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推薦】

來源:才華庫 3.3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的作文【推薦】

端午的作文1

眨眼間端午佳節便到了。對於生長在北京這個現代化都市的我們來說,端午佳節的意義何在,我們或許並不清楚。我們知道的,只是屈原、粽子、龍舟和菖蒲、艾草。但總有些特別的吧。端午節於我來說,它喚醒了我對家鄉的記憶。為什麼呢?因為鴨蛋啊……

不久前恰好學了一篇課文,是汪曾祺老先生寫的《端午的鴨蛋》。那時,我的記憶便被勾回了童年那段時光。

我的老家,很巧,也在江蘇,但又沒有那麼巧。我的老家在蘇北的一個很偏的小村子裡。小時候的假期,我都是回老家度過的。不是江南水鄉的粉牆黛瓦,而是爺爺蓋起的老舊磚房,院子裡的菜地,一口井,成群結隊的雞和鴨,門口的大片稻田,田埂上的小路,和屋後的一條河。

家裡人喜歡喝粥,基本上每天早上的早餐都是粥。自己種的米,雖然不香,但令人溫暖。奶奶更是有一門好手藝,做的小菜極香,因此更愛喝粥。在那些醃製的一罈罈白菜、萵筍和野菜中,我最愛的,便是端午佳節前後的鹹鴨蛋。

很小的時候端午節是不放假的,只有暑假回家才能吃到奶奶醃的鹹鴨蛋。那時每天早上早早地聽著公雞打鳴便起了床,看爺爺下田,跟著奶奶準備早飯。

爺爺每天都要下田,但我卻不知道爺爺下田會做些什麼,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春種和秋收。但家裡總有被大編織袋裝起來的、奶奶已經將它退去外殼的稻米。爺爺在田埂上走著,我便跟著,時而蹲下,爺爺用他那蒼老、粗糙卻有力的手,輕撫過那漸漸飽滿的麥穗。現在看來,那似乎是爺爺對於這片養育了幾代人的土地的熱愛。

跟著奶奶準備早飯是很有趣的事情。我學著從院子裡那口井裡面打水,儘管常常弄巧成拙,不僅幫不上忙還會把自己的衣服弄溼了,但我卻依舊喜愛聽那口井已老舊、甚至生鏽的金屬摩擦的聲音,看著那一汩汩清澈的水流湧出。每天必做的工作是去雞窩裡掏雞蛋。我們家養了幾隻雞和鴨,好像每天都會下蛋。剛開始還有點怕那隻皮毛光滑豔麗的公雞和那隻護子心切的鴨子啄我,但後來發現它們似乎認識我是它們的小主人,對我很友好,我便不那麼害怕了。

直到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我們才算是完成了清晨的工作,開始吃早飯。我最期待的,便是每天早上吃粥時的那一個我自己獨享的鹹鴨蛋。奶奶從廚房裡拿出一個或秀氣或蠢笨的鹹鴨蛋擺在我面前,爺爺幫我敲開青白色的外殼,露出雪白的蛋清,放在小碗裡。我用筷子輕輕一紮,紅油就能冒出來。奶奶自己醃的鹹鴨蛋,或許不像高郵產的鹹鴨蛋那麼有名,但卻是我最珍惜的美味,最難忘的回憶。

長大後,漸漸的生活變得忙碌起來,回老家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但我卻更懷念我早早起床,忙碌過後享受於一個鹹鴨蛋的日子。年初爺爺奶奶回老家了,所以今年的端午節,我品嚐不到奶奶的手藝,但我卻更加思念那味道。

暑假馬上就要到了,我是否能品嚐到這遲來的端午禮物呢?我不禁開始期待。

端午的作文2

端午,一場盛夏的花團錦簇,一片盛夏的草長鶯飛,一抹盛夏的人間煙火,一場空前壯大的盛世典禮。

一盞清茗,獨自靠在古銅色的書架旁,用杯身砍斷了早晨院子外的吵鬧嬉笑。我微微垂眼,注視著一瓣一瓣的葉在墨綠色的茶杯中輕盈浮游,染黃了純淨的水,像墨汁一樣在水中擴散,醞釀著清醇的茶香。煙霧迷濛的清涼浮上心頭,我閉上雙眼,彷彿隻身一人在一幽谷,淺酌慢品,緩緩地撥動著書頁,聆聽山間溪水潺潺,欣賞巔峰飄渺景色,彈一曲音樂,任塵世浮華,似眼前絕不升騰的水霧,氤氳,繚繞。我靜靜地期待,端午,也應該如想象中的模樣,茶香環繞著竹葉,筆墨蘊染了時光。

