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中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來源:才華庫 1.55W

學校主要有學生和教師組成。學生的目的就是學習知識、提高素質、提高創新能力、使他們健康成長同時增強體質。教師的目的是圍繞學生的需求達到學生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中所做的是引導啟發幫助科學系統地點撥以及各種教材的選用教法的運用都必須符合學生的主體需求。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就能比較成功體現出教師的主導性。否則,主動性、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就說明教師的主導性沒有發揮出來。這兩個目的就確定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學生就是主體性,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是主導性。在我們的課堂中把具有主體性的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把具有主導性的教師放在主導位置。這樣雙面活動起來,順理成章,各得其所。否則,就會違反了教學的規律,違反了教學規律也就違反了科學,違反了科學必導致教學的失敗,所以教師在上課時把自己與學生位置擺正,是上好課的基礎。

如何在課堂中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怎樣在課堂中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主體不是一句空話,必須有很多東西來實現,包括教師的教法,教材的選用,主體地位主要的一點是主觀能動性,也就是在課堂中學生能否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之中,表現出高興、快樂、愉快等等。就如一輛汽車,讓它動有幾種方法,一種是推著走,一種是馬拉著走,另一種是開著走,如同推著走與馬拉走一樣,這裡就沒有發揮車的內在動力,那它就會走的又慢又吃力,如果是一個會開車的人去充分調動車的主觀能動作用,那麼它就會跑的又快又輕鬆。就如我們的學生一樣,但學生與車還不一樣,人比車複雜的多,人有思維、想象、有性格、有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運動中,動腦去想辦法,主動參與鍛鍊活動,與教師的強迫、被動的學習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結果。

一、教師自身要了解和認識到影響人的兩種重要因素

(一) 智力因素:它包括思維、觀察、想象、記憶等等—————

(二) 非智力因素:它包括興趣、意志、性格、動機、情感、態度等等

對於智力因素先天性的較多,但非智力因素靠我們後天去培養與塑造我們無法直接改變先天的智力因素,但做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從非智力因素這方面大做文章,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也只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才能促進智力因素的提高,也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運動之中。

二、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素質、創新能力的提高服務,所以我們就是要服務好我們的教育物件,瞭解他們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水平一的學生表現為好動積極性高,但永續性差的特點,學生對技術動作要求的不高,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採用情景教學形式匯入。水平二的學生也表現為好動,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差於水平一,但他們更迫切的需要學會某一動作,而通過自己的學習後會感到高興與快樂。水平三的男同學在這時的學生更希望的是驗證自己的實力,他們更希望的是比賽來證明,所以這時的學生更趨於對抗性,通過對抗總結自己的不足來進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動作技能,女同學更希望是韻律一類的遊戲,通過這樣的遊戲來展示自己等等。同時我們還要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自覺性、是否喜歡運動、運動水平的高低,班風等等。如一個優良的班集體,對體育的參與的積極性也將非常高,學生也願意接受引導,反之班級體差學生又不願意接受引導,沒有一個好的學習風氣課堂交頭接耳。所以根據這些具體的情況,就要求教師想辦法針對不同班級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備課要備學生。

三、對學校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

不論是學校或是班級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根據學校和班級的情況,選擇學生喜歡的運動專案的教材。如果教材合適,教學將事半功倍。如果教材不合適我們的教學將事倍功半。例如,今天的楊老師所上的這一節排球課,選擇的就特別好,香三國小是排球特色學校,打排球已成為主流,學生都願意參與排球運動,所以課堂中將會事半功倍,如果今天選擇的是籃球課,教師想盡辦法,即使上也可會出現事倍功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