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歸處是吾鄉的美文

來源:才華庫 1.64W

背上行囊,獨自踏上鄉途,那是我期盼已久的歸期,自然心中的鄉愁已泛起漣漪,眼裡滿是車窗外飛馳而過的小橋、河流和林木,雖然那還不是夢裡的水鄉,窗外的景色於我的水鄉還少了點靈氣,缺了點朦朧的水氣,更是沒有小橋流水的秀氣,可是,我知道,這裡已與我的夢不遠了。

吾心歸處是吾鄉的美文

終於,列車緩緩駛入紹興東站,那個書著“紹興東站”的站牌看著也是親切的,身旁帶著鄉音的過客也似相識。飽含柔情的目光貪婪地搜尋著周遭的一切,就是呼吸也是滿滿的,想是要把這幾十年的相思盛滿整個身體,然後低吟淺唱,慢酌細品,方可盡興。

“小妹,你到了嗎?你堂弟來接你了,看見沒有啊?”堂姐操著鄉音的急促的嗓音在電話的另一頭想起,我的眼淚已經溢位,喉嚨也已哽住,只是在電話這頭使勁地點著腦袋,嘴裡“嗯嗯”地答應著,我回家了,我的心回家了!

家鄉的人是質樸的,質樸的把我這個遊子奉為貴賓,雖然,他們沒有用言語表達他們的熱情,可洋溢在他們黝黑的臉上的笑容和真誠足以讓我無所顧忌、無憂無慮地享受著回家的感覺。

因為要籌備侄子的婚禮,堂姐非常之忙,可她還是生生地擠出一個上午的時間陪我遊覽了紹興的東湖。東湖的遊人不多,東湖的石橋,東湖的草木,東湖的湖水當然比不得武漢的東湖,可那整齊排列在湖面上的烏篷船是我實在無法割捨的情愫。烏篷船是紹興獨特的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塗成黑色而得名。艄公以腳躅漿,用手漿控制著航向,行則輕快,泊則閒雅。現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先生曾以一篇書信體的散文《烏篷船》,自然樸素地描寫了烏篷船的特徵,也表達了內心閒適清雅的情懷。放眼湖面,遠山近景,如魚穿梭,一隻只船體你來我往,艄公不緊不慢地搖著船槳,善於言表的則熱情地充當著導遊,用濃重的紹興口音悠悠地為船上的遊人講解著自己的所聞所知,不善言辭的則有一句沒一句地應付著遊客的好奇心,遊客們也不似介意,他們的眼睛已無暇接應這流動的湖景。湖水承載著水鄉特有的烏篷,烏篷盛著的是水鄉的景,水鄉的靜,水鄉的情。它是水鄉的精靈,水中的風景,也是我模糊記憶中那幅唯一清晰的畫卷。也許是因為我的到來,堂姐一直是笑眯眯的,和船上的艄公聊得很是起勁,聽著這不是夢境的鄉音,我的心也是甜甜的,蜜蜜的,更是真實的。

堂嫂一直記得我剛進家門時說的那句霸氣十足的話“我要吃小時候吃過的印糕,還要帶回去一些”。“小妹,印糕買回來了,剛出鍋的,先嚐嘗,這一盒帶回去分給大家嚐嚐”,堂嫂指著桌上方方正正的一個大紙盒子,那是同心樓給批量購買的顧客準備的盒子,那是堂嫂一清早迎著冬日的冷風,冒著細雨,騎著電動車買回的'暖暖的心意,我感激而愧疚地向堂嫂道謝,那謝意是真誠的,因為家裡人把我這個遊子的話當成了聖旨,自然,我的心是不安的。

臨走那日,看到堂弟手裡卷著一張紙,“姐,這畫送你”,堂弟展開那張白紙,是一張素描畫。“你畫的“?我問,“不是,單位同事畫的”。哦,那紙張很是普通,紙的右下角寫著很小的幾個字——八字橋。原來,堂弟知道我這次行色匆匆,來不及觀賞原汁原味的小橋流水,青石板路,還有岸邊的木屋人家,就請單位同事畫下了這八字橋的輪廓,已彌補此次旅程的遺憾。堂弟沒有多少文化,言語也不多,是那種只會埋頭做事,老實巴交的男人,沒想到還這麼有心,專門找人畫了這素描送我,謝謝了,可愛的堂弟!

短暫的探親之旅實在讓我有太多的不捨,不捨那瀰漫著家鄉味道的空氣,不捨那輕言細語的鄉音,更是不捨那一張張淳樸的臉頰,那臉頰永遠笑迎遠方的來客,那臉頰足以慰藉天邊遊子的心。

吾鄉,有水,有橋,有人家;吾鄉,有情,有意,有牽掛!

吾心歸處終是故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