我睜開雙眼,眉頭微皺,嬰孩的叫喊吵鬧打破了幻象,那便追隨著時光開啟期盼已久的端午。

清晨的第一抹陽光隨著簾子的敞開照了進來,煦暖安然的光夾雜著些許涼意,落了滿地流光飛舞的碎影。睜開惺忪的雙眼,推開窗,白色的雲霧淡了心扉,在水洗過的天空中伸著懶腰。一抹淡淡的苦隨風流入肺腑,夾雜著一種莊嚴與深邃。抬起頭,看見窗外的竹枝上掛著三個可愛的針織小球。我不禁莞爾,小心翼翼地解下繩釦,衝樓上的老奶奶招了招手,欣喜答謝。坐在書桌上,我饒有趣味地玩捏著好似毛線球的香囊,柔軟舒適的手感讓我的指尖都心生憐愛。水綠色的佩幃清新秀雅,搭配著可愛隨和的鵝黃色和濃烈高貴的紫紅色小球,竟有說不出的靜謐和諧之態。三個小小的香囊,在我的掌心上相互簇擁,沒有常見香包的豔俗,揉不進浮塵和喧囂,它是精心創造與愛意相容的跨越盛世的禮物,是在這典雅清淡的端午裡最好的象徵。

我揚起嘴角,把它掛在書架上,端起茶杯,抿著嘴角,任苦澀的清香在脣齒間流淌。

踱步書房,眼神飄忽之間落在了敞開的書頁上,熟悉的字樣不由得讓我指尖一顫。“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高大而看似弱不禁風的老人寂寞無奈,仰頭飲盡杯中的水酒,再度想起百姓蒼生生活的艱苦,不由得在黑夜裡留下久久長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不曾忘,你曾用一腔熱血報國,你曾盡己所能幫助百姓,哪怕明知官場黑暗,仍堅守初心,奮力追逐光明;你穿過世事浮華,走過淒涼無奈,跨過滄海桑田,站在一望無際的汨羅江畔長嘆吟詩,你可曾知道,你縱身躍起的一瞬,多少人替你惋惜,多少人替你憤怒,你用生命在楚國劃出一道弧線,成為一份特殊的記憶,為世人永久流傳。

輕輕合上書頁,拿過茶杯一飲而盡,苦澀的滋味,正像想起屈原時那樣,在心中久久不散。

裊繞的煙霧裡,有艾葉的清香,有清茗的苦澀,蘊含著愛與溫暖,思念著千年偉人。

久違的圓月清婉而寧靜,舒心沁脾,搭配著清涼的晚風。院子外一道紋路斑駁銀灰色的樹籬,疏朗敞開,低矮簡易,籬笆邊緣靜立著一片秀潔的蘭花,花木葳蕤,自然地流出一派世外風景,驀地,心中一股清泉流過。

端午的作文3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就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訊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裡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裡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裡,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的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這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的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的作文4

