化執行,面對媒介數量的高速增長和傳媒資訊內容的無限量增加,如何引導或創造條件使公眾科學、理性地接觸和使用媒介,就成為一個現實問題。媒介素養教育因此提上日程。

所謂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對於媒介資訊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的能力,以及製作和生產媒介資訊的能力。媒介素養教育旨在培養人們對媒體本質、媒體常用的手段以及這些手段所產生的效應的認知力和判斷力,使人們既瞭解媒體自身如何運作、媒體如何構架現實,也知道怎樣製作傳媒作品與媒介資訊。

國際上許多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等,早已把媒介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中,例如,紐西蘭的學生在五年級課程中就已加入媒介素養的培訓,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01年在中國小與高中設立的“綜合教育”科目中納入了媒介素養。然而,對我國公民而言,媒介素養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名詞,面對形形色色傳媒的重重包圍、面對洶湧澎湃的資訊浪潮衝擊,在強調“媒體傳播要堅持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國民的媒介素養教育。

首先,傳媒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對公眾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幫助群眾增進對周圍世界的瞭解,特別應重視正確、理性地分析和認知客觀事物的方法的教育,使公眾做個既有責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其次,要使社會成員也對傳媒的職業規範有充分的瞭解,幫助群眾形成對媒體的正確認知,比如,傳媒的資訊怎樣採集又如何製作和傳播、傳媒的'公益性和商業性應否分開又如何區分,從而增強社會公眾對傳媒資訊及傳播方式的判斷能力,學會選擇、識別良莠,形成拒斥不健康的媒體資訊的自覺。再次,要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組織建設,美國有舊金山的“媒介素養教育方略”、洛杉磯的“媒介素養教育中心”等傳媒教育組織,智利有“教育普及中心”、“文化、藝術表達與研究中心”等組織,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兒童與公民電視論壇”等民間組織。這些組織以籌辦會議、組織專題研究等形式大力倡導傳媒教育,值得我們充分借鑑。

在媒介素養教育的推廣中,還應儘快將其納入正規教育體系。國外的媒介素養教育較為重視在未成年人中的推廣,以系統化的課程或訓練,培養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識,使其能夠辨別和抵禦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成長為擁有媒體智慧的人。當前,我國中國小雖然開設了媒體課程,但主要側重於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應用,較為忽視關於各類現代媒體資訊的接受、鑑別能力的培養。青少年好奇心強、求知慾旺,人生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將內涵更為全面的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之中,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選自譚泓《媒介素養教育》,有刪改)

6.下列關於“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市場經濟條件下,媒體走向商業化執行,媒介數量高速增長,媒介素養教育意在引導人們科學、理性地接觸和使用媒介。

B.媒介素養教育不僅培養人們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媒介資訊的能力,而且包括製作、生產媒介資訊的能力培養。

C.媒介素養教育旨在培養媒體自身運作、構架現實的能力,以及製作傳媒作品與媒介資訊的能力。

D.媒介素養教育在我國還處於尚未起步的階段,而在國外許多國家早已將其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中。

7.下列不屬於“推廣媒介素養教育”的途徑的一項是

A.傳媒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公眾進行正確、理性分析和認知客觀事物的方法的教育,幫助公民成為既有責任心又有批判力的人。

B.幫助公眾瞭解傳媒的職業規範和一些基本常識,增強人們對傳媒資訊及傳播方式的判斷能力。

C.學習別國的經驗,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組織建設,通過籌辦會議、組織專題研究等形式倡導傳媒教育。

D.在中國小開設媒體課程,以系統化的課程或訓練,加強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應用指導,成長為擁有媒體智慧的人。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傳媒資訊內容的無限量增加,必然導致公眾對媒介資訊失去科學、理性的判斷,因而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B.具有媒介素養的人,往往能夠對繁雜的媒介資訊作出合理的選擇與評估,能自覺拒斥不健康的媒體資訊。

C.國外許多國家不僅注重在學校中滲透媒介素養教育,而且會通過社會組織來進行培訓,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D.青少年正處於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的階段,忽視媒介素養教育可能會影響其對大眾傳媒的正確判斷,影響其健康成長。

試題答案:

二、(9分)

6.C(張冠李戴。媒介素養教育培養的物件是公眾,而非媒體。)

7.D(“加強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應用指導”不屬於推廣媒介素養教育內容)

8.A(錯在“必然導致”,說法過於絕對,強加因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