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傳說作文(通用15篇)

來源:才華庫 1.2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傳說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通用15篇)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1

1、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

2、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4、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2

“五月五,是端午。”這首兒歌大家應該是最熟悉不過了吧。這不,現在大街上的小孩嘴裡都在唱著,為什麼?因為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今天,姥姥帶我去早市買粽子。

剛剛到早市,一股香草的清香襲面而來。接著,一個個精美的香包映入眼簾,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早市左右兩邊都是大大小小的香包,給早市增色不少。

我們往裡走,看見了今天我們的“目標”——粽子,粽子的“個頭”不大不小,比我的拳頭略大一些,呈三角狀,上面纏著一根綵線。我買了一個想嚐嚐味道,拿起粽子,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撥開“粽子寶寶”的“小被子”,白白胖胖的“粽子寶寶”便探出頭來,白白的粘粘的,香氣撲鼻,我怎能禁得起這樣的誘惑?便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小口,細細品味,一顆顆糯米在口中翻滾,頓時粽子特有的香氣充滿了我的嘴,使我不禁幾口將其吞下。

端午節的傳統物品中,每樣都能看出人們的汗水。比如香包,每一個小小香包中,都含有人們晶瑩的汗水,密密的針線中,含有人們多少寶貴的時間,精美的圖案中,含有人們多少精力的投入。每一件物品都是海水的結晶,精力的聚合與時間的積累。所以我們不能浪費它們,要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出它內在的美。

向晚的微風吹走了端午節那美好的一天,讓我們嚮明天出發吧!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大夫。後來,為小白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粽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食粽子、佩帶香囊、懸艾葉菖蒲、和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過端午節,是買艾葉子放在門前,這樣可以驅蚊子,還喝雄黃酒、吃粽子、洗艾葉澡,過端午節真好玩。我忽然想起了一首詩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端午節可真是一個又快樂又可以長知識的節日呀!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4

在在三千年前,玉林是個繁華美麗古都,家家戶戶的生意都做得很紅火,人們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長。一隻狐妖出現了,她專門吸人血來增加她的功力。有一天夜裡,突然颳風下雨,電閃雷鳴,家家都關閉門窗,熄燈休息了,但是有個叫樑朝的人,他喝醉了酒,昏昏地睡在大街上,這時候,有一個藍色的身影出現了,她就是狐妖。她每天都是這個時候出現在大街上,殘害百姓。“啊-----啊---”一聲慘叫聲穿破夜空,驚醒了正在熟睡的人們,可憐的樑朝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第二天清晨,人們在街上發現了這個乾巴巴的屍體,血全部被吸乾了,可怕極了。一個叫懷景的人,來到了這裡看熱鬧,自稱自己要殺死妖怪為民除害。人們害怕極了,人心惶惶的。

懷景說一不二,行動起來了,他找來一些竹葉,買來一些豬肉,糯米,香料,毒藥,把這些和在一起,用竹葉包起來,再用細線紮好,放在鍋裡蒸熟,香噴噴的。懷景聽老人說狐妖喜歡吃這個。

到了晚上,懷景把豬肉米團放到狐妖經常出入的地帶,找個地方躲起來觀察情況。沒多久,狐妖出現了,她聞到了香味,拿起飯糰,解開葉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才吃了幾個,狐妖就倒下了,懷景高興地從遠處跑出來。但是,狐妖還沒有死,這時憤怒的狐妖抽出身上的劍,向懷景刺去,刺中了心肺,他和狐妖同時倒下了,同歸於盡了。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5

大家以為端午節是不是,紀念屈原的。

其實呢,蘇州人,紀念的是伍子胥。因為他可是建立蘇州的,早在屈原出現200年前,他原本也是楚國人,但是呢,因為他的爸爸得罪了朝廷裡的大臣,所以呢,他就牽連跑到了吳國。他一直為吳國效力,吳國國王,有什麼問題就問他,他呢?也是丞相,可是吳國國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他也經常問問題,他問我們這兒糧食不多,而且很容易洪水沖塌,要是敵人趁現在攻擊怎麼辦啊?於是伍子胥他呢,就建立了蘇州,他在外面,造了一條護城河,有一天一個大臣特別恨伍子胥,於是經常在皇帝耳邊說壞話,他有一次說,他呀,想當皇帝。不願意服從您,皇帝聽了很是生氣,於是拿出一把劍要他去自殺。伍子胥死前說,我死後,你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掛在吳國的大門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這話傳到了皇帝耳朵裡,他卻把伍子胥的屍體扔到了河江河裡,有人看見伍子胥騎著威風的高頭大馬,站在橋上,人們都說它是潮神,於是他們每年都要貢獻一次朝神,慢慢的就變成了端午節吃粽子了。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重陽節、端陽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國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了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時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今天,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從網上看著資料,寫著端午節的由來,瞭解歷史,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渡過今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7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們去趕五毒廟會,一路上,人山人海的,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走走看看,有一些小女孩在戴香囊。

中午到了,媽媽給我戴了一條五色絲線,我奇怪地問媽媽:“為什麼要戴五色絲線?”“因為端午又稱重五,用紅、黃、藍、白、黑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爸爸又用雄黃酒灑在地上,我又奇怪的問:”為什麼要灑酒呢?“”因為這樣可以殺死毒蟲,防止毒蟲孳生。”爸爸望著我說。

這時,看著我吃粽子,媽媽深情地說:“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是楚國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可是秦國想滅了楚國,他看破秦國的陰謀,一次次的去向楚王進言,但是楚王不聽。最終楚國被滅了。

屈原在流放時聽到這些,想救國卻救不了,在五月初五的這一天,自己投汩羅江。江邊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自盡,唯恐江中的魚蝦吃愛國詩人的身體,便拿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並且在江上划龍舟,想嚇走魚蝦。從此,年年如此,這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8

我坐著時光機想要到每個時代玩一玩,戰國時代是不是大家都很好鬥,天天都在打仗呢?我做了一點準備功課,原來這個時代出了一個最有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跟他的關係密不可分,不如親自去看看,說不定有機會可以和他本人聊聊天呢!