又憶端午節每當梔子花開,粽子飄香時,我就想起小時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蘇北的一個農村,在我們家鄉端午節其實很簡單,也就是包粽子,吃粽子。記得在端午前半個月的時間,父母會吩咐我們小孩去河邊摘蘆葉,用來包粽子。聽到父母的吩咐,我們就像接到聖旨似的,幾個同齡的小孩一起興高采烈地奔向河邊,只見河兩岸長滿了蒼翠的蘆葦,葉子又寬又長,隨風飄來發出沙沙的聲響,就像少女在在跳舞在歌唱。不一會兒你就會發現每個人手裡都已是滿滿的蘆葉,我們會用稻草把蘆葉紮成一個個小捆。扎累了,大家會坐在河邊,挑出一片蘆葉輕輕一卷,再用槐樹的刺將其固定好,這樣一個簡易哨子就做成了。放在嘴邊一吹,立刻發出清脆的聲音,只見大家爭先恐後的吹起來,那聲音一聲高過一聲,起此彼伏,煞是好聽。這時聞聲而來的父母會阻止我們,說這樣會招來蛇群,不安全,現在才知道那是迷信的說法。蘆葉摘完後小孩們嬉鬧著,哼著小曲滿載而歸。到家後,父母會將我們摘的蘆葉用繩子串成一圈掛在屋簷下,這時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屋簷下都掛滿了蘆葉。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外婆會早早的起床,在廚房裡燒上一大鍋開水,將蘆葉放在開水裡浸泡,這叫燙蘆葉。還沒起床的我遠遠就聞見一陣陣蘆葉的清香,於是立馬起床。這時外婆已將燙好的蘆葉放在一個木質的長桶中,桶邊上放著一個淘米的竹籃,裡面盛著雪白的糯米。

這時外婆會交給我一個神聖的任務,就是把蘆葉一片一片的整理整齊,並用剪刀將蘆葉的根部修剪掉,這樣外婆包粽子就會節約不少時間。蘆葉剪好後,外婆就拿上三四片蘆葉往手裡一夾,掰成一個錐形,用小碗江將米倒入錐形中,並用手指輕輕的彈幾下,目的是去除空隙,將米弄實;再將錐形意外的蘆葉部分往上輕輕一翻,在往下一繞,而後用經過開水燙過的稻草僅緊緊地紮在蘆葉的外面,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外婆會根據家裡人的不同愛好包上各種夾心的粽子,有赤豆的,花生的,豆瓣的,實心的。外婆的手很巧,會包好幾種形狀的粽子有,三角錐體的,四角錐體的,六角頭的等。粽子包好後,外婆會馬上將粽子放到鐵鍋裡煮,只見爐膛邊堆滿了木材,爐膛裡的火很旺,紅紅的火光映照在外婆慈祥的臉上,此時鐵鍋裡不時飄來粽子的清香,看著這一切,我感到特別的美好。大約三四個小時之後,粽子就熟了,外婆會將第一個拿粽子給我吃,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外婆開心地笑了。

而如今外婆已經去世二十年了,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和她包的粽子會永遠留在我幸福的記憶中。

端午的作文5

天空,一片淺灰,半輪落日斜隱在遠處的山峰間。天邊,金黃色的雲朵半臥著,柔和的光線在空中微微盪漾出一個個五彩的光暈。

我佇立在門前,抬頭仰望著這醉人的美景。此時已近黃昏,原本帶的幾份肅穆的校園,如同換了一副模樣。

金色的夕陽灑滿了整個操場,愉快的氣氛充斥著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原本校園裡殘存的幾絲劍拔弩張的氣息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絲俏皮,一絲安靜和一絲溫馨……

原因無他,只為那迷人的佳節——端午。

身後,教室裡顯然已經清好了場,沒有了之前沉重的氣息和壓抑的氣氛。教室中央,一擺擺整齊的課桌上盛放著各式各樣的菜餚,那誘人的氣味如同一隻無形的手勾住了每個人的饞蟲,使人禁不住目不轉睛的盯著他們看,盯著他們流口水。

花季的少男少女,終究是單純的,坦率的,他們之間沒有規矩的束縛,沒有利益的爭奪,只有那一顆顆真誠而清澈的心為青春而跳動。

他們會為了一桌美食而興奮大半天……

孩子終歸是孩子,受不住半點誘惑。隨後,我們班主任的一聲令下,我們便全員出動了。

那一盤盤精緻巧妙的美味佳餚不斷的刺激著我們的視覺神經和味蕾,那種舌尖上的享受是永遠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我們嬉笑著穿梭於各種食物之間暢飲暢食,待到肚子脹上加脹方才停止。

空氣中到處都躁動著快活的因子和氣息,我們的笑聲淹沒了整棟教學樓。此時,我們之間所有的猜忌,過節都變得一文不值,一個個清如兄弟姐妹似的,笑著吃著。

待我們大塊朵頤後,便開始照相了。那一張張照片拍下的是我們青春的笑顏,留下的卻是我們永遠的回憶。

夜風習習,我披著月光在陽光下自飲自酌。同學們那清澈純真的笑臉通通都映入我的瞳孔裡。我展顏一笑,同時心中也不經意間閃過一絲落寞。快樂的時光總會過去,未等我細細品味,我們的宴會就接近了尾聲。

不知何時,我們才能又享受下一次聚會啊!

