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吳越蘭亭江去的雜文隨筆

來源:才華庫 2.38W

跟友人說到紹興旅遊,通常有兩個反應。第一:肇慶?然後我要說明是浙江紹興。第二個反應則認為我是魯迅粉,要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朝拜。之後我必須澄清,雖然敬仰一代文豪,但談不上是粉絲,到他的故居,心態與多個星期前參觀Beyond35週年紀念展覽有別。

重返吳越蘭亭江去的雜文隨筆

選擇紹興,主要是多個月前看到電視節目《一路書香》,主持人與嘉賓於煙雨中的紹興笑談際遇,在「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猶如當下桃園。

踏進蘭亭一刻確有此感。早上「天公造美」,春雨灑落越城。十點多進園時,氣溫略為回升,霧鎖蘭亭。加上小路兩旁的竹林將遊人與外界隔絕,仿如走進時光隧道。隧道盡頭是相傳王羲之父子寫下的「鵝池」,而鵝池又真的住了幾隻鵝。再走幾步,便是康熙提字的蘭亭。不過,只要細看便發現「亭」字並不完整。原因? 經歷過火紅歲月的一代,應該知道。

「曲水流觴」是蘭亭的核心,這個玩意起初是祈福消災的`儀式。到了東晉,逃難至南方的文人雅士,相聚於曲水,觴(盛酒的杯)隨水而流,在某某面前打轉,某某便要賦詩,作不出來便要罰飲酒,我們讀書時所背的《蘭亭集序》便是王羲之與友人「曲水流觴」後結集的序。站在曲水前,不禁有點失望,雖不期望眼前就是東晉遺址,但未免太「完美」,兩旁的石塊大小相近,如同高階酒樓內的山水報置,甚至可幻想不遠處便有一個木製水車。但園方已嘗試復刻魏晉遺風,讓遊人參與「曲水流觴」。在抖音年代,賦詩已變成問答環節,不可強求,但被罰飲酒之樂卻是一千多年不變。

旁邊的是右軍祠,祠內有一相傳是王羲之洗筆的池,池中央建有墨華亭,由石板橋連線,猶如小小的舞臺。石板橋另一端則是王羲之的像,讓人供奉。園內的御碑亭,則是康熙臨寫的《蘭亭集序》,附近則有臨池十八缸,為王羲之教導兒子書法的地方。

園內新建有書法博物館,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即使對書法興趣不大,館內亦介紹魏晉時期南來避世的文人生活,更展出東晉時期的石磚,近1700年前的歷史,不至於太遙遠。

離開蘭亭前,橫渡蘭亭江。群賢如溪水離去,留下《蘭亭集序》,臨本像衝不去的卵石,散落民間

熱門標籤