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閱讀理解為洗塵心尋碧水附答案

來源:才華庫 9.35K

老實說,這個標題並非我自己的靈感,其實是網上聊天時網友給我出的對聯的上句,當時無非是試探我的才情。說真的,那段時光,我覺得自己很俗氣,整日渾渾噩噩,情緒也無非是無聊,甚至毫不在乎在網上大把地揮霍光陰。但是這個句子跳進眼簾,突然擊中我久已麻木的神經,讓我於浮塵迷惘之中,漸次甦醒。

國中語文閱讀理解為洗塵心尋碧水附答案

我在蘇北的鄉村中學教書,十幾年一支粉筆寫春秋的日子匆匆滑過,雖然磨練得也可以將課堂演繹得頗為生動甚至有時感覺自己小有名氣,但到底沒有什麼大的成就感。期間換過幾所學校,無非是從國中到了高中,從鄉鎮到了縣城,生活並無質的變化,感覺自己的翅膀束縛於一方低低的天空,始終難以超越那曾經的夢。越過三十的門檻不過三兩年,竟頹廢得似乎滄桑閱盡,精神也恍惚虛空了。

那天下午,我例行公事地處理一些教案作業,離下班時間還早,又開啟QQ,想找幾個網友排遣一下心情。不少人掛在上面,但似乎都不像往日那樣搭理我。興味索然之下,正準備偷偷玩一會遊戲。這時,一個頭像不停跳動,開啟一看,是這樣的一行字樣:為洗塵心尋碧水,你是教語文的,幫我對對下句好嗎?語言禮貌而謙卑,但給我觸動的不是她的態度,而是那個脫俗的句子。我不禁對著螢幕陷入了沉思。

我考慮最多的並不是對聯的下句,而是我被世塵濡染,浮躁粗糙甚至可以說是鄙俗的心。那個對聯難不倒我,這,我很確信,但我沒有回覆她,我在追問我自己:我的心是否已落盡真淳?我又何曾再與一汪碧水親近?我曾經追尋的腳印失落在哪裡?工作算是安穩,家庭算是溫馨,同事朋友之間的交往也算從容,一切似乎四平八穩,可是,我的心為什麼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那次,和久違的師範同學小聚,連我一共三人,另兩個,一個是我高校時候的宿舍兄弟,一個是和我當年一樣為詩歌中毒頗深的才女老鄉,席間,本不勝酒力的我喝下幾杯辣酒,不知說了些什麼有關分別以後的話,但我捕捉到了兩位同學看我的眼神。我知道我是喝醉了,我也確信,他們一定在想眼前的同窗為什麼變得如此俗氣,失去了當年的詩心。說了些什麼,我確實再也回憶不出,但我知道我的酒杯盪漾著雜質,被看得分明,我迷失了自我,也失落了他們祝福和期待的心。那次,我醉了,我這樣安慰自己。那次,我沒醉,我的靈魂還醒著。

少年的心,為什麼躲不開歲月的風霜,擋不住世俗的灰塵?

當年懷著泥土般樸實而忠誠心願走進師範的大門,曾一遍遍銘記著著陶先生不帶半根草去的恩訓,可審視此身,我堅守初衷不改的諾言了嗎?誠然,我沒有離開三尺講臺,也沒有走出小城,可是我到底是無可逃避地陷入滾滾紅塵:昔日同學生意做大,發了,回家裡總要和妻子一起感慨不已;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時一向被自己暗暗看低,竟也一朝做了領導,裝腔作勢地開始嚇人;一度埋怨自己貢獻很多,但評優評先卻沒個標準

網友不經意的一句話,擊中了我心底最怕袒露的部位,為洗塵心尋碧水,多麼詩意的一句話!心塵幾多?何處追尋?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嘗試著坐下來,重新慢慢審視自己,驀然發現,我平日的生活,其實盪漾過許多碧水:剛工作的時候,短短几日,贏得全班弟子的親近,校長也投以讚許的目光;學校聯歡會上,我擔綱主持,精彩的串詞激起綻放的青春;勞累之餘,回到家中,妻子已擺上熱飯;兒子背古詩時的聲音和他的眼睛一樣清澈動人想起了泰戈爾的詩句我的花籃是空空的`,可我對鮮花卻視而不見?是的,明明身邊滿溢著一汪汪碧水,為什麼卻讓心靈蒙上了灰塵?

我欲歸去,何處追尋?碧水悠悠,洗盡凡塵!清風一縷,明月一輪,足以除去濁氣;人生的花園中,每一個花朵都可以諦聽到溫暖而詩意的聲音。

今夜,又一次回首往事,枯落的心葉終於被一汪汪碧水漸漸浸潤,我含著微笑和別樣的心情,給那個和我一樣教書的才女同窗發去簡訊,也將這半副對聯傳送給她,打探一下,紅塵中的她是否也會和我一樣蒙過俗塵,也有一顆尋覓碧水的心。

1、聯絡該文,說說為洗塵心尋碧水這句話中的塵心、碧水分別指什麼?(4分)

2、聯絡全文來看,文中的我經歷過怎樣的心路歷程,請簡要概括。(4分)

3、文中畫線句子中的醉和醒是否矛盾?作者這樣說,是想表達什麼樣的感情?(6分)

4、文章的結尾有何特點?試從結構和主題方面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塵心,指的是蒙上世俗觀念的心,它失去了年少時的光澤,被世俗功利束縛,失去了自己價值追求;

碧水,指的是生活中不斷給你幸福甜蜜以及充實感的生活情節,是滌盪塵埃的心靈泉水。

2、走進師範,樸實忠誠;工作之初,奉獻青春;世俗濡染,心理失衡;幡然醒悟,重審人生。

3、不矛盾。表現作者發現自己在同學面前暴露庸俗本質的痛苦。說醉,是想掩飾自己的麻木與虛空,說自己靈魂醒著,是告訴自己,自己已經無可救藥地沉淪,變得卑俗,表達了痛苦與無奈之情。

4、結構上,首尾呼應,文章開頭說自己因為這個句子而漸次甦醒,結尾又說枯落的心葉漸漸浸潤,結構圓合,渾然一體。

內容上,再次點明中心,啟發著人們洗盡心塵,尋覓屬於自己的那一汪碧水。含蓄式的結尾,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由自己而推及到周圍人群,深化了意境和主題思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