答案是未知的。不過,即使以後有,我們還能像現在這樣享受食物的美味嗎?恐怕不可能了吧,等我們以後長大了,聚會時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瘋,這樣鬧了。我們會受到各種約束和利益的限制,我們有可能會變得虛偽,攀比和滿身銅臭。

我們,會變的……

世俗的多變和虛偽使我更珍惜眼前的時光,珍惜眼前這些清純,美好的同學。我們也許只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我們也許只是一群被作業壓彎了腰的可憐蟲,我們也許只是一群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溫室裡的花朵……可我們卻有著大人所沒有的真誠,清澈和激情!

我們會永遠記得,在懵懂的九年級時有一群想吃就吃,想笑就笑的身影在學校裡唱著喊著要過端午吧!

雖然滴酒未沾,我卻醉了,這於這迷人的佳節——端午,醉於這笑靨如花的同學,醉於這美好得就像江南水墨般的青春!

同學們,我想,我會永遠把你們寫進心裡,融入夢裡……

端午的作文6

滴滴......,隨著一記提示音,QQ彈出一封郵件,一個朋友寄來一張電子端午賀卡,畫面上幾片嫩綠的荷葉託舉著荷花,一條錦鯉帶著一條小魚快活地游泳,遠處是朦朧的山體掩映在霧靄之中。畫面的正中,端午節快樂幾個大字爬滿藝術的色彩,帶著綠意,似乎帶著溫情,給人希望。

而我,看了這張賀卡,沒有半點高興,又不好卻了友人的好意,只好默默地刪除。

小時候,長輩告訴我,五月五,過端午,艾草插上門,菖莆鍋裡煮,龍舟推下水,粽子來加油,回家一身汗,喝碗雄黃酒。大致地告訴了我端午的由來和習俗。於是很小的時候,就記住了一個叫屈原的名字,知道這一天是人們紀念他的節日。聽說人們為了保護屈原不被魚蝦吃掉,紛紛拿出飯糰、雞蛋、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有個人甚至把雄黃酒倒入江中,想把水中的怪物灌醉,以此來保護屈原。於是,後來就有了端午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記得小時候,媽媽會提前幾天,背個竹蔞到很遠的地方去採摘箬葉,回來後,一片一片洗乾淨,用糯米包成粽子,這樣還沒到端午我們就能吃上粽子了。到了端午這一天,媽媽割回菖莆和艾草,選一些捆成團,插在門上,其餘的放到鍋裡煮,用煮熟的水幫我們洗澡,據說這樣夏天身上不容易長痱子。到了傍晚,父親調好雄黃酒,盛在臉盆裡,在房子的四周潑撒,說這樣可以驅除蟲蛇。父親還用雄黃酒塗在家人身上,以免除夏天蚊蟲叮咬。我生肖屬蛇,從小到大從沒惹過雄黃酒,父親說生肖屬蛇的人不能碰,如果碰了會變回蛇。有一回,弟弟抹雄黃酒的時候,調皮地澆了幾滴在我身上,我害怕了很長一段時間,生怕自己會變成蛇。可是,過了幾個月,依然沒有半點變蛇的跡象,心中的恐懼才慢慢消除。

隨著年歲增長,以及知識的迭加,知道端午的來源有多個版本。除屈原外,伍子胥被吳王夫差逼迫自刎,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曹娥見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晝夜沿江號哭,也於五月初五投江。因此,端午這個節日自然顯得悲壯。

如今,端午和中秋、除夕一道,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端午,我都會回到老家,與父母一起渡過。過節這天,父母殺雞宰鵝,恭候子女從各方回家團聚。只是端午的習俗還在沿續,吃粽子、插艾草、煮菖莆、洗雄黃,帶著些許神祕的色彩。

端午又致,電子郵件已經刪除,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一個個模糊的形象走過腦海,我感覺這個節日是不能說快樂的。

