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國小生的作文創新能力

來源:才華庫 1.08W

一、拓寬訓練時空,是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怎樣培養國小生的作文創新能力

從目前的國小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和創新空間都很有限,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必須創造條件,拓寬訓練的時空,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

1.從>1.從訓練時間上來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克服為文而文的傾向。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後的產物。這樣的習作往往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並體現著表現自我的創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習作衝動絕不會只等到作文課時才產生。如果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定在作文課上,學生也許因為缺乏興趣而走上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認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讓學生有了感觸就及時地記錄下來.作文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素材進行加工、潤色和提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2.從訓練的空間上來看,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寬習作訓練的渠道。

(1)開放學生的多種器官,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①繪畫。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時,可先出示小橋、花卉、動物、遊人、天空等詞語,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藉助想象畫成圖畫,然後要求將這些圖畫剪下來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愛的圖畫,最後讓學生把這幅圖畫的內容寫下來。這種訓練使文字與形象配合,畫面與習作互補,從而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②實驗。教師可先佈置學生運用自然課或課外閱讀中學到的某一科學知識自己做一個科學小實驗,然後讓他們把實驗的過程寫下來。

③製作。有的課文在學習之後,可讓學生完成一個小製作,如學了《琥珀》,才讓學生製作一個琥珀,並讓學生把製作的過程、感受和新的發現寫下來。

④操練。小語課文中安排了不少說明文,在學習了這類課文後,我們不妨讓學生親自實踐操作一下,如學了《我們的新朋友——電腦》一課後,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操練一下,並讓他們把操作後的感受寫下來。

⑤表演。好動、好表演是國小生的天性。小語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非常適合學生表演,學生表演的過程也是對教材語言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提供學生表演的機會,在表演中提高創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表演後的感受和發現寫下來。

(2)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文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新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結合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節擴充套件式。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兩句話: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裡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教學時,教師可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由邱少雲的外表,推想邱少雲的內心活動,把這兩句話擴寫成一段內容具體的話。②文尾續寫式。如,根據《窮人》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續寫《桑娜拉開帳子以後》;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來到了天堂》;根據《凡卡》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結寫了《凡卡夢見了爺爺》。③多向改寫式。根據課文內容,有的可以改變人稱;有的可以改變敘述的順序;還有的可以改變體裁。④圖文轉換式。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配有插圖,教學時,可啟發學生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與課文不同的.文章。⑤相關遷移式。這種形式或是抓住課文的原型特徵,調動已儲備的表象,把思維的觸角由甲遷移到相關或相似的乙上來。例如:學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讓學生寫《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學了《凡卡》,讓學生寫《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學校和班級的板報牆上開闢自由談小評論家心裡話新發現等欄目,引導學生將班級、學校以及社會上出現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帶傾向性的問題發表議論,這種寫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對某一問題發表三言兩語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為了向學生提供一塊說理的園地。

(4)不斷豐富班隊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寫作機會。班隊活動內容越豐富,學生動筆的機會和創新機會也就越多。如,小隊之間的挑應戰、擺臺賽;班級開展的參觀、遊覽活動;班級舉行的智力競賽活動、小記者採訪活動和文娛表演活動等。教師應抓住這些機會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

(5)結合課外閱讀、看電影和電視,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評論電影(或電視)中的人物等等。

二、強化創新思維訓練,是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創新思維具有三個特性,就其思維的廣度而言,具有發散性;就其思維的靈活性程度而言,具有變通性;就其思維的個性而言,具有獨特性。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根據創新思維的這三個特徵來安排系統的作文訓練。

1.衝破定勢,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學生作文為什麼會出現眾多的雷同現象?這與學生作文時的思維定勢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引導學生衝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把作文訓練與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所謂發散性思維,是指以某一事物為觸發點,多角度、全方位引出問題,展開思路,提煉創意的一種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同一題目多種角度選擇材料。例如,寫《我的媽媽》,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媽媽的性格、脾氣、品德、才能、愛好、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學生一旦學會了發散思維,就會從山重水複走向柳暗花明,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種選材。有些作文題由於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在習作時更容易出現雷同。這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寫出各具特色的習作來。例如:《在學雷鋒活動中》這個作文題,一般來說,中心應該歌頌助人為樂的精神。如果不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很有可能出現前面所講的五子登科的情況。教師在指導學生寫這一類習作時,可啟發學生思考:①可採用對比的手法,選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材料來表現中心;②打破只寫一個健全人的思維定勢,可以寫一個身殘志堅的活雷鋒;③可採用一群人的材料來表現中心;④可通過寫一個人的變化來反映這個中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