不一會兒,我就來到了戰國時代了,身上的衣著也變成古裝,我發現自己剛剛好就來到了汨羅江,有個人正在把石頭綁在自己的身上,正準備跳河自殺,我馬上大聲制止他:“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啊!有話好說啊!”

意志堅決的屈原,力氣大的驚人,不但把我的手甩開,還用力的把我推倒,還我摔到泥巴堆裡,半天都爬不起來。

一群當地的居民衝過來想救屈原,卻已經來不及,他們馬上跳上船,用力的敲打河水,不準魚蝦靠近屈原,還回家包了食物扔進江裡,希望魚蝦吃飽飽,就不會咬屈原的屍體了。

一旁的我看了都想哭,屈原是這麼受敬重的人,就這樣被小人給害死了,不過,自殺真的很愚蠢,只可惜我沒機會好好勸導他。

但若是真的被我勸得不想死了,那是不是就沒有端午節了呢?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9

端午節到了,學校要為我們舉行包粽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了快樂,也收穫了成功。

週四學校要舉行包粽子活動。我們一聽,興奮極了。同學們在歡聲笑語中,開始包粽子了。

我們班被分配到了東南角,桌子上有我們包粽子的材料,老師讓我們一組一組地老包粽子,只見一組同學興奮地跑到桌子面前,開始忙碌起來。有的同學在折粽葉、有的在錐形粽葉裡放糯米、有的在系線,不一會的功夫,一個個漂亮的粽子便出現在他們手中,我好羨慕啊!

終於輪到我們租了,我迫不及待的蹦到桌子面前,拿起粽葉,努力的把他折成圓錐形,小心的放一點糯米,在放一兩顆小小的棗,拇指與食指緊緊按住,小心翼翼地封上口,最後,小心地繫上,看著自己的粽子,雖然粽子的表面像一個正方形,完全失去了粽子的稜角,但是我的心也非常激動。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鍋裡的粽子形態各異,有圓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雖然都不夠標準,但我們依然喜歡,鍋裡放滿了我們親手包的粽子,在教室裡,煮上了粽子,不一會,粽子的香味瀰漫在教室裡,放學之前,我領到自己包的粽子,嚐了一口,又甜有黏,自己包的粽子真好吃。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10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飄香,龍舟鬧。在端午節當天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和看賽龍舟。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還有一段傳說。愛國詩人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受到舊族的反對。在五月五日那天,他懷著悲憤和絕望的心情跳進了汩羅江。

善良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和蝦吃他的屍骨,就把粽子扔進江中並通過賽龍舟來趕走魚蝦。

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班舉行了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活動。特意邀請了會包粽子的家長來為我們做示範。首先,我用右手把兩張乾淨的粽子葉捲成圓錐形。然後,小心翼翼的把糯米舀進粽葉裡。接下來,把剩下的粽葉蓋過去。最後,用細線把它捆好。眼看就要完成了,可是,俗話說的好看起容易做起難。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男孩,總想著鑽出來透透氣。哎,無奈之下我只好再向家長請教。家長手把手耐心的教我,我終於把粽子包好了。

放學回到家,我飛快地做完作業,開啟電視機,觀看划龍舟比賽。比賽開始了,有紅隊和黃隊。紅隊先超過黃隊,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過了一會,紅隊慢了下來。黃隊看時機成熟了,就像脫韁的野馬趕了上去,最終黃隊贏了。

在端午節裡,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這個過程,這種氣氛,這種樂趣,真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11

啊!端午節來了,可以吃棕子、纏彩絲、掛艾葉、賽龍舟了!可是為什麼人們要這麼做呢?帶著這個疑問,我上網查了資料。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0xx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哦,原來是這樣的,屈原這種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12

我坐著韶光機想要到每個年代玩一玩,戰國年代是不是我們都很好鬥,天天都在交兵呢?我做了一點預備功課,本來這個年代出了一個最有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跟他的聯絡密不可分,不如親身去看看,說不定有時機能夠和他自己聊聊天呢!

不一會兒,我就來到了戰國年代了,身上的穿著也變成古裝,我發現自己剛剛好就來到了汨羅江,有個人正在把石頭綁在自己的身上,正預備跳河自殺,我立刻大聲阻止他:“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啊!有話好說啊!”

毅力堅決的屈原,力氣大的驚人,不光把我的手甩開,還用力的把我推倒,還我摔到泥巴堆裡,半響都爬不起來。

一群當地的居民衝過來想救屈原,卻現已來不及,他們立刻跳上船,用力的擊打河水,禁絕魚蝦接近屈原,還回家包了食物扔進江裡,期望魚蝦吃飽飽,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了。

一旁的我看了都想哭, 屈原是這麼受尊敬的人,就這樣被小人給害死了,不過,自殺真的很愚笨,只可惜我沒時機好好勸導他。

但若是真的被我勸得不想死了,那是不是就沒有端午節了呢?

端午節的傳說作文1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