帶著家小回鄉下的路上,我向女兒講起了端午的來歷和傳說,我要她記住端午這個傳統的節日。

端午的作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

一大清早,我就被一股奇特的香味吸引了,我尋著氣味找去,只見院門邊插著幾根細細高高的植物,灰白色的葉子。原來那股清新而又奇異的香味就是它散發出來的。我好奇地用手摸了摸,手上立刻也沾上了這種氣味。這到底是什麼呢?我立刻飛奔到廚房喊著:“奶奶,奶奶,門邊放的是什麼?味道好奇怪呀,你聞聞,我手上都是呢!”

奶奶笑著說:“那是艾草。”

“為什麼放在門邊呢?”我更加不解了。

“傻孩子,今天是端午節。有句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一習俗從我們祖輩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奶奶頓了頓,神祕地說,“據說啊,門邊放艾草能驅邪避災呢!”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我點了點頭,又跑到門邊,仔細地研究起那新鮮玩意。

過了一會兒,媽媽喊:“陳驥,快來,包粽子囉!”我一聽,來勁了,三步並作兩步跑回客廳。嘿,真熱鬧!爸爸、媽媽、姑姑、姑父……全都圍在桌子邊,他們有說有笑,手裡正在忙活著。我走近一看,原來大夥都在裹粽子。我趕緊擠上去,嚷道:“我也要包,我也要包。”媽媽笑著說:“正好,我也是門外漢,咱們就來比比誰學得快。”“好哇,好哇,我一定比你學得快!”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心想,那還不容易。

還沒等奶奶做完示範,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棕葉,想把它窩成一個漏斗狀,可是,怎麼卷都捲不起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說:“別急,慢慢來。”說著就手把手地教起來。很快,我也上手了,卷出一個漏斗型,抓起一把糯米塞進它的肚子裡。奶奶在一旁指點道:“得把它塞得鼓鼓的,再用筷子搗一搗。”我一一照做後,便開始裹了。我把葉子的兩端從上繞到下,然後用線把它五花大綁起來。“哈哈,做好了!”我拎起粽子得意洋洋地對媽媽說,“怎麼樣,我說比你強吧!”話還沒說玩,粽子就開花了,米一粒粒地直往下掉,我傻了眼。

媽媽說:“光吹牛,有什麼用?”我不服氣地說:“哼!我沒吹牛,一定做個好的給你看。”於是,我又開始了第二個“傑作”,這一次,我吸取了教訓,捋好粽葉,把糯米封得嚴嚴實實的,繩子也捆得更緊了。還別說,成了。雖然樣子不好看,但總算沒露肚子。我越裹越起勁,一個比一個裹得好。奶奶不住地直誇我:“我的孫子果然不一樣,真聰明!”我的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粽子裹完了,奶奶開始煮粽子了。粽子還沒熟,一陣陣粽葉的清香瀰漫開來,把我饞得直流口水,叫嚷著要吃。終於,粽子熟了,奶奶挑了個我裹的粽子。我剝開粽葉,嚐了嚐,覺得特別香甜可口。我又咬了一大口,真是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呀。

今年的端午節真難忘啊!

端午的作文8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在端午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吃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此外,民間還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諺語: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鬆。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未吃端午粽,

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這些諺語都寫出了端午節的習俗。

我喜歡端午節,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的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巨集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的作文10

金麟灣人頭攢動,市民紛紛前往划龍舟、包粽子、摘楊梅,一片歡歌笑語,怡然自得,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很是熱鬧。

參加了敏大集團與商行舉辦的划龍舟比賽,晚上又吃了朋友送來的粽子,不經意之間20xx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已眨眼而過。

我一直在想,划龍舟、吃粽子為什麼是端午節的習俗?這是有典故的。相傳古代楚國賢臣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但人們為了寄託哀思,一直盪舟在江河之上,然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紛紛拿出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正如唐代文秀《端午》一詩所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多了一份淡泊,節日之際,都會有一些感想。記得小女7年前參加大學聯考時,恰逢端午節。由於工作的原因,我很少請假,也沒有什麼休假,陪小孩的時間不多,但那幾天,我安排好工作,毅然請了幾天假,早上送去考場,考完接她回家。陪她吃吃飯,談談心,散散步,緩解大學聯考的壓力,以期望能考一個好成績。我想通過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努力,給她一點幫助和支援,也算是盡一點父親的責任。又是一年端午到,獨在異鄉追夢想,你一人遠離故鄉,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家人已幫不了你,唯有祝願平安,期望堅持,奮鬥不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吃的粽子,很像家鄉的“馬腳杆”。精選優質糯米,拌上八角、草果等佐料,中間夾一塊五花肉,用粽葉包住,再用糯谷稻草捆緊,煮熟後即可食用,清香可口。因其形像馬的腳,故稱為“馬腳杆。”家鄉是壯鄉,過春節為何都要包“馬腳杆”,有什麼習俗文化,這些我無法考證,但包“馬腳杆”的情景卻很溫馨快樂。每逢大年八年級、九年級,母親帶著一群婦女,有大人也有小孩,圍座在一大盆糯米旁,一邊包,一邊說說笑笑,大家想到哪裡說到哪裡,無拘無束,其樂融融。每年都要包上百個“馬腳杆”,春節收假都要帶一些回來,並送點給親朋好友,嘗一嘗壯鄉特色美味。我常想,平時很少回老家,只有春節全家人才團聚一起,這不僅僅是為了吃飽,更多的是一種親情的傳遞。

端午節人們都會在家門口插上艾葉、菖蒲。青青的艾葉、菖蒲,能驅邪避鬼,寄託了人們的善良、真誠的祝願,祈求親人、朋友健康、平安、幸福!

每逢佳節到來,就想回老家,就會思念親人和身邊的朋友,這是不是我們已經在慢慢變老!

端午的作文11

粽香濃、雄黃烈;龍舟競逐、吟詩折柳;插艾條、菖蒲辟邪,帶銅錢、肚兜祈福端午臨近,這一中國節,再次啟用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端午節內涵豐富,從其各種別名中可見一斑。天中節、龍舟節、浴蘭節、端陽節、詩人節顧名可思義,歲時節點、人神祭祀、祈福納祥、家庭人倫,是構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對詩人屈原的紀念,更讓這個節日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人極而言之,沒有端午,何以中國,正是因為端午富含中華文化基因,既是中國人文化身份的表達,更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

不過,就像很多傳統節日一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端午也曾在古今和中西之間,一度失落。

自古今而觀之,高樓大廈的生活,遠離了田野山林,難以採摘艾草、菖蒲;流動時代的人們,雖能買到粽子,卻少了一大家子包粽煮粽食粽的其樂融融。自中西而觀之,聖誕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成了闖入者,其商業化、娛樂化、趣味性,對中國傳統節日生態造成不少衝擊。這樣的古今之變中西之惑背後,是中國社會三千年未有之大轉型,也是人類文明亙古未有之大交融。置身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大潮之中,基於農耕文明而形成的端午節俗,該如何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場景?如若讓端午傳統持續失落,無疑會有損文化認同感、消散文化向心力。

然而,中華文化卻也正是在古今中西之間,獲得了更大張力。文化恰似長河,既有大浪淘沙沉澱的河床,也有奔騰澎湃匯入的支脈,因而不捨晝夜、源遠流長。外在環境越是變化,文化傳統越需堅守,只有這樣,傳統方為傳統這是考驗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維度。但傳統也不是死水、不是靜物,主動適應變化,創新表現方式,注入時代氣質,傳統方有生機也更具價值這是考驗文化應變創新能力的重要維度。

端午文化,應該更可以在傳承中別開生面。現代化、全球化、資訊化,正可為端午提供新的載體、創制新的手段、賦予新的內涵。比如,立足對屈原的紀念,發掘詩人節傳統,讀詩誦詩賽詩,重塑詩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鑑電商營銷模式,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實現數字化的端午;比如,順應全球化大趨勢,推動東亞國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在這些方面,政府、企業、媒體、社會都可大有作為。端午如是,整個中國的文化建設又何嘗不是這樣?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覺,關鍵是文化創新。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創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從這個角度看,弘揚端午文化,正是為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端午的作文12

在我出生後有一個時間經常見到媽媽綁一個東西,是用葉子和米還有肉和擔搞的,然後就拿來煮。然後大家一起吃。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那個種子。在上國小的時候,從課本里才明白人們吃種子是為了過一個節,這個節就是端午節。它是中國多個傳統節日當中的一個。在我和同一個時代成長起來人中學畢業前過端午節是不放假的。

在小時候,過端午節媽媽總是下斑回家,就綁種子煮種子,而我直到放學回家,就開始吃種子,每一年人們通常會有過許多的節日像什麼新年春節,還有38婦女節和在20世紀90年代成長的我們過的六一兒童節。要麼就是我們吃種子端午節,還有秋天要過的中秋節和教師節。

開始我並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在看電視的時候,才明白原來過端午節是為紀念春秋楚國詩人屈原,他反對楚國與秦國和好,因為秦國要統一中國。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了端午節,而在這個節日,人們除了吃種子外就是游龍舟,也是人們過端午節的一部分。

我記得在國小時代,老師就講了許多的節日,也講到端午節和中秋節也有38婦女節,有一個同學聽到老師說38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的時候,就站起來,對老師說婦女節是不是也是姐姐的節日,老師說你的姐姐是不是成年、而這位同學卻沒有回答。就坐下來了。我講這個故事是不是跟我寫得【又到端午節】無關請大家涼解。

現在才回到我這個本文上來,在國小時代過端午節時,通常是放學回家和爸媽下班回家的時候,與弟弟外婆一起吃種子的,媽媽對我說,媽媽小時候,從來就沒有吃過什麼種子,因為媽媽在文昌那個奚西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是不綁種子的,而外婆嫁給外公的時候,也沒有吃過什麼種子。

直到媽媽後來參加了工作,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東西叫種子。還有過中秋節的月並。我並不知道這個中國是不是也有像媽媽這個村子的地方,過端午節和中秋節,不綁種子,不吃月並的村子有多少。

爸爸也說他小時候過端午節故事,他回億在那時爺爺是個軍人,來到海南島跟奶奶結婚,生了爸爸姑姑叔叔,在過端午節時,由於,爺爺到海南島各地駐防,家也換來換去,過端午節時,綁種子的事都是奶奶做的。然後就是他跟姑姑叔叔和奶奶一起吃,爺爺是軍人常不在家過節的事,都是奶奶和姑姑叔叔一起過的。我問這是不是真的/他說是的。

我的弟弟是在1988年端午節出生的。而我兒子閻朝東是在20xx年端午節出生的。明天就是他6歲生日,我並不知道中秋節是不是我下一個兒子或者女兒生日。現在,我寫了又到[端午節]故事。下一個[又到中秋節]故事。

端午的作文13

每當觸及到那些描寫節日氣氛的文字,心中總覺得空空的,我想那是遺憾。

從小到大,我沒有過一個很正式的端午節,自然也找不到於它深刻的記憶。其實,我真的很渴望到農村裡度過一段土色土香的節日時光,看著那些特色的舞蹈,體會著她們獨到的風俗,欣賞她們的民族服裝。突然覺得那是一種幸福,純天然的,自動過濾掉城市裡的塵煙,是沁入心田的享受。這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一切,中華民族特有的回憶,我們祖先自擬的節日方式,是屬於祖國的童話嗎?

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在看到飯桌上有香噴噴的粽子時才感到它的光臨。那些用大片深綠色的葉子包裹著的粽子,大多數是爸媽單位發的。也不奇怪,在這樣的年代裡,年輕人幾乎都沒有“遺傳”祖先留下的懷念屈原的方式。年幼的我曾經問過媽媽端午節的來歷,她也只是微笑著用好聽的普通話大致描述了一遍,語氣平淡,眼裡卻並沒有閃爍的光芒。我想,也許這個節日對大人們來說也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記得五年級時,爸媽單位參加龍舟賽,大人們都穿著大紅大綠的衣服,豔麗無比。我終於捕捉到了一絲節日裡應有的氣息,看著江面相互追趕的漂亮的龍舟,我激動地喊啞了嗓子。爸爸他們那個隊終於取得了好成績。為了慶賀,我們一家決定美美地大吃大喝一頓,可不知怎麼走進了高檔西餐廳。拿叉握刀的我對眼前的美食確實沒有太好的感覺。我幻想著一家人在廚房包粽子,被節日的快樂氣息包裹著,忙得不亦樂乎的情景。可我終於還是沒有過過那樣的端午節,一直想品嚐自己親手做的粽子。

如今,八年級了,當語文老師佈置下這個主題,我才驚奇發現腦海中有關它的記憶太少太少,就算遺落的一些零碎片段拼起來也只是深深的遺憾,明媚、美好的童年沒有摻入過端午節的特別記憶。其實,我真的好想一邊流淚一邊傾訴自己的回憶,可是我什麼也沒有找到。關於節日,我的大腦被屬於聖誕、兒童、情人節的記憶填滿。它們像外表美麗多姿的糖紙,內側卻是一片空白。

抱歉,老師,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寫下的,在這個色彩斑斕的社會裡我遺忘了這個節日,甚至連日期都沒記下。

如今我多麼想過一個像模像樣的端午節,一家人在一起,無憂無慮的。可我看著當今似乎視學習為一切的教育界,我想我也許再也過不上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的那一天了。我苦笑,到那時,學校會放假嗎?放假了,不會有作業嗎?就算沒有作業了,爸媽會有閒工夫陪我去江邊拋粽子,講屈原嗎?一大串的問號,卻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那些遺失的美好,不知道是不是會成為我永遠的尋找?不想和端午節的快樂就這樣漸行漸遠地走散掉,誰可以帶我教我唱淳樸的歌謠,擁我進古國文化的懷抱……

端午的作文14

農曆五月五一起過端午,今年的端午節對於我來說真是意義非凡。用艱苦和快樂調製的端午節果真與眾不同呀!

〈一〉最辛苦

要說最辛苦非包粽子不可。雖然那粽子吃起來香得很,可做起來卻比登天還難。首先要準備粽葉.糯米.香菇.豬肉.水草和鹹蛋黃。第一是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捲成錐形,有句老話說地好:“萬事開頭難。”這不,平時心靈手巧的我就被將了一軍。兩片沒有生命的竹葉似乎長了手腳,調皮地歪來歪去:不是底部張開大嘴,就是中間露出個小洞。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滿頭大汗地過了第一關。接著,我一手拿勺子,一手抓竹葉,小心翼翼地把糯米舀在底部,生怕糯米掉了出來。然後就是在米上放好餡兒,再用米添滿。呵,好了,用竹葉把粽子口蓋好,繩子用力一綁。耶!!!大功告成,總算完成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信心大增,一連做了五六個。瞧瞧姥姥做的,那些粽子可真清秀,再看看我做的這些“醜八怪”。不過,姥姥還是表揚了我。最激動的時間到了,我急不可耐地揭開鍋蓋,說不定在十里之外都能聞到粽子發出的迷人香味,早以飢腸轆轆的我撥開了一個,那金黃的米飯散發出淡淡的肉香,一口咬下去鬆軟可嘉。吃著自己做的肉粽,味道就是別出心裁!

〈二〉最欽佩

吃完了粽子到了教育的時間,姥姥不厭其煩地又講了一遍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戰國時代,詩人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公無前229年,秦國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我為屈原的這種愛國精神感動了,他因為國家的毀滅而深感自責,可誰不知道,這與他毫無關係,他的這一跳更讓我們知道了楚懷王的墮落,是他的墮落讓一個滿懷心志一心愛國詩人走向絕路。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相當有意義。在這個民族傳統的節日裡,除了包粽子.聽故事,我還看了划龍舟比賽。這天我為學會包粽子而自豪;

這天我為屈原含冤而死而惋惜;這天我為龍舟比賽而歡欣鼓舞。三個"最"象一群機靈古怪的小精靈,給往日嚴肅的端午節增添了一份歡樂和記憶……

端午的作文15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與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與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與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與香包,更使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索取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與上學,城裡與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裡。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與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與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使小舅挽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裡面的各種豆兒與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高興,美……

那感覺使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棕葉包米與豆兒,拿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手裡的,一邊教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裡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就是裡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裡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與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與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裡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裡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訊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